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湘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三政治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4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少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一定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肩负起历史使命。这要求青少年(     

    ①为世界和平作出重要贡献

    ②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勇于奉献

    ③勇做时代的学习者、奋斗者

    ④关心国家发展,为祖国成就自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从事各种民事活动,如购置财产、签订合同、结婚等。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有(     

    ①侵犯他人民事权利②妨害公共安全

    ③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④妨害社会管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3、下表是某市公共场所中人们最不喜欢的行为的调查结果。这提醒市民(     

    人们最不喜欢的行为

    乱扔垃圾

    大声喧哗

    插队

    闯红灯

    遛狗不栓绳

    践踏草坪

    占比

    100%

    86.1%

    79.5%

    56.8%

    27.3%

    16.3%

    A.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B.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C.增强公共参与意识

    D.提升自身文化水平

  • 4、下列有关法律知识的说法与理解存在错误,请你指出共有几处(     

    ①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等场所是严重不良行为,不良行为必然会发展成犯罪

    ②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③“判处拘役5个月”与“没收财产”中,拘役属于刑罚,没收财产属于行政处罚

    ④民事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A.5处

    B.4处

    C.3处

    D.2处

  • 5、遵守社会规则,需要监督、提醒、奖励等外在约束。下列选项能体现出他律的是(     

    ①溺爱之子不成材,小苗不修不成树②即使没有交警查酒驾,小李也坚持喝酒不开车

    ③警察叔叔在交通路口检查来往车辆④小明经常反省自己,自觉纠正自身错误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 6、2023年5月30日,辽宁省副省长郝春荣因非法收受财物数额巨大,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00万元。对该案认识正确的是(     

    ①该行为所受到的处罚是刑罚处罚 ②案例中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③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④行政违法行为要承担行政处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7、某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经常对辖区内随意停放车辆,侵占公共人行道路等行为进行执法检查,加强对学校周边的交通疏导,确保社会车辆有序通行,给学生和家长提供安全、有序的环境。这是因为(     

    A.社会秩序明确了社会规则的内容

    B.良好的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C.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D.执法部门是维护秩序的唯一力量

  • 8、2023年10月26日,神州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努力和奉献。材料表明(     

    A.社会对个人提出了更高要求

    B.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努力

    C.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D.个人的身份在社会关系中确定

  • 9、今年国庆假期,小李同学和父母参观了柳州图书馆柳东馆,感叹柳州也拥有了智能化现代设计、绿色花园式的读书空间;到影院观看《志愿军:雄兵出击》,感受志愿军的英勇和坚毅;到网红农家乐,体验特色乡村休闲游。小李一家快乐又充实的假日是(     

    A.为了培养体育特长

    B.感受丰富的社会生活

    C.形成各种社会关系

    D.为社会发展出谋划策

  • 10、钟波涌是珠海市红十字志愿工作者协会的一名志愿者,更是珠海市中心血站的“常客”,28年来,她总共献血153次,用热血为生命护航。她的事迹诠释了(     

    A.关爱传递美好情感,给他人带来温暖和希望

    B.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不能伤害他入自尊心

    C.关爱他人,是为了获得尊重和更多发展机会

    D.关爱他人只要精神上的关怀,无需物质帮助

  • 11、疫情刚开始的时候,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头发乌黑茂密,而2023年时却是满头白发,满脸沧桑。如果说我们被疫情偷走了三年,而他像是被偷走了三十年。专家吴尊友的事迹告诉我们(     

    A.不应该承担那些没有任何利益回报的责任

    B.承担责任就是要放弃个人的一切权利

    C.服务社会要付出时间、精力、金钱等代价

    D.逃避责任的行为必然会受到法律制裁

  • 12、路上行人、车辆遵守交通规则,高铁乘客遵守乘车规则,学生遵守校规校纪……若违反规则将会受到惩罚,这说明(     

    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②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③遵守规则只能靠自我提醒,不断反思

    ④要坚定维护规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3、不良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中学生陈某从“旷课→抽烟→吸毒→抢劫→入狱”的经历启示我们(     

    ①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②只有从重处罚,才能避免未成年人犯罪

    ③未成年人都难以抵制不良诱惑④要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4、自2019年5月1日起,《金华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为文明行为立规矩、树导向、定红线,给不文明者设立了一道规则边界。从此,金华有了向不文明行为说“不”的法律武器。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A.社会生活中处处有规则,社会秩序离不开规则

    B.规则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C.向社会不文明行为说“不”,属于非强制手段

    D.规则帮助人们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

  • 15、初中生小强的父亲借钱给同事,经过多次索要,同事仍拒不归还,父亲一筹莫展。小强与同学们商量,想利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帮助父亲。下列最适合的法律途径是(       

    A.通过电视、网络、广播等方式曝光

    B.直接向国家公安机关依法起诉

    C.采取一切方式同对方作斗争

    D.通过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维权

  • 16、下图是15岁中学生李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1】对于李某的上述行为,判断正确的有(     

    ①沉迷网络、旷课属于不良行为②辱骂同学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③小偷小摸属于严重违法行为④持刀抢劫属于刑事违法行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李某的变化轨迹警示青少年要(     

    ①避免使用网络,远离犯罪②远离不良行为,依法自律

    ③维护合法权益,善于斗争④认清犯罪危害,严于律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7、2021年1月22日,昆明市某校门口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劫持人质案件。面对凶残的歹徒,被劫持少年全程没哭,一度摆手跟警察说“不要过来”,他还主动同歹徒讲话,稳定歹徒的情绪……这都堪称“教科书式”自救。这启示我们(       

    A.面对违法犯罪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

    B.面对违法犯罪时,要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自救

    C.面对违法犯罪时,要增强法治观念

    D.面对违法犯罪时,要机智灵活地与其斗争

  • 18、2023年1月1日起施行的《铁路旅客运输规程》,修订以往“以身高论票价”的规定,开启“双轨制”:实行车票实名制的,年满6周岁且未满14周岁的儿童购买儿童优惠票;未实行车票实名制的,身高1.2米且不足1.5米的儿童购买儿童优惠票。可见(     

    A.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B.维护规则要从自身做起,自觉遵守规则

    C.我们要积极参与改进和完善规则

    D.不能适应实际生活的规则,需要加以调整

  • 19、2023年2月13日,昆明南至南昌西列车运行时,赵某在厕所内吸烟引发烟雾报警,随即乘警在车厢内将赵某当场查获。乘警对其进行列车消防安全宣传后,赵某认识到了自己在高铁上吸烟行为的危害性。违法行为人赵某最终被处以行政罚款200元。这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     

    ①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责任②务必积极防范民事违法行为

    ③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④要认识严重违法行为的危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20、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中,15年不离不弃,暖心陪伴“瓷娃娃”的重庆“同桌奶奶”李贤菊,以实际行动传扬了关爱他人的中华传统美德。这启示我们(     

    A.心怀善意,讲究策略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D.关爱他人,收获幸福

二、辨析题 (共3题,共 15分)
  • 21、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70条: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人、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

    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学校明令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但依然屡禁不止。针对这一现象,有的同学认为:带手机进校园是我个人的自由,不必小题大做。为此,同学们议论纷纷。

    结合自由与规则关系的知识点,分析上述同学的观点。

  • 22、有人说:“咱们普通老百姓,平日里肯定接触不到机密的事!所以,国家安全与我关系不大。”请你对以上观点加以评析。

  • 23、2022年1月1日,《民法典》实施一周年纪念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推出的五集纪录片《民法典进行时》。通过《价值引领》《生命尊严》《创新发展》《顺应时代》《以人为本》五个层次,展现民法典实施一年来,民事权利保护进入了“法典”时代,通过一个个真实案例,展现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显著变化,呈现法律条款在基层实践中的落地生根,揭示新时代我国法治建设的新高度。从“摇篮”到“坟墓”,从人格尊严到生活幸福,从财产安全到交易便利,民法典为百姓各项民事权利保驾护航,是一部真正的“保障民事权利的宣言书”。

    据此有同学认为:“只要国家不断加强立法,就能尊重和保障人权。”请你对上述观点进行辨析。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24、法定义务,如遵守交通规则,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不得侵犯他人人身权、财产权、知识产权的义务等。

    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说法定义务为什么必须履行?

  • 25、下面是某校八年级学生小明同学绘制的国家机构组织图。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请帮小明将空白处补充完整。

    ①②

    (2)根据关系图,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 26、隐私受到侵犯是未成年人在使用网络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随着社会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普及,未成年人相关数据被大量采集并通过网络获取、储存,有关方面对隐私数据泄露风险的防控不力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1)在开放的网络世界里,有哪些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让人防不胜防?

    (2)各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会带来怎样的危害?

  • 27、20223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311日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批准了这个报告。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国家机关?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哪些主要职权?

  • 28、【学习宪法、尊重人权】

    2020年12月4日是第七个国家宪法日。小亮所在的学校开展了相关的宪法宣传活动,以下是小亮参加活动的部分环节。

    首先,小亮参观了关于人权的相关法律展板。他看到展板上写着: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

    (1)小亮陷入思考:作为未成年人,除受教育权之外,未成年人还有哪些人权应该受到宪法的尊重和保障(写出两个即可)?

    在有奖答题活动环节,小亮抽到了这样一道题:我国最大的人权是

    (2)请你帮他填上答案。

    参观结束后回班级的路上,小亮对同学小刚说:“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我们应该增强宪法意识。”小刚反问道:“切实尊重和保护公民的人权,需要国家怎样落实?”

    (3)请你帮小亮回答上面的这个问题。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40
题数 28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