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与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B. 辛弃疾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南渡前他是叱咤沙场的英雄,南渡后他报国无门,改而作词,终成名垂千古的一代词宗。
C. 在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的不自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
D. 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酝酿(niànɡ) 发酵(jiào) 贮(zhù)蓄 濡(rú)养
B.国殇(shānɡ) 亘(ɡènɡ)古 归省(xǐnɡ) 窗棂(línɡ)
C.着(zhuó)落 弄(lònɡ)堂 稽(qǐ)首 氢(qīnɡ)弹
D.祈(qí)祷 氛(fēn)围 浸(jìn)泡 炽(chì)热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诘难(jié) 滞碍(zhì) 狡黠(xié) 味同嚼蜡(jiáo)
B. 劝诫(jiè) 惆怅(chàng) 寂寥(liào) 目不忍睹(dǔ)
C. 谚语(yàn) 歌谣(yáo) 苟安(gǒu) 信手拈来(zhān)
D. 桥堍(tù) 藻饰(zǎo) 怡情(yí) 开卷有益(juàn)
4、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取经成功,观音菩萨授唐僧为“金蝉子”,孙悟空为“斗战胜佛”,猪八戒为“天蓬元帅”,沙僧为“金身罗汉”。
B. 《水浒传》中,宋江怒杀阎婆惜后,被发配到江州,一日乘酒兴写下“反诗”,因此被抓,下到死囚牢中,最后梁山好汉劫了法场,救出宋江。
C. 鲁迅在《朝花夕拾》一书中,回忆无常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D.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叶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
5、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1小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
范仲淹二岁而孤①,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②。既长,知其世家③,感泣辞母,去之南都④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馑粥不充⑤日昃⑥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⑦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注:①孤:幼年丧父。②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③世家:身世。④南都:地名。⑤馑粥不充:馑,稠粥。充,充足。⑥日昃(zè):太阳偏西。⑦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略无慕艳意 略无
②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不若
③辄以水沃面 沃
④感泣辞母 辞
【2】翻译句子
①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②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3】请用“/”符号给划线的句子断句(两处)。
往 往 馑 粥 不 充 日 昃 始 食 遂 大 通 六 经 之 旨
【4】班级召开“自强不息”主题班会,你代表小组发言,请你梳理两文中主人公学习方面的共同点,作为发言论据。
6、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小题。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汉阳”在诗中的意思是 。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两联充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烘托黄鹤楼高耸的雄姿。
B. 诗句中多处运用叠音词,使诗作富于清朗和谐的音乐美。
C. 颈联描绘了晴日,汉水对岸的景物隐约可辨、凄美动人。
D. 诗作以“愁”字收篇,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之情。
7、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近日,在某地铁站附近十字路口,市民过马路闯红灯,交警按规定处罚,责其现场观看交通安全宣传片。交警还对处罚方式进行了创新:违规者如果赶时间,可以选择发微信朋友圈,说明自己因闯红灯受处罚,只要集齐20个“赞”就可被放行。这种“集‘赞’放行”的做法,引发了网友的激烈讨论。
【1】现在围绕闯红灯这一事件,请你写出不闯红灯的好处。(至少三条)
【2】对于上面材料中这种集赞放行的做法,网友们有不同的观点。赞成方认为,通过发朋友圈“自曝家丑”,惩戒了本人,让大家以后都不闯红灯,比单纯处罚一个人效果更好。而你不赞成这一观点,现在请你以反对方的身份进行辩驳。(不少于200字)
8、根据课文默写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八则)
(2)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
(3) ,怅望青田云水遥。(白居易《 》)
(4)但愿人长久, 。( 《水调歌头》)
(5)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 ,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7)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六首》)
(8) ,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9、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题
快乐是一种能力
①西方一位哲学家说过,人有避苦趋乐的本性。现实生活中,人人都追求快乐,但结果大相径异。为什么?因为快乐是一种能力。
②能力是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实现快乐的能力既不可能与生俱来,也不可能自天而降,只能在社会生活中靠学习、靠思考、靠实践而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提高。这种能力不论是形成过程还是外在表现,都是多方面的,择其要者,主要体现在对人要有宽容心、对事要有辩证脑、对信仰要有钢铁志上。
③人非圣贤,有错难免。这种错,或是讨论中讲了错话,或是创新实践中做了错事。孔子说得好:“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仁之方也,亲亲为大也;亲亲为大,和睦相处,就可快乐起来、振作起来。事情就是这样:以己为喻,方能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容人所不及,谅人所不能,恕人所不知,礼人所不欲,让同事、同志间的快乐、和谐元素骤然变长,不快乐、不和谐的因子渐而化小。地厚者自平,宽容者自乐。人的容量和他成就的事业是成正比的。在容人中,宽容者得到的不仅是乐,还有事业的成功和发展。《论语》中说:“宽则得众。”得众者得快乐得成功。绪儒斯也说:“宽容大量会使强者变得更强。”
④世界上的事总是有一利就有一弊。深山老林虽然天蓝水绿,但老百姓饭碗里的东西却未尽可意;城里的物质五光十色、丰富异常,但烦躁与污染却时时惹人烦恼。事情就是这样:沙中有金、玉中有石,这是事物的辩证法,也是生活的辩证法。这就需要学会辩证思维,对事,用“两点论”。世界万物的有与无、聚与散、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前与后都是相对而言并相互转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没必要碰到点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就唉声叹气、一蹶不振。要相信,事情总会向好的方面发展,风雨过后会有晴天,从而乐观对今天,快乐奔明天。
⑤人不能没有信仰。缺失信仰,精神就会空虚,灵魂就无所依存。对于当代共产党人来说,信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有信仰就要居敬以持其志。立志才能定其本,志高才可意致远。有了定本致远之志,才能遇难不退,遇险不惧,面对乌云飘来,静观云卷云舒;面对春暖乍寒,照看花落花开。坚信,黄河之水无论转多少弯、遇多硬的岩,照样奔腾到海不复还;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无论路多远、道多难,一定能冲破关山重重最终实现。事情就是这样:只有极度信服、尊重并为之奋斗的才能叫信仰。这种信仰,与志相联,具有钢铁般的强度,既坚硬无比,有难不知难;又韧性无比,有苦亦觉甜,在呼啸前进的过程中,乐观主义伴始终。
⑥快乐是能力,能力兴细微。只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好学不倦,慎思不断,明辨不止,笃行不变,快乐就如万山中来的溪水那样,与日俱增,且一路欢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1】下面是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结构严谨,从提出中心论点,到围绕几个分论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进行论证,再到小结全文,一气呵成。
B.下面这个事例可作为事实论据用于第4段中:诺贝尔冒着生命危险,以无可比拟的快乐和无所畏惧的精神成功发明了炸药,他因此被誉为“炸药工业之父”。
C.本文全篇语言通俗明白,再加上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第⑥段中的“快乐就如万山中来的溪水那样,与日俱增,且一路欢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一句,生动形象、委婉含蓄地点明了文章中心。
【2】本文第⑤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一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它的作用。
【3】结合本文,说说你对第④段中“沙中有金,玉中有石”的理解,并举一例谈谈你的感悟。
10、阅读《米树香香,糖树甜甜》,完成后面小题。
米树香香,糖树甜甜
乔 娟
①食品安全问题让人们越来越怀念在真实泥土里生发出的无污染绿色蔬菜,在日月精华里慢慢长成的农家猪。当注水米、抛光米、含铬含铅米充斥市场,连吃碗米饭都成了奢望时,人就会变得越来越爱幻想:如果有那么一种树,来自自然来自山,不喂饲料不喂药,不结苹果不结梨,结出大米白又白。你会认为我在异想天开吗?且慢嘲笑,在地球的某一角,真有这样一种天然纯生专结大米的树。在马来半岛、印尼诸岛和巴布亚新几内亚这些风光旖旎的岛屿上,生长着一种棕榈科植物,它并无美丽的身姿,开花也不好看,但超务实、超有爱:专门向人提供赖以生存的口粮——大米。不用费心想什么绕口的名字,就叫它米树好啦。
②米树终年常绿,10年就可长到20米,舒展开的叶子比双人伞还要大,足足有6米。当然,与宽叶相配的是它那直径足有8米的粗壮树干。长这么粗并不是单纯肥胖,人家粗,粗得务实,是专为大肚能容而生的。那胖胖的树干里含有丰富的淀粉,这种淀粉就是当地土著居民最重要的食物来源——西谷大米。你会问,明明是淀粉,怎么变成大米了呢?是这样:土著人把米树砍倒后,将树干锯成均匀的一段段,再把每个段落劈成两半儿,用竹制斧头把段落内的淀粉刮出来,放在水桶里用劲儿搅拌,待淀粉沉到桶底,撇去最上面的水,把沉淀好的淀粉晾干,就变成了洁白均匀晶莹剔透的颗粒物——西谷大米。用它做成的米饭,清香可口,软糯滑爽。
③大米好吃却不易得。米树20年的寿命注定了它的不平凡。它和我国南方的竹子一样,一生只开一次花,且开花即死。它死后,不管活着时体内存有几百千克淀粉,都会在死后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一段干瘪空虚的树干兀自挺立。所以在当地,米树开花是让人心慌的事,一定要抢在时间前面,抢在米树开花前收集淀粉。只要把握得好,一棵米树足足可以得到400斤西谷大米,很高产。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自然超级给力!加拿大真有糖树。叫槭树,又叫糖槭树,是加拿大的标志和国花,堪称国宝,所以加拿大又叫“槭树之国”,加拿大的国旗、国徽图案上都有槭树叶子。这种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树不仅外形美丽,还超有“内涵”,它为人们送来甜蜜。每到春天,工人们就在高达40米,寿命500年的糖槭树树干上打孔,孔内插上管子,这样,白色的树汁就会慢慢流到桶内。用这种树液熬制出来的糖浆,色泽亮黄,香甜如蜜。它的主要成分是蔗糖、葡萄糖和果糖,营养价值非常高,可以加工成枫糖,并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业。
⑤我国独具慧眼,早在1958年,庐山种植园就引进了糖槭树,继而在湖北、辽宁、北京、南京、长沙等地引种成功。如果有朝一日再引进米树,吃着树上结出的大米,喝着树上流的蜜水,我们的生活就更完美了! (选自《知识窗》)
【1】文章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根据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
(1)请在第④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句子,使上下文更连贯。
(2)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糖树的四个突出特点。
【3】下列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米树终年常绿,有10年的寿命,可长到20米高,舒展开的叶子可达6米宽,树干直径可达8米粗。
B.在马来半岛、印尼诸岛和巴布亚新几内亚这些风光旖旎的岛屿上生长的米树,每一棵都给人们提供足足400斤的西谷大米。
C.米树一生只开一次花,且开花即死,所以在当地,一定要抢在米树开花时收集淀粉。
D.用“槭树之国”加拿大的槭树树液熬制出来的糖浆,营养价值非常高,可以加工成枫糖,并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业。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鲁菜
①鲁菜,是起源于山东的地方风味,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
②鲁菜的历史极其久远。《尚书·禹贡》中就载有“青州贡盐”,说明至少在夏代,山东已经用盐调味。鲁菜的雏形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诗经》中已有食用黄河鲤鱼的记载,而今糖醋黄河鲤鱼仍然是鲁菜中的佼佼者。
③鲁菜的影响广泛。鲁菜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还能不断地向外延伸。驰名中外的北京烤鸭,最早就是从山东烤鸭发展而来,如今成为了北京菜的代表;天津的煎饼果子,流传极广,实际上也是由当年在天津生活的山东人以煎饼卷大葱为蓝本改良而成;妇孺皆知的宫保鸡丁,则是鲁菜与川菜的结合……由此可见,鲁菜的影响面涉及到整个北方地区乃至全国。
④鲁菜名扬天下,影响广泛。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鲁菜形成了鲜明独特的风格。
⑤鲁菜以咸鲜为主,突出本味。鲁菜的原料质地优良,以盐提鲜,以汤壮鲜,调味讲求咸鲜纯正。大葱为山东特产,多数菜肴要用葱姜蒜来增香提味,调馅、爆锅、凉拌都少不了葱姜蒜,尤其是葱烧类的菜肴,更是以拥有浓郁的葱香为佳,如葱烧海参、葱烧蹄筋等。
⑥鲁菜以“爆”见长,注重火功。鲁菜的突出烹调方法是爆、扒、拔丝。尤其是“爆”这一技艺素为世人所称道。爆,分为油爆、盐爆、酱爆、葱爆、汤爆、水爆等,充分体现了鲁菜在用火上的功夫。因此,世人称之为“食在中国,火在山东”。
⑦鲁菜以“用汤”为妙,精于制汤。鲁菜以汤为百鲜之源,讲究“清汤”、“奶汤”的调制,清浊分明,取其清鲜。清汤的制法,早在《齐民要术》中已有记载。用“清汤”和“奶汤”制作的菜品繁多,有“清汤柳叶燕窝”、“清汤全家福”、“奶汤蒲菜”、“奶汤八宝布袋鸡”、“汤爆双脆”等,这些菜品多被列为珍馔美味。
⑧鲁菜以“烹鲜”为独到,讲究原汁原味。鲁菜烹制海鲜讲究,烹调程序严格。口味讲究清淡鲜嫩,不论参、翅、虾、蟹、贝等经鲁菜厨师的妙手烹制,都可成为鲜美之佳肴。
⑨ 。山东民风淳朴,待客豪爽,大盘大碗丰盛实惠,注重质量。鲁菜受孔子礼食思想的影响,讲究排场和饮食礼节。正规筵席有所谓的“十全十美席”、“大件席”、“鱼翅席”、“翅鲍席”、“海参席”、“燕翅席”等,这些都能体现出鲁菜典雅大气的一面。
⑩鲁菜堪称最有文化意韵的菜系。孔子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鲁菜的烹调技艺和鲁地的食风常出现在诗人的笔下。如清初名士王士祯《历下银丝蚱》诗云:“金盘错落雪花飞,细缕银丝妙入微。欲析朝醒香满席,虞家春花尚芳菲。”蒲松龄亦有诗云:“大明湖上就烟霞,柳色三传凭作家。粟米汲水炊白粥,园蔬尤绿带黄花。”品尝鲁菜的同时,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作,成为了增添滋味的最好佐料。
【1】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鲁菜的?
【2】仿照上文句式,根据第⑨自然段内容,在横线处补写句子。
【3】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文章第⑩自然段。
12、下面有两段文字,请选择其一,按要求作文。
(一)父亲丢了块表,他埋怨着翻腾着,心急火燎的四处寻找,可半天也找不到。父亲离开后,儿子进屋,不一会就找到了表。父亲问:怎么找到的?儿子说:我就安静地坐着,一会儿,听到了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上述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体验、感悟和思考?请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二)请你用上“伙伴”“困境”“成长”这三个词语,以“在幽深的峡谷里”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文章不少于500字。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