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曲靖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以下史事属于这段“延安的峥嵘岁月”的是(     

    A.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

    B.古田会议确立建党建军原则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宣布成立

    D.中共七大提出党的政治路线

  • 2、春秋时期,孔子:“道老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商君书》中《赏刑》有记载“富贵之门必出于兵,是故民闻战而相贺,起居、饮食所歌谣者也”;汉武帝重用儒生,怛又实行“穷民犯法:酷吏击断”。这一变化反映出(     

    A.重视以德治国理念

    B.法治得到民众普遍拥护

    C.注重礼乐教化功能

    D.在治国策略中德法并用

  • 3、明朝统治者将六科设置成独属于皇帝的一级监察机构,不仅在地位上与都察院平级,而且两方互不统属,不隶属于任何国家政府机构。六科给事中直接奏闻皇帝,不受其他系统的干扰。这表明明代的给事中(       

    A.演变成为特务机构

    B.扩大了地方司法权限

    C.具有独立的监察权

    D.提高了官僚队伍素质

  • 4、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广州等五个通商口岸;1898年,清政府主张自开商埠,不写入商约,仅与外国互换照会,这反映清朝(     

    A.外交走向平等交往

    B.开始收回国家利权

    C.边疆危机日趋严重

    D.国家主权意识增强

  • 5、如图大本钟是英国议会大厦威斯敏斯特宫的附属钟塔,是伦敦的标志性建筑,是世界第三高的独立钟楼。钟塔的原型建造于1288年至1290年爱德华一世统治期间。1859年,大本钟监制完工并投入使用,塔钟室的内部是一座16英尺高的极其复杂装置,包括杠杆、滑轮和齿轮。每个钟面的底座上刻着拉丁文的题词,“上帝啊,请保佑我们的女王维多利亚一世的安全”。2012年,经下议院确认通过议案,大本钟正式更名为“伊丽莎白塔”。下列有关大本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建筑风格深受东正教的影响

    B.是两次工业革命的伟大成果

    C.体现英国浓厚的君主制传统

    D.加快了伦敦市民的生活节奏

  • 6、1972年,中国考古界在西北居延地区发掘出汉简2万余枚。有木简记载了一个有经验的官吏孝里大夫到居延管理屯田。在西域屯田的小吏,按照要求必须“能书会计、治官民、颇知律令”。这可以推断出,汉代(     

    A.西北小农经济发展迅速

    B.重视官员行政技能培养

    C.边疆治理措施严密规范

    D.屯田制在全国广泛实行

  • 7、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企业事业组织和国家机关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这说明我国(     

    A.公民社会福利水平降低

    B.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C.弱势群体利益得到保障

    D.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 8、北魏初期,地主豪强把宗族、佃客组织起来,修筑坞堡,代政府征收赋役。太和十年(公元486年),孝文帝接受建议,“革旧从新,为里党之法”,设立邻长、里长、党长负责清理户口、田亩,征发赋役。这一制度的实施(     

    A.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B.瓦解了地主庄园经济

    C.强化了基层社会治理

    D.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

  • 9、1771年,阿克莱特在德比郡的克隆福德建立了英国第一座水力纺纱厂,到1792年去世之前,他陆续开办了6家工厂,被誉为工厂制度之父。工厂制度吹响了工业时代的号角,一种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诞生了,英格兰纺纱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这表明英国当时(     

    A.工业革命推动了技术进步

    B.城市化促进了纺织业发展

    C.社会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

    D.人工智能得到了飞速发展

  • 10、晚清政府于1901年后在军事、政治、经济和教育方面进行的改革,加快了精英阶层的政治觉醒的过程。这些改革不仅有利于孙中山等激进分子的活动,而且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这些改革(  )

    A.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爆发

    B.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

    C.提升了清政府的治国能力

    D.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创造条件

  • 11、汉化改革后,六镇鲜卑职业军人以前仕宦的特权被取消,社会阶级从贵族急速沦落为镇户、府户,身份低下。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加剧了未汉化的鲜卑军人与已汉化的宫廷子弟之间的矛盾,积聚的不满在25年后被引爆为六镇之乱,导致北魏的分裂和灭亡。这说明

    A.汉族文化不利于北魏发展

    B.改革要与自身实际相适应

    C.孝文帝改革阻碍社会进步

    D.改革者须有不畏权贵的精神

  • 12、下表为1870年英国颁布第二个文官制度改革法令后的文官人数变化情况。这一变化(     

    年份

    1881

    1891

    1901

    1914

    1922

    1939

    1943

    文官人数

    50839

    79241

    116413

    280900

    317721

    387400

    710400

    A.解决了严峻的青年就业问题

    B.契合了社会管理复杂化趋向

    C.造成了国家治理水平的下降

    D.增加了政府行政不稳定因素

  • 13、1534年,英国颁布《至尊法案》,该法案宜称“(英王)应被拥立,承认和称为英格兰国教会的尘世唯一至尊领袖,应获得并享有……属于英格兰国教会至尊领袖上述尊位的一切荣誉、威严、优越权、司法权”。英国此举(     

    A.推翻了罗马教会的统治

    B.加速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C.压抑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D.限制了国王的专制权力

  • 14、阿拉伯帝国时期,在吸收、消化原埃及、两河流域、波斯帝国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在文学、艺术、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材料认为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A.自身文化底蕴深厚

    B.融合了东西方文化

    C.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D.文学家的不懈努力

  • 15、汉武帝尊崇儒术后形成了德主刑辅、先礼后刑的法律观念。东汉末年,在法律思想上出现了刑、礼比较的争论。曹操不单纯强调刑为先或礼为先,主张“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这反映了当时(     

    A.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了冲击

    B.法律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C.儒学哲学化倾向日趋明显

    D.礼法并施思想有所发展

  • 16、张骞回到中原后,汉武帝展现出“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的强烈愿望,于是下令招募大量商人,利用朝廷配给的货物,到西域各地经商。据此可知(     

    A.国家战略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繁荣

    B.西汉朝廷垄断了东西中转贸易

    C.张骞出使西域解除了匈奴的威胁

    D.东西方交往开始于汉武帝时期

  • 17、魏晋时期,小麦在南方地区广泛种植。东晋义熙十四年(418),三吴水灾,谷贵民饥,淮河流域则“邑富地穰,麦既已登,黍粟行就”。大明七年(463),南朝孝武帝诏云:“近炎精亢序,苗稼多伤,今二麦未晚,甘泽频降,可下东境郡,勤课垦殖。”由此可知,小麦的广泛种植(       

    A.扭转了南方落后局面

    B.提高了备荒防灾能力

    C.改善了民众饮食结构

    D.促进了农业的商品化

  • 18、1913年之前英国的经济实力已相对衰落,但世界经济仍以英镑为中心,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才完成真正的货币主导权的交替,且中间多次反复。这一现象说明

    A.英国经济的韧性较强

    B.经济全球化推动了货币体系变革

    C.英镑居世界货币地位

    D.世界货币地位的交替具有渐进性

  • 19、从1931年举办的第一届公务员高等考试开始,国民党中央就要求考试院在各类考试中,根据各门考试性质的不同,在考试的不同阶段中加试“党义”(包括三民主义、建国大纲、建国方略、中国国民党重要宣言及决议案)。这一措施旨在

    A.维护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B.促进公务员制度的现代化

    C.保证公务员队伍的稳定

    D.提高公务员行政管理效能

  • 20、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一观点在当时的主要影响是

    A.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

    B.发展了“天人感应”的理念

    C.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理论保障

    D.使汉王朝开始重视文化教育

  • 21、食物物种的培植和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下列关于人类重要食物物种起源的描述,正确的有(     

    ①小麦原产于小亚细亚半岛

    ②马达加斯加岛上的原住民最早种植了甘蔗

    ③中美洲是玉米、甘薯的原产地

    ④咖啡原产于美洲,新航路开辟后传到欧洲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 22、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行政中枢的结构图,这一制度设计意在(     

    A.提升行政效率

    B.加强君主权力

    C.避免决策失误

    D.打击地方割据

  • 23、为了能了解各级官员的真实情况,解决各部门存在的报喜不报忧的弊端,清朝雍正帝进一步完善了密折奏事制度。拥有密奏权的官员既有封疆大吏,也有七品县令,人数有1000多人。由此可见,密折制度

    A.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B.加强了对边疆民族地区管辖

    C.摆脱了对内阁大臣的依赖

    D.缓解了各级官员之间的矛盾

  • 24、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搜集到明清时期的如下信息。综合上述材料,该同学所研究的主题是(     

    资料来源

    内容

    吕梁宋氏家族墓

    墓主人宋伦、宋虎生前均担任过乡间“老人”一职

    《教民榜文》

    今出令昭示天下,民间户婚、田土、斗殴、相争,一切小事,须要经由本里老人、里甲断决

    某学者观点

    老人并非正式官吏却也可直接将地方官员不良行为面奏朝廷

    A.优抚政策

    B.基层治理

    C.律令儒家化

    D.户籍制度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________年,第一次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 26、蒸汽机的发明

    经过20多年的努力,瓦特完成了对__________蒸汽机的革新。

     

  • 27、“文革”结束后。教育界拨乱反正:_________年恢复高考,并建立教师参评高级职称等制度。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战略,即教育要面向_________,面向______,面向______(是新时期教育方针的指导方针)。

  • 28、原因:改革的目的是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很多改革措施都带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彩。

  • 29、政治思想:主张“___________【9】”。

  • 30、甲午战后,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救亡图存,以康有为、________为代表的维新人士挺身而出,发起了________运动。北方的下层民众打出“扶清灭洋”的旗帜,发动了________。清王朝为了实现自我挽救,开始________。革命派发动了________,推翻了________,结束了数千年的________,创建了________,颁布了________,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________。中国的社会结构开始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 31、1945年,___________成立,重建国际货币制度,以维持__________和国际收支平衡。

  • 32、西汉初期的地方官制是______

     

  • 33、中国古代商业在________的大环境下,发展缓慢;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一种________.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 34、完成下列提纲。(请填写字母)

    A.协约国                           B.同盟国              C.萨拉热窝              D.巴尔干地区              E.凡尔赛体系

    F.《五国海军协定》              G.国际联盟              H.联合国

    (一)20世纪初的国际冲突

    (1)列强支配下的世界

    (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3)局部冲突:①____________成为“火药桶”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1)导火线:②____________事件

    (2)战争全面爆发

    (3)战争结果:以③____________的失败而告终

    (三)战后世界新秩序

    (1)巴黎和会:确立了④_____________

    (2)1920年1月,⑤____________成立

    (3)华盛顿会议:签订了⑥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1855年,英国政府接受《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的建议,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   

  • 36、简述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过程,并分析其意义。

  • 37、   进入20世纪,我国有几次重大的理论创新。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什么。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各举一例来说明该特点。

    (3)到了世纪之交的中国,指导思想、理论方面又有了怎样的发展?它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问题?写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项理论创新各是在党的哪次代表会议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

    (4)从我国20世纪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创新,有什么启示。他们所选择的共同道路是什么。

  • 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时期从政府到民间,往往都是重视蒙古、西藏和新疆问题,而对西南、东南沿海地的边疆问题比较忽略。除此之外,民国政府对国防的重视也历来不够,即使在受到俄、英侵略严重威胁的新疆,也没有给予应有的财力支援,民国建立后,尽管在法律上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但在实践中仍然较大程度地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并以武力作为维护其统治的重要手段。在治边思想上继承了传统的羁縻怀柔,移民实边、镇抚兼施等观念,但也产生了国家主权的观念和现代边政思想。

    ——摘偏自方素梅《中华民国时期的边疆观念和治边思想》

    材料二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的两年时间里,完成了使“中国”从观念上国家向民族实体的扩展。如内蒙、西藏、新疆等情况所示,在1949年以前这些边疆民族的自发的政治能量取向,向非是向中国本部靠拢。中共以内蒙古的政治模式为先导,把区域自治应用于所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内蒙自治给中共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经验:容忍一个边疆民族在某种程度上的特殊化,其实可以促进它与中国内地同质化的重大进展。区域自治被写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于1949年9月22日发布的《共同纲领》,由此成为重大国策。

    ——摘编自刘晓原《边疆中国和1949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民国政府的边疆观念和治边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采取的边疆民族政策的历史意义。

     

  • 39、儒家思想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随着时代的演进而发生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几乎和秦始皇一样信奉法家思想,不过据说在其统治时期他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和良知。……朱熹区分了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该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三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们在世界上的经济、政治地位正在崛起,在这个时候我们拿什么去跟世界对话?还是要拿中华文化与人交流的。这么多年过去了,应该说现在儒学的复兴已经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比如说全球现在有400多所孔子学院,以及国学热现象的升温……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老祖宗的东西,……如果我们只有这些东西,而不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更能说明现实世界的理论和思想,我们的文化吸引力还是比较有限的。

    ——吴光《当代儒学发展的新方向》

    (1)请写出材料一中所说的改造了儒家思想的汉代学者。汉武帝时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有何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理学思想的主要主张。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代儒学复兴的背景。谈谈你对当代儒学复兴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