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自贡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流觞:将盛酒的杯子放在上游,任其循流而下,停在谁前面,谁就要端起酒杯,饮酒赋诗。

    B. 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C. 寿、为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D. 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是一种割鼻子的刑罚。

  •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发布了。一组组翔实数字   中国人民团结抗疫的艰辛历程;一个个真实案例   中华民族愈挫愈勇的气魄。没有   ,谈何生命至上?没有   ,谈何气壮山河?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A.标注   诠释   和衷共济   以人为本 B.标注   佐证   以人为本   和衷共济

    C.注明   佐证   以人为本   和衷共济 D.注明   诠释   和衷共济   以人为本

  • 3、下面语境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教育界泰斗黄老今天到校视察。校长亲自到校门口恭迎。参观完校园之后,校长作了汇报,黄老听后高兴地说:“校长的汇报很全面,也很透彻,真是抛砖引玉,下面我来补充几点。

    A.泰斗 B.视察 C.恭迎 D.抛砖引玉

  • 4、(题文)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 “塞下秋来风景异”,这首词用一个“异”字统领,突出了边塞风光的奇异辽阔壮美。

    B. “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以悠悠的羌笛声和遍地的白霜表现了边塞的寒冷和将士们生活的艰苦,表达了征人们思乡忧国的惆怅情怀。

    C.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人们思念家乡却因没有建立军功无法回家的矛盾心理。

    D. 这首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阙写思乡之情,情景交融,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本文作者是_______代文学家_______(人名)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未尝稍降辞色(脸色)

    B.礼愈(周到)

    C.其欣悦(等待)

    D.冬烈风(极)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本文是一篇赠序,是宋濂写给马生的临别赠言,可是作者却讲起了自己的求学经历,他这样做,有什么用意?

    【5】宋源求学之路可谓困难重重,可是宋濂却能克服困难学有所成,既成就了自己的人生,也在历史上留下了美名。请自拟副对联,表达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或感悟。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对这首诗节选部分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

    B. “雨脚如麻未断绝”运用比喻修辞,形象地写出了秋雨连绵的特点。

    C. “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是指唐朝末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

    D. “长夜”既指诗人笔下凄风苦雨的秋夜,又暗指当时动荡艰难的时局。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随着央视《中国成语大全》播出,节目掀起了一股追捧传统文化的热潮,节目中那些年轻的面孔对于成语的捻熟运用,给观众留下了很深印象,让成语大会一时间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话题。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请你参加以“传承文化,走进成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材料二  如今,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不断被忽视,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人以外,很少有人爱好积累成语。 

    材料三  《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文正认为:成语就是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我们有义务去推广和学习成语。 

    (1) 根据材料一、二、三提供的信息,写出两条你探究的结果。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但学习的方式也可充满趣味性,请你根据下列图示猜成语。 

     

    (3)上述材料二、三中各有一处语病,请选择其中一处加以修改。

       段,修改为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2)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

    (3)羌管悠悠霜满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鬓微霜,________________

    (5)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近期发布的一份“无现金趋势报告”称,现金社会的发展已经到了顶点,在不久的将来,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将进入“无现金社会”(事实上,“无现金生活”并不是指整个社会完全没有现金,而是指一种以电子支付为主的经济模式,全社会现金使用率极低,人们可以无障碍地使用电子支付方式进行消费。)。传统的现金支付不再跟得上社会发展的速度。要知道,每一次现金收付平均需要26秒钟,每一张纸币平均带有18万个细菌,每生产15000张纸币要砍掉一棵树龄20年的树。为了成功实现《巴黎气候变化协定》中人类在2050年逐渐将碳足迹降至接近零的目标,人类需要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无现金”的生活就是其中之一。

    ②“92一代”是中国目前最早完成“无现金生活”的社会群体,在他们看来,问题已经不是要不要现金,而是怎样在“无现金”的世界里提升自己的信用等级。蚂蚁金服的免押金信用服务已经覆盖全国381座城市。有专家预测,在未来的“无现金生活”中,信用将会取代押金,而消灭现金支付的不是支付公司,而是信用。凭借芝麻信用的积分,人们可以免押金直接租借雨伞、充电宝或租房、租车、住酒店等。也许你觉得这些都很超前,其实,全国近两千万人已经用过各种免押金信用服务。不出几年,中国的大部分城市将成为信用城市。谁能够累积更好的信用,谁就能更好地在“无现金社会”获得更便利舒适的生活体验。

    ③杜莉就是一个芝麻信用的“高级玩家”。1993年出生的她,已经是杭州某互联网公司的品牌经理。作为支付宝的资深用户,杜莉意识到她的每一笔无现金支付,都是一次信用积累。杜莉现在的日常生活已经完全处于无现金的状态。每天早上,杜莉来到小区门口,这里已经整齐地停好了一排共享单车。她用手机一扫就能骑着车去上班。上班路上,顺便用支付宝在卖早点的李大妈那里买一份营养早餐。中午,杜莉和同事一起去吃饭时,连钱包也不用带。吃完饭,再也不用问半天谁有零钱,大伙儿直接用手机AA制结账,方便利落。

    ④其实,早在2017年2月,支付宝就号称要用5年时间把全中国推进到“无现金社会”。面对支付宝的“无现金移动支付体验活动”,另一家移动支付巨头微信支付也立刻跟进,推出直接对标的“鼓励金”活动。在互联网大并购时代之后,这样“(hāo)羊毛”的机会对于老百姓来说已经越来越少了。当然,有鼓励就难免带来歧视,拒收现金便是例子。

    ⑤商家拒收现金的新闻其实早已见诸报端,只是未受重视。随着这几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阿里巴巴提出“新零售”,要用技术重构线下零售形态,重构超市,于是办起了盒马鲜生会员店。这种不收现金,只能通过APP付款的超市新业态,却在上海等地被碰壁老人屡屡投诉。很多老人别说使用盒马鲜生的App了,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他们或与子女同行购物,或付现金给其他顾客,再由其他顾客帮助用盒马鲜生App结账付款。

    ⑥目前,虽然中国绝大多数人手中都有一部智能手机,但这个“绝大多数人”主要指的是中国的劳动人口,还有占总人口数35%的接近5亿的老人和小孩,他们很难享受到移动支付的便利。

    ⑦除了“不方便”,移动支付常年的支付补贴也让不会使用它的人在“经济上”处于不平等地位。以电影票为例,线上购票渠道的价格受补贴影响一直大幅度低于线下售票渠道的价格。马云曾说,2014年打车软件集体大战时,的士司机为了获得各打车软件提供的补贴优惠,只接通过软件打车的乘客,导致像他母亲这样的老年人的利益受到很大损害,连基本的打车服务都享受不到。

    ⑧2017年8月,作为中国移动支付行业领先者的蚂蚁金服CEO井贤栋率先呼吁:“无论是使用现金,还是银行卡或电子钱包的消费者,都应被提供他们最需要的服务。我们提倡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平等机会,也包括每个人在支付选择上的平等。我们一直相信,技术的进步不会剥夺这个世界的温暖。”

    (选自《新周刊》总第490期)

    1请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

    2阅读下列句子,结合文意,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在互联网大并购时代之后,这样“(hāo)羊毛”的机会对于老百姓来说已经越来越少了。(说说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导致像他母亲这样的老年人的利益受到很大损害,连基本的打车服务都享受不到。(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在文中的含义。)

    3联系上下文,指出第③段所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你怎么看待“无现金生活”?请结合全文并联系你的生活体验作具体分析。

  • 10、为何儿行千里母担忧

    ①每当人们听到那首《儿行千里》的歌,就不禁会为母亲对子女的深爱所打动:“衣裳再添几件,饭菜多吃几口……如今要到了离开家的时候,才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

    ②是啊,深深的母爱是许多人都曾经体会过的,但这种母亲牵挂儿女的现象为什么会存在?科学家最近对此进行了揭秘。

    ③母子连心是关键。科学家认为,之所以会存在“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普遍现象,主要是因为“母子连心”。而母子连心不是简单的文学比喻,而是客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④以色列研究人员发现,3个月大的婴儿能够和他们的母亲实现彼此的心跳同步。研究人员让40对母婴面对面相处,并在每个人的心脏部位配备了能够检测心跳的电极。随着母亲充满爱意的面容或是欢乐笑声的出现,母亲与孩子的心跳很快就“步调一致”了。加拿大的科学家还通过研究证实,母亲与婴儿还可以通过心灵的窗户——眼睛实现“母子连心”。母亲充满感情的眼睛,对婴儿构成一种强有力的有益刺激,导致婴儿脑内一种激素的浓度上升,使他产生愉悦幸福的感觉, 母亲与孩子的心跳很快就同步了。

    ⑤“母子连心”现象不仅表现在母亲与婴儿之间,成年人与母亲之间也照样存在。《二十四孝》上记载了一段轶闻:孔子的弟子曾参是个大孝子。一次,他在山中砍柴,家里来了客人,其母不知该怎么办,盼望儿子早点回来。于是她就咬自己的手指头,这时,在山中的曾参忽然感到心痛,就马上背柴归家,询问缘由。母亲说:“有客人突然来到,我咬指头让你感悟。”英国生物化学家鲁珀特·谢尔德雷克认为,意识也有自己的酶场,并可能被任何人捕捉,但被有亲缘等感情联系的人捕捉到的可能性更大。

    ⑥由此看来,“母子连心”是非常客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母子连心呢?最近美国华盛顿大学一个研究团队的一个新发现,为解决这个谜团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

    ⑦他们发现,在女性大脑中经常会发现一种非常特殊的细胞——微嵌合细胞,就是一个个体的细胞和另一个个体的细胞整合成的一种细胞组织。研究人员分析了59位女性死者的大脑,她们去世的年龄从32岁到101岁不等。结果发现,接近2/3的女性大脑中的多个区域,存在她们所育男性胎儿的DNA,而且拥有的时间持续很长,因为拥有者中年龄最大的是94岁。这种现象说明胎儿的细胞进入了母亲的大脑。

    ⑧按照常理,人的大脑天然防御系统会阻止血液中的许多药物和细菌进入大脑,胎儿细胞自然也在被阻之列。那为什么母亲大脑会有自己孩子的细胞闯入,并在大脑中形成微嵌合细胞呢?科学家认为,最大的可能是胎儿细胞通过胎盘进入母亲体内。而另外的研究也发现,胎儿也有可能获得来自双生子甚至是早先孕育的同胞兄弟姐妹的微嵌合细胞。这或许可以解释“母子连心”现象:彼此牵挂等互爱的产生,都源于彼此大脑有双方的细胞。

    ⑨目前这只是猜测,离定论尚早。但不管怎样,母子的相互关联在大脑里是有“根基”的。

    1阅读全文,说说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第⑤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英国生物化学家鲁珀特·谢尔德雷克认为,意识也有自己的酶场,并可能被任何人捕捉,但被有亲缘等感情联系的人捕捉到的可能性更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文章第⑤段讲述曾参的故事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小题。

    文学给我们的生活雪中送炭

    ①古希腊悲剧大师索福克勒斯一生沉迷戏剧,晚年对于家业撒手不管。几个儿子把他告上法庭,说他年迈昏聩,无力管理,要求移交财产管理权。索福克勒斯对于有人说他昏聩很不感冒,当场给陪审团背诵了他刚写的《俄狄浦斯王》,问陪审团成员一个昏聩的人能写出这种诗剧吗?陪审团成员被震撼了,二话不说让他走了。

    ②那是在古希腊。人们看重精神生活。可是在当下文学似乎成了生活的点缀和茶余饭后的消遣。那么,在今天文学到底还有什么用呢?

    ③我想说,文学(当然我说的是最好的文学作品)能让人聪明起来,文学用悲剧把有价值的东西撕裂给你看,让你知道价值何在;文学用喜剧,让那些比你更渺小的人物摆在你面前,让你知道生活的底线何在。文学能打开我们的天眼。19世界俄国理论家别林斯基是如此评价莎士比亚:“通过了他的灵魂的天眼,看到了宇宙脉搏的跃动,他的每一个剧本都是世界的缩影,包含着整个现在,过去和未来。”这话也足以证明文学的价值。

    ④文学有时候是用最为简约的方式,让我们领悟各种感情和明白很多道理。鲁迅的《孔乙己》令我们产生既同情又痛恨的复杂感情,朱自清《背影》让我们触摸到父爱的深沉。即使阅读《红楼梦》这样的宏篇巨制,我们 从中了解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 能从中感悟真情,人们还可以接连不断的打开它,从中发现、收获。请问几百年后,还有谁去咀嚼《战略管理》?还有谁记得几年前红极一时的《谁动了我的奶酪》吗?

    ⑤文学增加了我们生活的维度,给我们平常的经历添加意义。小时候,我带着一本《小说月报》,看到上面登着一篇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读罢十分震撼。那时候我和小说中的“破老汉”一样,在山上放牛。史铁生能把他插队看人放牛的经历,化作了一个活生生的虚构世界,恰巧和我读书时的现实世界产生了共鸣。对那时候从没出过门的我来说,发觉在那山外,还有另外一个天地。

    ⑥文学是一种装备,它帮助我们了解人生,使我们生活更精彩。它能激发人的潜力,丰富生活的色泽。我们经常会发现,处在同样一种境遇之下,为什么两个人看见的东西就是那么完全不一样呢?因为两个人的脑子里摆着不同的思维框架,有的人知道如让看到的一切归巢就范,有的人看到一切视而不见。据说财富500强的CEO多半是文科背景,因为他们不受固有思维的约束,因而人生更丰富。

    ⑦在我国,现在大部分人都已经解决了温饱。但仍有不少人被物欲蒙蔽了眼睛,仍过着“灰暗”的生活,因此,需要文学给我们的生活雪中送炭,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潜力和价值。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揭示文学的价值和作用的?

    3第④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试论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5选出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

    A. 文学用悲剧把有价值的东西撕裂给你看,让你知道价值何在。

    B. 阅读《红楼梦》,我们可以从中了解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而且感悟到真情。

    C. 处在同样一种境遇之下的两个人,因为他们的思维框架不同,看见的东西也就完全不一样。

    D. 文学让从没有出过门的史铁生,发觉在山外还有另外一个天地。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故事,按要求作文。

    一艘货轮货后返航,在浩淼的大海上,突然遭遇到巨大风暴。

    老船长果断下令:打开所有货舱,立刻往里面灌水。

    水手们担忧:险上加险,不是自找死路吗?

    船长镇定地说:大家见过根深干粗的树被风暴刮倒过吗?被刮倒的往往是没有根基的小树。

    水手们半信半疑地照着做了。虽然暴风巨浪依旧那么猛烈,但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来越高,货轮渐渐地平稳了。

    船长告诉那些松了一口气的水手:一只空木桶,是很容易被风打翻的,如果装满水负重了,风是吹不倒的。在船上,负重的时候是最安全的时候,空船时,才是最危险的。

    人何尝不是这样呢?那些胸怀大志的人,沉重的责任感时刻压在心头,砥砺着人生的坚稳脚步,从岁月和历史的风雨中坚定地走了出来。而那些得过且过空耗时光的人,像一只没有盛水的空桶,往往一场人生的风雨便把他们彻底打翻了。常在困难中磨炼自己,常在书山中充实自己,给我们自己加满,使我们负重,这样才不会跌倒。

    根据你的理解和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如有需要,请用“××”代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