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渭南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袁世凯上台前,孙中山为限制袁世凯专权,维护民主共和制采取的措施是

    A.提出临时政府设在南京,新任大总统到南京就职等条件

    B.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就即行辞职

    D.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火烧圆明园的是(

    A. 英法联军   B. 英法联军   C. 八国联军   D. 日俄联军

     

  •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毛泽东在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了艺术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

    B. 我国自行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歌女红牡丹》

    C. 赵丹、周璇是20世纪初著名的电影明星

    D. 白话小说《白毛女》影响很大

  • 4、下列文献属于太平军领袖建立其理想社会的纲领性文件的是(     

    A.

    B.

    C.

    D.

  • 5、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1937年12月13日”“30万人以上”“日本的滔天罪行”这三个关键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旅顺大屠杀

    B.厂窑惨案

    C.南京大屠杀

    D.常德细菌战

  • 6、有学者在提及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时指出:这些条款(包括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等)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现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该条约是( )

    A.《马关条约》 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 7、抢劫并放火焚烧圆明园的是

    A.英法联军

    B.俄美联军

    C.八国联军

    D.英美联军

  • 8、歌曲《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唱道:“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历史将从你这里揭开新篇。”歌词描述的事件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八七会议

    D.中共七大

  • 9、胡锦涛曾引用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鼓励和祝福深圳人民。1992年为深圳“扶摇直上”再添动力的应该是

    A.执行一五计划

    B.邓小平南方讲话

    C.建立经济特区

    D.发动大跃进运动

  • 10、民生问题,简单讲就是有关国民生存、发展和福利问题。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前提和基础。孙中山针对中国的民生问题在同盟会纲领中提出什么主张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 11、长征路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

    A.四渡赤水 B.过雪山草地 C.渡过金沙江 D.井冈山会师

  • 12、1971年10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     

    A.第24届联大

    B.第25届联大

    C.第26届联大

    D.第27届联大

  • 13、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邱少云等壮烈牺牲的事迹,体现了志愿军战士的

    A.开拓进取的精神

    B.艰苦奋斗的精神

    C.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D.刻苦钻研的精神

  • 14、关于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取得了胜利 B.都是孙中山直接领导

    C.都被袁世凯镇压 D.都是为了维护辛亥革命成果

  • 15、“皇帝倒了,辫子割了”,是少年瞿秋白对近代社会变化的生动描述。导致这一社会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爱国运动

  • 16、1982年,中共中央发出的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该“一号文件”着眼于

    A.改革农村生产关系

    B.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

    C.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7、1978年在理论界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的错误观点是( )

    A.“两个凡是”论

    B.“以阶级斗争为纲”论

    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论

    D.“打倒一切,全面内战”论

  • 18、关于能不能打垮国民党政权,毛泽东曾说,当农民在大牌子上写着“张二狗二垧地”的时候,共产党扎根了。这反映了土地改革

    A.是北伐能胜利进军的保证

    B.彻底铲除了土地私有制度

    C.使共产党赢得了人民支持

    D.为国家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 19、如下图中的动物分别代表英、俄、德、法、日、美等国。图中的历史背景是

    A.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八国联军侵华

    C.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 20、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十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 甲午战后的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D. 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中国近代教育变化也是时代变迁的缩影之一。

    11862年,洋务派创办的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是____

    21898年,戊戌变法“新政”之一的_____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 2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伟大领袖,当家做主——

    (2)身堵枪口,壮烈牺牲——

    (3)抗美援朝,三军统帅——

    (4)严守纪律,被大火吞噬——

    (5)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冤案的受害者——

  • 23、填空题。

    (1)抗美援朝中,司令员是_____。我军开赴朝鲜的目的是_____

    (2)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涌现了大批的先进人物,如两弹元勋_____、党的好干部_____等。

    (3)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_____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我国进入_____新时期。

     

  • 24、新中国建立后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涌现出一批批的杰出人物,根据下列描述分别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对应人物的姓名。

    (1)“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履行了自己入党申请书中这一誓言的人物是____

    (2)“党的好干部”“治沙于兰考”的是____

    (3)他是“感动中国”的人物,是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家,这位科学家是____

    (4)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家,被誉为两弹元勋的是____

    (5)大庆油田工人,以他为代表的那种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他是____

  • 25、1894年中日黄海激战中,致远舰管带______壮烈殉国;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拉开了______运动的序幕。

  • 26、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制度;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______制度。

  • 27、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1924年5月,     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    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

    (2)在反“扫荡”作战中牺牲的八路军副参谋长是     

    (3)状元实业家     回到家乡创办了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 28、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诗句所描绘的情境发生在

    A. 辛亥革命时期   B. 北伐战争时期   C. 红军长征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 29、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______》,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在《______》中,清政府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 30、1927年8月,中央在汉口召开_________,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有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_________,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南京和北京作为两大古都,南北相望,成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缩影。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南京篇)南京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奋进求索。它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1)请你举例说明南京“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奋进求索”。

    (2)你认为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点的主要依据分别是什么?

    (北京篇)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

    (3)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4)在解放战争的哪次战役中,北平和平解放,千年古都回到人民手中?

    (5)你从上述内容中获得哪些启示?(至少写出2点)

  • 32、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但它却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1)写出洋务派创办的两个近代军事工业的名称。

    (2)你认为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 33、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国共合作、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为哪一个政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2)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这次合作的方式是什么?

    (3)红军不怕远征难,请你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一项史实加以说明。

    (4)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5)渡江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役。2019年是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多少周年?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歌为心声,言以咏志。一些动听的歌曲不仅提示出深刻的时代背景,也唱出时代的最强音。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 歌曲《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歌曲《春天的故事》

    材料三:“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四个现代化,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人民日报》1979年元旦社论

    材料四:“在边远地区、落后的地区和贫困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9月

    材料五:《经济特区示意图》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一:根据所学知识,歌曲《走进新时代》中,歌颂了两位带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伟人,他们分别是谁?在歌曲《走进新时代》中,我们应该高举什么旗帜“开创未来”?

    问题二:运用所学知识,请用一句话评价歌曲《春天的故事》中的这位“老人”。

    问题三: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九七九年之前,我国“全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在什么会议上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这次会议上还决定实行什么伟大决策?

    问题四:结合材料四,回答:我国哪里的农民最早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具体到村)这一作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问题五:材料五《经济特区示意图》中A、     C、      D、   ,分别代表哪一个经济特区?此后,我国对外开放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