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表所示为美国、欧共体及日本在1965年和1973年的经济发展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经济发展情况 | 全世界 | 美国 | 欧共体 | 日本 |
1965年经济总量/百万美元 | 2003700 | 698600 | 317570 | 91290 |
1965年所占比/% | 100 | 34.88 | 15.85 | 4.56 |
1973年经济总量/百万美元 | 23112566 | 6259899 | 6255762 | 4214204 |
1973所占比/% | 100 | 27.08 | 27.06 | 18.23 |
A.美国经济优势出现下滑
B.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迅猛
C.各国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D.欧美国家的经济陷入困境
2、20世纪90年代,欧空局(欧洲太空局)发射的ERS-1卫星,是一颗以海洋应用为主、海陆兼用的多功能综合性遥感卫星,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空间分辨率。美国研制成了“深海飞行2号”载人潜水器,这种潜水器长仅2米,但能独自考察大洋底,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11公里深处仅需1小时。这些成就( )
A.折射出冷战后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B.体现出新材料技术的应用广泛
C.凸显出海洋技术的现代科技地位
D.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创造了条件
3、下表是学者对西周至清朝末天子、国君和皇帝谥号的情况统计,据表可知( )
时间(公元) | 所统计帝王、国君总数 | 美谥 | 平谥 | 恶谥 | |||
人数 | 占比 | 人数 | 占比 | 人数 | 占比 | ||
前841-前221年 | 234 | 165 | 70.6 | 39 | 16.6 | 30 | 12.8 |
前209—1911年 | 324 | 290 | 89.3 | 25 | 8 | 9 | 2.7 |
(注:谥号是对帝王、大臣、贵族生前事迹进行评价褒贬给予的称呼)
A.监察制度有所完善
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君主权威得到加强
D.道德政治渐趋形成
4、明代张居正认为:“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若询事而不考其终,兴事而不加屡省,上无综核之明,人怀苟且之念,虽使尧舜为君,禹皋为佐,恐亦难以底绩而有成也。”其主张( )
A.加强官员考核
B.加大执法力度
C.广开纳谏言路
D.完善监察体系
5、古风时期(公元前8世纪至前6世纪),希腊城市的基本轮廓已具雏形,随着城市防御工事的扩展,一度作为居民最后的避难所的山巅城区,成为祭祀中心;广场成为城市最重要的地区,公共建筑物环绕其四周,居民区和商业活动区则位于其附近地区。这说明古希腊( )
A.城市功能具有多样性
B.公民主张抑制工商业经济
C.城市结构缺乏整体性
D.城市发展受地理环境限制
6、魏晋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由此可见,魏晋玄学( )
A.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
B.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
C.反映儒佛融合的趋势
D.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
7、明清时期所谓的“会票”,有时是为了完成资金异地拨兑性质的汇票,有时则是一种借贷货币资金的契约。所谓的“期票”“兑票”有时是债务人写给债权人,约定将来某个地方、某个时刻取款的本票,有时是商人在某个店铺进货,让债权人去另一个店铺取款的票据。明清时期这些票据的出现
A.标志着货币信贷的形成
B.完成了商业信用关系的票据化
C.阻碍了商业资本的扩张
D.利于促进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
8、1853年,中文月刊《遐迩贯珍》在香港创办,该月刊辟有“布告篇”专栏,专载船期、商情和广告。稍后出版的外人所办的诸多报刊,对登载广告的业务更加重视。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出当时( )
A.东南沿海的商品市场扩大
B.大众传媒的业务范围不断拓展
C.经济主体的市场意识增强
D.民族企业的营销手段不断革新
9、入宋以后,在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范仲淹起于吴、欧阳修起于楚、蔡襄起于闽、杜衍起于会稽、余靖起于岭南,皆为一时名臣”;在王安石变法中,参与变法的核心人物均为赣、闽士人。这一政治现象折射出当时( )
A.政治中心渐转南方
B.变法局面严峻复杂
C.科举选才弊端丛生
D.江南经济地位凸显
10、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的丝织业中,雇人纺织的机户至少在三万家以上,受雇的机工数量更加庞大,两者已经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这表明当时
A.新型生产关系有所发展
B.国家鼓励发展民营丝织业
C.机户机工之间合作无间
D.雇佣劳动在江南已经普及
11、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把陆海空交通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下图所示的海底隧道
A.是世界上第二长的铁路隧道
B.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
C.加速了“东海道新干线”通车运营
D.为英法联合抗击法西斯创造了条件
12、与唐代相比,两宋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贸易港口大大增多、遍布沿海广大区域,且不再是零星点状分布而是主次分明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多层次结构;贸易范围也远超唐代,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材料说明( )
A.宋代贸易发展与经济重心转移相适应
B.宋代政府较唐代更加重视海外贸易
C.宋代海外贸易在国家经济中居于主导
D.海外贸易税是宋朝政府的主要财源
13、1896年,《时务报》刊发《论中国参用民权之利益》一文,指出兴民权不是削弱君权,而是不让君主受到蒙蔽。“民有权,则民知以国为事,而与上相亲”,国家也就能强盛了。该文意在( )
A.维护君主专制制度
B.倡导忠君爱国思想
C.探索变法强国道路
D.提高国民参政意识
14、从如图地图的信息中可以判断是中国古代的
A.大秦王朝
B.西汉初年
C.东汉政权
D.南宋政权
15、1750年,《纽约公报》上有广告称:“华尔街的罗谢尔和夏普进口了来自英国伦敦的一些商品以低价出售,包括咸菜……绿茶、胡椒……瓶装腌制蘑菇、腌制洋葱、酱(油)等一批价格优惠的商品。”这主要反映了( )
A.近代世界商品贸易的发展
B.地理大发现后的物种交流
C.西方在商贸中的垄断地位
D.工业化时代的世界性交流
16、下表所示可以说明,汉代( )
史料 | 史料出处 |
“过(赵过)能为代田(新的耕作方法),一亩三畎。岁代处,故曰代田” | 《汉书·食货志》 |
“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而关中辅渠,灵轵引堵水;汝南、九江引淮,东海引钜定,太山下引汶水,皆穿渠为溉田,各万余顷” | 《史记·河渠书》 |
“今辽东耕犁,既用二牛,两人牵之,一人将耕,一人下种,二人挽楼,凡用二牛六人” | [东汉]崔寔《政论》 |
A.铁犁牛耕技术成熟
B.农业注重精耕细作
C.经济模式取得突破
D.史书渗透重农思想
17、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居住形式经历了从穴居、巢居、半穴居到地面筑屋的演变。下列关于村落产生的根本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农业的产生
B.定居生活的出现
C.相当数量民居的出现
D.有利于集体活动
18、自由与平等是资产阶级核心价值观之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更加强调“平等”,而北美殖民地独立运动更加突出“自由”。这主要是由于( )
A.两国历史传统差异
B.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C.接受启蒙思想有所侧重
D.资产阶级革命力量差异
19、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首先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思想,认为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而且应该由国家和政府来管理组织学校,这些思想( )
A.实现了教育的大众化
B.旨在提高民众文化水平
C.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
D.增强了人民的民族意识
20、观察下图“北宋纸币铜板拓片”:顶部画有一串圆形钱币,数量和票面额度相关中间书“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主营,并同见钱七百七十陌流转行使”的字样;下方则是房屋和搬运货物的人像。此图文材料在本质上( )
A.说明了大宗商品交易的需要
B.展示了世俗生活的景象
C.反映了当时商业发展的水平
D.印证了纸币的主导地位
21、图一、图二依次为东汉水排、唐代筒车。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 )
图一 |
图二 |
A.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趋势
B.生产工具动力有了新发展
C.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历程
D.生产关系发展演进的趋势
22、史书记载:“今(西汉初年) 一夫挟五口,治田百,(平年)岁收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战国秦汉的“一夫”不一定指从事农业生产的个别男丁, 常指一个耕作单位即一家,一家两个劳动力种田百亩,一个农业劳动力年产粟75石,约合今2025 市斤。当时农业高产主要得益于( )
A.翻车筒车的大量使用
B.水利工程的广泛修建
C.作坊式劳作广泛推广
D.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
23、1982年3月,江苏省常州市根据国务院决定进行了综合改革试点。改革内容包括:经营方式开放;管理权限下放;改革企业领导体制、实行厂长负责制;改革流通体制,建立多渠道开放型流通体制。这些措施( )
A.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B.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
C.推动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建立
D.加快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进程
24、与现代社会把济贫视为穷人权利和实现社会正义不一样的是,1601年英国颁布的《济贫法》对当时流行的“新教工作伦理”感同身受,把贫困归于个人原因,把济贫视为维护社会道德秩序的一种必要手段。由此可知《济贫法》着力强调了( )
A.政府承担社会保障责任
B.社会救济面前人人平等
C.借助民间救济实现自救
D.教会对救助贫困的作用
25、电视的特点
兼具报纸、广播、电影几种媒介的优势,具有____________、时效性和________强的特点。
26、我国改革开放后,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发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
27、影响
(1)牛顿力学是____________和天文学的基础。
(2)经典力学的建立标志着______________的开始。
(3)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________时代。
(4)牛顿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为法国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28、深远影响
(1)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人民取得_____________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新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着巨大而深远的指导作用。
29、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____在战后土崩瓦解,退出了历史舞台。
30、梭伦改革的积极意义
(1)经济发展:大大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雅典成为古代希腊最繁荣的工商业城邦。
(2)民主奠基:改革动摇了____________________统治,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31、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阶段,以四大名著最为著名。此外,文言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____》和讽刺小说《______________》也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32、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_______》,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同时发表《_______》,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3、战国时期,楚国诗人________创作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其抒情长诗《________》,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
34、“文革”结束后。教育界拨乱反正:_________年恢复高考,并建立教师参评高级职称等制度。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战略,即教育要面向_________,面向______,面向______(是新时期教育方针的指导方针)。
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材料二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
3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明中后期,徽州“贾人几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鄙视。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桔,“下吴越如流水”。景德镇的瓷器、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国”之说。明后期付元初在《论开洋禁书》中说:“西洋”(今泰国、柬埔寨等地)的苏木、胡椒、犀角、象牙,“皆中国所需要”;占有吕宋(今菲律宾)的葡萄牙、西班牙人,“好中国绫缎杂缯”,湖州丝在原产地一斤值白银一两,运至其地则“得价二倍”。直至十九世纪初,中国手工产品在东南亚与东亚地区都保持其影响力。
——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等
材料二 泰西风俗,以工商立国,大较恃工为体,恃商为用,则工实尚居商之先;士研其理,工致其功,则工又必兼士之事……夫泰西百工开物成务,所以可富可强,可大可久者,以朝野上下敬之慕之,扶之翼之,有以激厉之之故也……中国果欲发愤自强,则振百工以前民用,其要端矣。欲劝百工,必先破去千年以来科举之学之畦畛,朝野上下,皆渐化其贱工贵士之心。
——薛福成:《振百工说》
材料三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中后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薛福成等早期维新思想家关于工商业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世界市场格局的主要变化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37、清朝雍正帝设立内阁,直接秉承皇帝旨意,处理军国大事,逐渐成为掌管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
38、“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民主宪政与民权平等、民富国强与民生幸福”是近代以来仁人志士奋斗不息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复兴不可或缺的历史任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确立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哪一事件标宣告中国结束屈辱历史、赢得民族独立?谈谈你对国家完全统一的历史意义的认识。
(2)民国初年带有一定的宪政色彩的法案是什么?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3)20世纪初期孙中山先生为了解决民生问题提出的主要主张是什么?1978年以来中国探索出的民族复兴道路是什么?
(4)结合上述分析,回首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39、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但是其发展进程并非一帆风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说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这是指西葡两国推动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它对世界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二战之后经济全球化进程颇为曲折。二战后曾长期严重阻碍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政治因素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最主要的科技因素和国际组织分别是什么?
(3)为应对全球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内对外分别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4)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反全球化运动也开始出现。谈谈你对此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