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英国文学家狄更斯曾这样描述工业革命发生后的世界。下列关于工业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促使初等教育不断发展,人们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②最早在英国发生
③工人往往实行倒班制
④促进工厂的产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如表所示是《唐律疏议》中所涉及的文书档案法律条文(部分)。这凸显了唐朝( )
法令 | 出处 |
诸盗官文书印者,德二年;余印,杖一百。 | 《贼盗律》 |
诸私发官文书印封视书者,杖六十;制书,杖八十……既误发,视者各减二等;不视者不坐。 | 《杂律》 |
诸漏泄大事应密者,绞;非大事应密者,徒一年半;满泄于落国使者,加一等。 | 《职制律》 |
A.减轻刑罚以人为本
B.法律制度化规范化
C.注重保护国家机密
D.文书处理规范高效
3、1125年,法国城市洛里斯的特许状规定,洛里斯居民无需交纳入籍税、食物税、通行税,国王或任何其他人都不得从洛里斯人手中收取任何捐税、贡物或向其强征勒索。这一规定体现了( )
A.专制王权的强化
B.城市自治的发展
C.资产阶级的壮大
D.庄园经济的瓦解
4、公元1075年,被贬为密州(今山东潍坊市)知州的苏轼怀念已逝妻子王氏,写下了《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如下图)。该词可用于研究北宋(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A.极残酷的政治环境
B.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C.中原地区丧葬习俗
D.商品经济发展水平
5、在中国同盟会基础上组建的国民党,虽然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议席,但其领袖宋教仁很快被暗杀,国会被解散,国民党被宣布为非法。孙中山不得不重新走上革命道路。这一现象( )
A.说明走西式道路行不通
B.直接推动新文化运动全面爆发
C.加速了封建帝制的灭亡
D.表明了辛亥革命并未深入人心
6、“他们处于刀耕火种阶段,在热带雨林的一块地方耕作两三年后便会迁徙到别处。居住的圆形公共居所内也不分隔间,但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区域。”据此推断,同属于该地区创造的文明是( )
A.
B.
C.
D.
7、下图为1950年《晋察冀日报》出版的漫画《人驴》,描述了一个没有土地的长工是怎样变成“人驴”的:他活了五十八,就给地主拉了四十年的磨,走路总是团团转,头颈向地背高驼,地主们叫他是“人驴”。该漫画旨在( )
A.说明全国农民仍受地主剥削
B.营造一种崇尚劳动的社会氛围
C.强调农村土地改革势在必行
D.动员农民走农业合作化的道路
8、如图所示反映了我国部分省份推行的公务员聘任制度改革。这一改革( )
A.增强了公务员队伍活力
B.体现了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公开性
C.适应了简政放权的需要
D.有利于与西方公务员制度接轨
9、东汉光武帝外祖父樊重是地方豪族,其庄园“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赀至百万,富拟封君”。这说明东汉庄园( )
A.经济自给自足,经营方式多样
B.取代政府职能,实现基层自治
C.得到中央认可,实现政治共治
D.经济实力强大,促进市场繁荣
10、西周以前没有关于人质的记载,东周常有宗族之子做人质的情况,如“周郑交质”,周平王太子狐“为质于郑”,郑庄公世子忽“为质于周”。这一变化反映出( )
A.王室权威荡然无存
B.阶级矛盾逐渐缓和
C.宗法制已难以为继
D.分封制在不断瓦解
11、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成都城市人口发生了很大变化。1941年,成都城市人口较1939年增加了13.6%,1942年年初又较1941年增加了6.4%。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周边农民大量涌入城里
B.东部人口和工厂内迁
C.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D.成都城市出生率上升
12、关键词搜索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王明同学搜索的关键词是“光荣革命”、“权利法案”、“克伦威尔”。由此可知,他学习的主题应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日本明治维新
13、19世纪初期,英格兰需要按时上班的人付费雇用“敲门人”来叫醒自己。“敲门人”会按约定好的时间,拿着摇铃在门前一直摇到吵醒客户并回应了自己之后,才肯离开。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A.钟表的发明使人们生活节奏加快
B.技术变革导致人们时间观念加强
C.资本家严格厂规使阶级矛盾加剧
D.工业革命危害了产业工人的健康
14、将东方的香料、宝石、丝绸、象牙制品等通过海船运回欧洲,获利超过航行费用的60倍的航海家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15、唐朝前期规定,丁男每年向国家纳租粟二石,调绢二丈和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和麻三斤,每年服徭役20天,如不服役,则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称作庸。这一制度的实施反映出( )
A.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
B.土地私有制遭到进一步打压
C.唐朝社会经济高度发达
D.农民的生产时间被大幅占用
16、清代的《刑案汇览》记载了山西一起杀子案。“晋抚以系有心故杀,依父故杀子律杖六十徒一年。“刑部对此案复核时提出驳议,理由是“子违反教令”,其父应从轻发落,“非理殴杀有罪,罪亦甚轻,反之则可不论”。材料反映了清代( )
A.社会伦理秩序混乱
B.礼法结合的特点
C.法律与教化相冲突
D.司法程序较公正
17、国际法的形成发展与国际关系发展密切相关,下图是某学生制作的国际法与国际关系体系图,空缺部分①②③④对应正确的是( )
A.凡尔赛—华盛顿、维也纳、联合国、雅尔塔
B.维也纳、凡尔赛—华盛顿、雅尔塔、联合国
C.维也纳、凡尔赛—华盛顿、联合国、雅尔塔
D.凡尔赛—华盛顿、雅尔塔、联合国、维也纳
18、古罗马法中的裁判官告示——《乌尔比安告示》中“关于辱骂”有如下记载:“对于任何违背善良风俗进行聚众侮辱的人或者其所为之事导致违背善良风俗的侮辱,我将授予对抗他的诉权。”这一法律记载( )
A.反映了习惯与法律的对立
B.说明了对公民人格权的重视
C.体现了对法律程序的重视
D.突显了社会秩序混乱的状态
19、1940年12月23日,重庆《大公报》报道:“中央大学艺术科教授张书旂为庆祝美国罗斯福总统第三届连任大典……特制《百鸽图》一巨幅(相赠),甚为精致,蒙委员长赞许,亲题‘信义和平’四字,以颜其额。”此图赠与美方的深层用意应该是
A.争取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
B.对美国珍珠港遭到袭击表示慰问
C.庆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D.感谢美国在开罗会议上支持中国
20、下面所示为 847年法兰克王国颁布的《莫尔森法令》的部分内容。这表明法兰克( )
我们希望你们了解,我们要授予我们忠诚的臣属以权利,我们不希望做任何对他们不利的事情。同样我们告诫你们和其他忠诚的臣属,你们也要授权你们的人,也不要做任何对他们不利的事情。同时,我们希望属于我们的人,不论他是哪个王国的人,都要跟随自己的领主进攻敌人,或满足领主其他方面的需要,除非他自己的王国遭到攻击,而全体人民都要进行抗击。 |
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B.封君封臣制渗透契约理念
C.国王成为领主的最高统治者
D.有限王权思想被广泛接受
21、1931年派遣留学生“实施纲要”规定:“公费留学生须大学或专门学校毕业,素无违反三民主义之言论行动,并经考试合格,始得派遣。”南京国民政府对留学生选派规定旨在( )
A.简化选拔程序
B.重视行政能力
C.强化思想控制
D.维护一党专政
22、下图为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城镇化的历史进程。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
A.城镇化呈持续稳定增长趋势
B.综合国力提升有利于城镇化
C.对外开放直接推动了城镇化
D.城镇化发展离不开体制创新
23、同盟会建立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革命中常单独行动。如宋教仁在上海建立同盟会中部总会,陈其美和旧官僚旧立宪派建立共和统一会,孙武等则另组民社。孙中山因此提出“效法俄人,以党治国。”其目的在于( )
A.强化政党内部的凝聚力
B.效法苏俄模式组织政府
C.为国共的合作奠定基础
D.维护主权在民的合法性
24、关贸总协定在1948年生效时,23个缔约成员国里只有8个发展中国家;1995年乌拉圭回合谈判时,成员中的发展中国家数量增加到了52个;1996年世界贸易组织新加坡首届部长级会议前夕,这一数字达到了96个,占了成员总数的3/4,这种变化是因为( )
A.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加强
B.国际经贸格局的变迁趋势
C.两极格局和冷战的终结
D.科技革命的影响与日俱增
25、现实主义美术
(1)兴起:19世纪中期。
(2)特点:注重表现⑨__________。
(3)代表:法国米勒的作品主要反映农民的生活和情感,代表作有《播种者》⑩_________等;俄国列宾的画突出地表达了民族忧患意识,代表作是⑪_______________。
26、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兜售赎罪劵;标志:发表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九十五条论纲》。主张:强调___________,反对罗马教皇的“因行称义”,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宣称赎罪劵的功效微不足道,每个基督徒只要内心真诚悔罪,就能得到赦免。性质:是一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了序幕;改革后创立的______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27、代表
(1)法国:巴尔扎克的⑨___________。
(2)英国: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
(3)俄国:普希金的⑩_______________;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
(4)丹麦:安徒生在他的作品中同情弱者,嘲弄权贵。
(5)挪威: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
(6)美国:马克·吐温的作品批判了种族歧视。
28、1987年政府提倡“________”,丰富了百姓的餐桌,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________”让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较低的价格买到合适的住房。
29、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_______,迈出了中国_______历程的第一步。
30、________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1、启蒙思想与现代化
启蒙思想是开启现代化的一把钥匙,请完成以下表格。
| 核心思想 | 建立政体 | 受其影响的国家 |
伏尔泰 | 反对君主专制,赞成开明君主,主张言论自由 | ③ | ⑥ |
孟德斯鸠 | ① | ④ | 美国 |
卢梭 | ② | ⑤ | ⑦ |
32、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主张________和人民主权思想,其代表作是________
33、辛亥革命写历史小论文,列提纲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某同学在阅读课文及相关史料后,拟了一份有关辛亥革命的小论文提纲,请你帮他完成空缺的部分。
(标题)辛亥革命________
(1)以近代西方的政体模式取代旧王朝
①推翻清朝帝制
②________
(2)________
①改称谓
②废跪拜礼仪
(二)
(1)新体制由旧政权中的当权人所掌控
①________
②地方军队主要控制在晚清新军将领手中
(2)________
①南京临时政府没有废除不平等条约
②南京临时政府没有解决土地问题
启示________
34、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皇帝是______。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请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
时期 | 中央官制 | 评价 |
A: | 三公九卿 | 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 |
隋唐 | B: | 相权一分为三,机构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
宋朝 | 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 C: |
清朝 | D: | 机构简单,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
(2)根据表格,概括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演变的趋势,并简述其积极的历史作用。
(3)根据上述政治制度的演变,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时期从政府到民间,往往都是重视蒙古、西藏和新疆问题,而对西南、东南沿海地的边疆问题比较忽略。除此之外,民国政府对国防的重视也历来不够,即使在受到俄、英侵略严重威胁的新疆,也没有给予应有的财力支援,民国建立后,尽管在法律上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但在实践中仍然较大程度地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并以武力作为维护其统治的重要手段。在治边思想上继承了传统的羁縻怀柔,移民实边、镇抚兼施等观念,但也产生了国家主权的观念和现代边政思想。
——摘偏自方素梅《中华民国时期的边疆观念和治边思想》
材料二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的两年时间里,完成了使“中国”从观念上国家向民族实体的扩展。如内蒙、西藏、新疆等情况所示,在1949年以前这些边疆民族的自发的政治能量取向,向非是向中国本部靠拢。中共以内蒙古的政治模式为先导,把区域自治应用于所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内蒙自治给中共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经验:容忍一个边疆民族在某种程度上的特殊化,其实可以促进它与中国内地同质化的重大进展。区域自治被写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于1949年9月22日发布的《共同纲领》,由此成为重大国策。
——摘编自刘晓原《边疆中国和1949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民国政府的边疆观念和治边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采取的边疆民族政策的历史意义。
37、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学者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
——《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总之,共和国体即在欧美诸邦,亦成于不得已,必因无地求君,乃行此制,而行之亦乱弱其常……至于中国,地大民众,尤所不宜,现在一线生机,存于复辟,然其事又极危险,使此而败,后来只有内讧瓜分,为必至之结果。
——严复
材料三:吾以为开明专制者,决非新经破坏之后所能行也。惟中央政府固有之权力,循序渐进以实行之,其庶可致。若新经破坏之后,则欲专制者,势不可不假强大之武力,以拥护其未定之地位,故舍立君主之外,实无可以得之之理由。
——梁启超
材料四: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表现(各举一例)。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严复与梁启超观点的相同点。
(3)材料四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三个阶段?其实践和结果如何?
38、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中,著名的儒、墨、法、道四大学派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儒、墨、道的创始人和法家集大成者。
(2)在秦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哪一家学说起了决定性作用?为什么?
(3)儒家学说什么时候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为什么?
39、阅读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
——“哥伦布的遗言”,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美洲、对西班牙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1500~1800年间,支撑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是跨欧、亚、美、非四大洲的贸易圈。与中世纪横跨亚欧大陆和印度沿海的长途贸易相比,新的大西洋贸易和太平洋贸易规模上是前所未有的……欧洲的海上霸权国家在亚洲和美洲都拥有殖民地和港口……这一时期贸易的内容已经逐渐从零散的奢侈品转变为大宗的经济作物甚至是工业制造品。
——摘编自何顺果《全球化的历史考察》
(2)概括材料二所述1500~1800年间,全球经济交往的特点。
材料三 见下图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期影响英国海外贸易的因素。
材料四 《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摘目
第一编 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 第一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章 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大陆主要国家 第三章 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各国独立战争 第四章 法国大革命 第五章 法兰西第一帝国 维也纳会议 第二编 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代 第三编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 第一编 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 第二编 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 第三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 (一)优势的基础 第十章 科学革命 第十一章 工业革命 第十二章 政治革命 一、政治革命的格局 二、英国革命 三、启蒙运动 四、美国革命 五、法国革命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
(4)依据材料四所反映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研究历史的视角,说明近代西方是如何取得“优势地位”的。
材料五
(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3所示三个时代美国在经济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三个时代的美国政府,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上有哪些共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