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和律师团的谈话被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报道以后,透露了萨达姆再次号召伊拉克人民抵制伊大选。
B.教职工代表大会期间,广大教职工代表认真阅读领会《学校八年发展纲要》的精神实质,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C.在技术革新中,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对工艺设计、设备保养和质量检测等部门进行了整顿。
D.“雅”要地位,也要钱,古今并不两样的。但古代的买雅,自然要比现在便宜;办法也并不两样,书要摆在书架上,或者抛几本在地板上,酒杯要摆在桌子上,但算盘却要收在抽屉里,或者最好是在肚子里。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安全面前无小事,不能在安检上搞“双重标准”,运输部门公共服务提供者对乘客与他们的行李必须一视同仁。
②资本的逐利性导致中国电影热衷于赚快钱,于是电影跟风严重,粗制滥造、票房造假、市场泡沫等问题也络绎不绝。
③小错误不省思就可能铸成大错,小腐败积累起来就会形成大腐败,我们一定要牢记群轻折轴的道理,防患于未然。
④莫言的代表作《红高粱》平铺直叙,把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原汁原味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也把民族心灵深处的诉求直接地呈现出来。
⑤革命先烈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能前仆后继,就是因为他们对共产主义理想从一而终,就是因为他们对未来美好社会的实现充满了信心。
⑥我希望通过旅行带给孩子有别于耳提面命的学习方式,为他营造情境,给他面对不同考验与人格养成的机会,好让他有能力照顾好自己。
A. ①③⑥ B. ①②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凡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革故鼎新、自强不息,治理了桀骜不驯的千百条大江大河,战胜了数不清的自然灾害,建设了星罗棋布的城镇乡村。
②冷天新时期勇猛精进的图景,让人怦然心动。国人曾经念兹在兹40年的“下一个世纪中叶目标”,终于在2017年秋天正式由“基本实现现代化”变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③凌晨,恐怖分子发起了新一轮的袭击,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附近响起了穿云裂石般的爆炸声,到处是浓烟滚滚,火光映天。
④近代以来,无数艰苦卓绝的仁人志士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英勇不屈的抗争,不仅改变了人民的命运,也让国人重拾伟大复兴的民族自信。
⑤日前,部分网络文章词不达意、不通文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多项措施加以监管。
⑥针对美国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的问题,华春莹说,我们希望美方认真严肃地对待中方的立场,理性慎重决策,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既损人更害己。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⑤⑥ D. ③④⑤
4、《猴梨园》讲述了一只猴子经过主人训练之后,可以灵活模仿梨园戏子的各种动作的故事。《猴梨园》的作者是( )
A.朱熹 B.袁枚 C.徐芳 D.李梦阳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父亲送给我最多的词是“短打”,我一直没在意这个词,反正他说的话,那时对我来说都是马耳东风。多年以后,我才知道“短打”的意思是“欠揍”。
②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可能宜室宜家的行星,它围绕一颗名为格利泽163的M型红矮星运转,距离地球约50光年。
③宁志荣用一种高山仰止的态度为这位立功、立德、立言三者兼备的完人薛瑄写传记,这是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是一个清醒的读书人该有的态度。
④春节期间上映的电影《红海行动》,战争场面震人心魄,故事开展有条不紊,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好评,据悉这部影片将放映至4月15日。
⑤进入黄山,古木参天,云雾缭绕,极目远眺,翠竹林海,群山起伏,一直延伸到与蓝天相接处,顿时你会产生一种歧路亡羊的感觉。
⑥大考过后,很多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垂头丧气,班主任的鼓励让他们故态复萌,继续以昂扬的斗志投入到紧张的复习备考中。
A. ①③④ B. ②④⑥ C. ①③⑤ D. ②⑤⑥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布鞋
周海亮
①一位朋友童年时,正赶上三年困难时期。他告诉我,他能活到现在全靠了父亲的一双布鞋。
②朋友老家在鲁西南,一个平常都吃不上饭的贫困山村,何况全国人民都挨饿的那三年?朋友记事比较早,在那三年的漫长时间里,他每天要做的唯一事情,就是寻找各种各样的东西往嘴里塞。槐树叶吃光了吃槐树皮,草根吃光了吃观音土。可是,在那样的年月,即使可以勉强吞咽下去的东西,也是那么少。朋友经常坐在院子里发呆,有时会饿得突然昏厥过去。
③朋友的父亲在公社的粮库工作。有一阵子,粮库里有一堆玉米,是响应号召,留着备战用的。饥肠辘辘的父亲守着散发着清香的玉来,念着骨瘦如柴甚至奄奄一息的妻儿。有几次他动了偷的心思,但朋友的父亲说,那是公家的东西,即使我饿死了,也不去拿。
④可是他最终还是对那堆粮食下手了。确切地说是下脚。他穿着一双很大的布鞋,要下班时,他会围着那堆玉米转一圈,用脚在玉米堆上踢两下,然后,若无其事地走回家。他的步子迈得很扎实,看不出任何不自然。可是他知道,那鞋子里面,硌得他双脚疼痛难忍的,是几粒或者十几粒玉米。回了家,他把鞋子脱下,把玉米洗净,捣碎,放进锅里煮两碗稀粥。朋友的母亲和朋友趴在锅沿贪婪地闻着玉来的香味,那是两张幸福的脸。
⑤这时,朋友的父亲会坐在一旁,往自己的脚上抹着草木灰。他的表情非常痛苦。这痛苦因了磨出血泡甚至磨出鲜血的脚掌,更因了内心的羞愧和不安。可是他没有办法。他可以允许自己被饿死,但他绝不允许自己的妻儿被饿死。朋友的父亲在那三年的黄昏里,总是痛苦着表情走路。他的鞋子里,总会多出几粒或者十几粒玉米、高粱、小麦、黄豆……这些微不足道的粮食,救活了朋友以及朋友的母亲。朋友说,他小时候认为最亲切的东西,就是父亲的双脚和那双破旧的布鞋。那是他们全家人的希望。那双脚,那双鞋,经常令我的朋友垂涎三尺。
⑥饥荒终于过去,他们终于不必天天面对死亡。可是他的父亲,却没能熬过来。冬天回家的路上,父亲走在河边,竟然跌进了冰河。或许是饿晕了,或许被磨出鲜血的双脚让父亲站立不稳,总之父亲一头栽进了冰河,就匆匆地去了。直到死,他的父亲,都没能吃过一顿饱饭。
⑦朋友那天一直在呜咽。他喝了很多酒。他说多年后替父亲偿还了公社里的粮食,还了父亲的心债;可是,面对死去的父亲,他将永远无法偿还自己的心债。
(选自《青年文摘》)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可是他最终还是对那堆粮食下手了。
(2)朋友的母亲和朋友趴在锅沿贪婪地闻着玉米的香味,那是两张幸福的脸。
【3】第④段中,父亲为什么穿着很大的鞋子,并且用脚在玉米堆上踢两下?
【4】(1)第⑤段中,作者说“他的表情非常痛苦”,为什么?
(2)结合语境,请你再补写一下父亲的心理活动。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一句说明人要“活到老,学到老”;“______________”一句指出每个人在本性上没有差别。
(2)《小石潭记》中,作者描写对小石潭的总体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的《师说》中,“___________”一句指出了士大夫之族爱孩子的表现;“____________”一句指出了对自己个人从师的态度。
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①刘长卿《早春》写春雨夜来,杜甫《春夜喜雨》也写了春雨夜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___________。”
②刘长卿《早春》感叹“花无百日开”,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写琵琶女身世也有类似诗句:“_____________。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③刘长卿《早春》感叹“作客十年来”,杜甫《登高》也有类似感叹:“_________。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题文)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的空缺部分。
(1)己所不欲,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3)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历史典故, 表达了诗人希望有朝一日能像古人那样建立一番伟大功业的心愿。
(4)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两季优美风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
10、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虽是一首爱情诗,但从《氓》的一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窥见奴隶社会古人生活的一 些影子。从“ 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以货易货的贸易雏形;从“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约定俗成的婚姻规矩。
(2)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目光由近及远,从身边的衣被、弓甲放眼雪中的边塞大漠,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为送别战友设置了一个壮阔苍凉的背景。
(3)苏轼在《赤壁赋》中借“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道理。从“变”的角度看”_______”,从“不变”的角度看“__________”。
11、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爱国诗人屈原在《国殇》一诗中,赞美楚国的战士刚强不屈,为国牺牲,“诚既勇兮又以武,①____________。身既死兮神以灵,②___________。”中国古代文人有山水情怀。杜甫《登高》一诗中,面对西风高天、沙白鸟飞,诗人看到了“③________,④________”秋天开阔苍茫的山水景象。化用,即将他人作品中的文字化解开来,根据表达需要重新组合,灵活运用。王安石《桃源行》中“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这两句,实际是化用了《桃花源记》中的“⑤___________,⑥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中的“⑦________,⑧_______”是化用了庾信《马射赋》中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窦娥冤》中窦娥以“地也,⑨________!天也,⑩______!”句控诉了天地的无情。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惊蛰二月节
元稹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
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初”字,意味着与春天的初次相见,满怀期盼,道出了诗人对于惊蛰节气的喜爱。
B.诗的第二句从大处着笔,写美丽的春光弥漫大地,更显现了季节的美好。
C.颔联实写“桃花”“春鸠”,表现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突显春意的浓烈。
D.诗的尾联由自然写到田间忙碌的人们,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由衷的赞美。
【2】诗的颈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蕴含着什么哲理?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瑰,字昌容,雍州武功人,隋尚书仆射威之曾孙。擢进士第,补恒州参军。居母丧,哀毁加人,左庶子张大安表举孝悌,擢豫王府录事参军,历朗、歙二州刺史。时来俊臣贬州参军,人惧复用,多致书请瑰,瑰叱其使曰:“吾忝州牧,高下自有体,能过待小人乎?”遂不发书。俊臣未至追还,恨之。由是连外徙,不得入。久之,转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州据都会,多名珍怪产,前长史张潜、于辩机货取巨万,瑰单身薄被自将。武后铸浮屠,立庙塔,役无虚岁。瑰以为“磨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寺,着僧常员数,缺则补”。后善其言。神龙初,入为尚书右丞,封怀县男。瑰明晓法令,多识台省旧章,一朝格式,皆所删正。中宗复政,郑普思以妖幻位秘书员外监,支党遍岐、陇间,相煽述为乱。瑰捕系普思穷讯,普思妻以左道得幸韦后,出入禁中,有诏勿治。瑰廷争不可,帝犹依违。司直范献忠,瑰使按普思者,进曰:“瑰为大臣,不能前诛逆竖而报天子,罪大矣,臣请先斩瑰。”于是,仆射魏元忠顿首曰:“瑰长者,用刑不枉,普思法当死。”帝不得已,流普思于儋州,余党论死。累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封许国公。时大臣初拜官献食天子名曰“烧尾”瑰独不进及侍宴宗晋卿嘲之帝默然。瑰自解于帝曰:“宰相燮和阴阳,代天治物。今粒食踊贵,百姓不足,卫兵至三日不食,臣诚不称职,不敢烧尾。”帝崩,遗诏皇太后临朝,相王以太尉辅政。后召宰相韦安石、宗楚客洎瑰议禁中。楚客猥曰:“太后临朝,相王有不通问之嫌,不宜辅政。”瑰正色曰:“遗制乃先帝意,安得辄改?”楚客等怒,卒削相王辅政事,瑰称疾不朝。景云元年,卒,年七十二,谥曰文贞。
(选自《新唐书·苏瑰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大臣初拜官/献食天子/名曰“烧尾”/瑰独不进/及侍宴/宗晋卿嘲之/帝默然
B.时大臣初拜官/献食/天子名曰“烧尾”/瑰独不进/及侍宴/宗晋卿嘲之/帝默然
C.时大臣初拜官/献食天子/名曰“烧尾”/瑰独不进/及侍宴宗晋卿嘲之/帝默然
D.时大臣初拜官/献食天子/名曰“烧尾”/瑰独不进及侍宴/宗晋卿嘲之/帝默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悌,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B.顿首,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也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表示恭敬。
C.浮屠,亦作“浮图”,佛教用语,可指佛教、和尚、佛塔、寺庙。文中“浮屠”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的“浮图”所指相同。
D.阴阳,我国古代哲学概念,两者有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具体可以指日月,天地、昼夜,寒暑、君臣等。文中指国家大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瑰任扬州长史时,虽然该地多产珠翠珍怪,但他严格约束自己,洁身自好,分文不取,这足以说明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而前任长史却都趁机捞取很多钱财。
B.苏瑰处事公正,敢于直言进谏。有人担心来俊臣再次被起用,写信给苏瑰。苏瑰承诺绝不会错待一个小人;武后要建佛寺,立庙塔,苏瑰从容讽议,最终武后减少修建数量。
C.苏瑰为人耿直,且不怯权贵。郑普思私结党羽并到处煽动诱骗作乱,苏瑰力争追究到底;公卿大臣初次为官,照例“烧尾”,苏瑰出任仆射,独不献食。
D.中宗驾崩后,遗诏让皇太后临朝,相王辅政。宗楚客等讨好太后,要求停止相王辅政,苏瑰坚决反对,这说明苏瑰心存大节,独发谠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瑰叱其使曰:“吾忝州牧,高下自有体,能过待小人乎?”
(2)楚客等怒,卒削相王辅政事,瑰称疾不朝。
【5】请结合文本和下面两则选自《新唐书·酷吏列传》的材料,概括来俊臣被贬州参军时,“人惧其复用”的三点原因。
(1)武后以为谅,擢累侍御史,按诏狱,数称旨。后阴纵其惨,胁制群臣,前后夷千馀族。生平有纤介,皆入于死。拜左台御史中丞,中外累息,至以目语。
(2)久之,俊臣纳贾人金,为御史纪腰忠所劾,下狱当死。后忠其上变,得不诛,免为民。长寿中,还授殿中丞,坐脏贬同州参军事,暴纵自如,夺同僚妻,又辱其母。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典籍里的中国》以主持人穿越千古时空和先贤对话的新颖方式,拉近观众和民族经典的距离,使观众产生了心灵共鸣;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端午奇妙游》《七夕奇奶游》《中秋奇妙游》等一路开挂,惊艳全网,其中刺绣、剪纸、皮影等非遗元素盛点纷呈;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品开发风生水起,朝服布包、彩绘陶人俑晴雨伞、故宫建筑微雕等很多“爆款”潮品早已名声在外……中国风搭配时尚感的“潮”式表现,让中国故事融入各种当代元素,在年轻大众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也成为年轻大众以表达自我的方式。
学校校刊举行“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下认同”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