1、如图是1913年和1919年中外纱厂纱锭、布机实数对照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份 | 纱锭(枚) | 布机(台) | ||
华厂 | 外厂 | 华厂 | 外厂 | |
1913 | 484192 | 338960 | 2016 | 1986 |
1919 | 658748 | 577010 | 2650 | 3839 |
A.外资纱厂的市场竞争力逐渐下降
B.外部环境改善推动民族纺织业发展
C.实业救国思潮促进民族工业兴起
D.政府放宽了民间资本限制允许办厂
2、春秋战国时期质子制度成为处理诸侯国之间关系的重要方式。中国最早的交质活动发生在东周王室和郑国之间。周平王太子狐“为质于郑”,郑庄公世子忽“为质于周”,史称周郑交质。交制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
A.周王室与诸侯国地位平等
B.诸侯纷争有效解决
C.旧有统治秩序受到了挑战
D.阶级矛盾得以缓和
3、据《资治通鉴》记载:“是时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 万有奇。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历代之盛,极于此矣。”这一朝代是( )
A.西周
B.隋朝
C.南宋
D.明朝
4、《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在描述某一历史事件时,写道:“它以巴黎和会中的山东问题为导火线,发展成一次规模空前的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该事件是( )
A.五四运动
B.南昌起义
C.八七会议
D.西安事变
5、公元前136年,朝廷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标志是( )
A.尊奉黄老思想
B.颁布“推恩令”
C.推行察举制
D.设立五经博士
6、“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这是《青年杂志》发刊词中的一段,其作者曾经参加( )
A.新文化运动和创建中国共产党
B.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C.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创建根据地
D.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
7、唐太宗即位之初,担任门下省给事中的魏征,对于中书省起草的有关征兵的敕书,尽管已经过皇帝的签署下发到门下省,但他坚持不肯署敕,这个决定最终没有颁布施行。该事例反映了( )
A.皇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B.唐朝实行了三省六部制
C.三省六部制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
D.魏征专权
8、明朝中后期,在著名的丝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一些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利用积累的资金,开设机房——手工工场,雇佣几名至几十名机工进行生产。机户与机工间形成( )
A.奴隶社会等级关系
B.依附与被依附关系
C.人与人的平等关系
D.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9、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年),官府出榜招募百姓租佃荆襄两淮的官田,并订立租佃契约,如果佃人不愿承佃,则许退田别佃,政府另外招人承佃。这反映出当时( )
A.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C.均田制得以继续维持
D.官府与百姓矛盾尖锐
10、明清时期以讲史、公案、灵怪故事为题材的话本和小说颇为流行,这里的讲史,严格地说,主要是民间传说。在版式形式上均有插图,插图上有题目,揭示图画内容,与正文交相呼应。这反映了( )
A.文艺的大众化通俗化
B.市民阶层娱乐活动丰富
C.工商业资产阶级兴起
D.民众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11、下图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某次战役示意图,该战役( )
A.是中国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B.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转折点
C.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
D.体现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日的主战场
12、观察下列两幅地图,其反映的历史主要特征( )
A.中国疆域基本定型
B.中央集权不断巩固
C.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D.封建社会走向顶峰
13、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 材料 | 结论 |
A | 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三件小玉器,经鉴定材质属于典型的新疆于阗籽玉 | 丝绸之路的开辟最晚可追溯到商代 |
B | 湖北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曾侯乙墓中的青铜尊盘,经鉴定为失蜡法制作 | 失蜡法的使用不晚于战国 |
C | 河北满城汉墓出土了一套目前我国最早的金属医针 | 针灸治疗在汉代普遍使用 |
D | 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铁镞(箭头) | 秦朝军队主要使用铁制兵器 |
A.A
B.B
C.C
D.D
14、“它使得官员之间相互监督,彼此存有戒心,从而不敢胆大妄为,不敢欺下媚上,只能甘心做忠顺的奴才。而最令人忌讳的是……把官员秘密言事变成官员的一项本职工作,因而亦具有特务性质。”这里的“它”指的是( )
A.内阁制度
B.司礼监
C.奏折制度
D.理藩院
15、《天朝田亩制度》中写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这反映了太平天国( )
A.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B.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
C.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变化
D.实现了社会财富平均分配
16、在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方面,清朝政府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根据这一政策,清朝统治者在西藏地区采取的措施是( )
A.册封达赖和班禅
B.设立盟、旗两级单位
C.推行猛安谋克制度
D.设立澎湖巡检司
17、明太祖朱元璋在与群臣分享治国体会时,曾因政务过多发出了“百僚未起朕已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的感慨。引发这一“感慨”的制度性原因是( )
A.丞相的废除
B.锦衣卫的设立
C.内阁的设立
D.军机处的设置
18、汉朝吸收各国的营养,激发了本身的勃勃生机,形成强盛的统一帝国,散发出多面向的黄金光辉,在科学领域,天文学和医学领跑全人类。以下能够表现这一成就的是( )
A.《周髀算经》
B.《汜胜之书》
C.《四民月令》
D.《神农本草经》
19、太平天国战争结束后,清政府急欲恢复八旗军在江南的驻防旧制,但在筹建旗营兵房和筹补旗兵缺额的过程,以曾国藩为首的地方督抚常以资金匮乏为由拖延执行清政府的谕令,致使江南驻防旧制最终未能完全候复。这可用来说明当时国内( )
A.地方割据势力骤增
B.国家权力结构发生异变
C.统治秩序全面失控
D.地方满汉关系错综复杂
20、考古发现,在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的一些黄河流域文化遗存中,已经出现将粟作为主要农作物进行栽培,并大量使用彩绘陶器的情况。这些文化遗存( )
A.处于旧石器时代
B.属于河姆渡文化
C.处于新石器时代
D.已经形成了国家
21、这是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晚清图书。作者在书中指出:“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这部图书( )
A.提出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
B.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C.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受到了晚清思想解放潮流的影响
22、下表所示为湖南省澧县彭头山遗址出土的石器情况。据此可知,彭头山文化( )
大型打制石器 | 制作粗糙,无固定形状。 |
细小打制燧石器 | 缺少正规样式。 |
磨制石器 | 数量极少,种类单一,体型偏小。 |
A.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
B.原始农业生产发达
C.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D.私有产品大量存在
2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厢内外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敌人;在香港、澳门为外国人雇佣的工人,纷纷返乡;天津、烟台、旅顺乃至北京附近,都有民众自发起来袭击侵略军。 这反映出当时( )
A.中国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B.太平天国运动风起云涌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D.晚清政府统治危机加剧
24、顾炎武对宋明理学“空谈心性”造成的恶果进行了猛烈批判,他以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在当时起到了转变一代学风的作用。这反映了他( )
A.抨击正统思想
B.倡导经世致用学风
C.否定君主制度
D.强调自由平等原则
25、抗战胜利的意义
(1)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______________,发挥了_______的作用。
(2)_______发展到约132万,建立了19块根据地,解放了近1亿人口,收复了100万平方千米的失地。
(3)历经_______年的艰苦抗战,中国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军民伤亡总数在3500万以上,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
(4)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______________,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_______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5)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______________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26、秦唐帝国中央集权制度
(1)完成下列空格
(2)从秦到唐的中央集权示意图之,反映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3)君权和相权始终是中国历代王朝的一对主要面矛盾,其他朝代还有哪些削弱相权之措施?
27、积极参与联合国和经济全球化: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倡导________原则,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共商、共建、共享是中国提出的共建“________”倡议的核心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等重要国际文件。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________
28、特点(基本活动原则)
内阁成员对政府事务____________,并与________在政治上共进退。如果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重新进行选举。
29、背景(1)北宋________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2)宋仁宗时,________发起庆历新政
①宗旨:整顿官僚机构。 ②结果:明显触犯了________集团的既得利益,引发抵制,很快失败。
30、北宋________和南宋________人口多时均超出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________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31、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统军进入________,打败________,进占并迁都于北京。此后又经过20多年的激烈战斗,清朝将农民军余部和南方的明朝残余势力逐一击败,确立了在________的统治。
32、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北京大学和《________》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33、请将下面的中国古代文化进行正确的对应,并填涂在答题卡上
34、清政府中的守旧势力以种种理由阻止变法的开展。9月21日,________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筹办夷务始末》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中哪一派的主张及最早出现的时期。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他们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具体方法及目的。
(3)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两则材料在观点上的相同之处。
36、20世纪90 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什么?形成了什么样的对外开放格局?特点?
37、明末清初思想界的活跃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是什么?
38、雅典民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它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证民主制正常运作?这些措施是否有效?
39、中国古代物质生产方式
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以下是小辛同学整理的中国古代先民的物质生产方式,请按照其最早出现的时间顺序排列(填写字母)
A.种植水稻 B.渔猎采集 C.铸造铁器 D.火药配方
E.制造纸张 F.冶炼青铜 G.引种甘薯 H.活字印刷
(2)列举青铜器和铁器在古代中国社会各一项主要用途。
(3)不同的生产方式可以作为研究历史的重要载体。
选择C与F,可以研究古代中国_________________;选择______与______,可以研究古代中国粮食作物的多样性;选择______与______,可以研究古代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