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阿坝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明代万历之前,一条鞭法已经在南方的部分地区施行,在江西、浙江、南直隶、广东广西、福建都较为成功。万历九年,张居正将“一条鞭法”推广到全国。后来,有学者对其研究时发现,一条鞭法在北方推广遭到了强烈的抵制。该学者意在说明(       

    A.政策的制定需要因地制宜

    B.一条鞭法未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北方地区中央控制力缺失

    D.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影响政策推广

  • 2、城市化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其衡量指标多种多样,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影响这一时期城市化率发展的原因有可能是(     

    若干重要年份中国城市人口数及城市化率统计表

    年份

    全国总人口数(万人)

    城市人口数(万人)

    城市化率(%)

    1901

    42645

    4173

    9.8

    1920

    44715

    4742

    10.6

    ①列强资本输出的客观刺激②西方列强忙于一战

    ③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推动④国民政府基本统一了全国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3、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模人物,其中,被誉为“铁人”王进喜是一名(     

    A.科学家

    B.石油工人

    C.解放军战士

    D.县委书记

  • 4、秦至明,人口数量即便是盛世,总数从未破亿,但是清乾隆二十七年,数量达3亿,清代人口数量骤增主要源于(       

    A.儒家伦理的影响

    B.社会经济的发展

    C.家庭观念的变化

    D.赋税制度的变革

  • 5、1295年,英王爱德华一世召开议会,出席人员共400多名,其中有大主教、主教、教士、修道院院长、伯爵、男爵、骑士和城镇市民的代表,分别代表着社会上的三个阶层(贵族、教士、平民)。此后,议会就以1295年这次议会为榜样经常召开,1295年的英国议会被称为“模范议会”。“模范议会”反映了(     

    A.近代宪政在曲折中发展

    B.近代主权国家的形成

    C.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渊源

    D.等级君主制的合法性

  • 6、18世纪,英国逐渐形成内阁制度。内阁的首脑是首相,由议会中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由此可知,英国的内阁制度体现了(       

    A.分权制衡

    B.法律至上

    C.人民主权

    D.自由平等

  • 7、如图为“宜侯夨”青铜簋。簋内铭文记述了西周时期周王册封夨,将其迁徙到宜地,并赏赐给土地、人口等,通过该铭文能够了解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内外服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 8、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由于政治动荡和社会黑暗,爆发了多次的农民起义。有些农民起义的口号中出现了一些新词,如“革命”、“光复"、“共和”、“政党"等。这反映了在北洋军阀时期

    A.农民阶级接受了民主共和思想

    B.民国政治在农村中有一定影响

    C.开始进入训政时期

    D.开始尝试政党政治

  • 9、1938年,边区政府向各分区和县区乡政府发出训令,改边区议会为边区参议会。至此,边区议会正式改为边区参议会,并行使各项监督选举权利;边区以下各级议会也相应改为参议会。这些规定(     

    A.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力量

    B.有助于联合抗日局面最终形成

    C.深入践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D.体现了中共对民主政体的探索

  • 10、1914-1915年,英国议会连续通过三个《国土保卫法》和《授权法》。据此,内阁获得了不经议会直接行政命令以代替议会立法的权力,大大提高了内阁领导人民进行战争的能力和效率。上述材料(     

    A.表明内阁已隐约有与议会分庭抗礼之势

    B.体现土地贵族与工业资产阶级权力博弈

    C.暗示国王在对外战争中己毫无作用可言

    D.强调议会与内阁的制衡局面即将被打破

  • 11、为促进少数民族全面发展,新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等等。这些政策有利于(       

    A.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B.消除各少数民族发展差异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D.推动基层自治的创新完善

  • 12、下图为1950—2013 年与我国建交国家数量情况。对以下不同时期分析合理的是(     

    A.a阶段: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推动建交国家数量不断增长

    B.b 阶段:中美关系正常化实现了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C.c阶段:改革开放揭开七十年代建交新高潮的序幕

    D.d阶段:国际格局变动提高了我国的建交国家数量

  • 13、阿拉伯帝国时期,在吸收、消化原埃及、两河流域、波斯帝国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在文学、艺术、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材料认为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A.自身文化底蕴深厚

    B.融合了东西方文化

    C.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D.文学家的不懈努力

  • 14、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规定只有年满21岁的男子才可以参加文官考试。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考试成为选拔官员主要方式

    B.文官制度取代了科举制

    C.男尊女卑不平等的现象消失

    D.选官更加趋于公平开放

  • 15、2023年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两年,全球最富的1%人口所获财富是其余99%人口的近两倍。只要对世界上的百万富翁和亿万富翁征收高达5%的税,每年就可以筹集1.7万亿美元,这足以让20亿人摆脱贫困,并有余力资助一项全球性的粮食计划,帮助解决饥饿问题。这表明 (     

    A.粮食安全问题日趋严峻

    B.贫富分化十分严重

    C.治理贪污腐败任重道远

    D.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 16、法国诺曼底公爵征服英格兰之后,建立王室法院体系,并向地方派遣巡回法庭,从而了解和融合地方习惯法,通过经年累月的审判活动形成案例集成,逐步建立统一的法律规则。这些实践(     

    A.传承了大陆法系的成果

    B.推动了英国普通法的形成

    C.开创了王在法下的传统

    D.建立独立完整的司法体系

  • 17、东晋政府为了照顾侨户“流寓江左,庶有旋反之期”的心理,没有把西晋永嘉之乱后出现在南方的侨户编入当地土著户籍,“不以黄籍籍之,而以白籍,谓以白纸为籍,以别于江左旧来土著也”。这一状况(     

    A.说明户籍体制的混乱

    B.导致中央权力的削弱

    C.带来赋役制度的瓦解

    D.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 18、《唐律疏议》分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12篇,共502条,有笞、杖、徙、流、死五种刑名,凡20等,分律、令、格、式四种体式。“律以正刑定罪,令以设范立制,格以禁违止邪,式以轨物程事。”据此可知,《唐律疏议》(     

    A.律令儒家化是重要的变化

    B.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

    C.律是行政制度与规则

    D.是礼法结合的典范

  • 19、晋室东渡后的一段时期,江南地区就没有铸过货币,沿用东吴通用的各种大钱。东晋末年安帝时,桓玄曾主张废止货币,使用谷、帛;南北朝刘宋中期孝武帝时,周朗亦曾上疏,“宜罢金钱,以谷帛为赏罚”。这反映出当时的江南地区(     

    A.经济水平仍落后于北方

    B.货币的铸造工艺落后

    C.商品经济发展水平有限

    D.手工业发展程度较高

  • 20、隋唐时期,御史与谏官相辅相成的监察制度体系臻于完备。宋以后,谏官制度逐渐衰微,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督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可见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     

    A.适应了古代专制权力强化的趋势

    B.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

    C.保障了监察权力机构的高效运作

    D.缓和了官员内部的矛盾

  • 21、1947年5月,乔治·凯南提出,战后美国的援助应该扩展至东欧和苏联。他对苏联拒绝“马歇尔计划”表现出十足的信心:“”虽然俄国人会获得参与的机会,但是他们绝对不会接受‘需要美国认证的商品和投资使用权’……我们本身并没有为分裂欧洲而划线。”这说明(     

    A.冷战对抗阻碍了全球化的发展

    B.美国对欧援助计划推动了西欧联合

    C.美苏之间的关系开始走向破裂

    D.美国意图隐藏对欧援助的政治色彩

  • 22、据下图可知,现代农业相比于传统农业(       

       

    A.基于产业关联和利益联结

    B.对产业工人的需求量增加

    C.完全采用无污染的新能源

    D.已经解决全球的粮食问题

  • 23、“青铜”曾经被郭沫若誉为“美金”。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这反映出(     

    A.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江西新干

    B.成套青铜农具有利于精耕细作

    C.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

    D.青铜铸造的农具数量极为有限

  • 24、1949年1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规定:“凡属被国民党政府所承认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及其所属的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在人民共和国和这些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前,我们一概不予承认,只把他们当作外国侨民待遇。”这一规定

    A.是基于新中国的国情而确定的

    B.旨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

    C.已体现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

    D.-密切了中国与苏联的同盟关系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_____时,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

  • 26、诞生条件

    19世纪末,________技术、缩短曝光、连续摄影等一系列技术的发明。

     

  • 27、中国东汉末期已出现______,三国时期马钧对其进行了革新,其后翻车在民间广泛使用。唐朝出现了______,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

  • 28、黄宗羲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他揭露了________是天下之大害;他提出“________”的民主思想。

  • 29、80年代

    (1)提出“教育要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了⑭_______________

    (3)中等教育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

    (4)高等教育有了很大发展。

    ①增设了一批新兴边缘学科专业。

    ②建立了⑮_____________

    ③改革高校招生与分配制度。

    ④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

  • 30、西方文学

    (1)现实主义

    a英国:萧伯纳的《苹果车》。

    b法国:罗曼·罗兰的⑪___________________

    (2)现代主义

    a原因:世界大战、经济危机、社会问题影响了文学。

    b特点:强调⑫__________,手法怪诞,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c代表:美国海明威的⑬___________和爱尔兰剧作家⑭________的《等待戈多》。

  • 31、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代。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_________________

     

  • 32、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________第二步是________

  •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物与事件

    代表名言

    结果

    列宁与新经济政策

    经济形势日益好转,逐渐走出困境。

    胡佛与经济危机

    危机很快就会过去,繁荣就在眼前。

    经济进一步恶化,陷入空前危机。

    罗斯福与经济危机

    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把钱放在银行里,要比放在褥子底下面更安全。

    赫鲁晓夫与玉米运动

    依靠玉米壮大苏联。

    农业减产,出现严重饥荒。

    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

    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1)仿表格,完成填空①。

    (2)从下面A.B.C三个选项中选择②的正确填空,并结合历史说明理由

    A.我们现在退一步是为了将来进两步

    B.它不是而且也不能是一项适应无产阶级经济任务的政策

    C.现在,如果不及时供给农业机器、拖拉机和工业品等,农业本身就不能进展。

    (3)仿表格结合相关史实完成填空③。

  • 34、20世纪上半期,_______文学高度繁荣。高尔基的小说《_______》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具有很大的世界影响。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阅读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

    ——“哥伦布的遗言,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美洲、对西班牙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1500~1800年间,支撑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是跨欧、亚、美、非四大洲的贸易圈。与中世纪横跨亚欧大陆和印度沿海的长途贸易相比,新的大西洋贸易和太平洋贸易规模上是前所未有的……欧洲的海上霸权国家在亚洲和美洲都拥有殖民地和港口……这一时期贸易的内容已经逐渐从零散的奢侈品转变为大宗的经济作物甚至是工业制造品。

    ——摘编自何顺果《全球化的历史考察》

    (2)概括材料二所述1500~1800年间,全球经济交往的特点。

    材料三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期影响英国海外贸易的因素。

    材料四 《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摘目

    第一编  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

    第一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章  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大陆主要国家

    第三章  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各国独立战争

    第四章  法国大革命

    第五章  法兰西第一帝国  维也纳会议

    第二编  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代

    第三编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第一编  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

    第二编  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

    第三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

    (一)优势的基础

    第十章  科学革命

    第十一章  工业革命

    第十二章  政治革命

      一、政治革命的格局

      二、英国革命

      三、启蒙运动

      四、美国革命

      五、法国革命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4)依据材料四所反映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研究历史的视角,说明近代西方是如何取得优势地位的。

    材料五

     

    (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3所示三个时代美国在经济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三个时代的美国政府,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上有哪些共同之处?

     

  • 36、孝文帝改革

    (1)孝文帝改革背景是什么?

    (2)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3)孝文帝改革的影响是什么?

  • 37、1855年,英国政府接受《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的建议,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   

  • 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中国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可是,到了近代,儒学却连连遭到批判,其地位和影响不断削弱、衰微,最终失去主流、统治地位,被边缘化。这是中国儒学发展、演变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儒学的衰微其实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社会转型和文化革新、文化转型的必然结果。这一过程与中国近代化的展开、古代社会的解体基本同步,其历史必然性不言而喻。不同性质的社会变革一旦在中国展开,文化革新就相应提上了日程,就势必要不断触动传统儒学,以致最终否定它的神圣地位。在变革过程中,中国古代社会结构逐步解体,儒学也势必随之同步衰微。

    ——张锡勤《儒学在中国近代的命运》

    材料二韩国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到了现代,他们一方面提倡世界化(实际是向美国看齐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又保护和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后者做得甚至比中国还好。从小到集体的人与人之间,大到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支柱,每一步都渗透着儒家文化的传统素质。以儒家精神为基础的韩国人精神及其思维模式,还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关系,“群体内的和谐”与“群体外的竞争”密切结合,使得韩国国内稳定不乱,又能在国际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促使其综合国力名列前茅。

    ——《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对韩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四1898年,张之洞发表的《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五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六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儒学衰落的原因。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学对中、韩两国的影响的相似之处,并分析儒家文化在近代中国、现代韩国命运不同的根本原因。

    (2)比较材料三、四,指出在认识近代中国所面临形势的问题上两者的不同;材料五较之材料三、四,其内容有何进步?材料六与材料五有何联系?有什么重大影响?

     

  • 39、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近瑰代以来,中国人民一直致力于追求中华民族复兴之梦。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有一些中国人已经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近代中国人做了哪些不断深入的努力?

    (2)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以上这些努力不断深入的原因是什么?

    (3)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什么?取得胜利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4)概述新中国建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如何一步步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