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漳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郑振铎的《猫》描写了“我”三次养猫的经历,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

    B.《吕氏春秋》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的。

    C.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其作品大多以动物为主角,借动物嘲讽人性的缺点,影射社会现实,代表作有《丑小鸭》《农夫和蛇》《小美人鱼》等。

    D.《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 2、下列诗歌理解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折柳”是一种代表风俗的行为,是作者借柳枝表达思乡以及依依不舍之情。

    B.《晚春》以拟人化的手法,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树和榆钱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C.《竹里馆》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D.《逢入京使》中“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铺垫。

  •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朗润   嘹亮   抖擞   干躁

    B. 黄晕   喉咙   睫毛   响晴

    C. 化妆   棱镜   干涩   澄清

    D. 屋檐   凄冷   碣石   蟋蟀

     

  • 4、【结束语】

    如果把下面的文字作为活动的结束语,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①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②爱国心,爱国情会永远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

    ③中华民族,一个生息繁衍在这神圣土地上的伟大民族

    ④中国,一片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神圣土地

    ⑤让我们为了我们祖国的美好明天而奋斗终生

    ⑥这些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在未来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A.④①③⑥⑤②

    B.④③①⑥②⑤

    C.①⑥④③⑤②

    D.③②④⑤⑥①

  •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蒙(lóng)       (kǎn)          (è)             气方刚(xuè)

    B.俯(kǎn)        溅(bèng)        午(shǎng)       然入梦(hān)

    C.模(nǐ)          (tiē)            冽(lǐng)        重负(jūn)

    D.救(zhěng)     宿(lù)            疤(chuāng)     气冲牛(dǒu)

  •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慢慢品味生活,你会发现,回味无穷的生活,就在那如水的平淡中。

    B.清晨,千万缕金光洒向水面,那一池带着露珠的娇艳睡莲,尽态极妍。

    C.一场春雨之后,那雪白的梨花漫山遍野,绽放出五彩缤纷的美丽。

    D.拿到最新一期的《读写舫》,我迫不及待地读起来,一篇篇精美的文章让我爱不释手。

  • 7、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1)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

    (4)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A. 比喻 拟人 比喻 比喻

    B. 排比 拟人 比喻 拟人

    C. 排比 拟人 比喻 比喻

    D. 比喻 排比 拟人 比喻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文言文阅读。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节选  )

    【乙】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注:窈然】:幽深的样子。责怪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水清冽    尤:___________

    (2)其境过清   以:___________

    (3)则其好游者不能  穷: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翻译:__________

    (2)不出,火且尽

    翻译:__________

    3【甲】【乙】两文都讲述了作者游山的经历。柳宗元先被悦耳的水声吸引,然后__(用原文填写),最终发现了幽静美丽的小石潭,体会到游览之乐;而王安石却没有尽情享受到游山的乐趣,是因为 ___(用自己的话填写)。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补全下列名句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峨眉山月歌》)

    (3)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江水浩淼,波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地飘落在江面上,恰似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景。

    (6)《天净沙•秋思》中,表达游子漂泊在外,思乡心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7)《<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无法不对你残酷

    ①弟弟考上北京的大学时,与我当年一样大,17岁。母亲打电话要我回村里去接他来上学时,我没有丝毫停顿就坚决拒绝了。我知道母亲的想法,这么多年一个人走过来,我跟她在某些观念上已经完全对立了。我说:“有什么不放心的,一个男孩子,连路都不会走,考上大学有什么用?”

    ②弟弟不善言语,略显羞涩,普通话又说得蹩脚,扫一下眉眼,便知道是乡村里走出来的。在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旅程之后,弟弟终于站在了学校门口,我笑脸迎上来,他的泪一下子流了出来。眼前这个瘦弱青涩的少年,头发蓬松,满脸汗水,嘴唇干裂,额头上有一道轻微的伤痕。看着他我有一刹那的心疼,抬手给他温暖的一掌,说:“祝贺你,终于一个人闯到北京来了!”

    ③临走的时候,只给他留了两个月的生活费。我看见他站在衣着光鲜的学生群里,因为素朴而显得那么落寞和孤单。多么像刚入大学的我,因为卑微,进而自卑。我笑笑说:“北京是残酷的,也是宽容的。只要你用心、努力,你也会像姐姐那样,自己养活自己。”我知道弟弟年少,对此不会有太多的理解。他只是难过,为什么那么爱他的姐姐,在北京待了几年,便变得如此不近人情

    ④一个月后,弟弟打电话来,求我给找份兼职。我说:“你的同学也都有姐姐可以找吗?”他没说什么话,便啪的挂断了电话。顷刻,母亲的长途便打了过来,她几乎愤怒地说:“你不给他钱就算了,连份工作也不帮着找,他不依靠你还能依靠谁?”我不知道怎么解释才能让母亲明白,我只是觉得我所吃过的苦他也应该能吃。因为我们都是乡村里走出来的孩子,如果自己不能闯出一条路来,贫困不仅会把所有的希望都熄灭掉,还会留下无穷的恐惧。

    ⑤我最终还是答应母亲,给弟弟一定的帮助。但也只写了封信,告诉他所有可以收集到兼职信息的方法。这些我用了四年的时间积累起来的“财富”,终于让弟弟在一个星期后,找到了一份在杂志社做校对的兼职。在他领了第一份工资后,我去赖他饭吃,他仔细地将要用的钱算好,剩下的,只够在学校食堂里吃顿“小炒”,但我还是很高兴,不住地夸他。他低头不语,忽然像吐粒沙子似的狠狠吐出一句:“同学们都可怜我,这么辛苦地自己养活自己;别人都上网聊天,我还得熬夜看稿子;钱又那么少,连你工资的零头都不到!”我笑道:“可怜算什么,我还被别人耻笑过呢!在现实面前,你如果不用心、不努力,连腰板都挺不直的。”

    ⑥之后的日子,弟弟很少再打电话来。有一次我打电话去,他不在,他的舍友很惊讶地说,他从来没有说过有个在北京工作的姐姐。我知道弟弟仍无法理解我的残酷,但我深知,嘲弄和讥讽,自信与骄傲,都是要经历的。只有这样,他被贫穷折磨着的心,才会愈加坚韧顽强。

    ⑦学期末,我们再见面,是弟弟约的我。在一家算得上档次的咖啡吧里,他很从容地请我“随便点”。面前这个衣着素朴但充满自信的男生,嘴角,很持久地上扬着;言语,也是淡定沉稳;眉宇里,竟是有了点男人的味道,终于不再是那个说话吞吞吐吐遇事慌慌张张的小男孩。在这短短的半年里,他做过校对,卖过杂志,当过家教,刷过盘子,而今,他又拿起了笔,记录青春里的欢笑与泪水,并因此赢得更高的报酬和荣光。

    他的成熟,比初到北京的我,整整提前了一年

    ⑨外面飘起了雪花,我们细细地品味着苦中带甜的咖啡,慢慢地欣赏着这个美丽的城市。

    (文/安宁,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

    【1】第①段中说“我跟她在某些观念上已经完全对立了”,在弟弟求学这个问题上,“我”和母亲各持怎样的观念?

    【2】第③段中,作者评价自己对弟弟“不近人情”,结合全文,说说“我”对弟弟有哪些“不近人情”的行为?

    【3】结合上下文,请用直白的语言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部分在文中的意思。

    ⑴这些我用了四年的时间积累起来的“财富”,终于让弟弟在一个星期后,找到了一份在杂志社做校对的兼职。

    ⑵在现实面前,你如果不用心、不努力,连腰板都挺不直的

    【4】文章结尾说“他的成熟,比初到北京的我,整整提前了一年。”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以“无法不对你残酷”为题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思考?

  •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养一树鸟

    曹春雷

    ①别人养鸟,在笼里,而母亲养鸟,有三棵树。一棵是柿树,祖父栽的,另两棵是枣树和石榴树,父亲栽的。如今,祖父和父亲都已去世多年,但树们,却依然生机勃勃地活着。

    ②柿子树最粗壮,叶冠几乎遮盖了小半个院子。每到秋天,柿子由浅黄到深黄,然后淡红,最后则是深红的了。满树像是挂起了一盏盏红灯笼。枣树和石榴树也不甘寂寞,都争着把果实擎上枝头炫耀。红枣晶莹如一颗颗星星,在树上闪烁。石榴呢,在秋风中张开大嘴,露出洁白或淡红的牙齿,傻笑。

    ③这时候,我常和母亲拿了马扎,坐在院子里,晒着秋日温暖的阳光,看这些树在秋天里灿烂。

    ④不只是看树,更是看鸟。此时的树,是鸟的乐园。柿子树上最多,有时能有十多只,满树都是鸟影。麻雀、斑鸠、喜鹊、白头翁……它们在树枝上来回跳跃,欢快地叫,挑拣着吃。白头翁像白发老翁,但偷吃起柿子来,却敏捷得很。瞅准了,就笃笃笃猛啄。母亲常说,白头翁最会挑柿子,它们啄过的柿子,一定最好吃。她用挂着铁钩的竹竿摘下一个给我吃,确实很甜。这白头翁,贼精着呢。

    ⑤戴胜鸟有时也来,就是头上有羽冠的那种。它们只在树上停留一小会儿,轻轻啄上几口,然后就迅速飞走,从不贪恋,不像白头翁,偷吃起来没节制。

    ⑥鸟们也吃枣和石榴,柿子吃够了,就换换口味。一些鸟飞走了,一些鸟又飞来了。树上总是热闹的。它们在树上吵吵闹闹,划分势力范围:这一片是我的,你们不能动!

    ⑦我曾问母亲,为什么不赶它们呢,被它们糟蹋了多可惜啊。母亲却笑着说,让它们吃去吧,再怎么吃,它们也吃不了多少。确实,到了霜后摘柿子时,树上也没损失多少柿子。母亲摘柿子从不摘净。她说,留一点给鸟吃吧。所以,即使到了冬天,柿子树的叶子都落光了,依然会有几个柿子挂在上面,依然会有鸟来吃。

    ⑧在秋天,从早晨天还没亮透,到太阳落下山去,我家院子里总是充盈着鸟声,飞动着鸟影。每一日,我在鸟声中起床,又在鸟声中和白天说再见。

    ⑨邻居奎山婶总是和母亲打趣说,你是养了一大群野鸟啊。母亲听了呵呵笑,说,就当是自家养的鸟呗。

    ⑩长大后,我离开村庄在城市定居后,秋日里很少和母亲坐在院子里看鸟了。前几天,我给母亲打电话,听见了电话那头的鸟鸣。母亲说,我正坐在院子里看鸟呢,这么多鸟,真热闹。听母亲说“热闹”,我却心酸了。

    我想,我该回家了,拿个马扎,陪母亲坐在院子里,一起晒着温暖的阳光,一起看树上鸟飞。

    (选自2020年5月24日《散文集》)

    【1】本文以“养一树鸟”为题,有什么作用?

    【2】根据括号内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白头翁像白发老翁,但偷吃起柿子来,却敏捷得很。瞅准了,就笃笃笃猛啄。(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它们在树上吵吵闹闹,划分势力范围:这一片是我的,你们不能动!(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3】文章第四段“我”听母亲说“热闹”,为什么“心酸”?

    【4】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亲爱的同学,七年级的学业之路即将走完,这一路有彩虹也有风雨。成功的喜悦让你感到欣慰,失败的泪水让你反思自我;快乐时倍感人生多彩,忧伤时领悟出世间真谛……当一切都过去了,它就会成为你亲切的怀恋。

    请以“亲切的怀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③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