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宁德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关于传统文化和文学常识的相关知识错误的一项是(  )

    A. 耳顺之年指70岁,弱冠指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

    B.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辞,帝王自谦词有“孤”“寡”等。

    C. 乐府是古代音乐官署。保存至今的乐府民歌,较多地反映了平民的喜怒哀乐。

    D. 《资治通鉴》的得名由来是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 2、下列词语字形和划线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yīn)红   尴(gà)   烦燥   为人知(xiǎn)  大庭广众

    B. jùe强 愧(zùo) 古(gèng)  修茸   锋芒必露

    C. (sǒng) (zuó)磨 须臾   清(dèng)   颠沛流离

    D. (bì) (pì)如   晶莹   服(shuo)   侮人不倦

     

  • 3、阅读下面《海底两万里》的图片,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②①③⑤④⑥ B.①③⑥⑤②④ C.②③①④⑥⑤ D.⑥①⑤③④②

  • 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篱(fān)  分好(头(áo

    B.qiè)  取皱(zhě)  归jìu

    C.)  遗hái育(rùn)  屑(suǒ

    D.liǎ)  杀) 花huì) 蟾chú

  • 5、下列加点字的字形、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狐岂欲卿治经为博士xié)!(《孙权劝学》)

    B.昨夜见军tiě),可汗大点兵。(《木兰诗》)

    C.康肃笑而(qiàn)之。(《卖油翁》欧阳修)

    D.山门)于河。(《河中石兽》纪昀)

  •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竞争中,幽默达观的心态,远比名次和奖品更为珍贵。赢得起,也输得起的人,才能够取得大的成就。

    B.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我们都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勤奋和拖沓永远是我们所需要的品格。

    C.父亲告诫儿子说,你血气方刚,凡事要忍耐,切勿跟人处处冲突。

    D.对学过的东西要温故知新,对不认识的东西要不耻下问,对于学习要

  •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B.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诘问:疑惑,疑问。)

    C.心有灵犀地知道他在哪儿,就飞跑到存放眼睛的那个房间。(心有灵犀:指彼此心意相通。)

    D.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兀兀穷年:指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卫鞅变法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日:“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有删改 )

    (注释):①孝公:秦孝公。②卫鞅:人名,即商鞅。③既具:准备就绪。④募:招募。⑤怪:对……感到奇怪。⑥期年:整一年。⑦虔:人名。⑧黥:古代的一种肉刑。⑨趋:遵守。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能徙者五十金/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

    B.法太子/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木兰诗》)

    C.变法/孤岂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

    D.民怪/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2下列对文中画双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B.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C.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D.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

    (2)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商鞅是一个讲求诚信、违法必究、执法严明的人。

    B.本文告诫人们,诚信是治理国家至高无上的法宝,只有树立信用,收复人心,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C.为了让百姓相信法令,卫鞅在南门立杆悬赏,有人将木杆搬到北门而获赏,这才颁布变法法令。

    D.秦国很多百姓在变法之初指责新法带来不便,卫鞅借太子犯法之事加以惩戒,使秦人接受了法令,但最终并没有让那些质疑新法的人改变态度。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填空题。

    (1)叶圣陶,又名____,二十世纪著名作家、________ 

    (2)张中行是当代知名________家。 

    (3)学而不厌,____,何有于我哉? 

    (4)仁者见仁,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邂逅一只萤火虫

    ①傍晚出去散步,走过繁华的市区,信步向郊外走去。夕阳的余晖还未散尽,隐隐的红,透着几丝眷恋。眼前是一条明亮的小溪,找一处平地坐下,看一河月光清清明明,心神恍惚,多想变成一只鱼,偎在它的怀里吟唱;或者变成一叶水草,在清浅里飘摇心事。

    ②忽然,有人喊:“看!萤火虫!一只萤火虫!”我赶忙四处寻找,顺着那人手指的方向,果然,一个亮点一闪一闪,仿佛是谁提着一盏灯笼,在水草间悠悠漫步。人们突然安静了,眼睛盯着“那盏灯”,若有所思。

    ③这一只萤火虫,乘着清溪的歌吟,带着草丛的清香,从我的眼前掠过,让我惊喜,也照亮了我回归童年的路。

    ④童年的家乡,村西有条宽宽的河,夏日傍晚,吃过晚饭,村里的人都喜欢去河边纳凉。那时候没有空调,电风扇也极其少,所以夏夜的河边,是村民歇凉的好去处。

    ⑤人们聚在河边,有的唠家常,有的相互说着见到或听到的离奇事,有的唱歌,有的吹着悠悠的竹笛……我们几个小孩,最快乐的莫过于捉萤火虫了。口袋里装一只玻璃小瓶儿,坐在河岸等。暮色稍暗,萤火虫便出来掌灯了。顺着河岸繁茂的草丛,一盏一盏,次第闪亮,一会儿就汇成了一条“银光闪闪的河”。

    ⑥赶紧顺着河沿下河去,伸出双手,微微弯曲手指,呈合拢的形状,向萤火虫靠近,靠近……然后猛地合拢双手,小心地从指缝间看,掌心里闪着荧光,就是逮到萤火虫了。无比谨慎地移动一只手,直到把萤火虫捏在指间,另一只手飞速掏出口袋里的玻璃瓶儿,咬开瓶盖,放入萤火虫,马上盖上盖,这才放心地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

    ⑦有些小伙伴拿特制的网子扑逮萤火虫,就是用细钢丝围成圆圈,用细铁丝把网兜子缠绑在细钢丝上。网兜子要用眼儿很细小的那种,要不然,萤火虫会从网眼里逃之夭夭。

    ⑧父亲曾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如此苦学,终于成了饱学之士。小小的我,也学车胤“囊萤读书”,只可惜,那些小小的萤火虫,不堪玻璃瓶的困扰,早早的就熄了灯。

    ⑨几回回故乡,漫步河岸,却很难再见到萤火虫那轻巧的灯影了,它们,去了哪里呢?看书得知,这种提灯夜行的小精灵,只在植被繁茂、水源洁净、空气清新的环境里安身。看着日渐荒芜的河岸,心,莫名的疼。

    ⑩有孩童追着那只萤火虫,想要扑到它,将我的思绪拉回。一位老者阻止道:“不要逮它了,多少年没见到萤火虫了呢,就让它自由的飞吧。”是啊,萤火虫,已离我们越来越远。今晚的久别重逢,是多美的幸运,为什么要去逮它呢?邂逅一只萤火虫,就像遇到了失散多年的童年的小伙伴,记忆的骨度渐渐丰满,它提着一盏灯,照亮了故乡的画面,也照亮了丢失很久的惊喜。

    (作者:王举芳,选文有删改)

    1请概括作者回忆了童年的哪两件事。

    2选文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结合加点词语,分析第①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看一河月光清清明明,心神恍惚,多想变成一只鱼,偎在它的怀里吟唱。

    4结合⑨⑩两段画曲线的文字,分析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11、   天上的星星

    贾平凹

    ⑴大人们快活了,对我们就亲近,虽然那是为了使他们更快活,我们也乐意呢;但是,他们烦恼了,却要随意骂我们,似乎一切烦恼都要我们负担,这便是我们做孩子的,千思万想也不曾明白的。天擦黑,我们才在家捉起迷藏,他们又来烦了,大声呵斥,我们只好蹑蹑地出来,在门前树下的竹席上,躺下去,纳凉了。

    ⑵闲得实在无聊极了。四周的房呀、墙呀、树的,本来就不新奇,现在又模糊了,看上去黝黝的似鬼影。天上的月亮还没有出来,也不见星星,昏亮亮的一个大大的天空。我们伤心了,垂下了脑袋,不知道这夜该如何过去,痴呆呆守着瞌睡虫爬上眼皮。

    ⑶“星星!”妹妹突然叫了一声。

    ⑷我们都抬起头来,原本是无聊得没事可做,随便看看罢了。但是,就在我们头顶,出现了一颗星星,小小的,却极亮极亮,分明看得出是有无数个光角儿的。我们就好奇起来,数着那是四个光角儿呢,还是五个光角儿。但就在这个时候,那颗星星的周围又出现了几颗星星,就是那么一瞬间,几乎不容察觉,就明亮亮地出现了。呵,两颗、三颗……不对,十颗、十五颗……奇迹是这般迅速地出现,愈数愈多,再数亦不可数,一时间,漫天满空,一片闪亮,像陡然打开了百宝箱,灿灿的,灼灼的,目不暇给了呢。我们只知道夜晚天上要有星星,但从没注意到星星是这么出现的。那是雨天的池塘霎时浮了万千水泡,还是无数沉睡的孩子,蓦地睁开了光彩的眼睛?它们真是一群孩子呢,一出现就要玩一个调皮的谜儿啊!这些鬼精灵儿,从哪儿来的?是一个家庭的兄妹,还是从天涯海角集合起来,要开什么盛会呢?

    ⑸我们都快活起来了,一起站在树下,扬着小手。星星们似乎很得意,向我们挤弄着眉眼,鬼鬼地笑。

    ⑹过了一会儿,月亮从村东口的那个榆树丫子里升上来了。它总是从那儿出来,冷不丁地,常要惊飞了树上的鸟儿。先是玫瑰色的红,像是喝醉了酒,刚刚睡了起来,蹒跚地走。接着,就黄了脸,才要看那黄中的青紫颜色,它就又白了,极白极白的,夜空就笼上了一层淡淡的乳白色。我们都不知道这月亮怎么啦,却发现那些星星怎么就少了许多,留下的也淡了许多,原是灿灿的笑,变成了弱弱的光。这竟使我们大吃了一惊。

    ⑺“这是怎么啦?”妹妹慌慌地说。

    ⑻“月亮出来了嘛。”我说。

    ⑼“月亮出来了,为什么星星就少了呢?”

    ⑽我们面面相觑,闷闷不得其解。坐了一会儿,似乎就明白了:这漠漠的夜空,恐怕是属于月亮的,它之所以由红变黄,由黄变白,一定是生气星星们的不安分,在吓唬它们哩!

    ⑾“哦,月亮是天上的大人了。”妹妹说。

    ⑿我们突然又回想起了一切:原来天上并不甚好,月亮睡着了的时候,它才让星星出来,它出来了,就要星星退去。那纷纷扬扬的雪片,五个角的,七个角的,全是薄亮亮的,不就是星星的尸骸吗?或许,就燃起晚霞的大火来烧它们,要不,星星为什么从来就没有叶,没有根,只是那么赤裸裸的星呢?

    ⒀我们再也不忍心看那些星星了,低了头走到门前的小溪边,要去洗洗手脸。

    ⒁溪水浅浅地流着,我们探手下去,才要捞起一些来,但是,我们差不多全看见了,就在那水底,有着无数的星星。

    ⒂“啊,它们藏在这儿了!”妹妹大声地说。

    ⒃我们赶忙下溪去捞,但无论如何也捞不上来,看那哗哗的水流也依然冲不走它们。我们明白了,那一定是星星不能在天上,偷偷躲藏在那里了。我们就不再声张,不让大人们知道,让它们静静地躲在那里好了。

    1理清选文思路,将情节的发展与“我们”心理的变化按顺序填在下面表格中。

    情节的发展

    发现星星前,被大人呵斥,面对昏亮的天空

    看星星

    月亮出来后,看到星星稀少了

    (3)

     

    在溪流中发现星星

    我们的心理

    (1)

    (2)

    郁闷惊疑

    同情星星

    (4)

     

     

     

    2文中的“我们”是一群怎样的孩子?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3请分析第四段画线句子“那是雨天的池塘霎时浮了万千水泡,还是无数沉睡的孩子,蓦地睁开了光彩的眼睛”的妙处和作用。

    4如何理解第(11)段“哦,月亮是天上的大人”这句话的含义?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十三四岁的我们有一颗敏感的心,我们在乎许许多多。因为在乎,我们懂得珍惜;因为在乎,我们变得成熟。请以“我在乎的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要求:选择你生活中的某一个人为写作对象;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恰当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文中不能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