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年来,鉴于数字图书的发展及互联网在线教育的持续火爆,使得智能教育泡沫进一步扩大,这引起了教育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B.电子竞技是相互比胜负争上游,有着明确的回合对抗性或时间对抗性,能够锻炼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C.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不断上涨,造成工农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引起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下降,给世界经济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
D.根据负责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的瑞典文学院评委称,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是一名既能专注于当地生活又能从更高角度观察世界的作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虞)奕字纯臣。第进士。崇宁,提举河北西路常平。事觉,府县及大理鬻狱,奕受诏鞫讯。睦州乱,以龙图阁直学士知镇江府。寇平,论劳增两秩。还为户部。袭庆守张漴使郡人诣阙请登封,东平守王靓谏以京东岁凶多盗,不当请封。
A.路,是宋朝行政区划名,河北路地处北宋北部,旧分东、西两路,后并为一路。
B.大理,即大理寺,是宋代的司法机关,掌管刑事案件的审理,长官为大理寺卿。
C.秩,指年终考评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文中指根据功过确定的官职级别。
D.封,指封禅,历代帝王都把封禅作为国家祭祀大典,封指祭地,禅指祭天。
3、除夕那天,父亲让李明贴对联,依次贴在厨房、书房、卧室三处,下列对联对应正确且符合对联要求的一组是
①只凭巧手煮清羹,厨中妙手调美味 ②粒米皆从辛苦得,寸薪不是等闲来
③汉石周金鸿文永宝,林风山月雅兴长留 ④江山万里如画,神州四时皆春
⑤菱花光映纱窗晓,杨柳春风拥画图 ⑥窗前草色侵吟席,帘外花香入睡轩
A. ②④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①③⑤
4、下列诗词名句在抒情方式上,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B.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晏殊《蝶恋花》)
C.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D.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韩愈,字退之,邓州河阳(今河南南阳)人,有“韩昌黎”“韩侍郎”之称。“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
B.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曾在北宋中叶再度发起古文运动。
C.文与可,北宋著名画家,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善画山水,尤善画竹,开后世“湖州竹派”,苏轼曾向其学习画竹。
D.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桐城人,明初桐城派著名散文家,其以口头语说家常的笔墨与意境,是唐宋八大家之后的一种创造。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自三星堆六个新发现的“祭祀坑”破土发掘以来,世人对三星堆文明的各种猜测和解释让人眼花缭乱。人们之所以对三星堆感到神秘,正因为我们过去太习惯于用传统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观察它,用我们已知的“知识图谱”去对照这个未知的世界。比如说,凡高度发达的文明就应当有文字,殷商有甲骨文、金文这样的文字,三星堆为何没有?如果没有发现文字,那特色鲜明的三星堆文明还属于中华文明体系吗?因此,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已经出土和即将出土的各种考古遗物和遗迹现象,在当前至关重要。
研究三星堆的古发掘,有三个重要的维度。
第一个重要维度,从古蜀文明的发展脉络看,三星堆并非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从考古发现而论,在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长江上中游地区的史前新石器时代文化当中,都可以找到和三星堆早期文化相似的因素,它们有可能是三星堆文化的源头之一。而在文献典籍当中,同样可以看到两个和三星堆文明关系密切的古代书写系统。一个是中原文化系统,西周时就有“蜀”的记载,《尚书·牧誓》记载周武王伐纣,“西土八国”之中就有蜀人参战。另一个是巴蜀文化系统,《蜀王本纪》记载古蜀时期先后经历了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各世代。蜀各世数王虽然远离中原王朝,但也自成一系,若隐若现地始终保持着与中原王朝之间的联系,既非天外来客,也非域外异族。
第二个重要维度,是三星堆文明和中原殷周文明之间的关系,这也是目前关注度极高的问题之一。三星堆“祭祀坑”中先后发现的高大的青铜神像,造型奇特的青铜面具和头像,黄金制作的金面罩、金杖等器物,让人感到震撼和费解,用人们过去对殷周青铜文化的“常识”无法加以解释。事实上,这正是古蜀人独具匠心的创造。他们基于中华文明的母体,采用浪漫的艺术形式,表达“神人之间”的沟通,为中国青铜时代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三星堆所接受的文化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多的是来自中原地区,有些则可能通过长江中下游地区、川西北地区、云南和两广等地区传入四川盆地。其中三星堆青铜器的造型、纹饰,尤其是龙、虎、鸟、大眼兽面等神秘动物图像,和我国南方青铜器系统(如湖南)也有密切的关系。
第三个维度,是世界古代文明视野下的三星堆。三星堆究竟是不是外来文明?这也是当前最吸引眼球的议题之一。如果把三星堆文明整体性地认定为外来文明的产物,是缺乏科学根据的。除了以上已经论述的三星堆与中原殷商文明的密切关系等考古事实之外,还需指出的是,不同文明之间,在大体相同的文化水准、生态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程度等条件之下,各自独立地产生出某些相似的文化现象并不足为奇。例如,对神秘的大眼睛、神树、太阳神等的崇拜现象,在世界各古代文明中都有存在,不能将三星堆出现的这类考古现象都归结于外来文明。
如果从中外文化交流的宏大视野上看,三星堆所处的中国青铜时代与域外文明产生交流已具备充分条件。汉武帝时派遣张骞“凿空”西域,开拓出丝绸之路,其动因之一就是因为在中亚、南亚发现了从蜀地输出的蜀布、枸酱、邛竹杖等特产,方知其间必有民间的商贸通道可资利用。事实上,早在年代更为久远的史前时代,已有若干物证表明中西文化之间有了不同程度的接触、交流。此次三星堆四号坑灰烬层中采用酶联免疫技术检测出蚕丝蛋白,很可能也是丝绸的残痕。这也证明早在三星堆时代,蜀地已能生产并利用丝绸作为高级贵重物品。秦汉以后,丝绸成为国家对外贸易交流的主要产品,古蜀早在青铜时代便已经奠定了这个基础。所以,若说在三星堆文明中包含有某些来自更为遥远的域外文明影响和交流、互动的因素,客观上不能排除这种可能。
(霍巍《三星堆神秘面纱的三个观察维度》)
材料二:
近些年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其取得的成果是中国考古学实现其肩负重大使命的典型例证。浙江良渚、山西陶寺、陕西石峁、河南二里头等一系列都邑性遗址的发掘和多学科综合研究,把中华文明形成的时间由距今4000年左右的夏王朝提早到距今5000多年,向前延伸了一千多年。“中华文明五千年”从传说被论证为可信的历史,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追溯出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过程,为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提供了历史滋养和学理支撑。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摆脱了判断进入文明社会的“三要素”即文字、青铜器和城市的束缚,以社会严重阶层分化、出现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王权和国家作为判断进入文明社会的根本标志,列举了辨识的王权和国家的物化标志,即都城或其他大型公共设施的兴建、高等级的建筑、随葬品丰富且有彰显墓主人尊贵身份的器具等。正是按照这一标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论证了中华文明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文明“三要素”并不是世界上所有文明不可或缺的要素,如中美洲的玛雅文明就没有制造和使用金属器,没有出现冶金术。因此,我们提出的判断进入文明社会的新标准也符合世界其他一些原生文明,具有普遍意义,是中国考古学对世界文明研究作出的理论贡献。
(节选自王巍《关于中国考古学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用传统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观察考古发掘,用已知的“知识图谱”去对照未知的世界,就不会有新的发现。
B.从考古发现和文献典籍记载两个角度分析,都可以找到中原文明与三星堆文化的联系,明确三星堆文化的源头。
C.古蜀人独具匠心的创造、浪漫夸张的艺术想象,为中国青铜时代增添了丰富的内容,为中华文明作出了独特贡献。
D.在汉武帝派张骞“凿空”西域,开拓出丝绸之路后,中亚、南亚发现了从蜀地输出的蜀布、枸酱、邛竹杖等特产。
【2】下列说法中,不能用来支撑材料一中第二个维度的观点的一项是( )
A.三星堆青铜神树上的鸟和缠绕于树干上的龙纹,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神话体系中常见的母题。
B.在三星堆三号“祭祀坑”中发现了类似殷商以青铜鼎、簋等容器相配合来表达社会等级、身份的“礼器”。
C.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用于祭祀的玉璋、玉璧、玉琮,与殷墟出土的玉器在造型和功能上十分接近。
D.在丝绸之路沿线的中国西北地区,曾经出土过与三星堆出土的金杖类似的“权杖”。
【3】要想获得更多的考古发现,考古工作者应具备怎样的态度与精神?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词人对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
(2)《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宫廷里的侍从护卫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奋不顾身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仰视和俯视两个角度选择意象,展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之时洞庭湖上的一派生机祥和。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中国古诗重视“兴发感动”,如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以叶落纷纷生发悲秋之意,李清照《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则由菊花零落之景触发自伤之情。
(2)古代对人的称呼大有讲究,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一句以字称人,表其德行,表达词人对英雄豪杰的赞叹之情。“_______________”一句以小名称人,从中我们可以读出京口当地百姓对于该人物的亲切与自豪之感。
(3)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一句用星宿的触手可及写蜀道之高。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一句则用星宿给月亮定位。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作者借客人之口以想象的方式表达希望与世长存的幻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作者以蚯蚓为例,论证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而与这个例于子形成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按要求填空。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_____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苏轼《_______》)
(3)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景物描写,气势磅礴,沉郁悲凉,抒发出了韶光易逝的感怆。
(2)《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传达出对人生之短暂与个体之渺小的感伤。
(3)《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词精炼传神,生动地描绘出初登山顶时看到的壮美景象。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①
韦庄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注]①写作此诗时正值黄兵乱,诗人参加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周宝的盛大宴会,有感而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三个“满"字,再现夜宴场面的盛大华丽。
B. “海上神仙窟”竟然只似“人间富贵家”,诗人以夸张之笔写出夜宴的豪奢。
C. 诗中写愁的方式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相同,都是在以乐衬哀,表现力强。
D. 这首诗写诗人陪同府相于中堂夜宴的所见所闻,寄寓了诗人及时行乐的情怀
【2】请围绕“愁”,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乌氏庙碑铭
韩 愈
元和五年,天子曰:“卢从史始立议用师于恒,乃阴与寇连,夸谩凶骄,出不逊言,其执以来!”其四月,中贵人承璀即诱而缚之。其下皆甲以出,操兵趋哗,牙门都将乌公重胤当军门叱曰:“天子有命,从有赏,敢违者斩!”于是士皆敛兵还营,卒致从史京师。壬辰,诏用乌公为银青光禄大夫、河阳军节度使,兼御史大夫,封张掖郡开国公。居三年,河阳称治,诏赠其父工部尚书,且曰:“其以庙享。”即以其年营庙于京师崇化里。八年八月,庙成,乙巳,升于庙。
乌氏著于《春秋》,谱于《世本》,列于《姓苑》,在莒者存①,在齐有余、枝鸣,皆为大夫。秦有获,为大官。其后世之江南者,家鄱阳;处北者,家张掖,或入夷狄为君长。唐初,察为左武卫大将军,实张掖人。其子曰令望,为左领军卫大将军。孙曰蒙,为中郎将;是生赠尚书②,讳承玼,字某。乌氏自莒、齐、秦大夫以来,皆以材力显;及武德已来,始以武功为名将家。
开元中,尚书管平卢先锋军,属破奚、契丹;从战捺禄③,走可突干④。渤海扰海上,至马都山,吏民逃徙失业,尚书领所部兵塞其道,堑原累石,绵四百里,深高皆三丈,寇不得进,民还其居,岁罢运钱三千万余。其后与耿仁智谋说史思明降。思明复叛,尚书与兄承恩谋杀之。事发,族夷,尚书独走免。以疾去职。贞元十一年二月丁巳薨于华阴告平里。
【注】①存:指乌氏先祖乌存。下文中的“余”“枝鸣”“获”“察”等都是乌氏先祖的名字。②是生赠尚书:他生养了获赠尚书的乌承玼。③捺禄:山名。④可突干:契丹将领的名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卒致从史京师 致:招引
B. 其以庙享 享:上供
C. 属破奚、契丹 属:接连
D. 走可突干 走:赶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乃阴与寇连,夸谩凶骄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B. 其下皆甲以出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C. 始以武功为名将家 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D. 寇不得进,民还其居 向使三国各爱其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诱捕叛将卢从史时,乌重胤挡住军门,控制住了局面。朝廷对他嘉赏提拔,并给予他建立家庙、享祭先祖的荣耀。
B. 乌氏宗族源远流长,历代都以才智能力显扬于世。入唐后成为名将之家,乌重胤因平叛有功而被封为河阳军节度使。
C. 乌氏家庙祭祀乌重胤的先祖三代人:父亲工部尚书、左武卫大将军乌承玼,祖父中郎将乌蒙,曾祖父左领军卫大将军乌令望。
D. 这篇碑铭详略得当,着重记叙了乌承玼父子舍生忘死报效国家的感人事迹,而对他们先祖的事迹则略去不述。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夸谩凶骄,出不逊言,其执以来!
(2)尚书领所部兵塞其道,堑原累石,绵四百里。
(3)事发,族夷,尚书独走免。
14、请以“拥抱”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形象鲜明,语言生动,1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