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凉山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活动中,有四位同学谈了对下列一段话的理解和赏析,其中不合理的一项是( )

    我必须承认他给我的印象很深。他的谈话、举止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很使我喜欢,这是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活泼的人。有一天红二师进行演习,我正好同他在一起,要爬一座很陡峭的小山。“冲到顶上去!”他突然向他气喘吁吁的部下和我叫道。他像兔子一般蹿了出去,在我们之前到达山顶。又有一次,我们在骑马的时候,他又这样叫了一声,提出挑战。从这一点和其他方面可以看出他精力过人。

    A.这段话中的“他”是红一方面军司令员彭德怀,他很喜欢“红小鬼”。

    B.他因为反抗父亲的专制9岁时被赶出家门。

    C.文中的他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动作敏捷,豁达、乐观、勇敢。

    D.“我”采访他的地点在预旺堡。

  • 2、下面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必为平凡而义愤填膺,因为平凡也是一种美丽。

    B. 读书读到会心处,我们常常忍俊不禁地感叹:“太妙了!这正是我想说而说不出的话啊!”

    C. 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D. 温州面临东海,江河纵横,海产品栩栩如生

  • 3、下列词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读书人的一大幸事就是通过咬文嚼字,领会文字的内涵,感受文字后面的那一份深情,品味文化的魅力。

    B. 在呼啸的寒风中,银杏枯黄,草木凋零,只有那傲雪斗霜的腊梅花枝招展地绽放着,让缕缕幽香温暖整个寒冬。

    C. 秀美挺拔的如意路灯、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和流动的车灯一静一动,一横一竖,精巧的构图让人叹为观止

    D. 傍晚,电闪雷鸣,瓢泼大雨倾泻而来,雨雾笼罩了整个山城,即使最繁华的街道,这时也人迹罕至了。

     

  • 4、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

    B.所欲有甚生者 万钟我何加焉

    C.二者不可兼 所识穷乏者我与

    D.患有所不辟也 不为苟得也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三段选文,完成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曹刿论战》)

    【乙】

    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苟營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

    (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释】①苟營(yīng):春秋时晋国大将。②拔:攻克,攻取。③逼阳:娃,古夷族一支。④遽:迅速。

    【丙】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1】下列句子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先帝不以臣卑

    B.小未孚/亲之

    C.渐就衰之故/庶驽钝

    D.父母岁有裘葛之/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雎不辱使命》出自西汉刘向编的《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

    B.【甲】【乙】两文对战争取胜原因的认识相同。

    C.【乙】文“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这句话的断句是正确的。

    D.【丙】文中诸葛亮三次提到“先帝”,是要求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言辞恳切,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4】对比是常用的写作方法。《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以“劝学”为中心,把自己“缊袍敝衣”与诸生“皆被绮绣”作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唐雎不辱使命》中,将唐雎与秦王对比,突出了唐雎不畏强暴的鲜明个性。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分别分析对比在其中的作用。

    【5】结合选文内容完成表格。

    文句摘录

    阅读批注

    思考探究

    甲文:之属也。可以一战。

    由“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可知,【甲】文中“忠”的内涵是:鲁庄公竭尽全力做好君主本分的事。

    (2)“忠”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是:

    丙文:此臣所以报先帝而陛下之职分也。

    (1)由“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可知,【丙】文中“忠”的内涵是: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①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②,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①湘君:传说舜南巡死后为湘水男神,称湘君。②天在水:天上的银河映在水中。

    1请联系“满船清梦压星河”全句的意境,赏析句中“压”的妙处。

    2后人评说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请指出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进行简要分析。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志愿服务是在不求回报的情况下,为社会自愿付出个人的时间及精力所做出的服务工作。每年的3月5日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你们学校准备举行志愿者服务活动,你也参与其中。

    (1)(解说标识)下图是“中国志愿服务”的标识——“爱心放飞梦想”,请你从标识的构成及其寓意两方面,说说这个标识的特点。

    (2)(拟写主题)为了弘扬雷锋精神,传播“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正能量,展现我们青年学生的风采,学校为本次志愿者服务活动确定了主题,请根据主题的上句,拟写下句,要求上下句形成对偶。

    活动主题:弘扬雷锋新精神,  

    (3)(义务解说)在“走进敬老院,为老人服务”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中,晓明把自己的一幅书法作品(如下图)赠送给老人们。请根据情境,完成对话。

    不识字的王奶奶问:“晓明,这是哪几个字啊?什么意思啊?”

    晓明热心地解释说:“王奶奶,①   。”

    对书法颇有研究的张大爷说:“这幅作品中的‘山’字,书写上意形结合,很妙!这个‘山’字应该是象形字,还是会意字呢?”

    晓明回答说:“大爷,这个字应该是②   。”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吴均《朱元思书》

    (2)居高声自远,_____________ 虞世南《蝉》

    (3)__________,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4)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

    (5)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论语》八则

    (6)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______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

    (8)故园渺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斋闻雁来。( 韦应物《闻雁》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下列小题。

    爱在身后二十米

    郝金红

    ①读初中时,家离学校有十几里的山路,那时又没自行车可骑,全靠一双脚板走。

    ②第一天上学时,我起得很早,父亲也跟着起床了。他收拾利索了,就在一旁等我。“你起来干什么?”我问他。“黑漆漆的夜,我送你一段!”父亲指着外面漆黑的夜。“不用了,我都这么大了,又不是小孩子,我不怕的!”青春年少的我,在父亲面前表现得像个大人。况且,与我一同上学的,还有同村的小栓,两个大男人,不就是走山路吗,有啥怕的?

    ③面对我的拒绝,父亲迟疑了一会儿,“那好吧,我等你走后,把院门关一下!”我背起书包,挺起胸脯,在父亲面前昂着头走出了院门。小栓已在村口等我。我望着外面漆黑的一片,心里还真有点害怕。长这么大,我还是第一次要走这么长的一段山路。“你怕不怕?”我问小栓。“怕?有啥怕的?我们有两个人呢。”小栓的声音不大,但我听得出来,他一定和我一样,在假装勇敢。

    ④我们出发了。黑漆漆的夜,天边悬挂着两三颗孤星,阵阵山风吹过,让人不寒而栗。偶尔有一两声动物的嚎叫传来,尖锐而凄厉。我和小栓不禁加快了脚步,只想尽快走完这段低凹不平又特别漫长的山路。“要是有大人送我们一阵就好了!”小栓在后面低声嘀咕。是啊,现在我真的后悔刚才为什么要拒绝父亲的好意。我想象着此刻父亲就在我的身后,但我不敢回头看,只顾着埋头往前疾走。等我们走到学校,早已是大汗淋漓。

    ⑤这样的时光持续了三年。但每一天上学,父亲必定要跟我一同起床,他有时甚至起得比我还早。自从我拒绝他送我之后,他再也没说过这类的话,只是说等我走后,关好院门,再也没有别的什么。直到有一天,我才知道父亲对我撒了谎。

    ⑥初三毕业,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县城的师范。父亲显得特别兴奋,他邀我下河去洗澡,我这次没有拒绝。当父亲脱下长裤的一刻,我瞥见他的右腿上,有一块长长的伤疤,像一只黝黑的壁虎伏在腿上,特别的刺眼。“爹,你的腿啥时弄伤的?”父亲迟疑了一阵,呵呵一笑:“那次上山砍柴,让树枝给刺的,没事,庄稼人嘛,哪没个小伤小疤的,早就好了。”父亲说得那样自然,我信了。

    ⑦但随后不久,母亲和我聊天时,无意中说到了父亲的那个伤疤:“你爹一天早上送你去学校,让猎人的套弓给夹着了,淌了不少的血,好几个星期才好呢。”“送我?爹送过我?”我惊讶地向母亲求证。“是啊,你爹不让我对你说,上初中那会儿,他一直在送你,为了不让你发现,他就远远地跟在你后面。他还说,离你二十米远,既能看到前面的你,又不会被你发现。送你三年,你爹呀,都总结出经验来了。”母亲说得自然,我的心却在流血,为自己曾经的固执和无知。

    ⑧那一刻,我的脑海里闪现出这样的画面:漆黑的夜,两个少年行走在狭长的山路上,在他们身后的二十米处,一位老农在悄无声息地跟着,他是那么的小心翼翼……

    ⑨一直固执地以为自己是多么勇敢,不曾想却辜负了父亲的那颗慈爱的心。这一生,只要我们还行走在人生崎岖的山路上,父亲就会一直紧紧地跟在我们身后二十米,直到他再也迈不动脚步的时候……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标点符号在内不超过30字)

    2文章以“爱在身后二十米”为题有什么好处?请谈谈你的理解。

    3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黑漆漆的夜,天边悬挂着两三颗孤星,阵阵山风吹过,让人不寒而栗。偶尔有一两声动物的嚎叫传来,尖锐而凄厉。

    ②当父亲脱下长裤的一刻,我瞥见他的右腿上,有一块长长的伤疤,像一只黝黑的壁虎伏在腿上,特别的刺眼。

    4文章是如何刻画父亲这一形象的?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5文章第⑦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何表达效果?

  •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

    有些事情你不必知道

    他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到学校报到的时候,班主任老师告诉他,新生报到必须要有档案材料,包括高中学历的证明,才准予报到。

    他一下子愣位了,对于来自农村,中学也没读完,一直处于社会底层,辛辛苦苦打工的他来说,档案是什么,他一点概念都没有。他从小就喜欢文艺,喜欢表演,19岁那年来到北京漂了三年,住地下室,当群众演员跑龙套,考电影学院只是来试一试。当拿到专业课合格的通知书时,他的第一个念头只是:这下糟了。因为,考上了意味着要交1万元的学费。而家里全部积蓄也才四千多元。

    于是,当他得知没有档案不得录取的时候,不知道档案为何物的他也没有多想,就对老师说:要不就算了吧。

    那位老师从来没有碰到过这样的学生。成千上万的人拼着命想踏进这所学院的门槛,而他竟然轻描淡写地说算了。老师仔细打量着面前的这个学生,高高瘦瘦,话语不多,英俊的脸上有着一股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明亮的眼睛里有一丝忧郁一闪而过。老师疑惑了,她放心不下。她不知道,看似轻松的面容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隐情。

    一夜辗转无眠。第二天一早。老师就根据考生的地址打电话询问情况,终于得知,那位考生家境贫寒,初中没上完就辍学外出打工,因此没有高中毕业证。但是通过询问得知,由学校补办学历证明、调送档案还是可以的。

    老师悄悄地把这一切都做好了,然后打电话通知那位考生来报到。她没有再说起档案的事,他也不知道。

    这是一所人才济济的院校,俊男美女,很多来自大城市和小康家庭,唯有他生活困窘,经常提襟见肘。大一的时候郊游,大家都带着好吃的,在一起尽情享受,只有他默默地走到小树林中,假装不饿,假装专注地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这一切都没逃过老师关注的眼睛。在老师的授意下,女生撒娇地叫着他的名字:哎,快来帮我的忙,我都吃不下了。或是,哎哎,撑死我了,你也给我解决点负担吧。大家会很自然地把他从小树林里拽出来,把他摁在烧烤摊前,你一口我一口地往他嘴里塞。

    再有郊游的时候,他更不需要带任何东西了,总有老师或女生把他的那份都准备好了。

    有一次,有个广告要找班上5位漂亮的女同学拍,每人可以得到2000元的酬金。班主任老师提出了一个条件:必须再带一个男同学。广告公司没答应,老师知道这个广告根本就没有男模的戏份。但在老师的再三争取下,他顺利地参与了广告的拍摄。在拍摄现场。他使出浑身解数,亮出十八般武艺,为的就是不给老师丢脸。他的敬业、认真让在场的同学和导演都深深地感动了,一个个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广告播出后,他却找不到自己的角色。他以为是自己的演技不过关,也不好意思去问,拿着2000元的酬金顺利地度过了一段困难时期。他不知道的是,其实那个广告根本就不需要他。

    由于班里经常搞活动,班上要求每个同学交班费2000元。从开学直到毕业,整整4年、他都不知道这一件事,因为他从来就没交过。因为老师告诉班长,不要收他的班费,而班上其他22位同学,从来也没有透露过交班费的事。这一件事,他也从来不知道。

    直到有一次,上电视做节目,节目组请来了他的班主任老师,他才知道,原来这么多的事情他都一无所知。他问老师为什么这些事情不告诉他?老师说,有些事情你不必知道。

    有些事情你不必知道。这是一位老师对学生的爱护,是一位母亲对孩子的关怀,更是一位智者对尊严的解读。正是这种呵护,使他从一个内向自卑的山区孩子,成长为一个拥有阳光般笑容的大明星。

    他,叫郭晓冬,他的老师叫崔新琴。不得不说的是,遇到崔老师,是郭晓冬一生的幸运。

    【1】崔老师主要做了哪些郭晓冬不知道的事情?请简要概括。

    【2】段划线句进行简要赏析。

    【3】文章第段叙述了什么内容?在情节上有什么作用?

    【4】当节目组请来了他的班主任老师告诉了他真相后,郭晓冬会怎样想?补写出一段他当时的心理活动。(50字以内)

     

  • 11、阅读下面的纪实文学,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天眼·南仁东传(节选)

    王宏甲

    ①1972年,美国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口径350米。

    ②1993年,中国的射电望远镜口径只有25米。

    ③没人会想到,2016年,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会出现在中国贵州。

    ④“我们的落后是明摆着的。”1993年,南仁东提出争取把国际大射电望远镜建到中国来,他要表达的是:正是因为“落后”,我们更应该“奋起”。

    ⑤1994年,南仁东着手选址。他和团队用遥感技术及数据分析筛选出100多个洼地,再一个一个“用脚去选”。南仁东和伙伴们早已不记得走了多远的路,只记得坐在火边仰望璀璨的星空。

    ⑥2006年,由我国独立自主建造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项目正式决定选址贵州平塘大窝凼;2008 年12月26日,FAST工程奠基典礼举行;2011年3月正式动工建设。这个大射电望远镜取名为FAST,蕴含着“追赶”“跨越”“领先”之意。

    ⑦此前,有外国人说:“一个连汽车发动机都做不好的国家,怎么能做大射电望远镜?”这激起南仁东痛彻的反思。多年来,我们多是引进外国零部件组装产品,自己只做外壳。缺少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岂能不落后!

    ⑧南仁东强烈地意识到:必须找回“自力更生”!这包括,即使有气吞山河的自信,仍需要面对重重困难。

    ⑨FAST建设期间,南仁东遇到很多技术难题,寻遍世界同类顶级技术,都无解。在他的倾情投入和亲自指导下,全国有近200家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协同攻关,经过了近百次的试验和失败。“每一次失败都是有用的”,南仁东一次次研究失败的原因。终于,一项项世界性的难题得以攻克,并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同时,那么大的设备,那么长的钢梁,那么重的零部件,都是当地政府带领群众“蚂蚁搬家”一点一点运进大窝凼的。科研队伍的力量、人民群众的力量,都在“自力更生”的旗帜下被极大地释放出来。

    ⑩2015年3月,南仁东病倒了,肺癌晚期。这一年,他70岁。秋天,手术后身体虚弱的南仁东返回工地,继续指导FAST的安装。

    ⑪2016年9月25日,是中国科学史上值得记住的日子。这一天,在贵州平塘大窝凼,FAST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启用典礼。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信中写道——“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 ‘中国天眼’,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它的落成启用,对我国在科学前沿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正是在这封贺信里,FAST第一次被称为“中国天眼”。此前,因病情加重,南仁东被送回北京治疗。但在典礼前一天,他从北京回到天眼基地——他执意要先去看看FAST。

    ⑫贵州,黄昏的高原上,夕阳又大又圆。南仁东戴上安全帽,兴奋而威严的表情俨然像一个将军。同事和学生要护送他,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但他平静地摆摆手:“让我自己走过去看。”南仁东慢慢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前方,就是他为之奉献一切而终于建成的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巨大的反射面在夕阳的映照下射出万道金光,绚丽无比。此时,南仁东早已泪流满面。

     

    ⑬第二天,一轮朝阳喷薄而出。南仁东陪同前来参加落成启用典礼的国际天文学家们参观万山丛中的中国天眼。此时,开工之前曾考察过大窝凼的国际大射电望远镜SKA计划总干事菲利普·戴蒙德感叹道:“几年前是一片荒芜,现在居然可以运行,真的很伟大!”

    ⑭FAST的胜利建成,证明了找回“自力更生”的中国科学家和建设者们有着多么巨大的创造力。

    ⑮2017年1月,南仁东入选国家科技创新人物。这是南仁东生命的最后一年,病中的他原本不去颁奖仪式现场。但听说中央电视台要向全国播出颁奖仪式,南仁东又去了。他要借央视这个平台,说一段不能忘怀的话。他嗓音沙哑,话语断断续续——

    ⑯这个,荣誉,来得,太突然,而且,太沉重。我觉得我,个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但我知道,这份,沉甸甸的,奖励,不是给我一个人的,是给一群人的。我,更不能忘却的,就是,这二十二年,艰苦的岁月里,贵州省,四千多万,各族父老乡亲,和我们,风雨同舟,不离不弃……我再一次,借这个机会,感谢,所有,帮助过我们……帮助过FAST……谢谢!谢谢!”

    ⑰这是南仁东要表达的最后的声音。

    ⑱2017年9月25日,“天眼”落成启用一周年。

    ⑲可是,10天前,南仁东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⑳2018年10月15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宣布,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国家天文台于1998年9月25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79694”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南仁东星”。

    ㉑2019年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二〇一九年新年贺词:“此时此刻,我特别要提到一些闪亮的名字。今年,天上多了颗‘南仁东星’……”在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还讲到,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年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追思“中国天眼”艰苦卓绝的建造历程,最大的成功不是哪一项技术的创新成就,而是找回了“自力更生”。“中国天眼”是国之重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更是我们宝贵的国之重器。

    1选文的批注有(甲)(乙)两处未完成,请任选一处补写完整,以说明其蕴含的情感。

    2选文内容大多按时间先后顺序叙述,下列选项中没有按此顺序叙述的一项是

    A.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项目正式决定选址在贵州平塘大窝凼。

    B.手术后身体虚弱的南仁东返回工地,继续指导FAST的安装。

    C.在北京治疗的南仁东回到天眼基地,要去看看建成的FAST。

    D.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O一九年新年贺词中讲到“南仁东星”。

    3这篇纪实文学讲述了南仁东与“天眼”之间真实的故事。结合选文相关内容,说说南仁东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4你如何理解㉑段画线句?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与众不同的旅行,在旅途中我们播种希望,放飞梦想;我们享受快乐,也体验忧伤……我们在前行中感知世界的奇妙,也收获生命的成长。

    请你以“一段 的旅途”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明确;符合文体;不套作,不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