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迁徙 分崩离析 人情世故 不修边副
B.敦实 自圆其说 挑拔离间 震耳欲聋
C.漩涡 不知所错 相辅相成 阳奉阴违
D.缅怀 风云变幻 草长莺飞 纷至沓来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滑翔 羁拌 水尤清冽 窈窕淑女
B.静穆 晦暗 人情世故 戛然而止
C.雾霭 怅惘 海枯石烂 哀草连天
D.狩猎 邀请 鸡犬相闻 草长鹰飞
3、下列词语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腐蚀 劫难 嘱咐 海枯石烂
B.两栖 稀疏 磅礴 草长莺飞
C.瞄准 萌发 油漠 大彻大悟
D.争讼 燎原 思慕 人情世故
4、将下列词语填写在横线处,顺序正确的是哪一项?( )
①围绕 ②盘绕 ③环绕 ④缭绕
(1)壶口瀑布水流湍急,声若雷鸣,远望水气 ,确是奇观。
(2)这间屋子荒废了很久,杂草丛生,长长的葛藤 在屋前的大树上。
(3)小弟弟出生后立即成了家中的主角,大家的话题总是 在他身上。
(4)有研究指出,郑和是第一个 地球航行一周的人,比西方的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都要早,堪称世界远航的先驱者。
A.③④②① B.③②④① C.④②①③ D.④②③①
5、阅读诗歌
题墨葡萄诗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1521—1593),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他性情纵放,少年屡试不第。他是文学家兼书画家,诗文、戏曲著作颇丰,中年,以后开始学画,擅长画花鸟,兼山水、人物,水墨写意,气势纵横奔放,不拘绳墨。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画线句。
6、(1)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3)正入万山圈子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轻烟老树寒鸦。(《天净沙·秋》)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7、名著阅读
要是你看我的信,总觉得有教训意味,仿佛父亲老做牧师似的;或者我的一套言论,你从小听得太熟,耳朵起了茧:那么希望你从感情出发,体会我的苦心;同时更要想到:只要是真理,是真切的教训,不管出之于父母或朋友之口,出之于熟人生人,都得接受。别因为是听腻了的,无动于衷,当作耳边风!你别忘了:你从小到现在的家庭背景,不但在中国独一无二,便是在世界上也很少很少。哪个人教育,一个年轻的艺术学生,除了艺术以外,再加上这么多的道德的?我完全信任你,我多少年来播的种子,必有一日在你身上开花结果——我指的是一个德艺俱备、人格 卓越的艺术家!
这段节选自《______》的文字中,这位父亲对儿子的真切告诫是:__________殷殷希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修髯飘飘
汪曾祺
①很多人都知道闻一多先生是留胡子的。报刊上发表他的照片。大都有胡子。那来流传很广的水刻像,闻先生口噙烟斗,目光炯炯,而又深沉,是很传神的。这张水刻像上,闻先生是有胡子的,但是闻先生原来并未留胡子,他的胡子是挑战那一天留起来的。当时发誓:挑战不胜。誓不剃须。
②闻先生原来并不热裹于政治。他潜心治学,用心甚笃。他的治学,考证精严,而又极富想象。他是个诗人学才,一个艺术家。他的讲课很有号召力,许多工学院的学生会步行穿过全城,来听闻先生的讲课。他很会讲课,能把本来是很枯燥的内容,讲得层次分明,文辞生动,引人入胜。他讲话很有节奏,顿挫铿锵,有“穿透力”,如同一流的演员。好几篇文章说过,闻先生讲楚辞,第一句话是:“痛饮酒,热读离骚,可以为名士”,是这样的。我上闻先生的楚辞课,他就是这样开头的。他讲唐诗,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放在一起讲。我记得他讲李贺诗。同时讲法国的点彩派,这样东西方比较的研究方法,当时达用的人还很少。他讲古代神话,在黑板上打满了他素自用墨笔临摹的大幅伏義女娲的石刻画像(这本身是珍贵的艺术品),大教室里各系学生坐得满满的,鸦雀无声。听这样的课,真是超高级的艺术享受。
③闻先生的个性很强,处处可以看出。他用的笔记本是特制的,毛边纸,红格,宽一尺,高一尺有半,是离京时带出来的。他上课就带了这样的笔记,外面用一块蓝布包着。闻先生写笔记用的是正楷,一笔不苟,字兼欧柳,字体稍长。他爱用秃笔。用的笔都是从别人笔筒中搜来的废笔。秃笔写蝇头小字,字字都像刻出来的,真是见功夫。他原是学画的。他和几位教授带领一群学生从北京步行到长沙,一路上画了许多铅笔逸写(多半是风景),他的铅笔速写另具一格,他以中国的书法入铅笔画,笔触肯定,有金石味。
④闻先生的胡子不是络腮胡子,只下巴下长髯一绺,但上髭浓黑,村出他的轮廓分明,稍稍扁阔的嘴巴,显得潇洒而又坚毅。
⑤后来,闻先生走下“楼”来(闻先生以前整天钻在图书馆楼上,同事曾戏称为“何妨一下楼主人”),拍案而起,献身民主运动,原因很多,我只想说,这和他的刚强的个性是很有关系的。一是一,二是二,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心口如一,又无反顾。闻一多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无半点渣滓的、完整的、真实的浪漫主义者。他的人格,是一首诗。
⑥能为闻先生塑像的理想人物,是罗丹。可惜罗丹早就死了。
⑦在西南联大旧址,现在的西南师范学院的校园中有闻先生的全身石像,长髯飘飘,很有神采。
⑧闻先生遇难时,已经剃了胡子,那时抗战已经胜利。我建议在闻先生牺牲的西仓坡另立一个胸像,最好是铜像。这个铜像可以没有胡子。
【1】阅读全文,概括写出闻一多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2】文章抓住闻一多的相貌特征为题,多处写到他留的胡须,有什么深意?
【3】联系上下文,理解分析文中画线句子。
9、阅读材料,按要求写作。
深邃的你,痴迷的我;严格的你,叛逆的我;狡黠的你,单纯的我……我在“你”的陪伴中、在与“你”的亲近和交流中,渐渐成长。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提示:“你”可以是人,可以是物。)
题目:_______的你,_______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