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普洱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亚里士多德认为,“平民政体指的是贫穷而又占多数的自由人执掌着政权,寡头政体指的是门第显贵而又占少数的富人执掌着政权。”下列政权中,“平民政体”的代表是(     

    A.斯巴达

    B.雅典

    C.马其顿王国

    D.亚历山大帝国

  • 2、14世纪,西欧一些城市成立了城市同盟并制定了同盟法律,于是出现了一个所谓“法律圈”现象,如德意志地区莱茵河畔法兰克福的法律为49个城市所采用。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B.国家统一趋势的加强

    C.基督教会实力的削弱

    D.欧洲大陆法系的形成

  • 3、下图为明朝徽州地区部分乡村纠纷处理方式比例图。这反映了(     

    A.民间风俗和习惯对基层社会治理发挥决定作用

    B.基层社会的矛盾体现出明代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C.国家法与习惯法在基层治理中相互配合与交融

    D.明朝徽州地方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已失效

  • 4、魏晋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由此可见,魏晋玄学(     

    A.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

    B.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

    C.反映儒佛融合的趋势

    D.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

  • 5、新疆吐鲁番地区出土了唐代商人石染典买马契,契约明确记载了买卖双方的个人信息、商品状况、交易细节、违约责任及3位保人做证情况。另一份出土于吐鲁番的《石染典过所》中还记载了唐政府在瓜州、沙洲等地的地方官员批准石染典过境经商的情况。以上材料反映当时(     

    A.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

    B.政府积极鼓励商品经济的发展

    C.东西方商业贸易往来频繁

    D.契约有效保护交易双方的权益

  • 6、“他们处于刀耕火种阶段,在热带雨林的一块地方耕作两三年后便会迁徙到别处。居住的圆形公共居所内也不分隔间,但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区域。”据此推断,同属于该地区创造的文明是(     

    A.

    B.

    C.

    D.

  • 7、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市编制了两次城市发展规划,在重点区域修建了大量高标准的地区性干道,功能区之间以及与道路布局的配合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城市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主要得益于当时(     

    A.工业化水平显著提高

    B.人民建设热情普遍高涨

    C.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

    D.社会制度统筹能力强大

  • 8、唐德宗下诏任命齐总为衢州刺史,因此前齐总有盘剥百姓,进奉朝廷的恶行,时任给事中的许孟容封驳任命诏书,并陈述理由,唐德宗不得不收回成命。许孟容此时隶属于(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御史台

  • 9、有学者对《人民日报》上相关词汇使用频率进行过计量分析,“一边倒”在1949年的使用频率最高,1950年至1952年“帝国主义”一词呈下降趋势,□和□的使用频率从1953年到1956年出现了迅速增长的趋势。□处高频的关键词应是

    A.“独立自主”和“和平共处”

    B.“互利共赢”和“不结盟”

    C.“独立自主”和“另起炉灶”

    D.“求同存异”和“全方位外交”

  • 10、1842—1880年,中国进口以鸦片、棉布为主,出口以丝、茶为主;1881—1910年,棉布在进口贸易中的重要性超过鸦片,丝、茶出口的重要性下降。影响晚清贸易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西方社会工业革命的发展

    B.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

    C.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D.西方国家侵华方式的变化

  • 11、明清时期的徽州“新安各姓聚族而居,绝无一杂姓掺入者,其风最为近古。出入齿让,姓各有宗祠统之,岁时伏腊,一姓村中千丁皆集,祭用文公(朱熹)家礼,彬彬合度”。据此可知,这类村落的特点是(     

    A.行政管理严密

    B.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疏离

    C.公共集会较多

    D.治理融入主流意识形态

  • 12、下表是1928年10月国民党中央常务会议通过的《训政纲领》(节选)内容,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第一条

    中华民国于训政时期开始,由中国国民党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

    第二条

    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以政权付托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之

    第五条

    指导监督国民政府重大国务之施行,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行之

    第六条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之修正及解释,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议决行之

    A.主权在民政治理念得到了践行

    B.国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C.国民政府建立了民主政治体制

    D.国民党被确认为最高训政者

  • 13、某学者整理出中世纪西欧国王与贵族的契约内容,如表所示。这反映了(     

    序号

    契的内容

    1

    国王只能是贵族中的一员,只是受到贵族们的拥戴才成为国王

    2

    国王不能单独行使权力,必须同某些形式的贵族会议其掌权力

    3

    国王行使权力只限于王室直辖领地,在这些范围之外,每个封建领主就是他自己领地内的政府首脑

    4

    国王和他的主要臣属、附庸之间的政治关系,是一种对等的契约关系

    A.国王权力受到一定限制

    B.封君封臣制的逐渐瓦解

    C.贵族权力威胁国王权力

    D.契约关系受到制度保障

  • 14、在拿破仑帝国败局已定的局面下,为处置法国和重新安排战后的欧洲,1814年10月1日起,俄国沙皇、普鲁士国王、奥地利皇帝、英国外交大臣等召开会议,并于1815年6月9日通过《最后议定书》,议定书为新的国际体系建立奠定重要基础。这一新的国际体系(     

    A.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

    B.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

    C.开创了用国际会议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

    D.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

  • 15、《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三十三年,“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并且直接任命郡守和县令。这有利于(  )

    A.强化君主专制

    B.消除割据势力

    C.加强中央集权

    D.促进经济发展

  • 16、《晋书》记载:“魏氏承颠覆之运,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这说明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A.以门第族望为选官标准

    B.继承了墨家的尚贤理念

    C.引发了乡民议政的热潮

    D.适应了曹魏局势的需要

  • 17、1931年夏,国际计划编制问题代表大会在阿姆斯特丹召开,苏联的计划工作经验被列为主要议题之一。苏联代表团带来的报告和资料在会上很快被散发一空。材料表明(     

    A.“苏联模式”获得认可

    B.西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生活

    C.资本主义制度弊病初显

    D.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备受关注

  • 18、对如表解读合理的是(     

    新中国成立以来主要历史阶段重要的社会保障措施

    时间段

    主要措施

    1949年—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期

    中国共产党陆续颁布和修改了一系列有关劳动保险、社会技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安置的法规、条例。

    1958年—1966年

    完善社会保障不适应经济发展的内容,建立城镇统一的延休制度;在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基础上建立社会保障城乡二元并行的制度。

    “七五”计划到“十二五”计划末

    打破国有企业“铁饭碗”,工人退休养老由单位负责科社会联赛人2003年开始探索新农保并推广:2011年开始在全国逐步推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2015年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打破“双轨制”。

    A.措施调整旨在减轻国有企业负担

    B.中国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C.社会保障局限于扶助低收入群体

    D.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

  • 19、明清世情小说中,有描述僧尼因沾染上世俗气息而还俗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出现僧尼世俗化的行为,甚至为此而还俗。这一现象源于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理学地位的动摇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雇佣关系的诱导

  • 20、中世纪英王在加冕誓词中要承诺遵守和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但1689年威廉和玛丽加冕为英王时,却宣誓“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这一变化反映了英国(     

    A.国家权力结构的调整变化

    B.总统共和制度的最终形成

    C.加冕仪式赋予王权合法性

    D.有限王权的传统开始确立

  • 21、下表是学者对长征历史意义的思考,该学者旨在强调红军长征(     

    (一)

    红军长征实现了党中央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

    (二)

    红军长征是威武雄壮的革命战争史诗,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总结和运用

    (三)

    红军长征成功地进行了反对“左”“右”倾的斗争,创立了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新经验

    A.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的道路

    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加速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 22、明清时期,除了江南地区,棉花种植和棉布生产基本脱节。 作为全国最大的棉布生产地区,江南每年都要从华北、湖广等地区购入大量棉花。而作为植棉区的山东、河南等地,因不善织布,每年则从江南大量购进棉布。据此可知当时(     

    A.植棉织布形成完整产销体系

    B.北方生产技术严重落后

    C.区域联系带动长途贩运发展

    D.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 23、对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的演变,有学者绘制了如下示意图。下列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齐民要术》等农书影响秦汉时期粮食供求关系

    ②隋唐时期粮食供应状况较好与江南经济开发有关

    ③稻麦复种制的推广有利于宋代粮食产量的提高

    ④清代人均粮食占有量下降受到赋税政策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4、元狩四年,汉武帝下诏算缗,规定商人、手工业者、高利贷者必须向朝廷申报现金财产,每2000钱纳税一算120钱。元鼎三年,又实行告缗,凡告发算缗不实者,可得没收被告财产之一半。实行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避免诸侯王倚仗商人财力

    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富商大贾和豪强贵族势力

    C.限制土地兼并,保护自耕农利益

    D.汉武帝将法家思想作为明确的统治意识形态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帝国分裂为____________三个主要国家,这些区域被统称为“希腊化世界”。

  • 26、印象派绘画

    (1)特点:直接描绘________下的物象,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根据自己眼睛的观察和感受,来表现微妙的________变化。

    (2)代表:莫奈的《____________》及组画《干草堆》《鲁昂大教堂》。

    (3)影响:改变了绘画方式,影响了________创作。

     

  • 27、现存的明清民居类型主要有北方的窑洞、_________,南方的徽派民居、____________等。

  • 28、邓小平理论的深化

    (1)邓小平南方谈话

    ①背景:1992年初,中国的改革走到了一个是否搞____________的关键时期。

    ②内容: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再次强调以____________为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③评价: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使“______________”的论断深入人心。

    (2)中共“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________________体制的目标。

    (3)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 29、印欧人的早期迁徙,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迁徙到小亚细亚和伊朗高原的印欧人分别发展为________。迁徙到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____。迁徙到印度河流域的印欧人发展为____

  • 30、浪漫主义美术

    时间:________________,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①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注重感情表现,轻__________;追求自然、野性的和多姿多彩的境界,表现陌生的、新奇的世界和异国情调;不满现实,追求幻想。

    ②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敢于突破古典艺术形式,注重画面整体的完整统一,却不拘泥于局部和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重色彩轻素描,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画面丰富多彩。

  • 31、序幕:1517年,为反对教皇兜售________,马丁·路德发表了《关于赎罪券的功效》,要求公开辩论赎罪券问题。

     

  • 32、两弹一星和____________________使中国的国防能力大大增强。袁隆平__________的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中国水稻产量,为世界农业科技作出重大贡献。

     

  • 33、地位:卢梭是批判封建制度宣传____________的启蒙思想家中最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 34、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____________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__________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 36、阐述程朱理学的内容。

  • 37、阐述西欧一体化的历史意义:

  • 38、请全面客观地评价科举制。

     

  • 39、儒家思想是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国和东亚等地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据重要地位。请回答: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任举三位?

    (3)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三位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请在他们的主要思想后面对应写出他们的名字。

    天下为主,君为客——;经世致用——;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4)今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儒家思想?请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