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是哪篇文章?( )
A.《琐记》
B.《无常》
C.《二十四孝图》
D.《狗·猫·鼠》
2、下列各句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A.《过零丁洋》诗人开篇回顾了个人身世和自己的抗元斗争经历,以星光的暗淡寥落暗示个人心境的凄凉落寞。
B.《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担任密州知州时的作品,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时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并委婉地表达出作者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C.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上阙后三句里,边声、号角声、千峰、长烟、落日、孤城等意象展现出一种悲凉肃杀之气。下阕前两句写出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自己与征人们还未建立军功,还乡之计无从谈起的矛盾心理。
D.《蒹葭》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与伤感。
3、对下面这首宋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实,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此词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一个“狂”字贯穿全篇,展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B.上片“卷平冈”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昂扬,精神抖擞。
C.作者在下片表达了自怜衰老的悲切,也表达了更在意的是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
D.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
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陵城区颜真卿公园的建设因地制宜,突出了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观念。
B.爷爷从繁忙的工作岗位上退休后,有时到菜市买菜,有时到河边钓鱼,有时还到公园下下象棋,打打太极拳,过着茶饭无心的生活。
C.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D.《奇妙的朋友》在湖南卫视热播,看到自己崇拜的明星们不怕脏不怕累地辛勤付出,观众们忍俊不禁,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5、①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梁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②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③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與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鳌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梁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④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⑤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围有余。
⑥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⑦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⑧楚王问其故。
⑨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⑩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下列对句中加点的虚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今有人于此。 于:介词,在。
B.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之:结构助词,的。
C. 以牒为械。 以:介词,用。
D. 乃可攻也。 乃:副词,就
【2】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译文:(这个人)抛掉自己华丽的车子,(看到)邻人有破车子便想去偷。
B. “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译文:楚国的地方有五千里,宋国的地方有五百里。
C.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译文:公输盘因为我制造了云梯,那(我)就一定要攻打宋国。
D.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译文:(我的弟子)(已)在宋国城墙上等待楚国的敌人了。
【3】下列对人物语言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墨子类推出打算攻宋的楚王与“有窃疾”者无异,目的是规劝楚王放弃攻宋。)
B.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输盘说这句话,是承认自己演练失败,已心服口服,无话可说。)
C.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墨子道出了公输盘的阴暗打算,“不过”有“公输盘的本事也就如此”之意,有轻奢视味道。)
D. “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好啦。我不攻打宋国了。“表明楚王在机智多谋无所畏惧的墨子面前,决定不再攻打宋国。)
【4】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选文第①段,墨子把一个想偷邻居家东西的人摆到楚王面前,诱使楚王说出自己“必为有窃疾矣。”
B. 选文第③段,墨子采用夸张的手法,连用三个对比,极言楚宋的差距,既满足楚王的虚荣心,又指出攻打宋国是愚的行为。
C. 选文第⑨段句式长短交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说明了墨子为应对楚国攻宋做了周密的安排。
D. 选文生动地叙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凭借高超的辩论技巧和应变能力止楚攻宋的故事。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逐群雁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尾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陋室铭 雄伟壮丽 风花雪月 海誓山盟
B. 谈生命 敬畏生命 红得发紫 一树寒梅
C. 愚公移山 天衣无缝 曹刿论战 精神抖擞
D. 金色花 迅速崛起 保护环境 打量一番
8、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②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④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⑤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⑥身向云山那畔行,________________,深秋远塞若为情!(纳兰性德《浣溪沙》)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钱塘湖春行》中,表现黄莺充满活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②《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写太学生读书环境优越,与自己“行深山巨谷中”去求学相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9、幸福的密码
①我终于知道了让母亲高兴的密码。今年春节,在外婆家住,有天早上我挽起袖口,发现手腕上有两块红褐色的痴露了出来,硬硬的,十分丑陋。
②妈妈问我,这些是怎么出现的?“嘘,这是外婆家床上的虫咬的。”
③外婆家在山里,公路弯弯绕绕,要下两个坡,再往右拐三次,方能看见枯黄野草中伸出条路来。沿着这条路进去,可以看见一座不大不小的平房,带着院子,这是一座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房子,院里扑棱着公鸡。如今像个迟暮的老人,处处散发出腐朽的气息。
④记得小时候,我对外婆家最初的记忆就是难以忍受,但在母亲的成严下,只好屈从。每次去外婆家总是饿肚子,那里烧柴火做饭,铁锅边缘有一层厚厚的油清,妙出来的菜,总蒙上一层酱油般的褐色,让人难以下咽,实在是找不出几块白净的部分。
⑤菜暂且不提,最难忍受的是厕所。一个坑连着化粪池。冬天尚且好点,夏天走进去嗡嗡苍蝇,仔细一看,里面还有密密麻麻的蛆虫,每次都让我难受至极,还有让人挪不开脚步的鸡屎,这是我一度抗拒外婆家的原因
⑥稍微大了点,住不了两三天,就吵着要走,甚至自己背好包,头也不回地往外跑。身后响起许多声音,“回来回来,你妈妈还没走呢。”
⑦我回头冲他们喊:“我真的受不了了。”在我看来,这是一场勇敢的揭竿而起。后来我母亲屈服了,和父亲一起赶上来,喊我上车。
⑧上了车,我觉得自己很英勇,敢于抗争并取得了胜利。我趾高气扬地离开了这个山
增,再也不用踮脚躲鸡屎了
⑨母亲没有生气,只是很难过,“你为什么非急着走,外婆喊不住你,急得哭了。”
⑩瑟瑟的寒风凌乱着我的发丝,现在回想起让母亲心寒的往事,心里阵阵发酸,还好有了那次经历,让我彻底明白了......
⑪有了那次出走,母亲的容忍,不满情绪日盛的我胆子似乎更大了,随时都有可能发泄,有次我略在被窝里,朝庭院里半夜打鸣的鸡骂起来。起初,母亲并没有理会,翻了身继续睡。
⑫天微亮时,再次被鸡叫声吵醒后,我开始絮絮叨叨数落。从打鸣的公鸡,到咯吱作响的床板,再到臭烘烘的厕所,甚至鱼塘尽头的猪哼哼。
⑬母亲终于出声,“够了,矫情!
⑭我立马噤声,母亲有点儿生气了。
⑮“我在这儿生活了十几年,有缺胳膊少腿吗?让你一年就住上几天,跟上刑一样,不知道是谁把你养得这么矫情。”
⑯她真的生气了,我不敢说话,沉默地听着
⑰没想到母亲话锋一转,叹口气,语气缓和下来,“你知道的,外公身体很不妤了,妈妈见他一面少一面。”
⑱缩着脖子的我正准备承受母亲的批评,没想到她会突然这样说。这番话让我愣了一下,紧接着某种情感上的共鸣被撩动,我的心脏好像被人按下去一块儿,鼻子隐隐发酸。
⑲我将“外公”转换成“母亲的父亲”后,原本隔了一代的疏远,现在却能感同身受了。母亲不止有我,还有她年迈的父亲。
⑳今年春节,回到外婆家,发现自己柔和了许多。
我看见床单上的水溃,或是猫爪按上去的泥点,或是院落里被大雨冲得到处都是的鸡屎时,我一声不吭地跳过去,拍拍床单上的泥点,将水清那面翻到外面
睡了一觉后,我开始觉得浑身发痒,后来被我挠出了血。
我没有当着外婆外公的面说这件事,而是将母亲喊出来,拉开衣袖说:“你看,外婆的床上有虫。
母亲说:“外婆要是知道,她铺的床将自己的孙女咬成这样,肯定会心疼哭的。”
吃过午饭,我们一家人便要动身回去了。整理行李时,我偷偷将两百块塞到母亲手里,小声对她说:“这是外婆给的,你给外婆还回去。
母亲有点惊讶,笑起来,“你什么时候这么懂事了?”
一切东西归置完毕,我和父亲坐在车上,等待母亲。过了几分钟,母亲从低矮的木门出来,后面跟着步履蹒跚的外婆。
母亲三步一回头,朝外婆说:“别送了,外面冷。”
外婆不依,跟在后头,不住地用手整理母亲的农角。
母亲上了车,我给她递过去一个询问的眼神。她说:“钱还给外婆了。”我舒了口气。
接着母亲又说:“外婆都哭了,问你为什么不要她的钱。”但母亲脸上没有难过,她是带着笑说的,一脸欣慰。
穿越代沟的爱恋就是母亲幸福的密码,我必刻骨铭心。
(作者:阿芙。有删改)
【1】对外婆家的记忆,作者有哪些心理和行动的变化,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文中母亲几次提到外婆哭?为什么?
【3】文章第③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4】简要分析②段作用。
10、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天使儿
凌鼎年
①上天真是不公,娄城大画家商未央的儿子葵葵竟是个低能儿。葵葵16岁,智力最多是小学三年级水平,出门一看到大红大绿的色彩就亢奋,发出让人害怕的怪叫声。
②一次,商未央参加市文联组织的采风活动,到皖南山区写生,为期半个月。临走前,他再三叮嘱妻子,别让葵葵到外面乱跑,免得出什么意外。妻子说,放心,这孩子智商是低了些
可从不闯祸。妻子要上班,无法时时陪葵葵,商未央买来不少玩的、吃的,一古脑儿交给葵葵。
③商未央走后第三天,妻子来电,说葵葵用颜料在墙上画得一塌糊涂。只要葵葵不吵着到外面去,就让他涂吧,最多浪费点颜料罢了,他无奈地说。
④当商未央携着厚厚一叠写生稿回到家时,他惊呆了。家里的白墙涂满了颜料,七彩斑斓,色泽耀眼。猛一看,他有一种震撼的感觉,那是一种气势,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奔放、扑面而来、逶迤远去的气势。那色块的突兀,那色彩的流动,让人匪夷所思,耳目一新。细看画面,似乎画了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画,完全没有具象。商未央作为一个专业画家,他立时有了一种莫名的激动,这难道是葵葵画的?
⑤他走进葵葵的房间时,葵葵已倒在沙发上睡着了,手里还握着画笔,衣服上斑斑点点,脸上洋溢着无比的快乐。“我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家里被涂成这样,我真的很抱歉。”妻子歉意地说。“不不,你没错,还得谢谢你呢。你没看出这些画很有灵气、很有个性吗?”商未央的兴奋溢于言表。
⑥商未央把这些画仔细研究了一天,最后定名为《无题》,拍了照,寄给报社。记者大感兴趣,据此写了题为《天使儿的处女作》的报道。报道的发表,使娄城的市民都知道了这个“天使儿”就是大画家商未央家的低能儿。
⑦也许是那《无题》的照片太小,看不出名堂,娄城老百姓议论的很少是画的本身,更多的是商未央怎么会生出这么个弱智儿子。有人说:老天就是公平,商未央名声赫赫,才气逼人,可偏生了个傻儿子,这叫平衡,世上的好事哪能全让他占了。
⑧这一报道,引起了电视台的兴趣,电视台来了两位记者,原来他们只想拍一两分钟的新闻片,可一见满屋满墙的画,就激动起来了,立刻改变了主意,拍起了专题片,还专门采访了葵葵。葵葵说话颠三倒四,让记者摸不着头脑,但他一拿起画笔,那投入状、兴奋状,很入镜。也是巧,不久就是国际助残日,电视台精心制作的《天使儿的杰作》专题片,不但在娄城电视台播放了,还作为宣传片送到了省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商未央比自己取得了成功还激动,为此,专门给报社写了篇《发现、鼓励、培养》的文章。
⑨在一片叫好声、惊叹声中,也夹杂着些许不和谐的声音。诸如这商未央也不知作了什么孽,生了个傻儿子,如今又用傻儿子来作秀、炒作,真不要脸……
⑩妻子忍不住说:“你为什么不解释呢?葵葵不是我们的亲生儿子,孩子的父母在车祸中丧生了,你不嫌葵葵是低能儿,收养了他……”
⑾商未央止住妻子的话头:“由他们说吧,葵葵就是我们的儿子,我们的天使儿……”
【1】简要说说第(1)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2】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有人说:老天就是公平,商未央名声赫赫,才气逼人,可偏生了个傻儿子。
【3】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⑤段划线句。
【4】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商未央的形象特点。
【5】“天使儿”在文中有哪些含义?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声老腔震山川
(霍竹山 )
①大幕拉开时,一群关中老农或站或坐,甚至有些零乱地散在舞台上。只是手中的农具变成了月琴、板胡、战鼓、大锣,不,还有板凳、梆子、惊木、烟袋。他们头顶手帕,穿着对襟和大襟的中装上衣、老土布裤子,好像刚从田里劳作回来没来得及换,身上还沾着新鲜的泥土,带着野花的清香。
② 在一声震天的响声里,舞台上突然刮起了一股旋风。一时里月琴、板胡、战鼓、大锣、干鼓、钟铃、梆子、惊木齐鸣,像要把天震塌下来似的。台下观众,心一下就提到了嗓子眼儿。这哪是音乐啊,这分明是暴雨,一声惊雷里的漫天暴雨。“华州老腔一声喊,喊得那巨灵劈华山。”这哪里是唱啊,仿佛洪水决堤从九天呼啸着冲下!脑子里突然一片空白了,眼前是洪荒的景象,以至于后边唱什么,我都没听清楚,其实也没办法去听了!心在翻腾,黄河倒流到天上了,太阳掉落下西山了……
③八百里秦川,小时候我无数次地听父亲说起过。好像那关中就是小麦的故乡,面条裤带一样宽,馍馍枕头似的大,说尽了人们生活的富裕。这跟我的家乡陕北的贫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但说实话,那些年我心里是瞧不起关中的,就那喊破天的秦腔,听多了耳里会起老茧!哪像陕北信天游,窑洞里那一声“鸡蛋壳壳点灯半炕炕明,烧酒盅盅量米不嫌哥哥穷”,抒情得让人听了想流泪,想回家看看。悠扬的信天游,萦绕在山山峁峁上,也萦绕在我的梦里。没想到,我后来竟兼任了一个秦腔团的团长。逃不掉,干脆走进秦腔,这才知自己大错特错了。“家乡的月圆人也圆,他乡的太阳短半截”,我犯了先入为主的错误。
④ 一板凳尘烟弥漫,一嗓子通天入地。喊破天的秦腔,喊出了关中人劳动之余的激情,也喊出了关中人的一种气概。鼓乐声里,当我闭着眼睛细细地品味秦腔时,耳中分明是刀剑的撞击声啊!我想,这一定是人们安逸日子里不可或缺的一种昂扬斗志。马蹄的哒哒声,也许来自血液,仅凭此,便让那些入侵者害怕三分。至于秦腔与老腔的关联,除了源于西府和东府两个不同的地域,以及秦腔属于舞台大戏,而老腔是说唱艺术之外,渊源上我以为是相同的。马嘶萧萧,激昂澎湃,在“撑天破”“鬼神惊”、酣畅淋漓的啸叫声里,我们可以听出秦人不屈、拼搏、奋发的精神。
⑤“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这土得掉渣的老腔,不用舞台,田间地头就是舞台;不用背景,天地就是背景;不用铺垫,金戈铁马就是铺垫。那一阵阵苍凉高亢之气里,犹如有千军万马在沙场冲撞、角逐、冲杀或撕咬,容不得谁去躲避。这是陕北说书《刮大风》的震撼:“磨扇在地上翻烧饼,碾轱辘空中耍流星。”顿时,感觉置身秋风落叶的萧飒中了,一身湿热的汗水,早无影无踪!“风儿吹,月亮转,东边转到西那边。麦青了,又黄了,人醒了,又睡了,鸟儿背着太阳打转了……”朝代更迭,风云变幻,没有人能够改变逝去的历史。永远不变的是这一轴关中乡村的画卷,热爱生活、守护和平是人们的美好心愿,也是一种朴实的家国情怀。
⑤台上紧锣密鼓的敲击、声如洪钟的长啸戛然而止,可耳边还嗡嗡作响。戏散了,我跑到舞台上,拿着惊木在板凳上砸,却没了那种粗糙如霹雳的声音,那种撕心裂肺的声音,那种天籁般明净的声音。我知道,我做作了。
(《光明日报》2020年5月23日)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舞台上表演老腔的人是一群关中老农,而不是专业的演员。
B.第②段“台下观众,心一下就提到了嗓子眼儿”是侧面描写,为了突出老腔的震撼。
C.第③段作者说自己犯了先入为主的错误,是因为之前没有走进秦腔,不了解这一艺术而产生的误解。
D.作者在文章结尾说自己“做作”,是因为自己没有学会秦腔的演唱艺术而感到羞愧。
【2】第③段中写关中的秦腔、陕北的信天游,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上下文谈谈。
【3】阅读文中的划线句,回答问题。
(1)这哪里是唱啊,仿佛洪水决堤从九天呼啸着冲下!(从用词角度)
(2)这土得掉渣的老腔,不用舞台,田间地头就是舞台;不用背景,天地就是背景;不用铺垫,金戈铁马就是铺垫。(从修辞角度)
【4】题目说“一声老腔震山川”,请结合全文,谈谈老腔(包含秦腔)在声音上的“震”表现在哪?
【5】结合全文和链接材料,归纳“老腔(包含秦腔)”对关中人的重要意义。
【链接材料】
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尤其是在这块平原上,生时落草在黄土炕上,死了被埋在黄土堆下;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爆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美给了别人的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
——节选自贾平凹《秦腔》
12、请以“看见 ,我就想起了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在空格处填上合适的词或短语;(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