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电影《流浪地球》以抑扬顿挫的情节和宏伟壮观的场面,掀起了全民观影热潮。
B. 三月的公园里,树木葱茏,莺飞燕舞,郁金香、樱花、桃花、琼花竞相开放,一派落英缤纷的景象。
C. 每年暑假,有关部门都会加大对游泳池卫生的监管力度,变化一年比一年大,周而复始。
D. 越有知识的人越谦虚,只有才疏学浅的人才趾高气昂,目空一切。
2、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矗立(chù) 虔诚(qián) 挑拨离间(jiān) 矜寡孤独(guān)
B.窈窕(qiǎo) 羁绊(jī) 销声匿迹(nì) 络绎不绝(yī)
C.冗杂(rǒng) 苍劲(jìng) 强词夺理(qiǎng) 纷至沓来(tà)
D.磅礴(bó) 蒹葭(jiā) 悄怆幽邃(qiāo) 暴风骤雨(zòu)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一个行人突然横穿马路,一辆快速行驶的小汽车戛然而止。
B. 从此,邓稼先作为一个在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物理学家,在公开场合便销声匿迹了。
C. 柳宗元携弟一行游览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小石潭,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D. 一场车祸突如其来,张丽莉奋不顾身,勇救学生,赢得了“最美女教师”称号。
4、下列加点问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撺掇(cuān) 糜子(mí) 静穆(mù)
B.絮叨(xù) 脑畔(bàn) 怅惘(wǎng)
C.凫水(fū) 羁绊(jī) 萌发(méng)
D.踊跃(yǒng) 震撼(hàn) 农谚(yàn)
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甲)
骤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乙)
雨后
[宋]裘万顷
秋事雨已毕,秋容晴为妍。
新香浮罢稏①,余润溢潺湲。
机抒蛩②声里,犁锄鹭影边。
吾生一何幸,田里又丰年。
[注]①罢稏(yà):稻摇摆的样子。②蛩(qióng):古书上指蟋蟀。
【1】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描绘了农村夏日急雨的壮观景象,乙诗描写了秋雨后农事繁忙的景象。
B.甲诗首联说乌云尚在牛身后,但大雨已经打翻了牛前水车的车轴,表明雨势之急猛。
C.乙诗颈联前一句写农妇伴着虫鸣织布,后一句写农夫在田间劳作,描绘出一幅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图景。
D.甲诗尾联写雨慢慢停歇,太阳也出来了,周围山色更加苍翠;乙诗尾联写出了连年丰收的景象。
【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运用互文的修辞,写牧童迎着风雨往回走的场景;乙诗颈联运用对偶修辞,同时调动听觉和视觉,极富生活气息。
B.甲诗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来表现雨势之猛,雨声之大,潮水之汹涌,勾勒出山洪暴发的情景。
C.乙诗尾联借景抒情,表现诗人对丰收景象的由衷喜悦和对美丽的自然风光、温馨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D.甲诗颔联采用了以实景叠合虚景的写景手法,乙诗颔联写秋雨后的田园风光,前句写稻熟,照应“秋事”;后句写水涨,照应“雨已毕”。
6、古诗文默写。
(1)青树翠蔓,___________ ,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2)蒹葭凄凄,________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蒹葭》)
(3求之不得,__________。悠哉悠哉,__________ 。(《关雎》))
(4)____________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船头坐三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佛印居右(魏学洢《核舟记》)
7、《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阅读,回答小题。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_________(国籍)____________(人名)历时三年写成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保尔走上革命道路的最初领导人。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黄山记(节选)
徐迟
①白露之晨,我们从温泉宾馆出发。经人字瀑,看到了从前的人登山之途,五百级罗汉级。这是在两大瀑布奔泻而下的光滑的峭壁上琢凿出来的石级,没有扶手,仅可托足,果然惊险。但我们现在并不需要从这儿登山。另外有比较平缓的,相当宽阔的石级从瀑布旁侧的山林间,一路往上铺砌。我们甚至还经过了一段公路,只是它还没有修成。
②过了立马亭,龙蟠坡,到半山寺,便见天都峰挺立在前,雄峻难以攀登。这时山路渐渐的陡峭,我们快到达那人间与胜境的最后边界线了。
③然而,现在这边界线的道路全是石级铺砌的了,相当宽阔,直到天都峰趾。仰头看吧!天都峰,果然像过去的旅行家所描写的“卓绝云际”。他们来到这里时,莫不“心甚欲往”。可是“客怨,仆泣”,他们都被劝阻了。“不可上,乃止”,他们没上去。方夜在他的《小游记》中写道:“天都险莫能上。自普门师蹑其顶,继之者惟云水僧一十八人集月夜登之,归而几堕崖者已四。又次为李匡台,登而其仆亦堕险几毙。自后遂无至者。近踵其险而至者,惟余侣耳。”
④那时上天都确实险。但现今我们面前,已有了上天的云梯。一条鸟道,像绳梯从上空落下来。它似乎是无穷尽的石级,等我们去攀登。它陡则陡矣,累亦累人,却并不可怕。石级是不为不宽阔的,两旁还有石栏,中间挂铁索,保护你。我们直上,直上,直上,不久后便已到了最险处的鲫鱼背。
⑤那是一条石梁,两旁峭壁千仞。石梁狭仄,中间断却。方夜到此,“稍栗”。我们却无可战栗,因为鲫鱼背上也有石栏和铁索在卫护我们。这也化险为夷了。
⑥如是,古人不可能去的,以为最险的地方,鲫鱼背,阎王坡,小心壁等等,今天已不再是艰险的,不再是不可能去的地方了。我们一行人全到了天都峰顶。千里江山,俱收眼底;黄山奇景,尽踏足下。
⑦我们这江山,这时代,正是这样,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虽然这里历代有人开山筑道,却只有这时代才开成了山,筑成了道。感谢那些黄山石工,峭壁见他们就退让了,险处见他们就回避了。他们征服了黄山。断崖之间架上桥梁,正可以观泉赏瀑。险绝处的红漆栏杆,本身便是可羡的风景。
⑧胜境已成为公园。绝处已经逢生。看呵,天都峰,莲花峰,玉屏峰,莲蕊峰,光明顶,狮子林,这许多许多佳丽处,都在公园中。看呵,这是何等的公园!
【1】阅读文段,写出作者游踪。
①____→②____→立马亭,龙蟠坡,半山寺→③____→天都峰顶
【2】有人说第④段用三个“直上”显得多余,用一个即可,你认为呢?谈谈你的理解
【3】试用平实的语言概括这段话的信息要点。(以“黄山”开头,不超过35个字)
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丽的。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一处胜境。它选中皖南山区。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手法,迅速地,在周围一百二十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内,分布了这么多花岗岩的山峰。
【4】文章写登山经过,为什么处处都写古人登山的情形?联系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第⑦段画线句“我们这江山,这时代,正是这样,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的理解。
9、24,题目:慢慢地,我懂了
要求:①要认真审题,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