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72年6月8日,《纽约时报》刊登越南战地照片《逃离美军燃烧弹袭击的孩子》,获得有“新闻界奥斯卡”的普利策奖。该照片被誉为:“给美国社会带来的冲击以及由此引发的美国民众对越战的普遍怀疑和否定,其影响之大甚至被有些人说成是美国结束越南战争的重要推动力。”由此可见( )
A.社会舆情影响美国政治发展
B.反越战运动体现民众心声
C.美国在越战中处于不利局势
D.媒体揭露越南战争的残酷
2、下图为某一农作物物种传播示意图。该物种是
A.玉米
B.小麦
C.水稻
D.葡萄
3、北宋科举考试中封弥法(糊名法)普遍施行后,“举人颇以糊名考校为惧,然有艺者皆喜”,但据《宋史》记载,当时主考官令士子在卷中“密为识号”。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宋真宗颁布了《亲试进士条制》,从此以后,誊录形成了制度化。誊录法的实行( )
A.杜绝了士子考场舞弊现象
B.促使了阶层开始流动
C.提升了科举考试的公平性
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4、商栈是中世纪晚期英国政府在特定城市设立的商业管理中心,所有的进出口商品都需要运抵商栈,在缴纳关税后再进行销售。自14世纪以来,英国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文件对建立商栈的条件与选址进行说明和规定。这体现了英国( )
A.保护商人合法权益
B.国内贸易发展迅速
C.强化对商业的管制
D.限制商业发展规模
5、西晋时期,中央政府曾颁布荫客制,按照官吏品级的高低限定其荫庇食客和佃客的数量;又通过占田制、课田制“驱民归农”,增加编户,开垦荒地。这些措施( )
A.剥夺了高官贵族的特权
B.推动了九品中正制的确立
C.有利于小农经济的恢复
D.保障了社会长期稳定发展
6、19世纪上半期,美国实行“政党分肥制”;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美国文官法》,建立文官制度;1987年美国颁布“文官改革法案”,文官呈现政治化倾向。这些变化( )
A.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
B.提升了国家管理效能
C.消除了官僚腐败现象
D.规范了联邦政府职能
7、1955 年,联合国颁布文件,倡导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共同参与社区事务, “社区发展的目的是动员和教育社区内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和国家建设,充分发挥创造性,与政府一起大力改变贫穷落后状况,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这一倡导( )
A.促成了社区多元治理的新模式
B.提升了社区基层治理的效率
C.有利于调动居民参与社会管理
D.得到了世界各国的一致认可
8、古埃及雕塑经常出现神祇、法老、祭司等形象,缺乏对人的关注,以神性掩盖人性;而古希腊的雕塑正好相反,艺术家们通过构图、动作等方面来塑造人的美,展现人体美学。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文明发展水平
B.政治经济形态
C.宗教信仰差异
D.艺术家的素养
9、在12世纪初的欧洲,基督教主教可以直接充任法官,也可指派若干名教会的神职人员在教区内任专职教会法官,每个教区设一名大法官,审理上诉案件。教皇在罗马教廷设立教皇法庭,作为最高法院。这说明当时欧洲( )
A.宗教伦理和法律合为一体
B.司法受基督教会的影响
C.教会法是唯一的法律依据
D.教会法庭审判一切案件
10、《魏书》记载,北魏决定以“魏”为国号,认为“夫魏者,大名,神州之上国”。《魏书》中称东晋为“僭伪”,称宋齐梁为“岛夷”,这些称呼( )
A.表明北魏完成了封建化
B.意在强调政权的正统性
C.扫清了孝文帝改革阻力
D.反映了民族关系的复杂
11、Chat GPT是美国OpenAI开发的一款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协助人类完成一系列任务。然而其引发的技术、安全、教育等问题也引起广泛关注,甚至一些国家和机构颁布相关禁令或对其使用加以限制。这反映了( )
A.现代科技重塑人类社会生产生活
B.现代科技促使世界各国完善法律
C.现代科技要求各国提高创新能力
D.美国欲以现代科技进行全球扩张
12、北魏孝文帝采取措施改革鲜卑族的婚姻丧葬、发式服饰、生活习惯等,此后鲜卑族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逐渐与汉族趋同。据此,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完成鲜卑族文化转变
B.确立北魏政权的正统地位
C.推动民族的交流交融
D.推崇儒家礼治与孝治思想
13、从字体演变的角度分析,如图体现了汉字
A.形象化的发展方向
B.逐渐走向繁复化
C.将写意发挥到极致
D.实用性不断增强
14、下图分别为《人民画报》1953年、1954年的年度封面照片。它们反映了当时( )
A.展示各条战线的英雄模范形象
B.崇尚劳动艰苦创业的新风貌
C.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突破
D.构建增产节约相结合的机制
15、1951年,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52年11月底,2860家企业、320万职工享受到条例所规定的保险待遇。到1956年,享受劳保条例的职工合计2300多万,占国营、公私合营、私营企业职工总数的94%。以上做法( )
A.维护了企业中广大普通劳动者的利益
B.结束了多年物价连续上涨的局面
C.标志着对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的完成
D.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顺利地开展
16、从商鞅变法到隋唐时期,政府重视对户口的清查和统计;明清时期,政府却重视土地的清丈。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清时期( )
A.赋税征收标准发生变化
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主动适应商品经济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影响
17、唐代大和四年(830年)以后,朝廷实行户帖的制度。户帖由是县一级政府下发给具体的税收征管人员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户帖以登记的形式把每户的资产固定下来,使百姓能够以客观的载体寻找资产归属和所有者。据此判断,唐代实行户帖制度反映了( )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渐加深
B.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加强
C.朝廷已经推广实施了两税法
D.工商业者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18、下面是近代某植物物种交流路线图。该植物是( )
A.可可
B.水稻
C.番茄
D.小麦
19、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物种陆续传播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等地,下列作物,原产于美洲的是
①葡萄 ②甘薯 ③玉米 ④甘蔗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18世纪下半叶世界上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工业组织形式,在这样一个新的工作场所中,工人们必须听从机器指挥,遵守纪律,养成集体劳动的习惯。这种新型的工业组织形式是( )
A.贸易公司
B.垄断组织
C.工厂制
D.手工工场
21、《唐律疏议》将“不孝”列为“十恶”之一,涉及孝的条款约占全部条款的11%.涵盖名例律、职制律、户婚律、贼盗律等9篇。这些律条对不孝罪的论定、惩罚措施以及为官的“丁亲原则”、家族中的尊卑等级等,皆有细致的规定。这体现出唐朝( )
A.援礼人法,礼法结合
B.尚法存礼,体系完备
C.轻刑慎刑,尊法敬天
D.德主刑辅,程序公正
22、学者芮乐伟指出,在公元前3 世纪的中国,建立在奖罚基础上的官僚制度提供了一种新的、远比战国时期的贵族统治更有效率的政府形式,秦王就是用这一新型政府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战争机器。据此可知,这种官僚制度( )
A.保证了官员奖罚的公平
B.适应了富国强兵的需要
C.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
D.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23、马克壵《世界文明史》中认为:手工业是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基础,大部分居民是手工业主,这说明城市不是奴隶主的政治中心。封建主的政治中心又在农村。据此分析,作者意在说明( )
A.西欧农奴制度已经解体
B.手工业与农业分离造就城市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D.城市可能孕育新的政治形态
24、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使欧洲新涌现的大国如瑞典和荷兰共和国,得到了诸如法国和奥地利等老牌大国享受的礼遇。条约规定,凡是国王,一律称为“陛下”,凡是大使,一律称为“阁下”。这彰显了( )
A.自由民主的启蒙观念
B.主权国家平等的理念
C.欧洲国家至上的原则
D.否定等级制度的思想
25、中共十四大确立的改革目标是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____________,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__________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27、三教合一:
(1)原因:汉武帝后儒学的繁荣;魏晋时期,佛、道教盛行;儒学吸收佛、道教的思想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___________化;道教受到儒学影响,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隋唐时期;
(3)内容:隋朝时期出现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以___________为主,调和并吸收___________、道教的理论);唐朝时期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尊___________、礼___________、崇___________);唐朝时期儒学的统治地位开始受到挑战,儒学大师___________提出复兴儒学;
2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签署的《____》以及各国围绕贸易、关税的谈判,推动着世界贸易的发展。
29、抗战胜利后,为了争取和平,避免内战,毛泽东赴_________与国民党谈判,国共双方签署___________。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悍然进攻__________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全面进攻受挫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___________、陕北两个解放区。1947年,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拉开了战略___________的序幕。经过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被歼灭,随着南京的解放,国民党统治宣告结束。
30、进化论的创立
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划时代的巨著《____________》,建立起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严密的生物进化理论,其主要观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31、宗教改革: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定名为“___________”。2016年,我国研制的超级计算机“__________”获得国际高性能计算机应用领域最高奖项。
33、提出:2003年7月,胡锦涛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建设应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同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_____________。
34、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朝着________和________方向发展。
35、请列举克伦威尔护国公独裁统治的措施
36、过去的上海,曾被称为“十里洋场”,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桥头堡,用连线方式把下列侵华战争和相应的不平等条约联系起来,并概述其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影响。
列强侵华战争 |
| 不平等条约 |
鸦片战争 | 《北京条约》 |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南京条约》 | |
甲午战争 | 《辛丑条约》 |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马关条约》 | |
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影响 |
|
37、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
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是20世纪以来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大人物,他们分别创立了各自的思想理论,推动了中国社会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1924年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最主要体现在哪里?新旧三民主义对中国民主革命分别起了什么历史作用?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哪两大创新理论成果?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理论逐渐形成。中共十二大和十三分别对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阶段作了怎样的阐述?这些理论对新时期中国的建设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4)综合以上问题,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点。
38、文化就像一张名片,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就会被蒸发掉,或者湮没于世界之中。某班同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大多数同学认为应把儒家思想作为中国的文化形象。
(1)填写下列儒家思想发展简表的相关内容:
时代 | 人物 | 主要思想主张 |
春秋 | ① | 仁、礼 |
战国 | 孟子 | ② |
③ |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 |
汉代 | 董仲舒 | ④ |
⑤ | 朱熹 | 理的学说 |
(2)儒家思想对我们今天建立“和谐社会”具有借鉴作用,请举一例说明。
39、简述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过程,并分析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