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谦辞敬辞要分清,上下尊卑记心中)
A. 这是刚才王老师亲手送给我的书,上面还有他老人家的手泽。
B. 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C. 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D. 兹介绍我校高三李华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暑期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践阼”亦作“践祚”,指即位、登基,其中“祚”指皇位;“祚”还有福分之意,如“门衰祚薄”中的“祚”即为此义。
B.“居母忧”中的“忧”指父母之丧,比如“丁忧”就是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也称“丁艰”,此处的“丁”意为遭逢、碰到。
C.“谥曰”中的“谥”指谥号,是古代对死去的帝王、贵族或大臣等进行的一种或褒或贬的评价,比如“东坡居士”即为苏轼的谥号。
D.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个世界的幸福有很多种,其中之一就是 语言文字所酿造的 的艺术美酒。当一篇篇令人 的文章在我们眼前一一呈现时,就像一坛坛陈年老酒被缓缓启封,你只觉得芳香扑鼻,满室流韵。
A.品鉴 沁人心脾 赏心悦目
B.品尝 沁人心脾 赏心悦目
C.品尝 感人肺腑 心旷神怡
D.品鉴 感人肺腑 心旷神怡
4、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在凤姐和鸳鸯的捉弄下喝醉了酒,迷了路,看到精美的床帐便歪身睡下,醉倒在( )。
A.栊翠庵 B.潇湘馆 C.怡红院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眷属(juàn) 中间(zhōnɡ) 卓越(zhuó) 惊涛骇浪(hài)
B. 勉强(qiǎnɡ) 倔强(jiànɡ) 中肯(zhōnɡ) 一曝十寒(bào)
C. 消散(sǎn) 颓圮(pǐ) 暴怒(bào) 言简意赅(ɡāi)
D. 漪沦(yī) 处分(chù) 漫溯(sù) 自怨自艾(ài)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杂剧之父关汉卿
①关汉卿,元代剧作家,号已斋叟,金末元初人。关汉卿生活在中国历史上一段非常特殊的时期:由蒙古族统治的元朝。关汉卿出身于行医世家,由于医术高明,他曾在太医院做官,但因有志而不能施展,不久,便辞官。但关汉卿生性洒脱,并没有沉湎于抑郁不得志的不快之中。
②多才多艺的关汉卿“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在著名的散曲《[南吕]一枝花·不服老》中,他是这样描述自己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槌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这篇散曲写得诙谐老辣,笔力横肆,充满自负、自嘲、自乐的情趣,不但是研究关汉卿生平思想的重要依据,也是元代散曲中不可多得的名篇。
③关汉卿长期生活在大都,南宋灭亡后,他到过杭州、扬州等地。他在散曲《[南吕]一枝花·杭州景》中写下了他亲眼看到的杭州的繁荣和美丽。关汉卿交游广泛,与杂剧作家、演员、青楼女子、官员都有交往。
④关汉卿熟读儒家经典,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所以,他在创作时,对《周易》《尚书》等典籍中的句子信手拈来,运用自如。不过,他又生活在仕进之路长期堵塞的元代,科举废止,士子地位下降,使他和这一代许多知识分子一样,处于一种进则无门、退则不甘的难堪境地。和一些消沉的儒生相比,关汉卿在困难中比较能够调适自己的心态。他放下士子的清高,转而以开阔的胸襟面向下层,流连市井,受到了生生不息、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的滋养。因而他写杂剧、撰散曲时,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民间俗众的白话、三教九流的行话,而其作品中的那些弱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也时刻流露着下层社会的生活气息与思想情态。
⑤关汉卿不仅常在文艺活动中吹拉弹唱,而且能歌善舞。他口齿伶俐、幽默风趣,经常粉墨登场,是人们公认的“梨园领袖”。关汉卿擅长用文艺形式对人间的不平事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他耳闻目睹大量的野蛮事件,常常义愤填膺,于是,他便把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件编写成杂剧让人表演出来,有时甚至自编自导自演来揭露黑暗的现实。关汉卿创作的六十余部杂剧作品,流传下来的仅有十八部,著名的篇章有《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等。关汉卿的杂剧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作家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揭露了封建社会里“官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个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与民为敌、残害人民的罪恶。
⑥关汉卿的剧作里,既有皇亲国戚、豪门权要的凶横残暴,“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血淋淋的现实,又有童养媳窦娥、婢女燕燕的悲惨遭遇,反映的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无情揭露了官场的黑暗,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慷慨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妇女形象,如窦娥、赵盼儿、杜蕊娘等。她们性格鲜明,各具特色。她们大多出身微贱,蒙受封建统治阶级种种凌辱和迫害。关汉卿描写她们的悲惨遭遇,刻画她们正直、善良、聪明、机智的性格,同时又赞美了她们强烈的反抗意志,歌颂了她们敢于与黑暗势力展开搏斗、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奏出了鼓舞人民的主旋律。
⑦有人说关汉卿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这话没有任何夸张。他的部分作品,如《窦娥冤》《拜月亭》《单刀会》等不仅几百年来一直上演不衰,而且为我国戏曲里的悲剧、喜剧的关目处理,各种人物的舞台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典范。
(选自《中华名人百传》,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汉卿曾在太医院做官,但因其高明的医术在官府无法得到施展,不久他便辞官,专注于治病救人。
B.关汉卿在创作时,对《周易》《尚书》等典籍中的句子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可见他熟知儒家经典,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
C.关汉卿流连市井,受到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的影响,因而写杂剧、撰散曲时,能够自如地运用民间俗众的白话、三教九流的行话。
D.关汉卿的作品中刻画了窦娥、赵盼儿、杜蕊娘等正直善良、聪明、机智而又勇于反抗的普通妇女形象,她们性格鲜明,各具特色。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有几处引述了关汉卿的作品及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可读性,表现了关汉卿洒脱乐观的性格,突出了其社会责任感。
B.关汉卿关注那些弱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其作品流露着下层社会的生活气息与思想情态,歌颂了下层人物与黑暗势力展开搏斗的英勇行为。
C.关汉卿的作品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无情地揭露了官场的黑暗,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与民为敌、残害人民的罪恶。
D.关汉卿虽生活在仕进之路长期堵塞的元代,处于一种进则无门、退则不甘的难堪境地,却能调适自己的心态,保持清高品格。
【3】联系文本内容,谈谈关汉卿为什么被称为“梨园领袖”。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猿猴以其独特性博得诗人的青睐,常出现在古代诗歌中,如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和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
(2)郦道元在《三峡》中写山之“连”,写山之“高”,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受三峡的险峻。
(3)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以好马为喻,从反面论证了坚持下去才能够获得成功的道理。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7)李贺《李凭箜篌引》中,以女娲补天的神话表现箜篌乐音的震撼效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写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能让善弹箜篌的神仙求教;乐声感物至深,致使“____________”。
(9)李贺《李凭箜篌引》中,写箜篌声传到月宫,让吴刚和玉兔回味良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江行奇景令人惊叹,郦道元在《三峡》中也写到了这段水路,并用“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写出船行之快。
(2)在《师说》中,韩愈指出了两种不同的从师态度,说明“_________,_________”,并不是自己所说的传道解惑的老师。
(3)在《逍遥游》中,庄子引“汤之问棘”,说鹏背翼巨大,“_________”,穿越云气,背负青天,而后计划向南飞。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开头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环境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描写自己和客人在这清风明月下的惬意行为。
(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开篇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然后又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曹刿论战》中,针对国君将衣食与百姓共享的做法,曹刿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情景交融,意境空旷,描写了诗人的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
(3)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
12、请将杜甫这首诗与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进行比较,说说它们同是写登岳阳楼之感,但在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也。父仲礼,为梁将,败归周,复家本土。或少好学,颇涉经史。高祖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以母忧去职。未几,起为屯田侍郎,固让弗许。时制三品已上,门皆列戟。左仆射高颎子弘德封应国公,申牒请戟。或判日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后迁治书侍御史,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敬惮。上嘉其婞直,谓彧曰:“大丈夫当立名于世,无容容而已。”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不称职。或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共治百姓,须任其才。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荆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职任。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钟鸣漏尽。前任赵州,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干子弓马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至尊思治,无忘寝兴,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上善之,干子竟免。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因曰:“柳彧正直士,国之宝也。”其见重如此。
右仆射杨素当涂显貴,百僚慑憚,无敢忤者。尝以少谴,敕送南台。素恃贵,坐彧床。彧从外来,见素如此,于阶下端笏整容谓素曰:“奉敕治公之罪。”素遽下。彧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彧时方为上所信任,故素未有以中之。彧尝得博陵李文博所撰《治道集》十卷,蜀王秀遣人求之。彧送之于秀,秀复赐彧奴婢十口。及秀得罪,杨素奏彧以内臣交通诸侯,除名为民,配戍怀远镇。行达高阳,有诏征还。至晋阳,值汉王谅作乱,遣使驰召彧,将与计事。彧为使所逼,初不知谅反,将入城而谅反形已露。彧度不得免,遂诈中恶不食,自称危笃。谅怒,囚之。及谅败,杨素奏彧心怀两端,以候事变,迹虽不反,心实同逆,坐徙敦煌。杨素卒后,有诏征还京师,卒于道。
(节选自《隋书·柳彧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
B.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
C.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
D.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
【2】下列对文中加 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忧,母亲的丧事,也称“母艰”。古时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需要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孝。
B.申牒,“牒”是造纸术发明以前的竹书或木书,也指文书或证件,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文中指用公文向上呈报。
C.上柱国,自春秋起为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战国时楚、赵置,位在令尹、相国之下,甚尊。唐朝时为武官职位中的最高级。
D.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项脊轩志》中祖母“持一象笏至”中的“笏”与文中同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彧少时好学,为人所敬。柳彧年少时喜欢学习,读了很多经史典籍;高祖登基后,柳彧多次升迁;在朝廷上为官员所敬畏,皇上也赞许他刚直。
B.柳彧忠诚耿直,切中时弊。当时刺史一职多 由武官担任,大都不称职,柳彧举汉光武帝的例子向皇上进言,并陈述武官治理百姓的弊端,皇上认为他说的对。
C.柳彧端庄严肃,不畏强权。柳彧奉命查办杨素的罪行,杨素倚仗自己声势显赫,坐在柳彧的座位上,柳彧端笏整容,使杨素匆忙地离开座位。
D.柳彧遭人嫉妒,屡被诬陷。柳彧曾赠送《治道集》给蜀王,后被杨素诬陷为行贿;汉王谋反,柳彧装病被囚,事情平息后仍被杨素诬陷为参与谋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因曰:“柳彧正直士,国之宝也。”其见重如此。
(2)彧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
【5】皇上赞美柳彧“婞直”的具体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14、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人可以随心所欲,不可以随波逐流。”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请你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