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以笔做刀枪,慷慨淋漓地揭露了辛亥革命的弊端。
B. 作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C. 市民秩序井然地上下公交车,这已成为古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D. 雷锋是家喻户晓的楷模,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
2、自古以来,月亮是众多诗人吟诵的对象。下列诗歌中没有出现“月”的一项是( )
A.《观沧海》(曹操)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C.《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D.《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闻之笑曰
B. 当求之于上流
C. 一老河兵闻之
D. 其反激之力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A. 譬如 荒僻 晴天霹雳 B. 侮辱 忏悔 诲人不倦
C. 蔚蓝 猥琐 无所畏惧 D. 默契 修葺 可歌可泣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读了“骆驼祥子”,我明白了:人如果失去奋斗目标,就和行尸走肉没什么分别了。
B.“超标电动车严禁上路行驶,”交警叔叔接着说:“合规电动车也需要有驾驶证才能上路。”
C.明天参观博物馆,你是打算自己去呢?还是和大家一起去?
D.昨天,我们吃了一顿彝家风味的饭菜:荞面饼、凉拌坨坨肉、圆根酸菜汤……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能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B. 回想小学六年,同学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C. 她对我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啊!
D.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悟出许多人生的真谛,明白做人的许多道理。
7、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等表现对象的细致刻画。下列文学作品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细节 |
|
真实细致的观察 | A.杨绛的小说《老王》一文中,老王送鸡蛋时,“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读来可能令人害怕,但其真切的感受让人难忘。 |
生动简洁的语言 | B.欧阳修的《卖油翁》中写卖油翁观看陈尧咨射箭的表情和动作,就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人物的态度和心理。 |
反映人物性格 | C.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凌乱的头发,“众物腾怨”的桌面等细节表现出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时的认真专注。 |
以小见大 | D.鲁迅的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中,一个没什么文化的保姆,总惦记着“我”喜欢的书,细节虽小,却把“长妈妈”的形象光彩夺目地立起来了。 |
A.A
B.B
C.C
D.D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 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夫君子之行(_________) (2)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
(3)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 (4)意与日去(__________)
【2】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4】文中多次提到“静”,请说说你对“静”的理解?
9、按要求古诗文默写: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曹操)
(2)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
(3)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
(4)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
《观沧海》中展示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净沙 秋思》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秋风吹散马蹄声。(谭嗣同《潼关》)
(7)把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的颔联和颈联补充完整: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最苦与最乐》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1】本选段内容的观点是什么?
【2】读完选段内容想一想:你的责任是什么?你从尽责中体会到怎样的快乐?
11、八月又闻玉米香
①一进八月,暑气渐少,转眼之间就到了立秋。“立秋到,玉米香”,一进菜市场,一下子就被卖新鲜玉米的摊位吸引,脚步直奔只有乡下才有的农用车旁。
②满满的一车胖玉米:清香扑鼻而来,青嫩、可爱、诱人。靠近,用手捧起,层层剥开,一排排饱满、金黄的玉米粒,看着就那么亲切。恍惚间,我又 。
③出村,小村外,再穿过乡村公路,曲折的羊肠小路,两侧成片的青纱帐。挺拔葱绿的玉米棵,中间窜长出一到两个又大又长的玉米棒子。在这些玉米大棒子将熟未熟的时候,最吸引村里孩子们的目光,那煮玉米、烤玉米的香味儿会让小孩子馋的直流口水。
④记得小的时候,到了这个季节,村里的小伙伴都喜欢背着个柳编筐,成群结队地下地。他们编足了理由,说什么给家里的猪呀、羊呀、拉车的小毛炉呀去割草,其实割草不过是个由头,掰玉米回家烧着吃、煮着吃那才是真的。母亲对我们姐妹管教得很严,我们每次出门时她都大声吆喝:“筐里的草一根不能少,棒子只许掰咱自己家地里的!要是掰了人家地里的,让我这当妈的知道了,打折你们的腿!”
⑤我们姐妹筐里的嫩玉米从来没有藏过掖过,清清白白地露在草筐外面,回家告诉母亲,临近渠口比较隐秘的地方有多少空棒秸,我和姐姐就掰了多少个大棒子。母亲把我们掰来的玉米足足地煮了一锅,熟玉米的香气顺着锅沿的缝隙飘逸出来,馋得一旁等着吃玉米的我直流口水。玉米煮好捞出了锅,顾不得烫手烫嘴,拿起一个张口就啃,那青嫩、香甜的玉米真好吃。
⑥每次捧起母亲煮熟的嫩玉米,都会听到她厉害的大嗓门:“只有吃自家地里煮熟的棒子,那才是最踏实、最香甜的,我这辈子都要你们堂堂正正做人!”我的二姐姐,还自创用竹签扎在玉米芯里,双手举着在灶膛边火苗上烤,玉米粒被烤到金黄金黄的,那真是美味。外焦里嫩的玉米,比煮熟的还好吃,吃了第一口,还想吃第二口。
⑦日子过得真快呀!我们姐妹的孩子,如今都长到了当年我们吃煮玉米的年纪。依然住在乡下的父母,总是惦记在八月立秋前后的那几天,进城把自家地里将熟未熟的胖玉米装满袋子送来,临走时还不忘提醒我们也给左邻右舍、同事朋友送上几个。
⑧从乡下到城里,一路走来,有苦有甜,有悲有欢。即便真正走出家乡的那片庄稼地,内心深处依然深深藏着故乡的味道。八月玉米之香,在我的记忆中从未走远。每年的这个季节,这种味道都会从鼻尖蔓延到很远很远,从繁闹城市到故乡原野,从眼前到儿时少年,当然还有母亲那大嗓门的谆谆教诲。
【1】本文围绕“八月玉米之香”展开叙述。请提取信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1)“我”被农用车上的玉米吸引,想起儿时往事。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然住在乡下的母亲进城送玉米。
【2】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描写得生动传神,请做简要分析。
【3】请结合上下文,在第②段横线上补写一两句话,以体现本文“倒叙”的手法特点。
【4】下面两段材料,同样写母亲,但描写各有侧重,请简要赏析。
【甲】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秋天的怀念》)
【乙】
每次捧起母亲煮熟的嫩玉米,都会听到她厉害的大嗓门:“只有吃自家地里煮熟的棒子,那才是最踏实、最香甜的,我这辈子都要你们堂堂正正做人!”
(《八月又闻玉米香》)
12、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幸福”并不都是轰轰烈烈、激荡人心的,更多的时候,它可能显得细切微小,难以察觉,而且,也许在你看来幸福的事情,可能在别人那里显得平平常常……
请以“属于我的小幸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按要求作文②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抒发真实情感。
③叙述有中心,有条理,详略得当。④有生动细腻的描写,写人要抓住特点。⑤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书写潦草、卷面不整洁者,降低一档次评分。⑥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