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表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部分律令内容,其共通之处是( )
政权(或时期) | 律令内容 |
曹魏 | 贼斗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 |
西晋 | 峻礼教之防,准五服(血缘亲疏)以制罪也 |
北魏 | 居三年之丧而冒哀求仕,五岁刑 |
A.以尊卑亲疏作为量刑依据
B.礼法结合的立法特色
C.法律不完善实施血亲复仇
D.开始尝试“引经注律”
2、如表为战国时期齐国某地有关农业生产的相关记载,这反映出当时该地区( )
土地数 人数 年代 | 0.5公顷以下 | 0.5~1公顷 | 1~4公顷 | 4~10公顷 | 10公顷以上 | 合计 |
公元前403年 | 29 | 12 | 29 | 15 | 7 | 92 |
公元前378年 | 96 | 10 | 37 | 5 | 1 | 14 |
A.小农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B.自耕农发展得益于争霸战争
C.租佃制得到民众的认可
D.政府开始率先实施重农政策
3、下图是三星堆出土的象形青铜器。学者研究认为,青铜大立人雕像中部象形座腿具有较明显的中原青铜文化特点,但青铜兽首冠人像和青铜兽面具的风格则完全迥异于中原青铜文化,更具有印度文明的因素。这折射出三星堆文明( )
青铜大立人像台座 青铜兽首冠人像 青铜兽面具
A.是东西方交流的结果
B.具有开放包容的特征
C.发展程度领先于世界
D.奠定华夏文明的基础
4、据1世纪航海手册《厄里特里亚航海记》记载,印度的黄油、蔗糖沿近岸航线贩至阿拉伯或直接运到东非;意大利的葡萄酒经由埃及转运到东非、阿拉伯甚至印度;波斯湾市场上原产的枣酒或转运自西方的葡萄酒,出口到印度和阿拉伯。由此可知,当时( )
A.世界贸易体系初步确立
B.跨区域商品贸易比较繁荣
C.海上贸易路线遍布全球
D.各大洲建立直接商贸往来
5、东汉末年,为镇压黄巾起义,汉灵帝选任重臣担任州的行政长官,“出(刘)焉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太仆黄琬为豫州牧,宗正刘虞为幽州牧,皆以本秩(保持原先的职位)居职。州任之重,自此而始”;以前边地刺史和太守主兵的制度,也由边境州郡推广至腹地。以上举措的影响是( )
A.造成了地方割据的局面
B.强化了皇帝的专制权力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D.有利于对地方官员监察
6、美国某投资专家指出:“联邦政府给每人600美元的退税。如果拿这笔钱去沃尔玛消费,钱归了中国;如果拿它去买汽油,钱归了阿拉伯;如果买电脑,钱归了印度;如果买水果,钱归了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墨西哥;如果买好车,钱归了德国;…”这一现象表明
A.世贸组织受到美国控制
B.亚洲商品的世界市场份额增大
C.国际分工体系的不平等
D.世界经济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
7、1936年,红四方面军到达四川甘孜后,根据朱德的提议举行了“五一”全军运动会,进行跨越障碍、刺杀、投弹、骑兵表演等项目的比赛。这次运动会的召开旨在( )
A.锻炼敌后军民的应战能力
B.适应革命斗争的实际需要
C.庆祝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D.宣扬抗日反蒋的斗争精神
8、汉代,孝被确定为立国大纲。汉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西汉末期,乡里的学校中专置《孝经》师一人。东汉时,“自期门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经》章句”。东汉末年的经学家荀爽在对策中指出,“故汉制使天下皆讲《孝经》,选吏能,举孝廉,皆以孝为务也。”汉代的这些措施( )
A.说明家国同构的治国理念确立
B.有助于促进儒学思想的社会化
C.保障了政府官僚队伍的廉洁性
D.表明孝道开始扩展为社会伦理
9、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关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可以说,人们已经承认,在从形成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或记录,都是不可靠的。”该学者意在说明( )
A.美洲地区不同文明独立发展
B.美洲文明的发展较缓慢
C.美洲文明发展缺乏历史依据
D.中美洲文明落后的原因
10、在总结新中国外交历程时,人们曾以“一边倒”“反两霸”“大三角”“一大片”等生动语言提炼着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变化;十八大以来,在国际舞台上我们听到的标志性的“新声音”是( )
A.坚持独立自主
B.人类命运共同体
C.反对霸权主义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1、列宁指出:“现在,你们从实践中以及从我国所有的报刊上都可以清楚地看到,结果是商品交换失败了。……我们应当认识到,我们还退得不够,必须再退,再后退,由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由材料可知,列宁强调( )
A.利用市场和货币调节生产关系
B.通过干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C.采用和平方式推翻沙皇统治
D.采取经济手段应对协约国干涉
12、唐朝前期规定,丁男每年向国家纳租粟二石,调绢二丈和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和麻三斤,每年服徭役20天,如不服役,则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称作庸。这一制度的实施反映出( )
A.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
B.土地私有制遭到进一步打压
C.唐朝社会经济高度发达
D.农民的生产时间被大幅占用
13、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14、复旦大学教授樊树志认为,新石器时代有四大特征:农业的产生、动物的驯养、陶器的制作、磨制石器的使用。关于这四大特征的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
A.在长期的采集过程中,原始农耕开始出现
B.原始农业起源与江河密切相关,因为大河流域土壤肥沃、气候适宜
C.家畜饲养是在野生动物被驯化的基础之上展开的
D.生产工具获得进步是手工业出现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15、晚清时期,中国对进口商品统一按5%的极低税率课税。然而中国的茶叶等商品的出口税率则高达200%以上。1901—1911年,中国海关关税年平均税率一直保持在3.20%—4.10%。这说明( )
A.清政府推行贸易便利政策
B.国家极力限制重要商品出口
C.中国能自主制定关税税率
D.中国关税呈现半殖民地特征
16、2022年4月,欧洲央行行长指出了全球贸易的三个变化:…是通过努力创造冗余并使与私营企业发展业务关系的国家数量增多,重新强调供应链的韧性,而非其效率;二是对“经济安全”的新关注,而不是关注自由化和对自由市场的依赖;三是加强区域贸易流动。这可以用来说明( )
A.新世界格局业已建立
B.经济全球化模式发生变化
C.多极化趋势发生逆转
D.布雷顿森林体系趋向解体
17、某班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了“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逐渐缩小的世界”、“在夹缝中生存的中国民族工业”等相关史实,他们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衰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18、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政府调整社会保障政策,推迟养老金随工资增长而提高的时间,同时严审申请养老金的条件,增加个人交纳额度。该政策( )
A.反映了德国严峻的财政现状
B.推动了德国社会保障体系建立
C.减缓了德国社会老龄化进程
D.提高了工人的生产劳动积极性
19、有学者指出,中世纪欧洲的制度,其实就是把放大的个人(希腊)放小一点,把放大的国家(罗马)也放小一点,但把部落的习惯、家族血缘的习俗放大了,从而变成了一种新的制度。该学者意在说明( )
A.自然经济孕育封建制度
B.地理环境决定社会形态
C.历史因素影响现实制度
D.价值观念引领风俗习惯
20、宋代,任用转运使、提点刑狱等地方官员时,实行亲嫌回避制度,即与所辖地区的知州、通判等地方长官之间,不许有亲属关系。这一制度( )
A.提高文官地位
B.维护司法公正
C.杜绝贪污腐败
D.加强中央集权
21、2021年11月,中国和东盟共同宣布建立面向和平、安全、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明确中国和东盟双方商定领域深化务实合作的承诺。这说明,我国( )
A.切实贯彻“亲诚惠容”理念
B.外交政策实现了重大调整
C.积极践行“真实亲诚”原则
D.为世界和平提出中国方案
22、罗马元老院是罗马共和政府中一个审议的团体,西赛罗曾说,元老院是公众事务的引导者、辩护者和捍卫者。下图为一幅19世纪的壁画,再现了罗马元老院一次会议里,西赛罗攻击喀提林(罗马的阴谋叛变者)之景。据此可知,元老院( )
A.是古罗马的最高权力机构
B.致力于捍卫罗马的共和制度
C.代表全体罗马公民的利益
D.为近代议会制度奠定了基础
23、汉唐盛世皆是帑藏丰实,充斥汉武太仓的是“陈陈相因”的粟,玄宗开元时的公私仓廪则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引起政府储粮从“粟”到“稻米、粟”这一变化的主要条件( )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交通运输不断发展
C.洲际物种交流的影响
D.政府均田成效显著
24、孙中山曾指出:“民国虽已十年,祸乱相寻,实际未达共和境界,不过将满洲统治权,换入腐败官僚和复辟派手中,北方政府实在不是民国政府。”这反映了
A.民国政府与满清政府无异
B.当时正值袁世凯独揽大权
C.共和政治的运行情况堪忧
D.国民党已经开始训政时期
25、提出: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改组了__________,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26、电视的地位
电视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扩大视野,提高素养,使人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悄然改变,并对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7、深远影响
(1)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人民取得_____________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新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着巨大而深远的指导作用。
28、主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党、______________的问题。
29、_____时,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
30、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________”,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
3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签署的《____》以及各国围绕贸易、关税的谈判,推动着世界贸易的发展。
32、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同时,邓小平提出教育应________的思想,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方针,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大量增加教育投人,实行“________”发展战略。
33、东汉时期医学家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药学理论的基础。( )
34、________给中国教育事业带来严重的破坏。
35、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具有极为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体系,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请回答:
(1)唐朝时,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简述唐诗繁荣的历史条件。
(2)宋词分为哪两大派别?各举两位代表人物。
(3)元明清时期成就突出,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是什么?
36、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侵略下,中华民族危机严重。中国社会各阶级从思想和实践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是什么?该书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2)地主阶级进行了怎样的救亡实践?指导思想是什么?
(3)资产阶级借鉴西方政治经验,为改造中国进行了哪些制度设计和政治实践?
(4)陈独秀指出只有将“德先生”、“赛先生”两位先生请进中国,才能改变中国的现状。这里的两位先生分别是指什么?何时被请到中国来?
(5)归纳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37、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源远流长。观察下面四幅历史遗址图片,它们共同反映的文化特征是
A.农耕文化
B.海洋文化
C.草原文化
D.游牧文化
38、《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立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39、结合所学知识对维新变法的社会条件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