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李红,”张老师怒喝:“你最近怎么总迟到?”
B.摄影师和画家继续在探寻桥之美,大桥、小桥,各有其美。
C.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
D.他的英雄事迹,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中、小学生。
2、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B.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
C.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
D.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节能、低碳技术的应用最大不同在于改变了以往环境的末端治理思路,____转向了污染源头的具体防控,在节约能源、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前提下,____又减少了大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我国以化石能源为主导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不会被改变,_____颠覆性的化石能源节能、低碳的技术____解决我国一系列重大的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难题的根本出路。____快速、大面积地推广节能、提高能效的颠覆性低碳创新技术,____真正从源头上彻底减少我国在化石能源使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A. 因此 而且 / 是 如果 就
B. 从而 同时 唯有 才是 / 才
C. 于是 从而 只有 / 要是 那么
D. 所以 并且 只要 就能 假如 /
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香港房价虽然位居世界各大城市前列,但对香港普通市民来说,似乎威胁不大,在高房价面前,他们依然能够处之泰然。
B. 北国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可当春风吹来的时候,那些冰冻已久的小溪河流便在不知不觉间涣然冰释了。
C. “简练为文”是适应快节奏运行的时代要求的,所以写作时应删除繁文缛节,追求“句无可削”“字不得减”的高水准。
D. 《西厢记》写书生张珙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普救寺乌鸟私情,私下结为夫妻的爱情故事。
5、“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称赞”的是谁? ( )
A.李龟年
B.花卿
C.念奴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忆韦素园①君
鲁迅
我自己觉得,我的记忆好像被刀刮过了的鱼鳞,有些还留在身体上,有些是掉在水里了,将水一搅,有几片还会翻腾,闪烁,然而中间混着血丝,连我自己也怕得因此污了赏鉴家的眼目。
现在有几个朋友要纪念韦素园君,我也须说几句话。是的,我是有这义务的。我只好连身外的水也搅一下,看看泛起怎样的东西来。
怕是十多年之前了罢,我在北京大学做讲师,有一天,在教师豫备室里遇见了一个头发和胡子统统长得要命的青年,这就是李霁野。我认识素园,大约就是霁野介绍的罢,然而我忘记了那时的情景。现在留在记忆里的,是他已经坐在客店的一间小房子里计画出版了。
这一间小房子,就是未名社。
未名社同人,实在并没有什么雄心和大志,但是,愿意切切实实的,点点滴滴的做下去的意志,却是大家一致的。而其中的骨干就是素园。于是他坐在一间破小屋子,就是未名社里办事了,不过小半好像也因为他生着病,不能上学校去读书,因此便天然的轮着他守寨。
我最初的记忆是在这破寨里看见了素园,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青年,窗前的几排破旧外国书,在证明他穷着也还是钉住着文学。然而,我同时又有了一种坏印象,觉得和他是很难交往的,因为他笑影少。“笑影少”原是未名社同人的一种特色,不过素园显得最分明,一下子就能够令人感得。但到后来,我知道我的判断是错误了,和他也并不难于交往。他的不很笑,大约是因为年龄的不同,对我的一种特别态度罢。
但待到我明白了我的误解之后,却同时又发现了一个他的致命伤:他太认真;虽然似乎沉静,然而他激烈。认真会是人的致命伤的么?至少,在那时以至现在,可以是的。一认真,便容易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
这里有一点小例子——我们是只有小例子的。
那时候,因为段祺瑞总理和他的帮闲们的迫压,我已经逃到厦门,但北京的狐虎之威还正是无穷无尽。段派的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林素园,带兵接收学校去了。从此以后,韦素园君给我的信上,有好一晌竟憎恶“素园”两字而不用,改称为“漱园”。同时社内也发生了冲突,高长虹②从上海寄信来,说素园压下了向培良③的稿子,叫我讲一句话。我一声也不响。于是在《狂飙》上骂起来了,先骂素园,后是我。素园在北京压下了培良的稿子,却由上海的高长虹来抱不平,要在厦门的我去下判断,我颇觉得是出色的滑稽,而且一个团体,虽是小小的文学团体罢,每当光景艰难时,内部是一定有人起来捣乱的,这也并不希罕。然而素园却很认真,他不但写信给我,叙述着详情,还作文登在杂志上剖白。在“天才”们的法庭上,别人剖白得清楚的么?——我不禁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想到他只是一个文人,又生着病,却这么拼命的对付着内忧外患,又怎么能够持久呢?自然,这仅仅是小忧患,但在认真而激烈的个人,却也相当的大的。
我到广州,是第二年——一九二七年的秋初,仍旧陆续的接到他几封信,是在西山病院里,伏在枕头上写就的,因为医生不允许他起坐。他措辞更明显,思想也更清楚,更广大了,但也更使我担心他的病。有一天,我忽然接到一本书,是布面装订的素园翻译的《外套》。我一看明白,就打了一个寒噤:这明明是他送给我的一个纪念品,莫非他已经自觉了生命的期限了么?
我不忍再翻阅这一本书,然而我没有法。
一九二九年五月末,我最以为侥幸的是自己到西山病院去,和素园谈了天。他为了日光浴,把皮肤晒得很黑了,精神却并不萎顿。我们和几个朋友都很高兴。但我在高兴中,又时时夹着悲哀:忽而想到他的爱人,已由他同意之后,和别人订了婚;忽而想到他竟连绍介外国文学给中国的一点志愿,也怕难于达到;忽而想到他在这里静卧着,不知道他自以为是在等候全愈,还是等侯灭亡;忽而想到他为什么要寄给我一本精装的《外套》。
一九三二年八月一日晨五时半,素园终于病在北平同仁医院里了,一切计画,一切希望,也同归于尽。我所抱憾的是因为避祸,烧去了他的信札,我只能将一本《外套》当作唯一的纪念,永远放在自己的身边。
自素园病殁之后,转眼已是两年了,这其间,对于他,文坛上并没有人开口。这也不能算是希罕的,他既非天才,也非豪杰,活的时候,既不过在默默中生存,死了之后,当然也只好在默默中泯没。但对于我们,却是值得记念的青年,因为他在默默中支持了未名社。自素园经营以来,绍介了果戈理、陀思妥也夫斯基等。还印行了《未名新集》,其中有丛芜的《君山》,静农的《地之子》和《建塔者》,我的《朝花夕拾》,在那时候,也都还算是相当可看的作品。事实不为轻薄阴险小儿留情,曾几何年,他们就都已烟消火灭,然而未名社的译作,在文苑里却至今没有枯死的。
我不知道以后是否还有记念的时候,倘止于这一次,那么,素园,从此别了!
(选自《鲁迅全集·且介亭杂文》,有删改)
【注】①韦素园(1902-1932),诗人,翻译家。逝世后,鲁迅先生手书“呜呼,宏才远志,厄于短年。文苑失英,明者永悼”墓记。②高长虹,现代作家。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他先后在太原、北京、上海等地发起并组织了“狂飙运动”,并作为鲁迅倡导组织的“莽原社”的重要成员,协助鲁迅编撰《莽原》月刊。③向培良,在大学读书时即从事文学创作,是“狂飙社”主要成员,后又参加鲁迅主办的“莽原社”。鲁迅曾对他寄予希望,在他主持《豫报》副刊时,曾去信鼓励“从有着很古的历史中州,传来了青年的的声音,仿佛在豫告这古国将要复活”(《华盖集》)。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章开头形象地阐明写作缘起,即响应人们纪念韦素园的号召
B.作者认为,未名社同人虽无雄心大志,但大都有切切实实地把事情做下去的意志。
C.随着交往的深入,作者对素园因与自己的年龄差距而不很笑的情况有了了解。
D.作者对韦素园在“天才”们的法庭上的“剖白”给予理解的同时,也表达出深切的担忧。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作者把记忆比作“被刀刮过了的鱼鳞”,写出了回忆留给内心的伤痛感,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B.作者借助四个“忽而”的排比句,描写了一连串的心理活动,表达了对韦素园处境和命运的关忧。
C.作者在文末除对韦素园的贡献给予肯定外,更多的是借助对比批判那些健忘的国人。
D.与充满直抒胸臆技法的《记念刘和珍君》略有不同,该文的情感表达融在了叙述之中。
【3】请简要概括该文在谋篇布局上的特点。
【4】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韦素园的形象特征。
7、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旅夜书怀》中描写星星低垂在辽阔的天际,月亮在涌动的江面上流动的诗句是 , 。
(2)屈原《离骚》中说路迷糊又窄小兮,我要仔细分辨清。表达了屈原“趁天未全黑探路前行”的积极求进心态的诗句是 , 。
(3)韩愈说“有疑惑而不去向前辈求解,这疑惑便终生不能解开了”在《师说》中与此意思相近的是 , 。
( 4)《已亥杂诗》中描写落花并没有忘记树根的哺育, 宁化作春泥而护树根,以回报树的养育之恩的诗句是 , 。
(5)屈原《离骚》中说路迷糊又窄小兮,我要仔细分辨清。表达了屈原“趁天未全黑探路前行”的积极求进心态的诗句是 , 。
8、补写出下面句子空缺的部分。
(1)《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出苏轼的心神怡、飘然若举的情态。
(2)在《登高》中,杜甫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抒发了漂泊异乡的凄苦和年老体衰的喟叹。
(3)《左传·曹刿论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
9、①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②一人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③相与枕藉乎舟中,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④___________________ ,术业有专攻 。 (韩愈《劝学》)
⑤竭诚则吴越为一体,________________。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⑥______________, 揭竿为旗 。(贾谊《过秦论》)
⑦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⑧楼船夜雪瓜洲渡, ________________。 (陆游《书愤》)
10、名句默写
(1)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用一种植物和一种动物来比喻生命有限的“小年”之物,总会错过一些美好的事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诗文中常常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如《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了诗人被贬后孤独、无助的苦闷。
(3)《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的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志向,是很困难的。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不遇咏
王维
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
百人会中身不预①,五侯门前心不能。
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
且共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
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悦君应知。
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②
[注释]①百人会:众多重臣被召的盛会。预:同“与”。②肯:岂肯。徒尔:仅能如此,意指平庸。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献书报效朝廷却不被接纳,想要回归田园却又收成不好,表现了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况。
B.诗人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而无法如愿,然而又不肯违背自己的心志去趋附权贵、求取功名。
C.远赴他乡后,诗人虽然可以和友人一起饮酒、登山、临水,但仍不免触景生情,思念家人。
D.今人自私冷漠而友人知我心忧,两者对比,反映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愤慨,对友人的感激。
【2】本诗因不遇而作却并不消沉,请结合全诗加以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萧铣,后梁宣帝曾孙也。祖岩,隋开皇初叛隋降于陈,陈亡,为文帝所诛。铣少孤贫,佣书自给,事母以孝闻。以外戚擢授罗川令。
大业十三年,岳州校尉董景珍等同谋叛隋。郡县官属众欲推景珍为主,景珍曰:“罗川令萧铣,梁氏之后,宽仁大度,有武皇之风。今请以为主,不亦应天顺人乎?”众乃遣人谕意,铣大悦,报景珍书曰:“今天启公等,协我心事,若合符节,岂非上玄之意也。吾当纠士庶,敬从来请。”即日集得数千人,扬言讨贼而实欲相应。
景珍遣徐德基、郭华率州中首领数百人诣军迎谒,未及见铣,而前造柳生。柳生谓其下曰:“我先奉梁公勋居第一今岳州兵众位多于我我若入城便出其下不如杀德基质其首领独换梁公进取州城。”遂与左右杀德基,方诣中军白铣。铣大惊曰:“今欲拨乱,忽自相杀,我不能为汝主矣。”乃步出军门。柳生大惧,伏地请罪,铣责而赦之。
武德元年,迁都江陵,修复园庙。引岑文本为中书侍郎,令掌机密。铣又遣杨道生攻碘州,刺史许绍出兵击破之,赴水死者大半。高祖诏夔州总管赵郡王孝恭率兵讨之,拔其通、开二州,斩伪东平郡王萧阁提。时诸将横恣,多专杀戮,铣因令罢兵,阳言营农,实夺将帅之权也。其大司马董景珍之弟为伪将军,怨铣放其兵,遂谋为乱,事泄,为铣所诛。
四年,高祖命赵郡王孝恭及李靖率巴蜀兵发自夔州,沿流而下以图铣。铣自度救兵不至,谓其群下曰:“天不祚梁,数归于灭。若待力屈,必害黎元,岂以我一人致伤百姓?及城未拔,宜先出降,冀免乱兵,幸全众庶。诸人失我,何患无君。”乃巡城号令,守陴者皆恸哭。孝恭囚之,送于京师。
竟斩于都市,年三十九。铣自初起,五年而灭。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项是( )
A.我先奉梁/公勋居第一/今岳州兵众/位多于我/我若入城/便出其下不/如杀德基/质其首领/独挟梁公/进取州城
B.我先奉梁公/勋居第一/今岳州兵众/位多于我/我若入城/便出其下/不如杀/德基质其首领/独挟梁公/进取州城
C.我先奉梁/公勋居第一/今岳州兵众/位多于我/我若入城/便出其下/不如杀德基/质其首领/独挟梁公/进取州城
D.我先奉梁公/勋居第一/今岳州兵众/位多于我/我若入城/便出其下/不如杀德基/质其首领/独挟梁公/进取州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外戚:亦称“外家”,指帝王的母亲和妻子方面的亲戚。
B.赦:旧时指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文中指减轻柳生的罪。
C.孤:幼年丧父。《孟子。梁惠王下》中有“幼而无父曰孤”的说法。
D.中书侍郎:一种官名,文中刺史、岳州校尉等也是官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铣家境贫寒,以孝闻名。萧铣虽为皇族后代,但少时贫寒,因孝敬母亲而闻名,由此被提拔为罗川县县令。
B.萧铣响应董景珍等聚众反隋。大业年间董景珍等人叛隋,推举萧铣为主帅。萧铣很快就聚集数千人。
C.萧铣剥夺将帅兵权招致不满。董景珍之弟怨恨萧铣解散其军队,因而图谋作乱,事情泄露,最终被萧铣杀害。
D.萧铣心念百姓,主动投降。武德四年,孝恭等攻打萧铣,萧铣心想救兵可能不来,认为天命不在梁,若顽固抵抗,定会伤害百姓,于是主动投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罗川令萧铣,梁氏之后,宽仁大度,有武皇之风。今请以为主,不亦应天顺人乎?
(2)天不祚梁,数归于灭。若待力屈,必害黎元,岂以我一人致伤百姓?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北宋时,王安石勇于推行新法;抗战时期,像长嘴巴这样的战士、勇于与敌斗争;如今,中国科学家勇于探索,攀登科技高峰……尚勇是中国人的精神传统,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英勇奋斗史。
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阅读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