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本赛季西甲末轮赛事中,皇家马德里客场取胜马拉加,C罗带领球队勇夺第33个联赛冠军,真是大快人心。
②科尔森•怀特黑德的《地下铁道》-书见解透彻,入木三分,深受读者好评,获得了2016年美国国家图书奖。
③七月流火,天气炎热,逃离都市,走进深山,看夏山苍翠,听泉水涓涓,感受一份难得的宁静与清凉。
④因受电商的强大冲击,实体百货业利润持续下滑,日薄西山,整个行业亟需整合升级,才能找到出路。
⑤电视剧<老有所依》直面“养老困局”,用感人故手了养老问题的不同侧面,被观众评为哀而不伤的作品。
A. ①④ B. ④⑤ C. ②③ D. ②⑤
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参加的人是举人,在乡试后第二年的春天(三月)举行,所以又叫“春闱”或“礼闱”。
B.勤王,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C.工部,三省六部是西汉以来逐步形成的封建王朝最高政府机构。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D.敕,中国古代帝王或肱股之臣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3、下列句子中,“征”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公车特征拜郎中 征召 ②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迹象
③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应验 ④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出征
⑤挟天子以征四方 征讨 ⑥旁征博引 引用
⑦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征收
A.①②⑤⑦ B.①③④⑦ C.②③④⑥ D.①④⑤⑦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马克.罗斯科的抽象画风格为何引人注目?人们一直对此莫衷一是。即便是同一个欣赏者,在不同时间去看马克.罗斯科的作品,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
②里约奥运会上,时隔12年回到决赛的中国女排3-1复仇塞尔维亚女排,整个赛场顿时沸腾起来,球迷热情的欢呼声、叫喊声不绝如缕。
③史连仓是故宫文保科技部的一位杰出的木器修复师,他对徒弟们说,“我年届六十,马齿徒增,只是做好了本职工作而已。
④祖母刘氏卧病期间,李密不顾州司催逼,常常目不见睫,衣不解带,亲自侍奉祖母,为她亲口尝汤药。
⑤杭州西湖景区明确禁止游人骑自行车进入湖区,可据记者现场观察,仅一分钟就有八人骑自行车进入园区,他们对指示牌置若罔闻。
⑥听到小明升任公司人事部长的消息,一帮老同学、老同事纷纷发来短信,祝贺他的乔迁之喜,并要他赶快请客。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5、一提到书法中的草书,人们便会想到“颠张醉素”,请问下列属于颠张的作品的是( )
A.自叙帖
B.自言帖
C.中秋帖
D.黄州寒食帖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期以来受“欧洲中心论”与“以西释中”影响,我国美学研究对中华民族的审美理论缺乏必要的自信,常常以“审美智慧”称之,没有足够勇气将其称为中国的美学理论。其实,审美是一种生活样式,是一种艺术的生存方式。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有引以自傲的民族艺术。因此,中国拥有本民族美学的观念,这种美学就是“生生美学”。
“生生美学”的“生生”即“生命的创生”,是我国古代哲思与艺术的核心所在。长期以来,许多晢学界与美学界的前辈学者就“生生”作了自己的探索。我国哲学家方东美将中国哲学精神概括为“生生”即“生命的创生”,而一切艺术均来源于体贴生命的伟大。这种阐释形成“生生美学”的雏形。此外,宗白华、刘纲纪等诸多学者还论述过中国传統美学的“生命美学”特征。“生生美学”是一种中华民族自己的美学形态,独具特色与魅力。而且,体现这种“生生美学”的中国传统艺术,如国画、书法、戏曲、琴艺与民间艺术至今仍具有无穷生命力,它们就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因此这种“生生美学”也是鲜活的。
“生生美学”是一种“天人相和”的生态之美。过去,我们没有勇气说“天人相和”是中国的生态美学,只说是生态审美智慧。但事实告诉我们,中国长期的农业社会以及由此产生的“天人合一”文化形态,决定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观在中国具有原生性特点。这种原生性的生态文化,曾经极大地影响了现代西方学者生态观的形成。“天人相和”的生态之美不仅仅是一般的生态智慧,而且是具有原生性并活在当代的生态理论。“天人相和”所构成的人与自然亲和的“中和之美”,与古希腊强调科学的、比例对称的“和谐之美”是不同的。所谓“天人相和”具有明显的“生命创生”的内涵,天地相交、风调雨顺、万物生长就是一种美的形态。这种生态之美仍然存在于我国诸多民间艺术之中,例如年画“瑞雪兆丰年”与“大丰收”等。
“生生美学”是一种“阴阳相生”的生命之美。这种生命之美包含万物化生、宇宙变化等极为丰富的内涵,而且体现出“天地与我为一,万物与我并存”的理念,是一种古典的生态整体论与生态平等论。特别可贵的是,《周易》揭示了包括艺术创造在内的万事万物生长演化的规律,即“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不仅是万物生长之道,而且是艺术创造之道。中国艺术大都是虚实相生的生命艺术,形成特有的艺术生命体。阴阳之道还概括了艺术创造特有的规律,即凭借阴阳虚实的对比产生一种艺术生命力。例如,国画就是通过白与黑、浓与淡的对比形成一种艺术生命力。像齐白石的虾图,以其“为百鸟传神,为万虫写照”的精神,仅寥寥几笔,以大片的空白将几只小虾在水中活泼泼的生命力表现无遗。
“生生美学”化育中国人的生活,蕴含在无数民间艺术之中,寄托着我们无尽的情思,需要我们好好体悟。
(摘编自曾繁仁《生生美学具有无穷生命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过去常常以“审美智慧”称审美理论,原因之一是长期受“欧洲中心论”与“以西释中的影响。
B.方东美对中国哲学精神的阐释形成了“生生美学”的雏形,由此推出艺术来源于体贴生命伟大的结论。
C.“瑞雪兆丰年”“大丰收”等年画,显示出我国有些民间艺术能体现“天人相和”的生态之美。
D.“生生美学”不仅包含了万物化生等极为丰富的内涵,而且是一种古典的生态整体论与生态平等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针对长期以来我国在中华民族审美理论研究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拥有本民族美学的观念。
B.文章在阐释“生生”内涵的基础上,从生态之美和生命之美两个角度论述“生生美学”。
C.第三段将“中和之美”和“和谐之美”做比较,论证“天人相和”的内涵是“生命创生”。
D.第四段以对比形成艺术生命力的国画为事例,论证了《周易》一书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生生美学”成为中国的美学理论,取决于诸多学者对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和民族艺术的不断研究。
B.体现了“生生美学”的中国传统艺术会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在当代乃至未来也能发挥功效。
C.尊重、顺应自然的生态观在中国具有原生性特点,所以“生生美学”是“天人相和”的生态之美。
D.“生生美学”的理论曾决定了现代西方学者生态观的形成,能引导我们思考如何构建美好的生活。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鴳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______,______”,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2)古代的诗人受到《楚辞·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启发,创造出“落木”一词,该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
(3)郦道元在《三峡》一文中引用渔歌“______,______”来印证前文对哀猿长啸的描写。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借用琵琶女的动作以及擅长弹奏的名曲来表现她有高超技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师说》中,认为老师的职责是“_____________”,在解说人们应从师的原因时,认为“________________”,不可能没有疑惑。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和冬天的情景。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书写了与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里“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相似境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些描写与李白在《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3)诗文与“酒”结缘,似乎已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个传统。如李白《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一句,写友人盛情备美酒为之饯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__”一句,借酒抒发思乡之深情。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上天要对肩负大任的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顾四十三年以来金国与宋朝战事不断的历史。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诸葛亮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为己任,而他认为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是:“______”。
(2)《琵琶行》描写琵琶女梦忆往事,醒来粉泪纵横的诗句是: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客悲叹自己只得在秋风中用悲凉的箫声寄托苦闷之情的一句是: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晚泊
陆游
半世无归似转蓬,今年作梦到巴东。
身游万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
邻舫有时来乞火,丛祠无处不祈风。
晚潮又泊淮南岸,落日啼鸦戍堞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设喻贴切,直接入题,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说自己长期辗转于道路,似随风飘转的蓬草。
B.第二句写赴官巴东,不直说其事,而托以“作梦”,既说出了目的地,又表现了复杂的心情,构思巧妙。
C.颔联遥想此行前程的苦难,写三峡蜀道之难行,是万死一生的险地,自己将步入那千峰百嶂之中。
D.颈联写泊船时邻舟乞火,又写乡间庙宇有船夫们祈祷顺风,通过一事一景来为尾联蓄势。
【2】尾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程师孟。字公辟,吴人。进士甲科。累知南康军、楚州,提点夔路刑狱。泸戎数犯渝州边,使者治所在万州,相去远,有警,率浃日乃至。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师孟曰:“必俟报,饿者尽死矣。”竞发之。徙河东路。晋地多土山,旁接川谷,春夏大雨,水浊如黄河,俗谓之“天河”,可溉灌。师孟劝民出钱开渠筑堰,淤良田万八千顷,裒其事为《水利图经》,颁之州县。为度支判官。知洪州,积石为江堤,浚章沟,揭北闸,以节水升降,后无水患。判三司都磨勘司。接拌契丹使,萧惟辅曰:“白沟之地当两属,今南朝植柳数里,而以北人渔界河为罪。岂理也哉?”师孟曰两朝当守誓约涿郡有案牍可覆视君舍文书腾口说讵欲生事耶惟辅愧谢出为江西转运使。盗发袁州,州吏为耳目,久不获,师孟械吏数辈送狱,盗即成擒。加直昭文馆,知福州,筑子城,建学含,治行最东南。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师孟在广六年,作西域,及交址陷邕管,闻广守备固,不敢东。时师孟已召还,朝延念前功,以为给事中、集贤殿修撰,判都水监。贺契丹主生辰,至涿州,契丹命席,迎者正南向,涿州官西向,宋使价东向。师孟曰:“是卑我也。”不就列,自日昃争至暮,从者失色,师孟辞气益厉,叱傧者易之,于是更与迎者东西向。明日,涿人饯于郊,疾驰过不顾,涿人移雄州以为言,坐罢归班。复起知越州、青州,遂致仕,以光禄大夫卒,年七十八。师孟累领剧镇,为政简而严,罪非死者不以属吏,得豪恶必痛惩艾之,至剿绝乃已,所部肃然。洪、福、广、越为立生祠。
(《宋史·程师孟列传》)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句是( )
A. 师孟曰/两朝当守誓约/涿郡有案牍可覆视/君舍文/书腾口说讵/欲生事耶/惟辅愧谢/
B. 师孟曰/两朝当守誓约/涿郡有案牍可覆视/君舍文书/腾口说/讵欲生事耶/惟辅愧谢/
C. 师孟曰/两朝当守誓约涿郡/有案牍可覆/视君舍文书/腾口说/讵欲生事耶/惟辅愧谢/
D. 师孟曰/两朝当守誓约涿郡/有案牍可覆/视君舍文书/腾口说讵/欲生事耶/惟辅愧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治所,古代一般指地方政府驻地。包括省治、府治、州治、县治等。朝廷在设置具体的地方政府驻地时往往会有地理位置、经济、军事等多种考量。
B. 日昃,是早晨的意思,“昃”意指太阳从东方升起。文中说程师孟和对方据理力争,从早晨一直到傍晚,不肯让步。
C.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 “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文中说洪、福、广、越四州为纪念程师孟的功绩而为他立了祠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程师孟为政讲究灵活变通。在渝州任职时,恰逢凶年歉收,官府不愿赈济百姓,他便假借朝廷的名义,调用储备粮,有人劝阻他,他却为了群众义无反顾。
B. 程师孟注重民生工程的建设。说服山西百姓出钱开渠筑堤,并将治水经验编辑成书向州县颁发推广,在洪州修筑江堤、疏通沟渠,消除水灾祸患。
C. 程师孟面对困难敢于迎难而上。广州城被贼寇毁坏,老百姓们恐怖逃窜,有人说这里土质疏松恶劣,无法筑城。程师孟用六年时间建造了西城,加强了广州的守备。
D. 程师孟处理外交事务不卑不亢,坚守气节。在去祝贺契丹主诞辰时,面对契丹方面安排座次的傲慢刁难态度,程师盂据理力争,坚决不入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盗发袁州,州吏为耳目,久不获,师孟械吏数辈送狱,盗即成擒。
(2)师孟累领剧镇,为政简而严,罪非死者不以属吏,得豪恶必痛惩艾之,至剿绝乃己,所部肃然。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同学们,人类对意义的追寻永远不会停息,追寻意义是人类自身的价值所在。我希望你们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无论境遇是好是坏,永远不要放弃追寻意义的努力。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 2018 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这是一个利益在前,道德在后的时代:金钱、地位、权力,已经成为世人追逐的唯一之物,道德和价值观的培育,却渐渐被人遗忘。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但愿我们不要让利益掩盖良心,而应厚德载物。我们所追求的,理应是较名与利更能持久的东西。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毕业典礼致辞
其实人生的意义并没有那么的复杂,简单来说就是因为你的存在,让你周围的人感到生活更加美好,而不是因为你的出现让周围的人苦不堪言。生而平凡,可以让家人更好;小有所成,可以让团队更好;身居要职,可以让国家和社会更好。
——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毕业典礼致辞
以上是三位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给学生致辞的片段,你更喜欢其中的哪一则呢?请阐述你的态度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