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宁德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成语“吴下阿蒙”“扑朔迷离”“刮目相待”皆出自此书。

    B. 萧红与端木蕻良、臧克家、萧军等都是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作家,她的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C. 《老王》 选自《杨绛散文》。杨绛,作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我们仨》、长篇小说《洗澡》、译作《堂吉诃德》等。

    D. 《卖油翁》选自《归田录》卷一,作者欧阳修,号醉翁,晚号青莲居士,谥号文忠,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 2、下面各项中,修辞手法与选句不一致的是( )

    A.夸张——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B.对偶——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C.排比——山河睡了而风景醒着,春天睡了而种子醒着。

    D.拟人——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主要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C.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欧阳修是其中之一,他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我们学过他写的课文《卖油翁》。

    D. 中国古代关于年龄的称谓很有讲究。例如:弱冠指20岁的男子,桃李年华指20岁的女子;花甲指60岁,古稀指70岁,耄耋之年指8090岁,期颐指百岁老人。

  •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xīn)   鸿儒(hóng)   陋室míng

    B.) 甚fān清涟(zhuó

    C.玩(xiè)   不wàn素琴(tiáo

    D.泥()   有闻(xiān

  •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黄河颂》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创作的组诗《保卫黄河》的第二乐章,采用了象征的手法,展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表现了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

    B.《老山界》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回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土地的誓言》由我国现代作家端木蕻良所写,该文表达了作者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

    D.《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的作者是萧红,原名张乃莹,现代作家,代表作《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午(shǎng) 妥(tiē) 热(zhì) 以身作 (zé)

    B.闲(xiá) (zēng)恶 琐(wéi) 怏怏不乐(yàng)

    C.(jié)问 粗(zhuō) 污(huì) 鞠躬尽(cuì)

    D.斑(lán) 烦(suǒ) 古(gèn) 而不舍(qì)

  • 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它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多年间的史事。

    B.《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记叙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等故事。

    C.《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

    D.《望岳》诗中的“阴阳割昏晓”一句,是说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阴阳”,古人以山北水北为阴,山南水南为阳。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甲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惟吾德馨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案牍之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爱者甚__________________

    (4)陶后有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周敦颐“独爱莲”,是爱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入世态度;陶渊明“独爱菊”,是爱其“花之隐逸者也”的隐者风度。你认为刘禹锡是“莲”那样的君子,还是“菊”那样的隐士呢?请结合《陋室铭》中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古诗词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2)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

    (4)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5)_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6)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陆游的《游山西村》中有一句诗,经常被后人用来描述绝处逢生的处境,这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节选)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作主的是我,不是他。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晚年,记得有两次是已经不能起床,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他总是举手打拱,还是不断地说谢谢。

    文革的大风暴来了,还见了一次给他贴的大字报,幸而这有如阵风阵雨,不到片刻就过去。但交往总是不便了,何况其时我更是自顾不暇。所以只能默祝老人能够如《尚书》所说:“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一晃差不多十年过去,知道老人幸得安居,食住如旧,也就放了心。其时我是依据七十年代初的什么文件,干校结业,因为妻室是有两只手,仍在城里吃闲饭的人,所以没有返城居住的权利,双肩扛着一口下了乡。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他家里人说,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我要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1这几段话记述了叶圣陶先生的什么品德?分别用哪些事例来说明?

    2为什么作者说“我看了信也很悲伤”?

    3写吕叔湘先生说自己以后写文章不敢太草率,有何用意?

    4叶圣陶先生为人处事的特点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 11、课外现代文阅读。

    幽幽七里香

    ①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②三层小楼,粉墙黛瓦,阅览室设在二层。靠楼梯的一面墙上,满满当当的,摆的全是书。南的窗户外面,植着七里香。人坐在室内看书,总有花香飘进来,深深浅浅,缠绵不绝。

    ③这是当年我念大学时学校的阅览室。对于像我那样痴迷读书而又无钱买书的穷学生来说,这间免费开放的阅览室,无疑是上帝赐予的一座宝藏。在那里,我如饥似渴,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书籍。

    ④其实那时,我心卑微。我来自贫困的乡下,无家室可炫耀,又不貌美,穿衣简朴,囊中时常羞涩。在一群光华灼灼的城里同学跟前,我觉得自己真是既渺小又丑陋。

    ⑤是读书使我的内心慢慢地变得丰盈。那真是一段妙不可言的光阴。每日黄昏,一下课,我匆匆跑回宿舍,胡乱塞点食物当晚饭,就直奔阅览室。看管阅览室的管理员,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个高,肤黑,表情严肃。他一见我跑去,就把我看的《诗经》取出来,交到我手上,把我的借书卡拿去,插到书架上。这一连串的动作,跟上了发条似的,机械连贯,滴水不漏。我起初还对他说声“谢谢”,但看他反应冷淡,后来,我连“谢谢”两字也免了,只管捧了书去读。

    ⑥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想把它据为己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一本《诗经》连同它的解析,我一字不落地抄着,常常抄着抄着,就忘了时间。年轻的管理员站在我身边许久,我也没有发觉,直到他不耐烦地伸出两指,在桌上轻叩,“该走了,要关门了。”语调冷冷的。我才吃一惊,抬头,阅览室的人已走光,夜已深。

    ⑦我不好意思地笑笑,归还了书。窗外七里香的花香,蛇样游走,带着露水的清凉。我心情愉悦,摸黑蹦跳着下楼,才走两级楼梯,身后突然传来管理员的声音:“慢点走,楼梯口黑。”依旧是冷冷的语调,我却听出了温度。我站在黑地里,独自微笑很久。

    ⑧那些日子,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我蓬勃如水边的荇菜、野地里的卷耳和蔓草。我只是单纯地迷恋着、挚爱着,无关其他。

    ⑨很快,我要毕业了。我突然收到了一份礼物,是一本《诗集传·楚辞章句》,岳麓书社出版的,定价七元六角,厚厚的一本。扉页上写着:赠给丁小姐,一个爱读书的好姑娘。下面没有落款。

    ⑩我不知道是谁寄的,我猜过是阅览室那个年轻的管理员。我再去借书,探寻似的看他,他却无毫无异常,仍是一副冰冰冷的样子,表情严肃。我又怀疑过经常坐我旁边读书的男生和女生,或许是他?或许是她?他们却埋首在书里面,无波,亦无浪。窗外的七里香,兀自幽幽地吐着芬芳

    ⑾我最终没有相问。这份特殊的礼物,被我带回了故乡。后来,又随我进城,摆到了我的办公桌上。我结婚后,数次搬家,东迁西走,丢了很多东西,但它却一直被我珍藏。每当我的目光抚过它时,心中总有一丝细微的温暖。我知道,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总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丁立梅文,选自《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有删改)

    1联系全文,体会标题中“七里香”的含义。

    2梳理全文,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

    故事情节

    阅读书籍

    抄写《诗经》

    A

    珍藏礼物

    内心感受

    B

    愉悦

    猜疑

    C

     

     

    3语言品味。

    (1)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想把它据为已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赏析加点词语)

    (2)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4猜一猜谁最有可能送“我”礼物,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从依稀记事到青葱岁月,有许多留在生命印记中的那一刻,令你久久回味。那一刻也许是在摆脱烦恼的困扰之后,也许是在收获意外的惊喜之后,也许是在顿悟亲情的温暖之后,也许是在震撼于自然的伟力之后,那一刻,你的世界春暖花开,充满阳光。

    请以“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3)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