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趣味小组在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对金属R的活动性进行探究发现:将金属R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R+2HCl=RCl2+H2↑),将R放入ZnSO4溶液中无任何变化。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R+MgSO4=RSO4+Mg
B.R+CuSO4=RSO4+Cu
C.R+H2SO4=RSO4+H2↑
D.2A1+3RSO4=Al2(SO4)3+3R
2、用“分类”的方法可以使我们有序地研究物质,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氧化物:二氧化锰、氧化钙、高锰酸钾
B.混合物:硬水、澄清的石灰水、冰水混合物
C.化合物:臭氧、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铁
D.纯净物:氧气、氢氧化钙、氯化钠
3、生活中感冒发烧时,量体温发现液柱体积变大,原因是( )
A.汞原子由静止变为运动
B.汞原子的体积变大
C.汞原子分解生成新物质
D.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4、在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 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A.烧杯②中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钾
B.烧杯①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烧杯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
D.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中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5、下列防锈措施合理的是
A.经常用水冲洗自行车链条
B.在铁制暖气片上刷“银粉”
C.用“钢丝球”打磨铝锅表面
D.用过的菜刀及时用盐水清洗
6、CO、H2还原Fe2O3的过程相似,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向4.8gFe2O3中不断通入H2,不断加热,实验测得固体残留率(固体残留率=×100%)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点对应固体为Fe,其质量为3.36g
B.从a到d点,固体中的含氧量逐渐变小
C.从a到d点,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水的质量
D.bc段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Fe3O4+H23FeO+H2O
7、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
A.用硫酸除铁锈:FeO+H2SO4═FeSO4+H2O
B.铝锅形成致密氧化膜:4Al+3O2═2Al2O3
C.酸雨的pH小于5.6的原因:CO2+H2O═H2CO3
D.证明铁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之前的金属:2Fe+6HCl═2FeCl3+3H2↑
8、下列有关氢氧化钙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物质制备:工业上,用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钙
B.物理性质: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可配制出澄清石灰水
C.化学性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呼气中存在的二氧化碳
D.常见用途:农业上,氢氧化钙可用于改良碱性土壤等
9、下列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仅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
B.
C.
D.
10、下列各选项与如图所示曲线相符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横坐标 | 纵坐标 |
A | 向一定质量的锌粉中加入稀硫酸 |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 生成氢气的质量/g |
B | 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 | 加入铜粉的质量/g | 溶液的质量/g |
C | 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碳酸钙粉末 | 加入碳酸钙的质量/g | 溶液的质量/g |
D | 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 | 加入水的质量/g | 溶质的质量/g |
A.A
B.B
C.C
D.D
1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CH4+2O22H2O+CO2
B.P+O2P2O5
C.S+O2SO2↑
D.4Fe+3O22Fe2O3
12、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
B.某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
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
D.向等质量的铁片和锌片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13、下列物质与空气充分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P2O5
B.面粉
C.镁粉
D.CO
14、某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CO与Fe2O3的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后固体的颜色由红棕色变成了银白色
B.加热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的CO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C.NaOH溶液应改为Ca(OH)2溶液以检验产生的CO2气体
D.该实验装置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15、某温度下有一杯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欲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发生改变,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晶体
B.加入少量的水
C.升高温度
D.恒温蒸发溶剂
16、下列化学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H2+ CuOCu + H2O
B.2Mg + CO2 2MgO + C
C.CO + CuOCu + CO2
D.2NaBr + Cl2 =2NaCl + Br2
17、足量的盐酸除去铁钉上的铁锈,一段时间内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①铁钉上的铁锈消失②铁钉上有气泡③溶液呈黄色
A.①②
B.①②③
C.③
D.①③
18、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与之原理相同的是( )
A.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B.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C.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D.森林着火时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19、下列物质的微观示意图,从物质的分类来看,其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橡胶、纤维、塑料都是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B.用水可以灭火,因为水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为增加肥效,把硝酸铵和草木灰混合使用
D.气味能闻得到却看不到,说明分子很小
21、由下图信息可知,金属活动性最不活泼的是
A.镁
B.锌
C.铁
D.铜
22、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使冰雪较快融化
23、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模拟图如下:
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变
C.该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
D.生成物中镁元素显+1价
24、我国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防灾减灾日”。以下有关处理火灾现场方法错误的是
A.油库着火,用水浇灭
B.身上着火时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C.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
D.无法逃生时,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并向门窗浇水,再发出求救信号
25、下列变化中,只有加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A.Zn→ ZnSO4
B.MgO → MgCl2
C.CaCO3→CO2
D.Ba(NO3)2 →BaSO4
26、工业明胶中含有毒的重铬酸钠(Na2CrO4),其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
A.+1价
B.+2价
C.+4价
D.+6价
27、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县发生了里氏7.1级大地震,该地区藏族同胞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了极大的损失,全国各地大批官兵和医疗救助队迅速投入了抗震救灾.为了防止灾后疫情的发生,每天需要喷洒大量的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2H4O3)消毒液.请计算:
(1)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2)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要配制280kg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消毒液,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为 kg.
28、下表是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
温度/C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
溶解度/g | 氯化钠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39.8 |
硝酸钾 | 13.3 | 31.6 | 64.0 | 110.0 | 169.0 | 246.0 | |
氢氧化钙 | 0.19 | 0.17 | 0.14 | 0.12 | 0.09 | 0.08 |
(1)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__________硝酸钾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表中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随温度升高析出固体,该物质是____________;
(3)向20℃的氢氧化钙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冷却至20℃,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比加入生石灰前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加水配成8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再冷却至20℃,析出晶体并得到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析出的晶体中不一定含有硝酸钾
B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C上述方法可以将两种物质完全分离
29、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铁粉。反应过程中,测得混合物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a点,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若在c点,将反应后所得混合物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_______(填“有”或“无”)气泡产生。滤液中的阳离子有____________(写离子符号)。
30、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2)t1℃时,3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_______g。
(3)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31、把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一方面吸收空气中的 发生潮解,属于物理变化;另一方面与空气中的 反应,发生化学变化,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国家政策、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紧密相关。
(1)“节能减排”是我国的重要国策,下列气体中属于“减排”对象的是_______(填序号)A.N2 B:CO2 C.O2
(2)“森林重庆”的实施有助于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这是因为绿色植物能吸收CO2,并释放出O2,6CO2+6H2O X+6O2 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33、化学源于生活。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清蒸鱼富含营养素是________。
(2)聚乙烯能制成薄膜,因为它具有_______(填“热塑”或“热固”)性。废弃塑料不回 收会造成________污染。
(3)硫酸钾属于________(填“氮”或“钾”)肥。
(4)厨房中能用来除去水壶中水垢的物质是________(填“食醋”或“食盐水”)。
(5)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下列做法合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霉变大米蒸煮后食用 b 甲醛溶液浸泡虾仁防腐 c 适当使用食品添加剂
(6)家用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丙烷(C3H8),丙烷属于_______ (填字母)。
a 氧化物 b 化合物 c 无机物 d.有机物
34、(1)经研究发现,长期使用我国发明的铁锅做饭,可以有效地减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原因是____________;如果炒菜时经常加入适量的食用醋,效果会更好,理由是___________。
(2)某园林工人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时,将胆矾(CuSO 4 5H 2 O)晶体、生石灰(CaO)分别与水按1∶50的质量比混合(胆矾溶于水得CuSO 4 溶液),然后把得到的两种液体在木桶里混合并充分搅拌。
①配制波尔多液不用铁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②若要检验所配的波尔多液中是否还含有CuSO 4 ,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
35、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1)衣:以下服装、饰品中,主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填字母序号)__________。
A羊毛帽子 B蚕丝领带 C涤纶围巾 D塑料手套
(2)食:学校食堂的中餐食谱:大米饭、红烧排骨、煎鸡蛋、豆腐汤,从均衡营养的角度考虑,这份食谱还应该补充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糖类 B 油脂 C 维生素 D 蛋白质
36、(1)用化学用语表示:①2个铝离子_____②3个氧分子_____.
(2)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A 硫酸铵 B 熟石灰 C 碳酸氢钠 D 肥皂水 E 明矾 F 酒精
①可作燃料的是_____; ②常用于区分硬水与软水的是_____;
③可作净水剂的是_____;④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
⑤可作氮肥的是_____.
37、根据如图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
(2)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若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检验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采用G装置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应从_____进(选“b”或“c”)。
38、结合下列图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⑴写出标号①仪器的名称: 。
⑵实验室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杂质,为制取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选择适合的装置依次为 。
⑶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想探究反应后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小王同学认为:废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钙;
小李同学认为: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
①小王同学做对比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 | 溶液无色 | 废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钙 猜想正确 |
取少量氯化钙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 | 溶液无色 |
【实验评价】
②你认为小王同学的实验 (填“能”或“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 。
③如果你要证明小李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 (填字母)来代替酚酞试液。
A、紫色石蕊试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硝酸银溶液 D、碳酸钠溶液
④若实验证明了小李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 ,反应完成后过滤就可得到只含氯化钙一种溶质的溶液。
39、如表是Ca(OH)2和NaOH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
溶解 度/g | Ca(OH)2 | 0.19 | 0.17 | 0.14 | 0.12 | 0.09 | 0.08 |
NaOH | 31 | 91 | 111 | 129 | 313 | 336 |
(1)依据表中数据,溶解度曲线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的是________。
(2)20 ℃时,NaOH的溶解度为________。
(3)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具体的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后再恢复到原温度,⑥加入生石灰。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②④⑥ B.③④ C.①③⑤⑥ D.①②⑤⑥
(4)现将20 ℃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降温至0 ℃得到乙溶液,则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比,乙________(填“>”“<”或“=”)甲。
(5)现有60 ℃时含Ca(OH)2和NaOH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NaOH晶体,应采取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40、书写下列化学方程式
(1)硫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电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