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挑选/挑逗 禁止/忍俊不禁 气冲斗牛/斗志昂扬
B.金柝/拆卸 契合/锲而不舍 谆谆教诲/韬光养晦
C.校补/校对 殷红/家道殷实 息事宁人/宁缺毋滥
D.愧怍/作息 伯仲/忧心忡忡 慷慨淋漓/一概而论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B. 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政教处采取了很多措施。
C.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
D.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的过程。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筑工地上机器轰鸣,人声鼎沸,好一派热闹的场面。
B.你说的这个消息骇人听闻,你是不是胡编乱造的?
C.他的作品注重小巧玲珑的生活细节,也关注社会现实。
D.李老师是我的良师益友,我非常尊敬他。
4、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习近平指出,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饱经沧桑的一章。
B. 人生路上有时山高难攀,海阔难越,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定会登上理想之巅,到达梦想之岸。
C. 撒贝宁主持的《开讲啦》节目鲜为人知,青春活泼的主持风格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青睐。
D. “低头族”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的方寸屏幕上,往往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殊不知,无论移动终端中的虚拟世界多么精彩,却无法替代现实世界的真实美好。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忏悔/纤细 契约/锲而不舍 禁止/忍俊不禁
B.贮藏/伫立 裸露/风餐露宿 耸立/毛骨悚然
C.角逐/角色 红晕/晕头转向 屏障/屏息凝神
D.刹那/霎时 憧憬/忧心忡忡 俯瞰/五脏六腑
6、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各级主管部门必须防范意识增强,防止煤矿爆炸事故不再发生。 删去“不”。
B.《欢乐颂》讲述了五个来自不同家庭、性格迥异的女孩们共同成长。 在句末加上“的故事”。
C.他总是从一个资深新闻人的角度,以流畅干练的语言评说当前新闻热点。 将“干练”改成“简练”。
D.这位普通农民简单的几句话深刻蕴含道理。 将“深刻”和“蕴含”互换位置。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B.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C. 不久书桌上德文字典和日文字典都摆起来了,果戈理的《死魂灵》,又开始翻译了。
D. 石子入浅水,水花四溅,虚张声势;石子入深潭,悄无声息,不动声色。
8、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
甲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林嗣环《口技》
乙
钱氏①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②之妻,赂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③,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人履其板,自不能动。人皆服其精熟。
沈括《梦溪笔谈》略有删改
(注释)①钱氏:指五代吴越国的吴越王及其子孙。吴越国为钱镠所建。后文的“钱帅”,即钱镠的孙子钱俶。②喻皓:也作预皓,五代末、北宋初著名建筑工匠。③讫:完。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于 杭 州 梵 天 寺 建 一 木 塔
【2】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
⑴会宾客大宴( ) ⑵众妙毕备( )
⑶以为妙绝( ) ⑷上轻,故如此( )
【3】翻译下列句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4】甲文中口技艺人的表演真是模仿得 (填一成语),乙文中喻皓对“ ”(用乙文原句填写)的回答真是胸有成竹。他们俩在自己所从事的的技艺上都达到了 (用一个成语形容)的境地。
9、古诗文默写。
(1)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2)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晚春》)
(3)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4)___________________,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5)篱落疏疏一径深,___________________。(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6)皮之不存,___________________。(《左传》)
(7)___________________,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8)《逢入京使》中写诗人由于行程匆匆,只好用捎口信的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人的麦田
①我读高三的时候,在我们那个地方,盛行陪读。我所在的那个班,一半以上的家长都在陪读。而我,似乎是一个孤独的“另类”,因为,整整三年,我的父亲从未到学校来看过我,我虽然并不奢望父亲陪读,可见到那些陪读的父母,心里还是隐隐发酸,直到那年高考,我才明白:父亲对我有着别样的期待,我并不是孤军作战。
②高考前两天,学校让我们自己调整,我调转方向,打道回家。半年的闭关苦读,我和时节完全脱钩,回到家才惊地发现,满地金黄,漫天麦香,已到收麦季节。时间过得真快,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巍峨多年的父亲已经开始佝偻,满头白发了。
③对于我的火线回归,父亲很欣慰,“上阵父子兵”,麦收是父亲最重要的战役。多年来,我们一直并肩作战,把时光打得颗粒归仓,父亲拿起一把镰刀,试试锋刃,递给我,今年麦倒伏,要用手割了,我心生忐忑——过去割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打碎敲,对抗性为零,现在回到冷兵器时代,和麦子打“阵地战”,我还真有些力不从心。我接过镰刀,掂了掂,我明白,我再怎么做也做不到像父亲那样游刃有余。
④六月,阳光如炽,我不时直起腰,沿着脊梁沟,汗水一泻而下,酸痛逆流而上。我低估了弱不禁风的小麦,要把镰刀临阵倒戈,把我的掌心磨满水泡,我暴露在麦芒般刺眼的阳光里,孤立无援,父亲却像个无坚不摧的坦克,所向披靡。在这里,父亲总是火力十足。我不得不承认,这片麦田是父亲的主场,我则是他一个人的啦啦队。
⑤田间休息,我给父亲端上了茶水,父亲看看我的手:“使不惯?别攥太紧,和拿笔一样。”我点点头,父亲可以在他的麦田纵横驰骋,只是他没能教会我,或者说,他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要教会我。
⑥喝罢水,父亲问我:“快高考了吧?”我说,“后天。”父亲怔住,满身的汗珠也如麦粒般静止,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很快,他督促道:“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高考才是你该干的事。养足精神去收你的麦子,那个我帮不上。”
⑦父亲又开始埋首割麦,把对我的歉意,肆虐在麦子身上。在这里,镰刀是笔,麦子是墨,麦田是纸,父亲在麦田挥毫泼墨。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
⑧阳光烘烤着麦田,我拖着沉沉的步子。羞愧地以备战高考的名义溜号。父亲伫立着,像一株硕大的麦穗:身滚圆圆的汗珠,如麦子般饱满,灼灼其华,刺痛着我的眼。麦子是父亲的汗珠,而我是其中最大的一株吧。
⑨正如麦田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麦田!看着同学被父母簇拥着走向考场,我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因为我并不孤独,从故乡到小城,我和父亲在并肩作战。考场上,我在恣意挥毫;麦田里,父亲在挥汗如雨,我们在各自的麦田里收获着自己的“麦子”。
⑩那年,我考取一所重点院校,以后,求学,工作,一路栉风沐雨,我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我有我的麦田,我要考取的不是功名,而是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仓。
(选自《意林》,作者洛水,有改动)
【1】揣摩第②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表情达意的效果。
时间过得真快,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巍峨多年的父亲已经开始佝偻,满头白发了。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⑦自然段画线的句子
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
【3】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情节 | “我”的心理或表现 | 父亲的心理或表现 |
回家 | 惊讶 | ① |
② | 力不从心 | 游刃有余 |
交流 | 羞愧 | ③ |
考试 | ④ | 挥汗如雨 |
【4】文章标题“一个人的麦田”有何含义?请结合文章主题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所述的情形,说说你对“陪读现象”的看法。
(链接材料)大部分学校特别是名校的周边,生活着“陪读”一族。这些陪读的父母,有的放弃自己宽敞舒适的安乐窝,租住在学校周边狭小的出租屋里;有的甚至辞掉自己的工作,牺牲自己的事业,全身心照顾子女的学习与生活。
含义:
看法:
11、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老唐这一路
普玄
大年初五,老唐从天津出发去武汉,好不容易坐火车到了湖南岳阳,再也不能坐机动车去武汉了。老唐决定骑车朝武汉赶。
老唐去当志愿者
老唐叫唐培钧,虽只有四十五岁,人们却都喊他老唐。老唐去当志愿者,出发的时候不敢跟儿子说,到火车站买票的时候不敢跟售票员说,在街市买自行车的时候也不敢跟卖车的人说。
志愿者是一个很高尚的词。老唐人到中年还只是一个工人,老唐原本有家庭现在却成了一个没有家庭的人.—老唐离婚了。老唐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的人,他怕自己配不上志愿者这个词。
老唐买了一辆没有后座的自行车,他把行李拴在前杠上开始骑行。他从上午九点多骑到十二点多,到了湖南湖北省界检查站。两名警察、六七名协警,还有一个测体温的人。一群人拦住他测体温,问他干什么,他说去旅游。检查站的人告诉老唐,出去可以,但可就回不来了!
老唐没准备回来。
老唐在路上没想明白
老唐中午从省界开始朝武汉方向骑行,他要骑五六百里,在路上看不到车和人就有点慌,因为四周空旷的时候会有很多想法冒出来,让他左想右想,但一直想不明白。
老唐自幼习武,想当警察,却只当了工人。老唐在生活中爱管闲事儿,行侠仗义。老唐觉得本事不比别人差,但是在生活中,身边大部分人比他混得好。老唐想不明白。
老唐包里面带着干粮、面包、鸡腿、榨菜和矿泉水,对学过野外求生的老唐、对自幼学武天天吃苦的老唐来说,路上的艰苦不算什么,但他抵挡不住不时冒出的念头,这些念头沿路折磨他。【甲】老唐看见路边的麦苗和油菜,他惊诧地发现路边和堤岸上居然长出了黄色的油菜花。他生长的北方现在还很冷,野外都是一片枯黄。
老唐只是一个工人。老唐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有老婆儿子,还有一个三岁的小女儿,老唐想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但是老唐却离婚了,成了孤家寡人。
老唐继续骑行。【乙】老唐骑行中喜欢看路边的公里牌,每看见一个公里牌都离武汉更近一点。老唐妻欢经过集镇,喜欢看疫情里不能走亲访友的人们待在门口无聊的样子,喜欢看他们喝茶打盹和晒太阳。
老唐也想改变生活。想改变生活的老唐用积累多年的钱和朋友共同做生意,结果亏了,生活越改变越糟。老唐生意亏本后和老婆吵架,两人赌气离婚,儿女都判给老婆,老唐每月付儿女生活费。
老唐终于进入武汉。他在边界检查站签字,照样要测量体温,照样说只能进不能出。老唐满大街找不到住处,又累又乏,想到了报警。
老唐在警察的帮助下找到一家旅馆,在旅馆的前台,他碰到一个人,那个人认识武汉国家博览中心志愿者团队负责人,并且给了他电话,老唐通过这个电话来到国博中心。
老唐用重活儿淹没自己
老唐当上了志愿者。老唐在国博中心物资仓库当搬运工,当登记和发货员。老唐每天卸货的时候,都朝最高处爬,选最大的箱子搬。连绵不断的物资让老唐流汗,也让老唐沉默。老唐每天都用重活儿淹没自己。
老唐每天把物资登记得很清楚,一箱一箱的物资标识得也很清楚。口罩、防护服、测温仪;大米、面粉、蔬菜。老唐每天看见拖物资的汽车一辆一辆开进仓库,看见高得如同半个天空的国博中心仓庄下面,汽车如晃动的影子,人如移动的鸡蛋。那些天天折磨他的念头也被淹没,不再出现。老唐每天吃饭很多,睡觉很香。
老唐和志愿者们看见来自四面八方的力量。每一车物资都有捐赠单位,从大大小小的公司到个人。有一回一个民营公司捐赠了二十七车货,一辆接一辆车开进,前后连绵如同山脉。货物让他们累得汗流,也让他们沉默。老唐偶尔想起折磨他的念头,也就莞尔一笑,冲在前面干活。
隔壁就是方舱医院
老唐在正月十二接到儿子的第一个电话。儿子问他是不是在武汉,他一愣。
老唐走的时候只有弟弟知道。老唐现在明白,弟弟知道了,全家都知道了。老唐知道儿子身边还站着其他人,他在电话里能听到他们的呼吸。老唐知道那是他曾经熟悉的家,那里有他的儿子、女儿和孩子们的妈蚂。
老唐的眼眶一热。
老唐转头去看隔壁的方舱医院。方舱医院是把一个巨大的空旷场所临时改造成医院,安放上病床,一个地方可以同时容纳上千甚至几千个病人。老唐会看见一辆一辆车拉人进方舱医院,也会有一辆一辆车拉着已经治好的人离开。
老唐不知道流过多少次泪。【丙】看到有位志愿者请人照顾家里九十岁的老母亲,自己却天天骑车去国博主心当志愿者,他流泪;看到一帮辽宁的兄弟每天朝最高处爬,挥汗如雨,他流泪;看到团队中一对夫妻每天和几千里之外的十二岁儿子视频,他也流泪。
还有给志愿者们做大锅饭的大姐。这个五十岁女人,临走前写好了遗书。她离家三天后,居住在另一套房的丈夫才知道。她的儿子在西安当兵,至今不知道她在武汉。她说要让丈夫和儿子看到,她并不是一个天天只会在麻将桌上混日子的人。她的话也让老唐流泪。
他回去之后要和孩子们的妈妈复婚,他要陪她逛商场,也想多陪陪孩子们。
(选自《光明日报·作品》2020年4月3日,有删改)
【1】“老唐这一路”的行程也是“老唐这一路”的心路历程,仿照示例,填写下面的表格。
一路行程 | 心路历程 |
从天津坐车出发到达湖南岳阳 | 去武汉做志愿者,却不敢告诉别人 |
从湖南岳阳骑车到湖南湖北省界检查站 | ①________________ |
从雀界检查站到武汉边界检查站进入武汉 | ②________________ |
在武汉国博中心当上志愿者 | ③________________ |
【2】做批注一般有理解式批注、感悟式批注看天上闪烁的星星像宝石”的写法、赏析式批注等。请阅读文中甲、乙、丙三处批注,
完成对应任务。
原文语句 | 批注 | 任务 |
【甲】老唐看见路边的麦苗和油菜,他惊诧地发现路边和堤岸上居然长出了黄色的油菜花。 | 感悟式批注:此处和《老山界》中“半夜在山上睡觉,天冷睡不着”相似,意蕴丰富。 | ①此处感悟式批注是否恰当呢?请说说你的看法。 |
【乙】老唐骑行中喜欢看路边的公里牌,每看见一个公里牌都离武汉更近一点。老唐喜欢经过集镇,喜欢看疫情里不能走亲访友的人们待在门口无聊的样子,喜欢看他们喝茶打盹和晒太阳。 | 理解式批注:四处“喜欢”隐藏的内涵不一样,你能理解吗? | 第一处:距离武汉更近而感到高兴。 第二处:集镇能让老唐不心慌,不冒出折磨他的念头。 第三处:② ▲ 第四处:③ ▲ |
【丙】看到有位志愿者请人照顾家里九十岁的老母亲,自己却天天骑车去国博中心当志愿者,他流泪;看到一帮辽宁的兄弟每天朝最高处爬,挥汗如雨,他流泪;看到团队中一对夫妻每天和几千里之外的十二岁儿子视频,他也流泪。 | 赏析式批注:写流泪,用手法,令人印象深刻。 | ④此处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呢? |
【3】这篇文章在《光明日报》“作品”栏目发表后,曾被多家微信公众号推送。某家微信公众号推送时,把第三部分“老唐用重活儿淹没自己”中的画横线语句删去了。你认为能不能删去呢?请说说理由。
【4】读完这篇文章,也许你会联想到这些词语:责任、亲情、家国情怀、小人物命运。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围绕其中一个词语,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12、根据要求作文。
本学期我们学过小说《驿路梨花》,你是否也和文中的梨花姑娘等人一样,被文中乐于助人的精神所感染,也想自觉成为雷锋精神的传承者呢?
请你以“帮助”为题目作文。
温馨提示:①写一篇记叙文;②不得照搬所提供的作文材料;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