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宜宾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2010年,在湖北省钟祥市梁庄王墓中出土了郑和船队“海外代购”的金锭(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金锭正面錾刻有“永乐十七年四月日西洋等处买到八成色金壹锭伍拾两重”的铭文。这枚金锭(     

       

    A.是东西方跨大洋贸易的证据

    B.推动明代海禁政策走向终结

    C.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崛起

    D.是明代区域文明互动的产物

  • 2、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的义利观,有的秉承重“义”的义利观,同时倡导求“利”;有的推崇通过“商战”来维护利权,进而维护“义”;有的倾向通过兴办实业来求“利”,实现富国强国。这些义利观(     

    A.旨在宣扬“中体西用”的价值

    B.具有救亡图存的时代特色

    C.减少了社会变革的阻力

    D.强化了传统的纲常伦理

  • 3、下图为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一批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他们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救亡图存、爱国牺牲

    B.保家卫国、奋勇杀敌

    C.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D.改革开放、廉洁奉公

  • 4、成语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金榜题名、蟾宫折桂、朱衣使者、独占鳌头、得意门生、名落孙山、白蜡明经等成语密切相关的古代制度是(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 5、红船精神是指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该精神的形成与哪一重大事件有关(     

    A.中共一大

    B.红军长征

    C.八七会议

    D.南昌起义

  • 6、太平天国时期,英王府是安庆城内第一富丽堂皇的建筑,它的大门前照壁上有一幅画,绘有一株盛开红花的桃树,树干上爬着一只手持木棍的猴子,戳着桃树杈上的一个蜂窝,寓意“封侯”。这一现象折射出太平天国(     

    A.实现了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B.农民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

    C.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大力弘扬

    D.领导人存在的阶级局限性

  • 7、孙中山曾指出:“《民报》成立,一方为同盟会之喉舌,以宣传主义;一方则力辟当时保皇党劝告开明专制、要求立宪之谬说,使革命主义,如日中天。”由此可知,《民报》的主要功能是(     

    A.动员工农群众

    B.宣传三民主义

    C.消除党派之争

    D.批判君主专制

  • 8、据记载,辽大安七年(1091年),彭汝砺使辽,见辽朝官员上朝情形:“殿其左,金冠紫袍而立者数百人,问之多豪酋;其右青紫而立者数十人。”这一记载反映了辽朝(     

    A.对宋关系趋向缓和

    B.中央政权分崩离析

    C.完全接受宋朝官制

    D.实行南北面官制度

  • 9、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B.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C.促进了近代中国民主化的进程

    D.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

  • 10、如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主要学派的治国主张。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政治主题是(     

    学派

    主张

    儒家

    以礼治国,为政以德

    墨家

    互爱互助,选贤任能,争取和平

    道家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以法为工具,控制臣民

    A.构建官僚政治且

    B.变革选官制度

    C.加强中央集权

    D.重建政治秩序

  • 11、“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材料中的制度盛行于(       

    A.三国两晋南北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 12、1894年创立兴中会时,孙中山宣传革命任务是消除满洲对人们的统治,推翻他们对于汉族人民的管辖。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孙中山定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意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该变化反映了(     

    A.自由平等的实现

    B.社会性质的嬗变

    C.民主革命的转型

    D.民族观念的进步

  • 13、清朝统治者在撰修官书、律例等书时,十分注意其他民族文字的使用, 如历任皇帝实录都有满、蒙、汉三种文字的稿本。 为此, 清廷特地撰修满、藏、 蒙、维、汉五种语言对照的分类辞书——《御制五体清文鉴》。此举推动了(     

    A.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

    B.大一统国家局面的形成

    C.各地语言文字的统一

    D.官书及律例等书的撰修

  • 14、1915年,新文化运动在上海、北京等地兴起。在强大的思想武器的指引下,新文化运动“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这个“强大的思想武器”主要是指(       

    A.自由、开放思想

    B.马克思主义

    C.民主、科学思想

    D.实业救国思想

  • 15、“它是政治的附庸,政治家们用它辅助治理国家;它具有思辨性,闪耀着哲学思想的智慧;它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一端连着华夏中原沃土,一端连着西域中亚文明。”对“它”的解读正确的是(     

    A.西汉时成为正统思想

    B.东汉末年在中国兴起

    C.魏晋时期渐趋本土化

    D.隋唐时成为文化主流

  • 16、下面分别是关于汉唐时期的经济政策示意图。据此可知,两者都(       

    ①是中央政府推行的赋税制度                       ②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

    ③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                       ④是依据现实进行的政策调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17、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发生在下图所示时空的历史现象不包括(       

    A.重筑长城抵御蒙古袭扰

    B.抗击东南沿海倭寇的骚扰活动

    C.赐封渤海郡王管辖东北

    D.葡萄牙人取得了澳门的租住权

  • 18、明武宗打算南巡,遭到科道群体的反对,100多名官员跪在午门之外,引发了大规模廷杖事件,明武宗被迫放弃南巡。这反映了(     

    A.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B.君臣关系彻底破裂

    C.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 19、某学者指出,明代学术界发生了朱学让位于陆学的大转变,以“拯救人心”为矢的,竭力宣传理性、精神作用的陆王心学,如同一剂强心针,使明朝统治的机体得以复苏,让士子耳目一新,所谓“一时心目俱醒,恍若拨云雾而见白日”。这主要是因为陆王心学(       

    A.强调个体意识,提倡自由思考

    B.强调道德的内在性,倡导“致良知”

    C.强调理性精神,倡导“格物致知”

    D.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倡导“知行合一”

  • 20、商鞅主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韩非子也提出“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他们的共同追求是(     

    A.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

    B.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C.重视先王的治理经验

    D.厉行改革推动社会发展

  • 21、下图所示为铸于唐朝时期高昌王朝钱币。钱币正面钱文为“高昌”“吉利”四字,字体为隶书,背面无文。“高昌”为国名,“吉利”为吉祥语。该货币(     

    A.见证了东西文明的交流融合

    B.印证了唐朝文化强大的辐射力

    C.体现了唐朝多元开放的特征

    D.反映了唐朝货币体系的多元化

  • 22、唐朝时期,科举士人贡举及第,仅获得出身。要入仕为官,尚需通过吏部的“释褐试”,即要求候选人体貌丰伟、言辞辩证、书法遒美以及文理优长。这有助于(     

    A.提升治理国家的能力

    B.打破世家大族对官位垄断

    C.扩大吏部的职权范围

    D.完善中枢机构的制衡机制

  • 23、西汉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汉书》中记载:“昔秦皇帝……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据此可知,二者赞扬秦始皇(     

    A.注重人才培养

    B.确立皇帝制度

    C.整顿社会风俗

    D.完成国家统一

  • 24、孔子编著的《春秋》,强调在大一统下明“华夷之辨”,他以是否符合西周礼乐文明作为区分华夷的标准:合于周礼者为华夏,违背周礼者为夷狄。孔子的这一观点(     

    A.表明华夏认同已经形成

    B.是诸侯实施文化歧视政策的根源

    C.蕴含一定华夏认同观念

    D.使“华夷之辨”观念得到普遍接受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连线题

  • 26、敌后战场的开辟

    (1)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上海、太原失守后,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________战争,在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

    (2)战法:根据地军民依据各地的地形特点,采取________、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军,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

    (3)意义:战略上配合了________的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

  • 27、12世纪后期________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________”,世宗被百姓誉为“________

  • 28、清政府中的守旧势力以种种理由阻止变法的开展。9月21日,________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

  • 29、经济上:日本侵略者实现“________”。对占领区大肆进行隐瞒的经济掠夺,垄断沦陷区工矿金融交通业

  • 30、结束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是_________

     

  • 31、______________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_______地区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 32、填图题:在“鸦片战争形势”图中填出《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

  • 33、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___________恢复行使主权;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___________”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

     

  • 34、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签订《________》后,而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签订《________》后。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八七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具体内容是什么?

  • 36、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是实施历史的组织者或领导者。他们虽然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趋势,但可以加速或延缓历史发展的进程。

    将上述历史人物与其主张的观点一一对应。(填字母)

    (1)“民族”“民权”“民生”

    (2)“外须和戎,内须变法”

    (3)“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4)“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

    (5)“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

  • 37、回答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有关问题

    (1)1958年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出现了哪两次严重的失误?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经济建设作出了哪些重大的战略决策?

    (3)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什么?

    (4)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 38、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其在农业方面的创造,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发展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它们或起促进作用,或起阻碍作用,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产工具在农业生产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有何突破?唐朝时生产工具又有何革新?

    (2)“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反映了西周时期的什么土地制度?战国商鞅变法“为田开阡陌封疆”实际又确立了什么土地制度?从这一时期起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形成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有哪些特点?

    (3)“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揭示了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的什么现象?历朝历代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目的和直接目的是什么?

    (4)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动?1978年以来,我国政府在农村中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 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向老幼、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按时赈济日常生活用品,在两汉时期的已成为常制。从《史记》、《汉书》、《后汉书》的记载来看,几乎每个皇帝都多次下诏“赐高年帛”、“赐高年米”、赐“个鳏寡孤独帛,贫穷者粟、高年、鳏、寡、孤、独及笃疮、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粟”。据统计,两汉关于这方面的诏令多达80多条,平均不到5年就有一次,是各种诏令中最多的一种

    —吴晓林《中国古代社会对老弱群体的救济与启示》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两汉对弱势群体进行赈济的条件及影响。

    材料二经济危机与社会福利制度

    二战后,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除此以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2)根据材料二,概括现代欧洲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政策的看法。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