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博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魏晋时期,小麦在南方地区广泛种植。东晋义熙十四年(418),三吴水灾,谷贵民饥,淮河流域则“邑富地穰,麦既已登,黍粟行就”。大明七年(463),南朝孝武帝诏云:“近炎精亢序,苗稼多伤,今二麦未晚,甘泽频降,可下东境郡,勤课垦殖。”由此可知,小麦的广泛种植(       

    A.扭转了南方落后局面

    B.提高了备荒防灾能力

    C.改善了民众饮食结构

    D.促进了农业的商品化

  • 2、白居易有诗云:“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压榨)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延缓)。……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抑制苛捐杂税是两税法改革的题中之意

    B.缴纳实物是唐代赋税征收的重要形式

    C.吏治败坏对冲了赋税制度改革的部分成效

    D.两税法的严格执行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 3、1885年,盛宣怀宣布改组轮船招商局,并颁布“用人十条”,取消了招商局内部事务由众商会议协商的条款,规定招商局督办由北洋大臣专派,招商局人事任命、重大公事,皆需向北洋大臣请示。盛宣怀的这些举措(       

    A.折射出晚清近代化转型的艰难

    B.适应了实业救国的现实需要

    C.反映了官僚资本主义的复杂性

    D.提高了洋务企业的经营效率

  • 4、麦加毕佐斯说,我们设法从一个反复无常的君主的统治下挣脱出来,却又使自己陷于桀骜不驯的粗野乡民统治之下,那是愚不可及的事。让我们从我们的公民中精选一批最优秀的人物,把国家政权托付给他们,那么最高明的决议就会通行于全国。麦加毕佐斯的主张最接近于

    A.君主专制政治

    B.民主政治

    C.寡头政治

    D.君主立宪制

  • 5、学者们认为,古代世界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农业革命:第一次是以发明农业和畜牧业为标志,第二次是以开始锄耕为标志的,第三次是以开始犁耕为标志的。其中,第一次农业革命(       

    ①主要起源于西亚的小亚细亚半岛        ②人类由食物的采集者变成生产者

    ③社会直接分化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④人类逐渐从迁徙过渡到定居生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②④

  • 6、美国在冷战期间研发了包括核武器、洲际导弹、航空定位系统、火箭发动机、电子对抗系统以及通信卫星等。苏联的科技领域在冷战期间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核武器研制、航天器以及信息技术方面。这说明(     

    A.冷战客观上推动了科技发展

    B.大国凭借经济实力相对抗

    C.现代科技决定了战争的形式

    D.科技竞赛恶化了美苏关系

  • 7、战国时期,魏国主张利用“耜”等解决人地矛盾,提倡“尽地力之教”;睡虎地秦简《金布律》有“百姓叚(假)公器”等官府租借铁犁等工具给民众的记录。这反映出当时

    A.国家意在打击土地兼并行为

    B.铁犁牛耕已普及

    C.政府重视农业的精耕细作

    D.官营手工业繁荣

  • 8、“因俗而治”是我国历代奉行以传统的儒家思想为指导治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策的概括和总结,清代发展并完善这一政策,有利于(     

    A.强化君主的专制统治

    B.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

    C.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消除地方割据的基础

  • 9、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提出,“边区的进步主要表现在民主……现在各阶级、工农商学兵各界都可参加参议会”。与该主张相吻合的革命口号是(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一切权力归苏维埃”

    C.“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 10、1802年,英国颁布《工厂法》,明确规定工厂雇佣的劳动者要接受培训教育;1898年的《技术教育法》,正式将职业教育纳入学制。从1872年开始,法国政府创立了一批徒工学校;1880年,制定了《徒工手工学校和初等学校补习学校法》,把徒工学校纳入学校教育系统。这些举措反映出当时(     

    A.民主政治发展对国民素质的要求

    B.人文主义对个人技能的强烈关注

    C.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激烈

  • 11、戊戌变法期间,慈禧太后收回了光绪帝的部分权力。志锐、文廷式等人暗助光绪,寻求宫外人士支持,宫廷关系紧张。这从侧面反映出维新变法(     

    A.激化了清廷内外朝矛盾

    B.受制于旧式宫廷政治

    C.开启政治博弈的新局面

    D.改变了清廷权力结构

  • 12、秦汉以来“客”是佃客、浮客、依附民的代名词,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客皆注家籍”,将“客”的户籍附在主家的户籍上,由县令主持,并呈报州郡核准。这一举措(     

    A.加速门阀政治的形成

    B.反映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C.有利于抑制地方豪强

    D.说明社会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 13、图1和图2选自《皇清职贡图》,该图册于清朝乾隆年间编绘,介绍国内外诸多“民族”和“国家”向皇帝觐见纳贡的相关人物形象。这表明(     

                图1朝鲜国夷官                            图2安南国夷官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风格转型

    B.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C.朝廷对四海归化政权永固理想的追求

    D.朝贡体制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 14、18 世纪80年代,英国学者杨格记载:“(法国南部)没有玉,就必须休耕。而休耕,人们就得缺粮挨饿。而人们可以依赖玉米为生,为小麦季做准备。同时还可以用玉米的秸秆叶片把牲口喂肥。所以它是一大宝物。” 这说明玉米的广泛种植(  )

    A.加速了圈地运动

    B.改变了农作制度

    C.保障了食品安全

    D.开启了商业革命

  • 15、据统计,2013年后我国对欧美国家的图书版权输出没有明显变化,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从2013年的2037种增加到2017年的5130种,涨幅已超过2倍,且双方文化合作往来日益频繁,文化联系不断加深。这表明(     

    A.区域合作推动文化交流

    B.制度差异影响文化合作

    C.经济水平相近利于文化传输

    D.文化传统相似便于文化联系

  • 16、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采取了迁都洛阳、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改鲜卑姓为汉姓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起到的作用是(     

    A.导致南朝政权的更迭

    B.加强了民族交融

    C.促进了西南地区开发

    D.打击了门阀政治

  • 17、西周时,嫁娶使用媒人已成风俗习惯,后世婚姻关系一直遵循着这一-婚姻缔结方式。到了唐代,“为婚之法,必有行媒”(《唐律疏议●户婚》),正式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媒人制度”。这一做法(     

    A.确保了家庭生活的和谐有序

    B.体现了礼法结合的特点

    C.反映政府积极维护周朝礼制

    D.加重了民众的家庭负担

  • 18、新中国外交史上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是指由中国领导创立的、目的在于“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该组织是(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东南亚联盟国家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上海合作组织

  • 19、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等级特征是多阶层、小间隔,而秦国则是两极分化、国君墓与卿大夫墓规模落差巨大;东方六国的城址等级序列特征是国都以下逐级递减,而秦国则是缺乏中小城市,国都之下直接为自然村落。这反映出(     

    A.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B.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C.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社会制度

    D.秦国与东方六国的发展轨迹截然不同

  • 20、如表所示为战国晚期两名思想家有关法律与治国的观点。由此可知,二人均认为(     

    思想家

    观点

    荀子

    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法不能独立……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

    韩非

    好恶者,上(君主)之所制也,民者好利禄而恶刑罚……治国者莫不有法,然而有存有亡;亡者,其制刑赏不分也

    A.法律高于君主权威

    B.法治可与德治并行

    C.治理乱世当用重刑

    D.律法是人治的工具

  • 21、先秦时期实行爵禄制,有爵即有禄,采邑或禄田世袭领有。汉时期实行爵禄分离的爵制:爵级用以保证贵族身份和维系政治忠诚;禄秩则用以录人用事,有职方有禄,职高则禄重,按劳取酬。这一变化表明秦汉时期

    A.选官用人制度已经成熟

    B.官僚体制尚未建立

    C.封建等级制度趋于瓦解

    D.贵族政治影响犹存

  • 22、玉米原产于美洲,16世纪传入中国,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到鸦片战争之前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而居杂粮之首。历史学家评述玉米在世界传播的意义时说:“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玉米的对外传播(     

    A.新航路开辟之前已经传播到欧洲

    B.加强了亚非欧三大洲之间的文化联系

    C.直接推动了清朝赋税制度的变革

    D.改变了欧亚非大陆的粮食生产结构

  • 23、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决定,人民币从2016年10月1日起成为“可自由使用货币”。这是该组织“历史上首次”扩大作为特别提款权基础的货币篮子。下列宗旨或使命,与此举相吻合的是

    A.消除关税壁垒

    B.稳定国际汇兑

    C.促进自由贸易

    D.与贫困作斗争

  • 24、1337—1453年的英法“百年战争”唤醒了两国人民之间的民族感情……西欧各国出现了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浪潮。恩格斯说:“一旦划分为语族,这些语言就成了建立国家的一定基础。”可见“百年战争”推动了西欧(     

    A.对外殖民扩张的进程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各国专制王权的加强

    D.民族国家认同的提升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启蒙思想与现代化

    启蒙思想是开启现代化的一把钥匙,请完成以下表格。

     

    核心思想

    建立政体

    受其影响的国家

    伏尔泰

    反对君主专制,赞成开明君主,主张言论自由

    孟德斯鸠

    美国

    卢梭

     

     

  • 26、内容:艺术问题上③________,学术问题上④__________

  • 27、影响:中国的先进分子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建立了____________,开展____________革命。

  • 28、在中国首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________,他撰写的《________》,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 29、宗教改革: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0、进化论的创立

    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划时代的巨著《____________》,建立起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严密的生物进化理论,其主要观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31、背景

    _______之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

     

  • 32、宋明理学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 33、请将下列思想与历史人物连线。

    思想 人物  

    天赋人权   顾炎武

    三权分立   孟德斯鸠

    生物进化论   王阳明

    经世致用   伏尔泰

    知行合一   达尔文

  • 34、梭伦改革的积极意义

    (1)经济发展:大大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雅典成为古代希腊最繁荣的工商业城邦。

    (2)民主奠基:改革动摇了____________________统治,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请列举中国古代四大农书

     

  • 36、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击”……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

    A. 上海人愚昧、落后

    B. 上海开始了生活的近代化

    C. 上海人善于吸收外来先进事物

    D. 上海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 37、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积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据此回答下列两题:

    (1)请你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简要评价重农抑商这一政策

    (2)闭关政策虽然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其不利影响是主要的,请写出它的不利影响是什么?

  • 38、简要说明明治年间(1868~1912)日本侵略扩张的主要史实。日本热衷于的侵略扩张的动机和条件是什么?

  •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论语》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天论》

    材料二、“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阳贵而阴贱,天之制也”。“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性与天道,一也,天道降而在人,故谓之性。性者,生生之所固有也。循是而之焉,莫非道也

    ——《二程集》

    性即理也。……于是人物之性,因各得其所赋之理,以为健顺五常之德,所谓性也

    ——《中庸章句》

    道塞宇宙,非有所隐遁,在天曰阴阳,在地曰柔刚,在人曰仁义,仁义者,人之本心也

    ——《陆九渊集》

    (1)指出材料一中“天”的含义,概括材料的共同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据此分析“天”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理学家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对儒学的发展。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