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临沧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恩格斯曾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人无法融入日耳曼人的氏族中,罗马人也不会听从日耳曼氏族的号令。日耳曼统治者需要一众代替物……以领导起初大部分还继续存在的罗马地方行政机关。”这有助于我们认识(     

    A.原始民主传统的深刻影响

    B.罗马法被长期沿用的根源

    C.西欧封建制度形成的背景

    D.罗马行省制度的首创精神

  • 2、公元8世纪,意大利地区的伦巴第国王在法律制定过程中大量吸收罗马法的内容,如规定在转让财产和成立债务时必须依据正式的书面文件。这是由于(     

    A.意大利地区商品经济恢复与发展

    B.罗马法推动了新兴帝国的出现

    C.中古欧洲大规模地复兴古典文化

    D.天主教会致力于推广法治理念

  • 3、清代前期,国家推行鼓励垦荒的政策。由于平原早已人满为患,开垦越来越进入丘陵山区和边远地区。清代这一措施(     

    A.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

    B.解决了人地矛盾问题

    C.促进了经济重心的转移

    D.推动了区域经济开发

  • 4、1830年代,奥斯曼帝国彻底废除封邑制,全面实行包税制。1858年,奥斯曼帝国颁布《农业法》,农民租种国有土地的经营自主权明显扩大,直至获得所租种的国有土地的交易权,地权的非国有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这一做法(     

    A.抛弃了生产资料的国有制

    B.旨在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C.削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D.使农奴获得了自耕农身份

  • 5、1949年6月,新政协筹备期间,党中央和毛泽东曾就即将成立的新国家的民族制度是否应与苏联相一致的问题征求意见。李维汉提出基于我国的民族关系、革命发展情况,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之后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这一过程(     

    A.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纳入法制轨道

    B.体现出我国从实际出发探索民族政策

    C.标志着中共民族区域自治思想初步形成

    D.推动了我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的建立

  • 6、公元前178年,汉文帝始创侯国制度,将盘踞在长安的众多功臣分封为候,令其前往封地居住,朝廷对其严密监控,功臣逐渐淡出西汉中枢政治舞台。据此可知,西汉侯国制度的推行(     

    A.旨在加强中央集权

    B.导致了中枢权力机构异化

    C.利于规范监察机制

    D.加强了君主对朝政的控制

  • 7、如图是关于古代炼铁的示意图。以下对古代炼铁技术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两河流域的居民首先发明

    B.最早出现在小亚细亚地区

    C.由尼罗河流域居民最先使用

    D.最早出现在我国春秋时期

  • 8、商代青铜器与西周青铜器在功用上变化较大。商代青铜器多为酒器,商代盛行的爵、觚、方彝、角、瓿等酒器,在西周时期基本都消亡了,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器种:如簠(祭祀盛放饭食的方形器具)、钟(打击乐器)等。这一变化可能是源于(     

    A.西周对政治秩序的重构

    B.天道鬼神观念逐渐瓦解

    C.粮食生产遭到战争破坏

    D.商周人文意识渐趋加强

  • 9、秦商鞅变法规定,没有军功爵的人不能当官,有爵才有官;到西汉初年,除保留“非列侯不得任宰相”外,其他都是只提官而不提爵;到西汉中期,不是列侯也可以任宰相。这一系列变化反映出 (     

    A.贵族爵制已被废除

    B.选官权集中于中央

    C.官僚政治得到发展

    D.选官制度合理科学

  • 10、灌溉系统是苏美尔城市中的重要部分,它支撑着农业生产与城市社会。灌溉系统的建造、维护都需要大量人力,只有政府才能持续征召人们从事这样艰巨的活动;即使灌溉系统运行良好,政府也需要保证水源的公平分配、解决争端等。到公元前3000年,所有苏美尔城市都拥有了国王,国王拥有很大权力。这说明(       

    A.农业生产影响国家治理

    B.苏美尔人重视水利灌溉

    C.农业发展需要王权专制

    D.水利是政府的重要职能

  • 11、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上谕所言:“旧例原恐漏户避差,是以五年编造,今丁既摊入地粮,滋生人丁又不加赋,则编审不过虚文。”因此,朝廷下令(     

    A.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B.赋役合并,一概折银

    C.固定丁银,摊丁入亩

    D.户籍簿册,永停编审

  • 12、下表是关于汉代南北方的几项统计数据。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项目

    北方

    南方

    两汉粮食亩产量(市斤/市亩)

    96.48

    64.32

    两汉治水活动(次)

    47(陕豫晋冀甘)

    7(川苏皖浙赣闽)

    两汉户口数(万户)

    1122

    274

    西汉郡数

    74

    29

    A.南方耕地面积远低于北方

    B.北方是当时经济发展中心

    C.中央对南方的控制比较弱

    D.北方人口出生率高于南方

  • 13、日本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是电车,日本铁路公司的电车只要晚1分钟,车内必定播放道歉的广播,而新干线的到达和出发时刻则是以15秒为单位设定的。这反映出日本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       

    A.增强了人们的时间观念

    B.完善了城市交通规划体系

    C.大大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D.推动了生活方式的时尚化

  • 14、《诗经·大雅·板》说:“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意即诸侯是国家的屏障,大宗是国家的主干,怀德是国家平安的保证,同姓是国家的城垒。据此可知,西周(     

    A.内外服制度得到广泛推行

    B.周王在封国具有绝对权力

    C.分封与宗法是其统治支柱

    D.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形成

  • 15、1841年7月5日,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包租了一列火车,带领570名旅游者从英国莱斯特到巴夫勒参加禁酒大会,成为世界近代商业性旅游服务的开端。这表明当时(       

    A.交通变迁推动新兴产业出现

    B.乘坐火车成为主要出行方式

    C.远途旅行成为西方消费时尚

    D.运输业提升了市民生活水平

  • 16、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监察机构和官员的设置带有一定的时代烙印。下列是部分时期监察机构和官员设置沿革情况:司隶校尉--剑南道--通判--都察院,其对应的朝代顺序是

    A.西汉—唐代—宋代—明清

    B.秦朝—汉代—唐代—元代

    C.西汉—南北朝—宋代—明清

    D.三国—唐代—元代—明清

  • 17、在黄宗羲看来,明代科举制下,人才上升途径完全统一于八股时文的评比,虽然看上去特别公平和严格,但实际上造成大量不学无术之徒通过强行记诵八股“优秀范文”走上他们并没有能力承担的岗位。据此可知,明代科举制(     

    A.考试程序规范

    B.形式僵化,脱离实际

    C.丧失选官价值

    D.注重理论,流于空谈

  • 18、下图呈现的是西晋至北宋出身寒门子弟入朝为官的比例。这反映了(     

       

    A.统治基础的扩大

    B.崇尚教育的思想

    C.儒家思想是主流

    D.重文抑武之风气

  • 19、职官制度是中国制度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研究不同类别的职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封建时代的国家治理情况。下表中内容描述的是(     

    “周行郡国,省察治政,黜陟能否,断理冤狱,以六条问事”

    《汉官典职仪》

    “开元二十一年,分天下为十五道,每道置采访使,检察非法”

    《通典·职官》

    “天子耳目,寄与台谏,则有内台,有外台。外台即监司是也”

    《宋会要·职官》

    “行省、宣慰司委行台监察,其余官府并委提刑按察司”

    《新元史》

    A.古代中央行政制度

    B.古代官员监察制度

    C.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D.古代官员考核制度

  • 20、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形成过程中,建立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1993 年,开始推行公务员制度。2005 年全国人大制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2018 年全国人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了修订。材料表明我国(     

    A.始终坚持党管干部的根本原则

    B.干部廉政建设取得了重大成绩

    C.公务员实行公开考试择优录取

    D.公务员的选拔录用逐渐法制化

  • 21、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出:“从一九二七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心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这表明(     

    A.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方针确定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C.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

    D.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 22、路德的“因信称义”:个人通过对《圣经》的理解与虔诚信仰便可获得拯救。加尔文的“预定论”:那些努力发财致富的人都是上帝的“选民”,世俗的职业与个人的奋斗便具有了神圣的意义。英国国教:教义、组织、礼仪等并未改变,仅仅是实现了教会的民族化。这表明,新教理论(     

    A.主张王权高于教权

    B.引导人们关注社会现实

    C.肯定对财富的追求

    D.强化了教众的民族认同

  • 2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工作重点转移问题。会议提出:“应该着手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把它们的大部分职权转交给企业性的专业公司或联合公司;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这一决议的意义在于(     

    A.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B.建立了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C.解决了政企不分的问题

    D.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转型

  • 24、1912年2月,有议员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出《中华民国接收北方各省统治权办法案》,有意将南方各省的省官制在北方未独立各省加以实施。袁世凯于3月20日指出《接收案》与《临时约法》第34条相抵触,不具有法律效力。这反映出当时(     

    A.维护共和成为社会共识

    B.实力对比影响政治走向

    C.南北议和促成民国成立

    D.议会斗争阻碍民主进程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同时,邓小平提出教育应________的思想,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方针,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大量增加教育投人,实行“________”发展战略。

  • 26、中国古代先后存在多种选官制度,写出四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7、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领袖;思想:抨击天主教会和封建制度,主张建立_____________;倡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后世有人评论说: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 28、国家统一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时间轴中的相关内容

      (制度名称);②   (人名);③   (人名);④   (事件名称);⑤   (制度名称)

  • 29、兴起

    (1)标志和思想阵地: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____》,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后改名为《__________》,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阵地。

    (2)活动基地:____________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蔡元培任校长,他锐意改革,以“____________”为办学宗旨,同时聘请了陈独秀、李大钊等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此任教。

    (3)指导思想:西方的________________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 30、甲午战后,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救亡图存,以康有为、________为代表的维新人士挺身而出,发起了________运动。北方的下层民众打出“扶清灭洋”的旗帜,发动了________。清王朝为了实现自我挽救,开始________。革命派发动了________,推翻了________,结束了数千年的________,创建了________,颁布了________,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________。中国的社会结构开始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 31、法家的集大成者是________,理学的集大成者是________

  • 32、概况

    (1)开始传播: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______________》等文章,是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2)扩大宣传

    ____________中后期,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②毛泽东等人很快接受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 33、________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 34、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发现________等物理学定律;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________理论。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政治民主化是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进程。近代以来,康有为、孙中山、中国共产党人等先进的中国人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1)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政治上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2)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912年孙中山颁布的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是什么?

    (3)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

     

  • 36、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本质意图是( )

    A. 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   B. 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C. 修身养性,崇尚道德   D. 实现儒学的道德化

  •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以来,科学家把自然界划分为不同的领域,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在物理学领域更是成果卓著。

    请回答:

    (1)请问:为近代物理学奠定基础的是谁?是谁创立经典力学?标志是什么?

    (2)20世纪初物理学取得什么重大的进展?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 38、结合历史背景,比较20世纪80年代以前和以后中国发展高科技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 39、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中国古代在天文历法、医学、农学、数学方面至少一项重大成就及人物。

    (2)写出近代以来世界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中标志性的发明。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