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黄冈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本书前面情节紧凑,悬念迭出,可惜越到后面越是漏洞百出,难以自圆其说

    B.疫情爆发期间,“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速度凸显着中国力量,令世界叹为观止

    C.那个飞机模型在飞行中突然失去了控制,一下子撞到墙上,变得分崩离析了。

    D.庄子一直厉行简单朴素的生活,从不刻意追求物质享受,所以给人的印象难免有些邋遢与不修边幅

  •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撺掇 嘱咐  偏僻 天衣无逢

    B. 追溯 携带  磅礴 销声匿迹

    C. 沙砾 雾霭  水畦 目空一切

    D. 沟壑 眼眶  亢奋 海枯石烂

  •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立(zhù)       然(yán)                    (xǐng )             教学相(zhǎng)

    B.苍(jìng)       (rǒng)杂             (shè)级                    羽衣(cháng)

    C.诚(qián)       (jìn)                    纶(qínɡ)             离析(bēng)

    D.骑(piào)       (pǒ)                    (jiān)默             首昂视(jiáo)

  •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心灵的震撼。

    C.《朗读者》开播后,广电名嘴、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读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诵读行列。

    D.一家研究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总期待自己收到最新的信息。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两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2请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填空。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马说》)

    2)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______________一口口米酒千万句话,______________。(贺敬之《回延安》)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

    4)天大寒,砚冰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北冥有鱼》中,从广度和高度写大鹏起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书,思古人之幽情。听杜甫,身居漏茅舍仍高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系苍生:听苏轼,被贬仍呐喊西北望。射天狼,心念国防。(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回答)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完成后面小题

    选文(1):他像醉鬼一样东摇西晃,双腿打颤,走向车站。他发着高烧上工已经很久了,不过他觉得今天烧得比往常厉害。

    吞噬生命、削弱全队战斗力的伤寒也向(A)进攻了。但他那健壮的身体在抵抗着,接连五天,他都打起精神从铺着干草的水泥地上爬起来,和大家一起去上工。他身上穿着暖和的皮夹克,冻坏的双脚套着(B)送给他的毡靴,但这些都救不了他。

    每走一步他都觉得有样东西在猛刺他的胸口,冻得上下牙直打架,两眼昏黑,周围的树木像旋转的木马一样打转。

    选文(2):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到邮局。焦急等待的日子开始了。他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苦而焦急地等过来信。他从早班信盼到晚班信。

    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他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就是他的灭亡。那时候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

    此时此刻,郊区海滨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这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

    每次回答都是:

    “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

    1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1)中的(A)与(B)分别指保尔与他哥哥阿尔焦姆。

    B. 选文(1)中写的是“他”加入骑兵,积极参加战斗的故事。

    C. 选文(2)中母亲所邮寄的包裹是“他”创作的小说《暴风雨》。

    D. 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这本书时已经双目失明,全身瘫痪。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叙述性文本,回答小题。

    灿烂的红柳花

    ①戈壁沙漠中的红柳开得最灿烂的夏日里,我们去新疆最边远的且末县。

    ②走到半路,轮胎被锐物扎破,我们只好换上唯一的备用胎。这时,距离我们抵达的目的地还有几百公里,如果路上再有点问题,就没有办法了。

    ③我们把车开到人居集中的路边,正要找个人打听修轮胎的地方,一位大约五十岁的汉子骑着摩托车驶过来。我们刚一张口,那个汉子便自告奋勇地说:“我可以用摩托车驮着坏轮胎去修理,修好了就给你们送回来。”他的干脆利落,反而让我们起了疑心,万一是个骗局,轮胎可就有去无回了。我们迟疑地打量着他,只见这个汉子民工打扮,两道浓眉下一双眼睛清澈透亮。我虽然心里有些不踏实,但和司机交换了一下眼神,还是同意了那人的做法。

    ④我们在路边等了两个多小时,不见那人回来,心里有些发毛。忽然,摩托车的轰鸣声,打断了我们的猜测,那个汉子真的回来了。轮胎拴在摩托车后座上,那个汉子满头大汗,路上飞扬的尘土把他的脸弄得灰蒙蒙的,但那双眼睛依然清澈透亮

    ⑤他下车后,有些气喘地说:“让你们久等了,修理铺的人吃饭去了,找了一阵子,这才修好。”说着他把修好的轮胎递给我们,又递给我们一只半新的充气筒。我们要给他修理费和充气筒的钱,他执意不要,若无其事地说:“修理铺是我亲戚开的,只是花了点工夫,材料不值钱。那只充气筒放在家里也没什么用,送给你们应急吧!”反复推让之后,他还是没有收下我们的钱。

    ⑥我们在向他表达谢意时,问了他的尊姓大名,他只说姓王,说完骑上摩托车调头就走了,消失在飞扬的尘土里。我忽然想到,在整个过程中,他并不问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何处去,一副见多识广的样子,好像我们曾经相识……

    ⑦真是“祸不单行”,返程的那天,在茫茫胡杨林里,汽车在一个急转弯处失去了控制,四轮朝天。我和另一位轻伤的同事拖出了另外两位伤势较重的,拦住一辆车,车上的人二话没说,就把重伤员送往油田医务所急救。但由于我们所处之地偏僻,手机没有信号,剩下我们两个人只得托过路人捎信求援。晌午的胡杨林异常闷热,地上的小虫子爬来爬去,蚊子似乎铆足了劲,成群结队地“问候”我们,风好像睡着了,一点动静都没有。偶尔路过的车辆,临近出事地点,放慢一点儿速度,又疾驰而去。

    ⑧太阳移到了西方。我们坐在地上,背靠着树干,呆呆地任凭塔里木的热浪蒸煮和蚊子亲吻。就在我们又累又饿昏昏欲睡的时候,一辆半旧的北京吉普鸣着喇叭,停在我们附近。一位扎着花头巾,上穿粉红色花格短袖上衣,下着花裙子的中年维吾尔族大嫂从车上下来,一名汉族司机帮她从车上拎下两包东西,向我们走来。

    ⑨那两包东西摊在一块树荫下的平地上,一盆拉条子面,一盆香味扑鼻的炒菜,一壶茯茶,几个盘子和茶碗,几双筷子。维吾尔族大嫂用不太流利的汉语一边招呼我们吃饭,一边回答我们的问题。原来,她是路边开饭馆的,听过路的人说这里出了车祸,就做了饭菜,拦了养路段的车,和司机一起给我们送来了吃的。吃完饭,那位大嫂嘱咐我们不要担心,她已经托人送信到县政府,会有人来救援我们的。

    ⑩说罢,她和司机上车,我们诚恳地躬身谢别。吉普车拐了个弯儿,消失在一大片开得正艳的红柳花丛后面。我们张望着那簇红柳,目光久久不愿移开。

    红柳在戈壁大漠无人栽培,独自生长的灿烂的红柳花自由绽放,丝毫没有取悦于人的意思,它的美是自然流淌的,让我总是想起那些在沙漠中帮助过我们的人……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第②至第⑥段所描述的情节。

    2文章第⑦段划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⑨段划线句一一列举大嫂带来的食物和餐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题二:

    相遇是美好的,相遇是温暖的。在遇见的瞬间,感觉是如此的温暖。这样的温暖如此温馨,如春日的煦阳,洋洋洒洒间,融化了寒冷的大地,也融化了冰封已久的心。

    请以“温暖的相遇”为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作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