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
,
是两个不同的平面( )
A.若,
,
,则
B.若,
,则
C.若,
,
,则
D.若,
,则
2、已知,且
,
(
是虚数单位)是一个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那么
,
的值分别是( )
A.,
B.,
C.,
D.,
3、已知为虚数单位,设
,则复数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4、甲、乙、丙、丁四人参加数学竞赛,四人在成绩公布前作出如下预测:甲预测说:“获奖者在乙、丙、丁三人中”;乙预测说:“我不会获奖,丙获奖”;丙预测说:“甲和丁中有一人获奖”;丁预测说:“乙的猜测是对的”.成绩公布后,四人的猜测中有两人的预测与结果相符,另外两人的预测与结果不相符.已知有两人获奖,则获奖的是( )
A.甲和丁
B.乙和丁
C.乙和丙
D.甲和丙
5、已知函数满足
(其中
是
的导数),若
,
,
,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6、设a∈Z,且0≤a<13,若512020+a能被13整除,则a=( )
A.0 B.1 C.11 D.12
7、下面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1)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2)演绎推理得到的结论一定是正确的;
(3)演绎推理一般模式是“三段论”形式;
(4)演绎推理的结论的正误与大前提、小前提和推理形式有关
A.1 B.2 C.3 D.4
8、下列函数中,在上单调递减的是( )
A.
B.
C.
D.
9、在极坐标系中,曲线关于
A.直线对称
B.直线对称
C.点对称
D.极点对称
10、在中,角
所对的边分别为
.若
,则
为( )
A.等边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
11、函数的图象大致为( )
A.
B.
C.
D.
12、设全集U=R,集合,
,则集合
( )
A. B.
C. D.
13、已知集合,
,则
( )
A. B.
C.
D.
14、若复数z满足z=,则z对应的点位于(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1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则从
到
时左边添加的项是( )
A.
B.
C.
D.
16、已知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
,若
,则
________.
17、观察下列几个三角恒等式
①tan10°tan20°+tan20°tan60°+tan60°tan10°=1
②tan13°tan35°+tan35°tan42°+tan42°tan13°=1
③tan5°tan100°+tan100°tan(﹣15)°+tan(﹣15)°tan5°=1.
一般的,若tanα,tanβ,tanγ均有意义,你可以归纳出结论:_____
18、在复数范围内分解因式:______.
19、商场经营的某种袋装大米质量(单位:kg)服从正态分布N(10,0.12),任取一袋大米,质量不足9.8kg的概率为________.(精确到0.0001)
注:P(μ-σ<x≤μ+σ)=0.6826,P(μ-2σ<x≤μ+2σ)=0.9544,P(μ-3σ<x≤μ+3σ)=0.9974.
20、已知复数对应的点在复平面第一象限内,甲、乙、丙、丁四人对复数
的陈述如下(
为虚数单位):甲:
;乙:
;丙:
;丁:
.在甲、乙、丙、丁四人陈述中,有且只有两个人的陈述正确,则复数
___________.
21、若不等式对任意的
恒成立,则实数
的最大值为______.
22、已知直线与圆
相切,则
的值为______.
23、将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
个单位后得到函数
的图象,若对满足
的
,
,有
,则
________.
24、已知向量,
,若
与
垂直,则m=______
25、已知,
,
的平均数是
,那么
,
,
的平均数是______.
26、已知函数的导函数为
.
(1)若对任意
恒成立,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2)若函数的极值为正数,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27、如图所示,某地出土的一种“钉”是由四条线段组成,其结构能使它任意抛至水平面后,总有一端所在的直线竖直向上.并记组成该“钉”的四条等长的线段公共点为,钉尖为
.
(1)判断四面体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设,当
在同一水平面内时,求
与平面
所成角的大小(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
(3)若该“钉”着地后的四个线段根据需要可以调节与底面成角的大小,且保持三个线段与底面成角相同,若,
,问
为何值时,
的体积最大,并求出最大值.
28、已知函数.
(1)求的极值;
(2)若函数在定义域内有三个零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9、某中学为了解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决定在该中学的1200名男生和800名女生中按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20名学生,对他们的课外阅读时间进行问卷调查.现在按课外阅读时间的情况将学生分成三类:类(不参加课外阅读),
类(参加课外阅读,但平均每周参加课外阅读的时间不超过3小时),
类(参加课外阅读,且平均每周参加课外阅读的时间超过3小时).调查结果如下表:
|
|
|
|
男生 | 5 | 3 | |
女生 | 3 | 3 |
(1)求出表中,
的值;
(2)根据表中的统计数据,完成下面的列联表,并判断是否有90%的把握认为“参加课外阅读与否”与性别有关;
| 男生 | 女生 | 总计 |
|
不参加课外阅读 |
|
|
|
|
参加课外阅读 |
|
|
|
|
总计 |
|
|
|
|
P(K≥k0) | 0.50 | 0.40 | 0.25 | 0.15 | 0.10 | 0.05 | 0.025 | 0.010 | 0.005 | 0.001 |
k0 | 0.455 | 0.708 | 1.323 | 2.072 | 2.706 | 3.841 | 5.024 | 6.635 | 7.879 | 10.828 |
30、已知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
,且两焦点的距离为
,椭圆
上一点与两焦点构成的三角形的周长为
.
(1)求椭圆的方程;
(2)过点的直线交椭圆
于
、
两点,若
,求直线
的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