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我国民族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靠,不可分离的关系
③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以汉族位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④在1954年制定宪法时,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2、三大改造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的政策是( )
A.自愿互利
B.全部没收
C.赎买
D.劳资两利
3、为“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邓稼先和钱学森
B.袁隆平和屠呦呦
C.王进喜和焦裕禄
D.杨利伟和翟志刚
4、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是由于
A. 通过了《共同纲领》
B. 确立了土地改革的路线
C. 实施了“一五”计划
D.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家庭财富标志。从七十年代的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到八十年代的电视机、冰箱和洗衣机,到九十年代是摩托车、电脑和空调,再到现在的汽车、房子和存款。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财富标志的变化反映出( )
A.经济持续增长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B.经济持续增长使消费观念不断变化
C.经济持续发展使就业观念不断变化
D.工业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和就业观念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具体表现包括
①建立了政府导向的就业制度
②人们通过公平竞争获得工作岗位
③人们不需要学习,不需要提高就业能力
④“铁饭碗”和“大锅饭”观念逐渐被打破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7、一首歌中唱到:“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的标志是
A. 抗日战争胜利
B. 西藏和平解放
C. 开国大典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8、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后开始采用民国纪年,一位老人出生于民国23年,请问他出生于公元多少年
A.1934年 B.1935年 C.1933年 D.1936年
9、下图时政漫画所揭示的史实的重大意义是( )
A.国家统一大业最终完成了
B.祖国大陆终于获得了统一
C.西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D.西藏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
10、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完成
C.三大改造完成
D.人民公社成立
11、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实现□□□□,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的内容应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祖国完成统一大业
12、如下图是1982年9月邓小平关于香港问题在北京接见撒切尔夫人时的一张照片。请你推测选择最恰当的语句为会谈中的邓小平配音。( )
A.“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13、全球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旨在为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提供资金支持的机构是
A. “一带一路”发展基金
B.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C.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
D. 亚洲货币基金组织
14、武汉是座英雄城市!回想当年,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灭日本侵略军最多的一次会战。这次“会战”的最大意义在于( )
A.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与淞沪会战、长沙会战一并被载入史册
C.成为抗战以来中国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D.使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15、著名企业家柳传志曾经回忆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1979年)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是要变了!”柳传志所感受到的“变”是指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针确立
B. 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开展
C. 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16、用知识小卡片,可以归纳历史知识。下图知识卡片空格处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
会议:______________ 时间:1987年 主要内容: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概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地位: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7、西藏自治区历任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和人民政府主席都是由藏族公民担任。目前,在自治区四级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 94%以上,在自治区各级国家机关组成人员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 77.97%。这表明( )
A.我国少数民族享有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一切权利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C.我国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18、武汉,在哭!这座有1000多万人口、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城市,正全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历史上,武汉又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以下哪项属于“一五计划”期间英雄武汉人民取得的成就
A.汉阳铁厂
B.第一汽车制造厂
C.武汉长江大桥
D.武汉钢铁基地
19、下列对“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中正确的选项是
①“一国两制”是两岸实现统一的最佳方式
②“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
③“一国两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④“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20世纪50年代中期,被称为“红色资本家”的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确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荣毅仁说的这番话有直接关系的事件是
A. 抗美援朝
B.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 土地改革
D.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1、填空题
(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_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他的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2)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______)。
(3)(______)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且在中共(______)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4)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新中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大改造过程中,国家对其实行(______)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
A. 采用赎买政策 B. 成立生产合作社
C. 建立人民公社 D. 实行改革开放
23、2012年,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_________,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开始:1978年,安徽______小岗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2)发展: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____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拓展:配套行政改革
1983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实行政社分设,取消了人民公社制度,即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4)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____;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____、社会化发展,农村____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5、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事件名称。
(1)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2)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
(4)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的重大举措——
26、与“杯酒释兵权”故事有联系的皇帝是________。
27、“一国两制”的构想
(1)背景: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________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实现________,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2)提出: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________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含义:在__________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_____________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________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4)基本方针:“________、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8、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交接入列;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________,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29、全方位外交: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________、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30、地图中的历史:
阅读下列地图,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位于福建省的经济特区是图中的
(2)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是图中的
(3)紧邻香港的经济特区是图中的
31、上个世纪60年代,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被誉为“铁人”的大庆石油工人
3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哪些优越性?
33、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仍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其诞生是中国与哪两个国家共同倡导的?
(2)为了平息万隆会议的分歧与争论,我国哪位外交官、提出的什么方针推动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3)列举出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的三个历史事件。
(4)结合上述所回答的问题,谈谈的你的感悟。
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从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取消实行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农业税成为历史。农业税的取消,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农民得到了很大的实惠。中国的改革,是从减轻农民的负担开始的。没有富裕的农民,就没有富裕的中国;就没有农村的稳定,就不可能有一个稳定和谐的中国社会。
结合材料与所学历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政策变革与社会发展”为主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