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四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政治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西柏坡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部,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故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的美誉。广大群众参观西柏坡纪念馆,其意义是(     

    A.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B.感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征程

    C.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D.感受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 2、从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带动“中文热”“中国文化热”,到鲁班工坊帮助共建国家的年轻人掌握职业技能;从开展联合考古项目,到举办艺术节,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国际剧院、图书馆、美术馆等联盟……10年来,中国同共建国家广泛开展文化教育领域合作。这些合作(       

    ①推动了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发展

    ②让中华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认同

    ③扩大了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交融

    ④增添了中华文化的基本内涵和文化魅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3、“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教育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推动传统文化进课本、课堂、校园。此举是基于教育(     

    ①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②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③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④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4、作为中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区打造了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生动样板。实施全国首份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对培外投资一般项目实行备案制,创设第一个自由贸易账户……上海自贸区体制机制创新(     

    ①表明中国坚定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②引领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③传递中国积极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

    ④标志中国建成了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正确处理改革和法治的关系,2023年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这是2000年制定立法法以来的第二次修改。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社会意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③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④社会意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6、某班同学以“对比新老京张,感受百年巨变”为主题开展时事述评活动。以下是他们收集的相关资料。

    1909年10月2日,京张铁路正式通车,时速35公里,实现了中国自主设计修建铁路零的突破.“老京张”修建时,投入经费不足,施工装备落后,仅靠工人肩挑手凿,詹天佑创造性地设计出“人”字形铁路,缩短了八达岭隧道的修建长度,开创了铁路修建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2019年12月30日,世界上首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高铁——京张高铁正式通车,开启了世界智能高铁的先河,“新京张”的修建配备最大台车、最智能盾构机、最快铺轨机,全周期智能建造、智能运维,在12公里的新八达岭隧道内建成了埋深102米的“世界最深高铁站”。

    对此,同学们发表了下列评论,其中正确的是(       

    ①京张线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飞跃

    ②京张线是中国人攻坚克难、矢志创新的真实写照

    ③京张高铁是中国建成并投入运营的首条高速铁路

    ④京张线演绎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生动故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7、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强调,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在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等核心利益问题上,中方没有任何妥协退让余地。由此可见(     

    ①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是中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③在我国地方必须服从中央,不能考虑地方特殊利益

    ④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8、截至2022年3月7日15时,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实时票房突破39亿元,2022年春节档总票房突破60亿元,《长津湖之水门桥》登顶冠军。电影一经上映,在全社会掀起巨大的爱国热情,电影所带来的社会效应被称之为“《长津湖》效应”,蕴含了巨大的正能量。这体现了(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

    ④我国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快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9、“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是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人工栽培古茶林典型代表,公元10世纪布朗族先民发现和认识野生茶树,利用森林生态系统,与傣族等世居民族一起,探索出“林下茶”种植技术,历经千年的保护与发展,形成林茶共生、人地和谐的独特文化景观。据此可知(     

    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的实践的产物具有主观性

    ③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④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符合自身需要的客观事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0、在编制十四五规划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建言献策,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吸收进来。这是因为(       

    A.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B.劳动群众创造了物质财富

    C.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社会历史

    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1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是因为实体经济是(       )

    ①直接创造物质财富的经济活动依靠

    ②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

    ③消除城乡发展差异的根本

    ④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 12、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A.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产生于人类的正确认识

    C.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D.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 13、下列选项中,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观点分歧的是(       

    ①“因材施教”与“一刀切”

    ②“天地之变,阴阳之化”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③“气者,理之依也”与“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④“静者静动,非不动也”与“飞矢不动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4、“合意难度”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阻碍,这些阻碍从短期来看,让学习更具有挑战性,让学习进程更慢,也让学习者垂头丧气;但是从长远来看,是有益处的,因为这些阻碍能调动学习者的大脑主动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重复单调的知识。材料给学习者的启示是(     

    ①重视量的积累,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积极促成质变

    ②做好思想准备,勇敢面对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③全面看待事物,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承认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5、历史上,韩信背水一战,看似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实际上并不是简单地把自己逼上绝路,而是有很多安排相互结合。几百年后马谡学韩信背水一战,也采取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策略,一意孤行让军队全都驻扎山上,最后被敌人围得水泄不通,终战败被斩。这启示我们(     )

    ①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对待前人的经验

    ②前人的经验有对也有错,必须坚持甄别利用

    ③在解决新问题中不断丰富发展前人的经验

    ④认真分析实际情况,创造性运用前人的经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6、近年来,随着绿色出行的理念深入人心,骑行的健身和运动属性更加凸显,挎上背包、踩下踏板、轻装出行……在很多城市,骑自行车外出的人多起来。这表明(     

    ①人们出行方式的变化反映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转化

    ②人们出行方式的变化凸显了发展是渐进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③人们出行方式的变化反映了意识活动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④绿色出行的理念对人们出行方式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7、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它蕴含着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昭示了革命先辈的爱国情感和高尚品质,诠释了党的初心和使命,鼓舞激励着伟大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接续奋斗。青少年深读这本“教科书”有利于(     )

    A.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B.立足时代之基,融合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C.巩固民族生存与发展之基,激发民族的凝聚力

    D.汲取和丰富精神文化滋养,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 18、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原则、实现什么目标等根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引领世界文明发展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上述材料表明,习近平文化思想(       

    ①是新时代党对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高度理论总结

    ②体现了思想意识是一个国家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③表明中国共产党是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践行者

    ④能够为世界各国的文化发展提供全新的标准路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9、中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我们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如果有人胆敢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中国军队不会有丝毫迟疑,不畏惧任何对手,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都将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是基于(       

    ①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

    ②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

    ③一个中国原则是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④领土完整是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0、2023年上半年,一些美西方媒体出于意识形态偏见,刻意将矛头对准中国,编造耸人听闻的假消息,将中国北方地区春季随处可见的“杨树花”报道成“虫子”,诬称“中国遭遇生物灾难”。这波“硬黑”式造谣过于拙劣,很快被网民识破并辟谣。之所以要辟谣,是因为(     

    ①美西方媒体没有认识到真理具有客观性和无条件性特征   

    ②美西方媒体违背了客观事实,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③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会出现谬误

    ④美西方媒体自欺欺人,对客观存在进行歪曲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1、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导下,某市把浑河环境综合整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程,实施污水截流、绿色景观建设,完善水利设施等工程,使浑河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浑河的变化体现的哲理是(       )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影响社会存在的发展

    ②社会意识的存在和发生作用离不开社会存在

    ③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融合,没有明确的界限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 22、在一次企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上,针对该不该自主研发某关键设备,有与会者提出,研发这种设备成本太高,风险太大,直接从国外购买更稳妥。该观点遭到其他与会者的反对,这是因为关键核心技术(       

    ①直接从国外购买价格高,不如租赁合算       ②是国之重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③对推动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安全意义重大       ④是国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下列属于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是

    A.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24、2023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因为它(     

    ①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②丰富和发展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③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是激励我国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探究题 (共1题,共 5分)
  •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191次实验才发现青蒿素,这种疟疾药物能拯救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神药是因为它的发现源于中医。但青蒿素能够被提取出来,却是中西医携手合作的产物,单是中医或西医都难以取得这一世界级的成果。青蒿是中草药,代表着中医研究的思路;青蒿素是西药,代表着中医研究的方法。

    屠呦呦获奖带给中国的启示是中医药是中国最有原创优势的科技领域,中医药是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创造和积累,是一个大宝库,需要用现代科技挖掘和研究,借助科技提升中医药学术,发展创新。固守传统,拒绝现代科技,中医药的发展只能是空话,只有踏实务实才能成功。这次获诺奖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增强了我们对中医药的自信。

    材料二: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青蒿素获诺奖,网上一片沸腾。中医文化西医文化之争又起。西方有的学者质疑青蒿素是否有中药,进而质疑中医是否科学,西医文化应该代替中医文化。然而绝大多数科学家称屠呦呦获奖有利于中国和世界认识中药是尚未充分开发的宝库,应该保护文化多样性,让中西医文化互相交流,借鉴,融合,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材料三:淡看名利的屠呦呦注解科学精神,其获评诺奖既是对其自身成就的承认,也是对千千万万屠呦呦式的科学家群体的褒奖,更是对秉持和坚守的科学精神的推崇。科技研究者的献身精神:不但应有耐午住清贫、守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的职业素养,更要做到始终坚持如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守。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科学的品质日益稀缺,商业的裹挟之下,科研项目成了圈钱的道具,科学家也成了另类商人,科研经费投入越来越多,然有建树的成果却越来越少,更多的却是科研经费成了唐僧肉被分食,而一些科研者也因为骗取科研经费而锒铛入狱。

    1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如何让古老的中医药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2运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知识,谈谈中医文化能够历久弥新的原因。

     

三、辨析题 (共1题,共 5分)
  • 26、政府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四、综合题 (共3题,共 15分)
  •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很多年以来,特别是每年诺贝尔奖颁布前后,在许多中国人心中都有同一个疑问:什么时候诺贝尔奖能颁给大陆的中国人?目前,国内科研体制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通过行政化管理和市场化导向。行政的管理,导致了科研环境缺乏一个催生科学创新思维的温床,不能为原创性基础研究留下足够的空间。而市场导向,或者说借鉴了新公共管理思想的简单化的产学研一体的导向,导致了对原创性基础研究的投入严重不足,以及科学界的功利性行为。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研究发现:中国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执世界科技发展之牛耳,只是近代以后才开始落后于西方的。这就是李约瑟之谜(也称李约瑟问题)。

    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破解李约瑟之谜。

     

  • 28、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厚重,格调高雅,筷子作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代表,蕴含了中国人极其丰富的情感。

    人生滋味从筷尖开始:婴儿时,长辈用筷子蘸各种味道来教你辨别酸甜苦辣,是一种传承;孩提时,爸爸敲打你先下手夹菜的筷子,是一种明礼;长大后,你用筷子往妈妈碗里夹她爱吃的菜,是一种感恩;除夕夜,热气腾腾的饭桌上摆满了筷子,是一种团圆。一双小小的筷子,承载着十多亿人的民族文化和情感接续。

    对于筷子的应用和传承,我们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元素、造型等表面层次上,也不能一味地追求“复古”、“中国风”,而要放大视野,拓宽思维,在古人智慧的肩膀上继续前进,用现代的意识赋予传统新的价值与意义。

    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

    (1)我国的筷子文化有什么特点?

    (2)结合材料,说明我们应如何对待我国的筷子文化?

  • 29、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我国在航天育种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我国已经有许多成功的农作物及植物育种的例子,如“航丰1号”棉花、“航椒1号”辣椒、“太空5号”小麦,“太空万寿菊”等,这些航天育种技术的成果,破解了农作物及植物品种贫乏和濒临灭绝的问题。此前,天宫一号搭载了4名微小的特殊“乘客”,它们是我国特有的包括普陀鹅耳枥在内的4种濒临灭绝的的植物种子,由天宫一号带入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地面无法模拟的环境的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从而使他们回到地球时产生变化,更加适宜繁衍和存活。

    运用实践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45
题数 2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探究题
三、辨析题
四、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