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哪怕是子女的一点点进步,爸爸妈妈都看在眼里,常常会喜出望外。
B.围绕中美贸易战问题,面对记者们咄咄逼人的追问,美国白宫发言人先是闪烁其词,继而哑口无言。
C.每到周末,他总是呼朋引伴的邀请很多同学去踢足球。
D.校园艺术节上,京剧小演员们惟妙惟肖的演出展现了我国京剧艺术后继有人的兴旺景象。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B.作家曹文轩获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对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意义重大。
C.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大大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D.通过“教育现代化”的创建,使得不少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
3、下面诗句中,出处、作者表述正确,且没有错别字一项是( )
A.东临竭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
B.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里月如霜。(岑参《夜上受降城闻笛》)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D.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4、根据语境内容,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时局极端险恶,----------------------。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宣誓:心未死,_______________,和平可期,----------------------,杀人者必覆灭。
A. 人民无比沉痛 志不绝 争取民主 B. 人心异常悲愤 意志紧 民主自由
C. 人生生活痛苦 斗志昂 民主有望 D. 人心异常悲愤 志不绝 民主有望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天眼”有世界级的超大口径,采集的是来自宇宙的海量信息,而它的大脑,是曙光超级计算机。
②说得通俗一点,从侧面看,“天眼”要比普通的锅式天线更深一些。
③这只“大眼睛”的反射面是由4450块面板拼成的,与普通锅式天线相比,它的反射面是个球面。
④它打破了射电望远镜的百米极限,这个巨大的反射面摊开来足有30个足球场那么大,真真一口名副其实的“大锅”。
A.②①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④③①
D.①③②④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全校学生开展“献爱心”,大家纷纷把书籍捐给了福利院的儿童。
B.他那锐利的眼睛投向了人群,喧闹的会场顿时安静下来。
C.认真经过学习语文,我提高了作文水平。
D.通过这次远足登山活动,我们班同学间的团结互助意识增强了。
7、下面各组词语中的字形和加点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酝酿 躬敬 见异思迁 伫立(chù) 哄堂大笑(hònɡ)
B.闪铄 派遣 神采奕奕 卖弄(lònɡ) 煞有介事(shà)
C.炫耀 酬劳 浑为一谈 静谧(mí) 孤苦伶仃(dīnɡ)
D.烂漫 斑斓 不可救药 庇护(bì) 咄咄逼人(duō)
8、【甲】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
【乙】
谢安折屐①
玄等既破坚②,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③,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
(选自《晋书·谢安传》)
【注】①屐:木头鞋,泛指鞋。②玄等既破坚:指谢玄等人在谢安的指挥下率领东晋军队以少胜多,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抵御住了前秦的进攻。 ③户限:门槛。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字词。
(1)撒盐空中差可拟 拟:_____ (2)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______
(3)看书既竟 书:_____ (4)棋如故##dot## 棋: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
【3】《世说新语》分为德行、言语、政事等不同门类,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魏晋时期的“名士风流”。如果要将“谢安折屐”的故事编入《世说新语》,你会选择下列言语、方正、雅量三个门类中的哪一类?结合内容说明理由。
9、根据提示或要求默写诗文。
①.“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②.“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④.“ ,隔江犹唱后庭花”(李商隐《泊秦淮》)
⑤.“绿树村边合, 。”(孟浩然《过故人庄》)
⑥.“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
⑦.《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悟出淡泊空灵、超然物外的禅道的句子是
“ , 。”
⑧.诗人王湾在他的《次北固山下》中,揭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这个诗句是“ , 。”
10、阅读《炊烟里的哲学》,完成小题。
炊烟里的哲学
尤金
(1)在烹饪这一码事上,有些细节,父母是很坚持的。父亲认为食物和人一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我们必须顺其性子而行,才能做出最佳的滋味。
(2)比如说,处理辣椒和蒜头,他们不喜欢用搅拌机代劳。辣椒,必须用传统的杵臼,一下一下用力地舂;蒜头,必须用大大的菜刀,一下一下重重地剁。父亲说,辣椒和蒜头,都不能舂得、剁得太大或太细,必须粗中有细、细中有粗,咀嚼时,尝到一些小小的颗粒,辣味和辛味才能像涟漪一样,一圈圈地在舌面上荡开;如果使用搅拌机的话,电源一接,哗啦哗啦一阵响,辣椒和蒜头,都成了一堆面目模糊的“泥浆”,用这些“泥浆”去烹饪,味道平平,无法造就那种“扬起千堆雪”的层次感。
(3)父亲说:“每种瓜果蔬菜,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我们要让味蕾切实地感受到生命强韧的味道。”
(4)成长后,我才发现,在父亲的炊烟哲学里,其实蕴藏着许多教育孩子的道理。
(5)每年的大年初一,父亲总在阳光还没有泼到床上便早早地起身了,为全家大小烹煮罗汉斋。白菜、发菜、腐竹、面筋、冬菇、竹笋、黑木耳、胡萝卜、白果,等等,一股脑儿放在大锅里熬煮。浓郁的香气像霏霏细雨密密麻麻地落满一屋,饥饿的空气里孕育着一股等待的感觉。
(6)中午,煮好了,所有的孩子端坐桌前,每人一大碗罗汉斋。在袅袅的香气里,父亲要我们每个人说出新年的愿望。
(7)小孩子嘛,无非就是说说希望学业进步或是要听父母的话这一类讨喜的话。可是,父亲不要这些陈谷子烂芝麻,也不要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他要我们切切实实地想,旧的一年我们的大毛病是什么,新的一年要朝什么方向努力。
(8)孩子经过一番努力思索之后,总能说出一些比较具体也比较诚恳的话。比如,我就曾经这么说过:“ ”
(9)这时,父亲听了我的“忏悔录”,频频颔首,微笑应道:“自己说过的话,一定要记得啊!”这些话,就像是“紧箍咒”一样,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严格地管束着我,每每我要张口顶撞时,这个“紧箍咒”便会适时地跳出来,封住我的嘴。起初当然是不习惯的,就像有人刻意在我张口时用毛巾捂住我的嘴巴,有一种难以透气的感觉。可是,渐渐地,这便成了我的一种“自我反省”的方式,而这样的一种方式,能够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然后,铸造一个新的自己。
(10)父亲在大年初一让我们吃斋并畅述新年感想,应该是含有“心斋口斋、心诚意诚”的意思在里头吧。
(11)父亲没有一副唱歌的好嗓子。但是,一进厨房,残缺不全的音符便会跌跌撞撞地从他的喉咙里蹦出来,它们无比快活地跳进锅内、跑入汤里、落在盘子中,叮叮咚咚。这些音符,活泼地穿梭在沾满了油的烟气里,像吸尘器一样把厨房的许多杂音都吸掉了。肉啊、菜啊、海鲜啊,里面掺和了快乐的音符,因而也变得神采飞扬,散发出熠熠的光彩。
(12)父亲把食物的香气注入我们生活的同时,也把快乐的元素掺杂在内,镶嵌在我们长长的一生里。
【1】文章标题“炊烟里的哲学”能否换成“父亲的哲学”?请说明理由。
【2】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答出两点即可)
【3】请说说第(5)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浓郁的香气像霏霏细雨密密麻麻地落满一屋,饥饿的空气里孕育着一股等待的感觉。
【4】请结合上下文,把第(8)段“我”的新年愿望补充出来。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那是在1913年,我长途跋涉走进法国普洛旺斯高原,来到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放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一棵树也没有。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一座尖塔倾圮的教堂,显示这里曾经有人居住,但是现在却毫无生命的迹象。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由于我的水在两天前就喝光了,所以急需找到饮用水。我原本以为村子里应该有水井,找到时才发现,它早已干涸。我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心想:要找到水,恐怕是没指望了。就在我爬上一个山坡时,忽然看见远处山谷似乎有人影,开始我还以为是棵枯树,但不论怎样我还是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还有一群绵羊,懒懒的卧在滚烫的山地上。牧羊人让我喝了他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从一口深井里汲水给我,井水甜丝丝的。他很少说话,独自生活的人都这样。但可以感觉得出他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坚强的人。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第二天清早,我请求他让我在这里再住一个晚上,其实再待一天并非必要,我只是受了好奇心的驱使,想要了解他更多一点儿,他痛快地答应了。我感觉没有什么事能够扰乱他的生活,他要赶着羊儿去吃草了。出发前,他把昨夜精挑细选的橡实,连同袋子,浸到一桶水中,背着那桶水离开屋子。我发现他带了一根铁棒,大概像拇指那么粗,一米半长。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他停了下来,拿起铁棒向下戳了一个坑,轻轻放入一颗橡实,再仔细覆盖上泥土。他一颗一颗耐心地种下橡实。我好奇地问:“这个山坡是你的吗” “不是。”“那么你晓得这是谁的土地吗” “不晓得,可能是公有地吧!”他一心一意把一百颗橡树都种了下去。
第三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第二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五年的军旅生涯使我差不多忘记了“种树的牧羊人”。大战结束后,我再度踏上那条通往高原的道路。这一带乍看景象大致如昔,只是在没有人烟的村庄尽头,看到了一片薄薄的雾气,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我不由得想起他。我想,那一万颗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在五年的战乱里,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怎么生活?
事实上艾尔则阿·布非耶不但活着,身体甚至比以前更健朗了。现在他不再放羊,因为羊群会啃掉他种的树苗。
牧羊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的肩膀这么高了。那大片的橡树也非常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他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把桦树苗全种到他认为地表湿润的山谷,结果证实他是正确的,这些桦树棵棵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蔚然成林。当我们回头往村庄走时,途中一条原本干涸已久的河床,现在居然水流淙淙。这是种树的连锁效应,这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怀疑或动摇,只是在执着不懈地种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1】请赏析下面句子。
(1)“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薄薄的雾气,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2)“这些白桦树棵棵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蔚然成林。”
(3)“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2】画线句子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等环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画线句子中,说“这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句中“这”指什么?“奇迹”指什么?
12、阅读文字,按要求写作。
爱,渗入生活的点点滴滴,有时候我们根本看不见它。其实,只要你留意,就会发现身边无处不存在爱。
请以《爱,就在身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