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福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句子中使用感叹号有错误的一句是(   )

    A.让我们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双手营造出千千万万片森林,尽情地享受“森林浴”吧!

    B.石的感情是多么地沉郁、厚实、丰富,跟人们心心相印啊!

    C.真美啊!桂林的山水。

    D.保守落后的人就是阻碍社会向前发展的人!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双兔傍地   B. 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C. 旦辞爷娘   D. 归来见天子

  • 3、下列最能体现出太阳花不惧烈日,盛情绽放的句子是(

    夏日暴烈的阳光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只有太阳花对炎炎赤日毫无保留,

    A.阳光炽热,它也开得艳丽,开得热情,开得旺盛。

    B.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是艳丽,愈加热情,愈加旺盛。

    C.阳光虽然炽热,但它开得更加艳丽、热情、旺盛。

    D.阳光越炽热,它开得越艳丽、热情、旺盛。

  •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的天象令人心旌摇荡,难以忘怀。

    B.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C.春日的午后,我们一起去郊外踏青,享受大自然的天伦之乐

    D.他忠人之事,急人之难,爱听些受恩者的恭维,虽不见得乐此不疲,却也习以为常。

  •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清晨草叶上的露珠,是早起的小虫们的仙露琼浆

    B.郭德纲的相声风趣幽默,令人忍俊不禁

    C.学习中我们要做到不耻下问,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

    D.他的梦想犹如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即。

  • 6、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败(tā)   皇恐   识(shú) 维持

    B. 车(dēng)   光棍   辱(wū)   僵硬

    C. (pì)   凑合   磨(zhuó)   包裹

    D. (qiàn)   边缘   客(zǎi) 田螺

  • 7、指出下列句子中没有用比喻的一句(  )

    A. 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B. 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

    C. 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D. 他的脸苍白得像一张纸。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代词指代的内容。

    (1)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之”指代______________。

    (2)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之”指代_______________。

    2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所在位置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A.尔辈不能究物理B.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_____(A.水不能冲石B.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颠D.石必倒掷坎穴中)。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作分析,认为应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的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石兽落水的上游去寻找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4选出下列句子中的倒装句( )

    A.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B.求二石兽于水中

    C.山门圮于河 D.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5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找出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根据提示默写。

    (1)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

    (3)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表现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葱茏苍翠的树木给人无限生机,随风飘落的花瓣让人感动不已,龚自珍触景生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甘于奉献的精神。

    (6)在杜甫的《望岳》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用孔子名言,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屠呦呦:首个诺贝尔中国科学家

    黄祺

    ①着一身紫色礼服,站在诺贝尔奖颁奖台上,85岁的中国老人屠呦呦,还是没显出“华贵”来。多年的深居简出,让屠呦呦习惯了简单低调,就连赴瑞典登机前,屠呦呦也躲开了VIP待遇,躲开了官方的送行仪式和媒体记者,“偷偷地”离开,再多的光环与荣耀似乎都没能打扰她平静的内心。

    ②10月刚刚得到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消息时,屠呦呦曾接受过一些记者的采访,但很快,屠呦呦婉拒媒体,希望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去瑞典领奖之前,有媒体记者试图登门,先被“楼长”邻居挡一关,敲了门,最后还是被屠呦呦的爱人礼貌地回绝了采访请求。

    ③获奖时人们才发现,有关这位诺贝尔获奖者的资料很少,直到1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屠呦呦传》,一些历史细节才第一次被人们了解。1930年,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是家里5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孩,她的名字取自《诗经·小雅》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④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在北大医学院药学系学习生药学,毕业后分配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

    ⑤几十年来,屠呦呦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她所热爱的研究工作中,甚至对家庭也缺少照顾,给人留下“执拗”的印象。她的“执拗”最终让她收获了科学上的成果和同行、学生的敬重。

    ⑥只是,屠呦呦自己的低调,无法掩盖整个中国科学界以及普通中国人的兴奋,因为这一枚诺贝尔科学类奖章,是中国人多年来所期盼的。

    ⑦屠呦呦获奖的原因是她在青蒿素研发中的重要作用,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是一种完全由中国人开发、以中国传统草药为原料的全新药物。根据世卫组织的统计数据,自2000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约2.4亿人口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约150万人因该疗法避免了疟疾导致的死亡。

    ⑧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汉斯·弗斯伯格在致颁奖词时,对屠呦呦的科学贡献予以高度评价。“在20世纪60和70年代,屠呦呦参与了中国一个开发抗疟药品的重要项目。当屠呦呦阅读古籍时,她发现特定的含有青蒿的植物在治疗发烧的配方中多次出现。于是她开始在感染疟疾的老鼠身上试验这种青蒿的提取物。试验发现一部分的疟疾寄生虫死亡,但与整体的试验结果并不一致。随后屠呦呦继续到古籍中寻找答案。在一本1700年前的古书中,她发现一种对青蒿低温提取的方法,这样得到的提取物疗效非常显著,可以杀死所有寄生虫,而其中有效的成分之后被确认并被命名为青蒿素。在后来的研究中,她发现青蒿素能够通过一种独一无二的方式杀死寄生虫。”

    ⑨颁奖词简单的几句话背后,是特殊年代、艰苦环境下中国科研者们付出的巨大努力。正如屠呦呦自己所说,这一枚诺贝尔奖章是集体的荣誉,是一代科研工作者的荣誉,而她去领奖,是“代表中国”。

    ⑩屠呦呦手中的诺奖奖牌,与其说是国际科学界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科学成果的肯定,还不如说是对中国科学界的一种鼓励和期待。从这一枚奖章开始,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的奖章属于中国人。

    (选自2016年第1期《新民周刊》)

    1屠呦呦“习惯了简单低调”。文中哪些方面反映了她的低调?

    2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从下列两句中任选一句,自选角度进行赏析。

    (1)再多的光环与荣耀似乎都没能打扰她平静的内心。

    (2)屠呦呦自己的低调,无法掩盖整个中国科学界以及普通中国人的兴奋。

    4“阅读提示”指写在文章正文前,概括文章内容、主旨或写作技巧等方面的文字。请通读全文,从文中选取一句话作为本文的阅读提示。

    5屠呦呦说,她去领奖是“代表中国”。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

  • 11、   《阿长与〈山海经〉》

    ①玩的时候倒是没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②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③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④“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也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1第⑤段画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2阿长为什么会把《山海经》说成是“三哼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

    3“我”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请以“陪我成长的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要求:

    要求:(1)不套作,不抄袭,不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2)文中如需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代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