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工匠精神”是一个古朴的____________,今年它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令人_________。所谓“工匠精神”,指的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_________的精神。它的基本___________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部分代表委员认为,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很多人追求的是多、快、好、省,追求的是一夜暴富,而不是脚踏实地和精益求精。在企业家们看来,中国在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道路上,那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是全社会都必须补齐的“短板”。
A.词汇 焕然一新 精益求精 内含
B.词语 耳目一新 精益求精 内涵
C.词汇 耳目一新 千锤百炼 内含
D.词语 焕然一新 千锤百炼 内涵
2、选出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A.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B.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C.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D.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B. 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学士最早是指那些在学校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逐渐变为官名和文人学者的泛称。
C. “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唐睿宗,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高祖、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如“永乐”“康熙”。
D. 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4、下列各项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C.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D.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今年春节期间,镇里举行了一场别无二致的茶话会,向返乡过节的流动党员们通报了本镇一年来经济发展的喜人形势。
B.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围绕“探究世界经济不确定性的根源”“寻求变革与转型”和“创新与亚洲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起承转合的讲话。
C. 陈宗云在卫浴行业度过了20多年的岁月,凭借自己的才智,经过努力拼搏,已经成为叱咤风云的一代宗师。
D. 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寻找民工老海
宾炜
过了春节,何家庄的男人就踏上了淘金之路。出了火车站,一帮人背着铺盖卷,浩浩荡荡走了两条街,忽然发现队里的老海不见了。一行人急忙掉转头往回找,可哪儿找得见老海的人影?
大伙都急了,这老海五十多岁的大老粗,大字不识一个,头一次出远门不说,身上也没带什么钱,如今让他一个人落了单,这还不要了他的老命哇!大伙儿回到火车站,以为老海会撞回到这里来的,谁知等了一天一夜,还是没见人。
第三天,来了一个招工的胖子,把他们带到了一个建筑工地。大伙儿惦记着老海,安顿好以后,就接着出去找老海。可要想在这几百万人口的大都市找一个人,况且这个人还是个文盲,这简直比海底捞针还要难。
人没找着,大伙心里不好受,老板一看不乐意了,说:“我叫你们来就是为了赶工程的,你们倒好,天天跑到外面玩,明天再不开工,我只好去叫别人了。”队中年纪最长的老山头急忙赔着笑解释:“老板,我们走丢了一个同伴,不找到他,心里不踏实呀!”老板一听笑了:“我还以为丢了个小姑娘呢,不就是个大男人吗?你们还怕他被骗去当小姐呀!要干就开工,不想干趁早走人……”大伙儿一听老板的话没有商量余地,就想,还是先保住这份活,再慢慢找吧。
于是,以后大伙就利用收工后的空闲时间出去找老海。他们一共七个人,就分成几组,往几个方向找去,像在家里围猎野猪一样,一定要把老海围出来。可这种方法一到大城市显然就行不通,一个月下来,他们的足迹几乎走遍了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根本不见老海的人影儿。大伙一商量,就想出了个新招:在走过的地方贴上他们的名字和地址,这样老海看到就知道他们在哪了。转念一想,这老海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得,就算看到了,还不是睁着眼走过去?
时间一天天过去,仍然没有老海任何消息。大伙又着急又担心,老海身上那点钱肯定早用光了,他普通话不会说,字不会认,肯定也没法子找到活干。这样一来,老海不知道已经饿了多久肚子了,说不定就加入丐帮了呢!大伙难过得说不出话来。后来,大伙出去时,眼睛总是盯着街上那些乞丐,一看到跟老海身子有点像的,就走上去仔细认一认。一看不是,就比划着向他打听,然而,一切努力都是白费劲,老海好像已经在这座城市蒸发了。
一天,队里一个年轻后生忽然想出了个主意,兴奋地说:“老海虽然不认字,可他不是瞎子啊!我们只要在去过的地方留下一个他认得的东西,这样就容易多了!”大伙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可有什么东西能让老海知道是他们留下的呢?想来想去,家里这时候不是家家都在搞编织吗?对,就留一个家里特有的那种小篾箪,老海看到了,怎么笨的人也该知道是家里人留的吧,然后他就会在那地方等,这样,他们碰面的机会就大多了。
说干就干,第二天大伙收了工,就在工地上捡了一些不用的竹子,开成篾片,编成一个个小篾箪,街上的电线杆上、路边的大树上、公园大门口,都挂了一些上去。在一些小篾箪里,他们还放进了水和一块大面包,这样老海看到的时候,马上可以拿来充饥。他们又考虑到,如果老海发现了小篾箪,跟着来找他们怎么办?于是,他们在通往工地的小路口挂了十多个小篾箪,用油漆涂成红色,显得十分醒目。
这样一来,他们找人的方法从游击战变成了“守箪待人”。每过两天,他们就像在家里查野猪夹一样,到挂有小篾箪的地点去巡查一遍,看看里面装的东西还在不在。如果东西没动,担心变质,就拿回去大家吃,再换上新鲜的水和面包。
一晃又是一个月过去了,老海既没找到工地来,大伙儿也没在挂小篾箪的地方守到他。大伙都挺失望:这老海,咋就不能多走动走动,多抬头瞧瞧呢!可是,这办法还得坚持下去,他们轮流着隔两天三天就去查看,更换水和面包。
不知不觉,一年就要过去了,工地在春节前半个多月就停工放假。一天,老板回到工地查看,发现工棚里还住着人,进去一瞧,原来是他们这一伙,老板奇怪了,别人巴不得赶早回去,这伙人看样子还没有走的打算,就问:“咋的?我又没少你们一分工钱,不想回家过年啊?”老山头忙说:“哪能不想回家啊,一年没见着家里人,心早回去了。可我们还少一个人。”
老板这才想起他们说过走丢了一个同伴这回事:“哦,还没找到呀!我看,你们别等了,这年头无名死者多了,没人认领,往火化炉一扔完事!”大伙一听,脸顿时变了色,面面相觑。这个他们倒从没想过,难道老海真的……老山头紧紧闭着嘴唇,脸上的肌肉颤抖了几下,缓缓开了口:“我们乡下人,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十个人进山,决不能九个人回来,不管是人还是尸。我们八个人来,不能七个人回去。”
老板想了想,说:“我给你们出个主意吧,不过得花钱。在报上登个寻人启事,说明有报酬,就是一只蚂蚁也能给你找出来。”大伙忙问要多少钱,老板笑了:“这就说不准了,有钱人找条狗找只猫出个三万五万不算多,没钱的找儿找女三百五百不算少,这要看他在你们心中是什么分量!”大伙儿转头看着老山头,等着他发话。老山头叭叭地抽了一回烟,说:“这样吧,我们七个人,一人凑五百出来。”说着,率先掏了五百元。大伙纷纷拿出钱,很快凑了三千五百块。老板有点惊讶地打量着他们,他知道他们这一年到头也就挣了四五千块而已,这五百块可就是他们一个月的血汗钱呢!老板二话没说,就带着他们找到报社,第二天,寻找老海的启事就登出来了。报社还根据他们的描绘,用电脑拼了一张老海的图。见报后,他们满怀希望地在工地等候着。
时间过去了好几天,他们还是没有等来好消息。眼看离春节只有几天了,老山头心情沉重地对大伙说:“这个年,大家都别回去了,在这过吧!”大伙儿默默地点头,决定留下来后,他们就一起到挂小篾箪的地点去查一遍。走了几个地方,没发现什么异样,大伙累了,蹲在一棵树下歇脚。忽然,一个后生指着树干喊了起来:“你们看,这儿写着老海!”大伙凑近一瞧,果然没错,树根上被人用刀歪歪斜斜地刻着两个字:老海。大伙顿时兴奋起来,这么说,一定是老海曾来过这儿,还在这儿给他们留下了记号。他们来了劲,继续往前搜寻,走了两条街,又发现了一棵留有老海名字的树。看来,老海一定在这一带出现过。
可是,老海根本就不认识字啊!大伙想来想去,觉得还是不放过这一线希望,就坐在树下等,一直坐到天黑,也没见到老海的影子,他们决定明天再来。回到工地,他们发现工棚里亮起了灯光,疑惑地走进去一看,乐了,屋里坐着两个人,一个是老板,另一个不是老海是谁?
“老海!”大伙冲上去和老海抱在一块,又跳又喊。好半天,大伙才问老海到底躲在什么地方,害他们找了一年。老海嘿嘿地笑了:“我命好,被一个煤气店老板看中,叫我去拉煤气,一天给十五块钱。我一想,这活也挺好,可以天天在街上,说不定就能碰见你们呢!后来我又想,你们不是都认得字吗?我求人教会了自己的名字,把它刻在树上,这样你们一看到我老海的名字,就知道我在这里出现了。”大伙一听,原来是这么回事,都怪自己光注意高处的小篾箪,哪里想到老海会有这一手哟!大伙又问老海是怎么找到这里来的,老板拿出一张报纸笑了:“你们看看吧!”大伙接过一瞧,原来是老海登的一个寻人启事:寻找七个民工……老海挠着脑袋说:“快过年了,老板问我为啥还不回家,我说不行啊,我们八个人来的,找不到那七个,我不能回去呀。他就给我出了个主意,在报上登这个东西,谁给我找着你们,给他一千块!”说着,老海就从身上掏钱,大伙一看明白了,是老板看了报纸带老海来工地的。可老板却把老海的钱推了回去,并且从包里拿出几张车票来,一边塞到老山头手里,一边说:“这是我托人买到的车票,过完节,我在工地等你们来。记住,是八个人,一个都不能少!”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围绕着“寻找”展开,在老山头他们寻找老海的同时,老海也在找他们,两条线最后因找到人汇在了一起。
B. 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是在人与人之间关系日益冷漠的大都市,这更能丰富小说的人物形象、突显小说的主题。
C. 老山头是小说中民工群像中的一员,从文中他的几次语言描写可以看出他有情有义、值得信赖,却也有些独断。
D. 整篇小说按时间顺序进行,语言朴实无华,不事雕琢,符合所塑造的人物身份特点,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2】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3】有人说工地老板最后送票的行为太突然,与前面反差太大,不合情理,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时间上的一夜一昼、空间上的一海一陆和色彩上的冷暖交融,渗透出一种“可望不可即”的意脉。
(2)苏轼善于写景,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江水汹涌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在《赤壁赋》中,描绘月出之后雾气笼罩江面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欧阳修《醉翁亭记》概写了山间不同季节的景物,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的是春夏两季之景。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近代诗论家刘师培评价屈原的《离骚》“以情为里,以物为表,抑郁沉怨”。《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即以荷叶荷花来表现诗人高尚的情操。
(2)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百姓和乐、国家繁荣昌盛的状况,赞扬了滕子京的政绩。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与对比的手法,极写宫廷丝竹宴乐之盛,形象地展现了秦宫人穷奢极欲的享乐生活。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写宴会上除了陈列美酒、甘泉与肥鱼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宴会之乐事,除了杯筹交错、投壶已中、宾客喧哗外,还有“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举古人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论证“圣人无常师”的观点。
(3)李白在《蜀道难》中用两个古国来写蜀地历史久远,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登飞来峰》诗中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作者认为“无所待”的最高境界就是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诗文中有许多描写自然万物勃发生长的语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描绘出一幅植物欣荣、春水始动的早春图景。
(2)唐代诗人经常借“汉”来隐晦记叙本朝事件,如高适的《燕歌行》开篇即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开元年间征戍之事。
(3)“兔”具有机智敏捷、吉祥美好的寓意,中国民间流传有嫦娥玉兔的神话和玉兔捣药的传说。“兔”在古典诗文中也经常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①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②,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注:①斛斯山人:复姓斛斯的隐士。②松风:古琴曲,即《风入松曲》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中“暮”“归”两字,表明天色已晚,诗人踏上归途。三、四句是说,诗人问顾来路看到山林苍茫,一片青翠之景。
B.“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中,“荆扉”指简易的柴门。这两句运用了白描手法,显示出诗人与主人之间诚挚的友谊。
C.“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两句,对意象的选择,对意境的处理,都注意到了对仗工整,充分体现了本诗对格律要求严格的特点。
D.这首诗写的是探访友人的所见所感及琐事人情,读来自然亲切,晓畅清新,也表现出诗人惯有的朗俊豪爽的风格。
【2】从全诗来看,令诗人“陶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1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朱温三事
义理所在,虽盗贼凶悖之人,亦有不能违者。刘仁恭为卢龙节度使,其子守文守沧州,朱全忠①引兵攻之,城中食尽,使人说以早降。守文应之曰:“仆于幽州,父子也,梁王方以大义服天下,若子叛父而来,将安用之?”全忠愧其辞直,为之缓攻。其后还师,悉焚诸营资粮,在舟中者凿而沉之。守文遗全忠书曰:“城中数万口,不食数月矣,与其焚之为烟,沉之为泥,愿乞其所余以救之。”全忠为之留数囷,沧人赖以济。及篡唐之后,苏循及其子楷,自谓有功于梁,当不次擢用。全忠薄其为人,以其为唐鸱枭②,卖国求利,勒循致仕,斥楷归田里。宋州节度使进瑞麦,省之不怿,曰:“宋州今年水灾,百姓不足,何用此为?”遣中使诘责之,县令除名。此三事,在他人为之不足道,于全忠则为可书矣,所谓憎而知其善也。
《容斋随笔》
注释:①全忠:后梁太祖朱温,起初参加黄巢起义,降唐时被唐僖宗赐名全忠。②鸱枭:同“鸱鸮”,这里代指罪人。
【1】写出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沧人赖以济 (2)当不次擢用
(3)全忠薄其为人 (4)省之不怿
【2】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梁王方以大义服天下 以其为唐鸱枭
B.刘仁恭为卢龙节度使 与其焚之为烟
C.于全忠则为可书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D.在舟中者凿而沉之 所谓憎而知其善也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朱全忠引兵攻之,城中食尽,使人说以早降。
(2)仆于幽州,父子也。
【4】文中举了朱温三件事为了说明___________观点。(用文中的句子)
【5】通过此文,我们认识到应该用_________的方法评判人物。
14、请以“复苏”为题目,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小诗不超过150字,抒情文字1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