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契丹大字、契丹小字、女真文字、西夏文的共同特点是都借鉴了( )
A.回鹘文
B.藏文字母
C.汉字
D.蒙古文字
2、清乾隆年间,台州天台人齐周华在其《名山藏副本》中认为:“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上有忧勤之圣,下无翼赞之贤,此其所以逊于唐、虞也。”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建立迅速机密的奏折制度
B.设立精简高效的军机处
C.裁撤只能照例行事的内阁
D.制造万马齐喑的文字狱
3、下述唐诗中的场景说明唐朝( )
李白《少年行二首》 |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
白居易《胡旋舞》 | 西域歌舞名胡旋,传入宫掖靡长安。 |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
A.长安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
B.民族交往丰富了中原民众生活
C.统治者奉行民族平等政策
D.少数民族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
4、“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此言论出现于( )
A.18世纪60年代
B.19 世纪6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 世纪20 年代
5、在文字记载出现之前,人类已经历漫长的文化演进过程。考古学者观察其间的变化,主要运用哪类发掘到的数据作为分期的标准( )
A.人类使用的工具
B.发掘出的人类遗骸
C.遗址周边的环境
D.遗址中动植物残留
6、魏晋时期,内迁黄河流域较久的少数民族大多不再以异族自居,如拓跋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昌意的后裔,羌人认为祖先是有虞氏,匈奴铁弗部也自称系大禹的嫡脉相传。这反映出( )
A.华夏认同观念增强
B.社会矛盾趋向于缓和
C.中原文化长期领先
D.少数民族溯清了族源
7、下面所示是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的青铜器“利簋”,器内底铸铭文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学者考证“利簋”铭文内容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一致。由此可见( )
A.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接近真相
B.历史研究需要通过多方采证
C.考古是认知历史的唯一有效途径
D.历史真相不可能被真正认知
8、红薯比大米和小麦更加抗旱。有学者通过计量史学研究发现,随着18世纪中叶红薯在中国大面积种植,旱灾和农民起义的相关程度明显减弱。这表明,高产作物的传入( )
A.使土地兼并有所缓解
B.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
C.解决了国内饥荒问题
D.促进了农产品商品化
9、《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长期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下列属于该条约规定的内容有( )
①领事裁判权 ②割让香港岛 ③开放五口通商 ④鸦片贸易合法化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有史学家说:“秦朝推行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地方行政体系的基础,使国家观念深入边远地区。”这表明郡县制( )
A.消除了地方武装割据的条件
B.保证了中国封建国家的统一
C.在秦朝主要实行于边远地区
D.有利于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11、某部法律规定:“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该法律( )
A.推动国统区土地改革
B.颁布于全面抗日战争时期
C.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
D.助推五次“反围剿”胜利
12、印加帝国非常重视交通建设,到15世纪末,印加帝国的道路贯穿全境,北达基多,南到智利中部,全程长达1600公里,形成了完善的道路系统。印加帝国重视交通建设的出发点是
A.传递命令调动军队
B.发展对外贸易
C.推动各地文化交流
D.促进人口流动
13、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陇亩,夕贸市廛”;而浙江秀水县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B.农村租佃经营成为主流
C.农民所交地租有所下降
D.农业与市场的联系加强
14、中共“一大”代表的李达曾说:“1921年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路(方向)是肯定的,但是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这表明1921年中共
A.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作指导
B.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结合
C.已思考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D.没明确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15、如图为西汉不同时期丞相出身的统计图。其变化反映出( )
A.“重文轻武”思想影响
B.士族垄断政权局面被打破
C.“尊崇儒术”影响政治
D.法家开始失去了社会价值
16、明代文学家李梦阳评价唐宋文学时认为:唐诗好在具有形象性,而宋人作诗,只言理性,不述形象。他甚至认为“诗死于宋”。李梦阳在此( )
A.质疑程朱理学的地位
B.强调文人创作重心转向诗歌
C.主张诗风应师法唐朝
D.认为不同诗歌风格相互交融
17、它是中国第一帝都,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 )
A.洛阳
B.北京
C.咸阳
D.西安
18、汉文帝将齐国一分为六,立已故齐王六子为王;将淮南国一分为三,立已故淮南王三子为王。这一做法( )
A.为地方分裂割据埋下隐患
B.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
C.旨在加强南方地区的管理
D.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
19、1937年初,国民党要员潘公展写了《统一与和平》一文,该文说:国民党的“统一”不同于中共的“联合”。他说:“无论怎样联合,内部的单位仍存在。所谓统一,是把原有的单位经过统一运动之后融化为一个整个的单位。”这一观点反映了国民党
A.积极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组织力量反击日本的全面侵华
C.借统一名义打击中国共产党
D.反对中共组建联合政府的主张
20、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一张照片,其中有“人民政府领导我们分到田地” “郁金友分到五亩田地”等字样。照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银元之战
B.米棉之战
C.土地改革
D.抗美援朝
21、唐高宗时期,武后建立了一个由非官员的文人谋士组成的“北门学士”,负责起草诏令,制定政策。该机构的设置,实际被架空权力的部门是( )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枢密院
22、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十月,“上以中国金银、铜钱、段匹、兵器等物自前代以来不许出番;今两广、浙江、福建愚民无知,往往交通外番私贸货物,故禁之。沿海军民官司纵令相交易者,悉治以罪”。据此可知,明初( )
A.严厉禁止海外贸易
B.南方开始成为经济重心
C.大量货币纷纷外流
D.政治制度调整较为复杂
23、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原因除了有秦孝公的坚定支持、果断决策外,其本人顺应历史潮流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也起了关键作用。以下最能体现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和创新精神的是( )
A.推行郡县制度
B.确立土地私有制
C.实行什伍连坐
D.限制贵族特权
24、下表为近代中国部分民族企业信息表。这反映了民族企业( )
时期 | 代表企业 | 企业口号 | 企业行为 |
19世纪60—90年代 | 继昌隆缫丝厂 | 还哺祖国 | 施米、施药、赠诊、开办义学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南通大生纱厂 | 振兴棉业、实业救国 | 办学堂、资助革命 |
20世纪30年代 | 民生事业公司 | 宁举丧,不受奠仪 | 关闭工厂、捐助抗战 |
A.重视人才发展教育
B.内外挤压经营困难
C.关注民生履行责任
D.技术受限轻重失调
25、背景(1)北宋建立后,相继消灭南北割据政权,结束了________的分裂局面。
(2)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________、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26、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________
27、中共八大
时间 | ________年 |
内容 | 正确分析国内矛盾:________同________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制定当前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________国变为先进的________国 |
意义 | 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成功探索 |
28、解读下表,不符合当时英国的是
1854一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份额示意图
| 原材料 | 食品 | 工业制造 |
出口贸易 | 7% | 8% | 85% |
进口贸易 | 61% | 33% | 6% |
A.工业制造品拥有强大的贸易竞争优势
B.工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
C.主张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D.贸易优势基于科学理论的迅速发展
29、边疆治理
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历代王朝采取了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举措,其中典型举措之一是设立管辖机构。将下列史实的字母编号正确填入表格对应的空格中。
A.北庭都元帅府 B.西域都护府 C.安北都护府 D.台湾行省 E.澎湖巡检司 F.宣政院 G.宣慰司
地区 | 朝代 | 管辖机构 |
新疆(西域) | 汉朝 | ① |
唐朝 | 安西都护府 | |
北庭都护府 | ||
元朝 | ② | |
③ | ||
清朝 | 伊犁将军 | |
西藏 | 元朝 | ④ |
清朝 | 驻藏大臣 | |
台湾 | 元朝 | ⑤ |
清朝 | 台湾府 |
30、遵义会议
(1)_______年_______月,红军攻克贵州北部重镇_______。
(2)中共中央在_______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_______和_______问题。
(3)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_______为政治局常委。
(4)会后不久,政治局常委决定由_______负总责,并成立由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5)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_______为主要代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_______,挽救了_______,挽救了_______。
3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因时而异,几经嬗变,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以下《选官用人三字歌》,回答问题,
根据所学知识,将上述图示填写完整
① ② ③ ④ ⑤
32、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是________的前身,称回回
33、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英国等侵略者从鸦片战争中获得了种种______,但未能达到鸦片合法化的目的。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美向清政府提出______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2)借口:“______”事件和“______”事件
(3)过程
①1856年,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主凶:英法
②美俄以______人面目出现。帮凶:美俄
③1860年8月,英法联军占领______。10月,抢劫、焚毁______后,进入北京城。
(3)结果
①签订《______》和《______》:英法获取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内河航行权等大量权益,实现了______合法化。
②俄国借机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并承认此前的《______》,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还把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为此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
(4)影响: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4、国共合作
(1)背景:①中国共产党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认识到必须建立_____ 战线。
②1923年6月,中共“_____ ”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2)实现: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 召开。
(3)意义: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推动了以“_____ ”为目标的国民革命席卷全国。
35、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影响
36、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何表现?(从农业技术、水利建设和工商业思考)
37、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过程是怎样的?
①过程(写出哪个朝代):
建立时期:
巩固时期:
完善时期:
发展时期:
顶峰时期:
②并写出在“建立时期”的这个朝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哪些?
38、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
人类在漫长岁月中对人性问题的研究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而这种研究又直接关系到人们行为的价值取向。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如何使人向善问题上,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和明朝的王阳明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2)使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的古希腊思想家是谁?他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3)为宣扬人文主义,近代意大利掀起了什么运动?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出了哪些主张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
(4)中西方对人性问题的探讨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启迪意义?
3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近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向政治民主化的道路途径虽然不同,最终确立的代议制政体民主化程度也不尽相同。但是,反映出政治民主化是必然趋势。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国家 | 法律(标志) | 国家政体 | 国家元首 | 政府首脑 | 权力中心 |
英国 |
| 君主立宪制 |
| 内阁首相 | 议会 |
美国 | 1787年宪法 |
|
| 总统 | 总统 |
法国 | 1875年宪法 | 总统制共和国 | 总统 | 内阁部长 | 议会 |
德国 | 德意志帝国宪法 |
| 皇帝 |
| 皇帝 |
(2)依据上表,从国家元首的权力、政府首脑的产生、政府首脑与议会的关系三个方面,比较英美两国政体的不同点。
(3)史学界把代议制的建立模式划分为三种:即英国模式、德国模式、法国模式。根据
例一、二尝试概括法国模式的特点。
例一:英国模式的特点是:民主的力量作坚持不懈的斗争,封建的势力作适时的让步,
整个社会走了渐进改革、不断自我完善的道路。
例二:德国模式的特点是:封建势力强大,民主力量妥协,武力完成统一;封建力量借民主的形式推行专制,以代议制的幌子掩盖专制独裁。法国模式的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