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崇尚美,追求美,就是重视生活情趣,讲究生活质量,体现了一种现代的生活 和消费时尚。
②经过世代的筛选, 至今的谷肉果菜,水陆珍奇,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易于消化吸收。
③每当吟诵起宋代晏殊“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谈风”的诗句,心中的就泛起一种 的感觉。
A.理念 流传 冷清
B.理想 流传 清冷
C.理想 留传 冷清
D.理念 留传 清冷
2、为了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小组成员在四川成都武侯祠的图片旁配上了一副对联,且对联的部分内容被故意略去。依据你对诸葛亮的了解,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
上联:心悬 ,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
下联:目击 , ,北拒魏,常怀 励臣躬
A. 三分鼎 八阵图 东连吴 谨慎
B. 三分鼎 八阵图 西连吴 谦逊
C. 八阵图 三分鼎 东连吴 谨慎
D. 八阵图 三分鼎 西连吴 谦逊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国庆长假,前来禹王亭博物馆和徒骇河湿地公园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B. 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该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C. “工匠精神”要求我们,把追求极致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贯穿于工作的始终。
D. 万众瞩目的中国共产党“十九大”在北京胜利召开。
4、下列关于名著中人物、情节的概述或评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简·爱》中简·爱出身卑微,相貌平平,小时候被舅妈嫌弃,但她自尊、自立、自强,最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B.《水浒传》中林冲被设计陷害,误闯白虎堂,惹上官司,发配沧州,也没有反抗,有忍和懦弱的一面。
C.《骆驼祥子》中虎妞因难产死后,祥子卖掉了赖以生存的车,对人生不再抱有希望,彻底走向堕落。
D.《西游记》中唐僧虽佛法高深,却没有谋生能力。且多次不听取悟空的劝告,相信猪八戒的谗言,从而导致自己常常被妖怪捉去。
5、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甲】
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 有时见日。
【乙】
林尽水源, 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 从口入。 初极狭, 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丙】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矣。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
(1)猛浪若奔。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至若春和景明。
【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安陵君其许寡人。
B. 必先苦其心志。
C. 其中往来种作。
D. 其一犬坐于前。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2)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三文同是写景,但是写作目的却不一样,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三文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6、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秋来”,点明了季节。“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秋季边塞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衡阳雁去无留意”,“无留意”是说边塞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奋飞,毫无留恋之意,反映了边塞的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
B. 千嶂、长烟、落日、孤城,这是所见;边声、号角声,这是所闻。把所见所闻连缀起来,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特别是“孤城闭”三字,它隐隐地透露出不利的军事形势。
C. “将军白发征夫泪”,总收全词。将军通宵不眠,发为之白的原因,很明显是“燕然未勒归无计”,征夫落泪也是出于同样原因。征夫和将军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既希望取得胜利,又难免思念家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他们纯粹而又统一的情绪。
D. 这首词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发慷慨雄放之声,意境沉雄开阔、苍凉悲壮。
7、追寻“花”的踪迹,品赏“花”的芳姿,探索“花”的意蕴,校园四季芳华未歇,小深决定和同学们策划一次“校园寻芳”活动。
(1)他们计划以“激发兴趣——知识普及——手工制作——底蕴探究——文学创作”为序来开展,请你帮助他们按计划将以下活动排序。
①收集落花落叶,举办植物拓染手工活动
②安排校园志愿者进行校园植物知识宣讲
③开展以校园植物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④邀请校外专家进行“写在花里的文化密码”讲座
⑤举办校园花卉摄影大赛并发起网络投票评选
A.①⑤②④③
B.①⑤②③④
C.⑤②④③①
D.⑤②①④③
(2)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请你为“校园寻芳”征文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字。
8、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1分)
(1)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2)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
(4)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6)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7)《出师表》中“ , 。”一句表明了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精神品格。
(8)在《论语十则》里与唐太宗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意思相仿的句子是:
, 。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追寻历史意义,走出“泛娱乐化”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历史观
①一段时间以来,各种“抗日神剧”“宫廷戏说”“名著改编”,总会引来很多质疑之声。那些不顾史实乃至常识的粗制滥造,那些既无意思更无意义的胡编乱造,让人反感,却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信息爆炸、观点多元、文化多样的今天,应该怎么用好历史资源、做好历史传播,真正让历史对时代说话、向公众发言?
②脱下沉重、刻板、僵硬的外衣,换上轻盈、生动、鲜活的步伐,历史的“轻松”背后是社会进步、思想解放的表现。然而,以戏说代替正说,以调侃代替中立,以消费历史代替认识历史,以娱乐历史代替思考历史,可能就跌进了“泛娱乐化”的陷阱——历史变成了市场上的快消品、屏幕里的调味品,变成了抖一个个包袱、造一个个笑料。
③“在娱乐化的潮流中,人们主张对事物和人物不作评价,尤其是不作道德价值上的判断。并不是认为这很困难,而是认为毫无必要。”“泛娱乐化”背后,其实是对历史的一种“去价值化”。一切都可以被恶搞、一切都可以被消费,饭局中就难免出现诋毁先烈的唱段,电视里就难免出现奇言怪行的英雄。在这样的历史观看来,无所谓真相、无所谓真理,是非成败、高尚卑劣都不过尔尔,真可谓“节操碎了一地”。
④当历史仅归于娱乐之时,也就是历史被虚无主义绑架之时,这直接瓦解着社会的价值底座、人们的精神信仰。正如学者的告诫,如果“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最后必然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看看那些起哄让秦桧在岳飞面前“站”起来的,那些围观邱少云“特殊生理结构”的,那些瞎传“村民出卖狼牙山五壮士”的,那些连抗战都可以无所顾忌消费戏谑的……娱乐化一旦过度膨胀,其必然的结果就是审美取向感官化,价值取向虚无化,政治取向戏谑化,道德取向去崇高化。
⑤其实,很多名篇名著,都是从历史中汲取灵感。远有《三国演义》演绎历史沉思天下大势,近有《故事新编》以古喻今反思社会现象,这些名篇以通俗的方式、大众的视角讲“历史故事”,让公众在“悦读”“悦览”中有所悟、有所得,同样有利于传播历史。因此,无论怎样的“历史讲述”,都需要抱有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守住一条基本的底线,那就是不能罔顾常识、颠倒黑白,更不能消解价值、解构意义。尊重历史而不是调侃历史,敬畏历史而不是消费历史,才是“再创造”时需有的历史观。
⑥事实上,那些无聊无趣的作品,不可能有长久的生命力。有网站调查显示,_____%的人认为革命战争题材影视剧的创作,应坚持“严肃化,坚决基于实事还原历史真实一面”。这是对那些 “手撕鬼子” “石头打飞机”的“抗战神剧”的有力棒喝,更是拒绝历史“泛娱乐化”的民意体现。
⑦“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端正我们的历史观,以真诚敬畏对待历史,走出“泛娱乐化”,这样,我们才能担负起历史使命,走向更远的未来。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08月14日,有改动)
【1】请说说本文作者的主要观点 。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什么是“泛娱乐化”。
【3】简述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4】说说第⑥段划线语句的作用。
有网站调查显示,76.97%的人认为革命战争题材影视剧的创作,应坚持“严肃化,坚决基于实事还原历史真实一面”。
10、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①起伏的地平线上残留着一抹血红,夕阳西沉,放射出几束长长的余晖,和大地告别。
②考古学家米哈伊尔站在巨大无比的两座雕像脚边,他环顾四周的沙丘,隐隐地感到:这儿有什么东西发生了变化。究竟是什么呢?他却无法确定。惶恐不安的感觉占据了他的心头。米哈伊尔端详着巍巍耸峙的雕像,竭力回忆当时的情景。
③五年前,正在准备学位论文答辩的米哈伊尔有机会参加沙漠考察队,在前往沙漠古城遗址的途中,他和另一名考察队员因掉队而在沙漠中迷了路。就在这时候,他们偶然在沙丘之间发现了这两座雕像。
④米哈伊尔清楚地记得,那两座雕像的脸是用粗线条雕刻出来的,几乎分辨不出鼻子,也看不清耳朵,宽阔的嘴巴只是一个窟隆。一对轮廓分明的眼睛在整个脸上显得异常突出,极不协调,菱形的瞳仁、虹膜上的青筋、直愣愣的梳状睫毛十分醒目。
⑤米哈伊尔无论如何也忘不了自己乍一看见雕像的眼睛时的感受——他呼吸急促,呆若木鸡,无法把视线从这对眼睛上移开。他受着某种莫名其妙的外力的驱使,伸开双臂,像梦游似地向雕像走去,直至他的胸口撞到一座雕像的腿,才停了下来。
⑥他定了定神,朝四周扫了一眼,发现他的同伴正在干一件考古工作最忌讳的事情——他从女人雕像的脚上敲下了一小块标本,打算带回实验室进行研究,以确定这些雕像取材于什么物质。这种物质显然不同寻常——它有着某种涡形的纹路,表面还蒙着一层天蓝色的液滴。
⑦几天之后,一架飞机发现了米哈伊尔和他的同件。在飞回大本营时,两人立下了早日重返沙漠研究这些雕像的志愿。
⑧可是不久,伟大的卫国战争爆发了,米哈伊尔上了前线:而他的同伴在研究那块雕像物质时,实验室发生了爆炸,他在事故中不幸身亡。
⑨战争结束后,米哈伊尔又恢复了以往的生活,他打算重新开始那些原先没有完成的变研究。他很快组织了一支新的考察队,向沙漠进发。
⑩考察队的一架飞机终于在沙漠上空发现了寻觅已久的雕像。现在米哈伊尔正站在雕像面前。
⑪落日尚未全部从地平线上隐去。天地尽头,沙砾似乎正在熔化,形成一条奔腾的火龙。一阵风吹过,沙子簌簌作响。
⑫只有雕像仍旧纹丝不动地站在那里,仿佛比这沙漠更缺乏生气。整整五年,它们就这样一动不动地矗立着,狂风泄怒于这些高大的障碍,从四面八方侵蚀它们。时光像沙子一样从它们身边流逝,带走人间的欢乐和痛苦。但米哈伊尔总感觉这儿发生了某些变化,却又说不出变化在哪里。为此,他既感到生气,又有些惶惑。他从口袋里掏出钱夹,取出一张照片,那是五年前他在雕像前的留影——这是怎么回事?这不可能!不可能!
⑬米哈伊尔把目光从照片移向雕像,然后重又移回照片。照相机是不可能出差错的,莫非是他的眼睛看花了不成。他走近一些,又退后几步。不,眼睛并没有看花。照片上那座女雕像笔直地站着,两手下垂:而眼前;她已改变了姿势:两膝微屈,一只手伸向脚边,伸向被敲掉一块的那个地方。而那座男雕像则向前跨了一步,朝那女雕像侧过半边身子,仿佛在庇护她,右手伸向前方,握着一件武器一样的东西。
⑭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对于米哈伊尔来说,周围的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他的脑海里除了雕像,再没有其他任何事物。
⑮一个中心思想已经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确。即使就地球上的生物而论,其生命的基本过程所持续的时间也相去极远,以致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相比,差异就像天与十年或一百年相比那样悬殊。老鼠把食物全部消化掉。至多不过需要一至一个半小时,而蛇却要几个星期。某些细菌的细胞每隔一两个小时就发生分裂,而许多高级组织的细胞却要好几天才能分裂一次。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时间、自己的空间和自己的生命期限。
⑯两座雕像仍旧纹丝不动地矗立在那儿,但米哈伊尔已经领悟到这种静止不动只是一种假象,这根本就不是什么雕像,而是来自其他行星,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生物,他们由另一种材料构成,他们有自己的时间。我们这儿的一百年,对于他们来说,只不过是一瞬间。显然,他们那儿非生物界的运动过程,也是按照另外一种节律,一种较慢的节律进行的。这个女人感到脚上疼痛,并开始对此作出反应,这竟用了五年时间;那个男人则用了五年时间才向前垮了一步。
⑰米哈伊尔的脑海里一下子涌现出许多问题。那男人拿的是什么样的武器?它的杀伤力强吗?要过多少年那男人才射击呢?想到这里,他忽然发现前面的两个问题是多么无足轻重,地球上的居民要对付这些天外来客是轻而易举的,他们可以击落那男人手中的武器,也可以用钢缆把这些生物捆绑起来。谁的时间推移得快,谁就能取得胜利。
⑱米哈伊尔接下来考虑的是:怎样去和这些天外来客交往?怎样去了解他们的故乡,并问他们介绍地球?要知道,今天向他们提出问题,要过几十年才能为他们所理解:等他们对此作出答复,那又要过去几十年、几百年。何况,地球居民和天外来客要取得哪怕是最起码的相互了解,也必须提出许多问题,这样就需要几千年时间……
⑲沙漠尽头火红的地平线正渐渐暗淡下去,一堵墙垣似的火烧云已隐没在沙丘后面,唯有一长束橘红色的余晖告诉人们,太阳是这样被不可抗拒的时间送走的。
【1】请概括这篇科幻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米哈伊尔在五年内的人生轨迹。
【2】本文多处埋下伏笔,如前文通过雕像的外形、离奇的爆炸等,处处暗示雕像的不同寻常等,请说说这些伏笔的作用。
【3】请分析文中第①段景物描写的表达效果。
【4】小说的情节围绕沙漠中的两座雕像展开,请你按照时间顺序,将下面的情节补充完整。
①_____,贸然取下样本→获救离开雕像,因故中断研究→②____,③____→明白雕像实质,引发时空感悟
【5】第⑮段中用老鼠与蛇对比,又用某些细菌细胞与高级组织细胞对比,这些对比的目的是什么?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一点素心
黎武静
偶然地,被一张照片震撼。拍片现场,红墙青瓦,演员在拍片之余执一支毛笔,捧一瓶水,就这样,在墙上笔走龙蛇,行云流水。
是什么让人感动,在这短暂的瞬间?想起两个字:素心。“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15年前,年少的我读到这样的句子,只觉得漂亮,却未必懂得,但是现在突然觉得有一点懂了。
纪晓岚的老师曾撰一联: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想想,不过一念之间。当野心只为白云留,花开花落,山中红萼。世味有浓淡,素心无嗔喜。
济慈写诗时常写在纸片上,事后夹在书里做书签,或者随手扔在一边。1818年的春天,夜莺在他的屋外放歌。清早,他从餐桌边拖过一把椅子,坐在葡萄架下的草坪上,整整一个上午,他都在写着。写完却将纸片塞到书架里了事。查尔斯将纸片拣出来,细细誊出,这就是济慈的《夜莺颂》。济慈写给自己的墓志铭: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
卡夫卡的遗嘱:最亲爱的马克斯,我最后的请求是,我的遗物里,凡属日记本、手稿、来往信件、各种草稿等等,请勿阅读,并一点不剩地全部予以焚毁……这是一个被米兰·昆德拉称为“被背叛的遗嘱”,他的朋友将这些整理出版,于是文学史上注定要留下卡夫卡的璀璨光芒。风行水上,原来只是路过。那些不朽的传奇,在诞生的一刻,并不是为了流传。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本文的论证过程。
【3】本文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那些不朽的传奇,在诞生的一刻,并不是为了流传。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出自己的观点。
材料一:
最近,一位 90 后美女爆红,刷屏朋友圈。她叫刘琬璐,27 岁的年纪,却有个相当“厚重”的身份:浙大博导。看到这则新闻,李然和王玉进行了如下对话:
李然:她真厉害啊,从小就是“学霸体质”的她,年纪轻轻,已当上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研究员、助理教授、博士导师。我要向她学习,用功读书,为自己搏一个出彩的人生。
王玉:这样的经历可遇不可求啊,人生并不是只有读书一条路,郑渊洁只读了小学,但依旧成为了“童话大王”。
材料二: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读书是门槛最低的投资,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你对于读书是否有用这一问题,有怎样的看?
——《亲爱的安德烈》
——《你不读书,为什么过上想要的生活》
要求:①观点明晰,②语言得体,③能适当运用论证方法,以增强说服力。④150 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