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绵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骆驼祥子》中二强子酗酒成性,喝了酒在家发脾气,结果将自己的妻子打死了,还逼着女儿小福子卖身养活一家人,可见酒能泯灭人性。

    B.宋江被奸臣蔡京、高俅等用“皇帝赐酒”的手段毒杀。宋江因为害怕花荣造反,破坏了自己的“忠义之名”,欺骗他喝了毒酒而死。可见酒伤英雄心。

    C.猪八戒酒后戏嫦娥而被罚下人间,杨志在景阳冈上被酒麻翻丢了生辰纲,祥子醉后被虎妞诱惑导致被骗婚,可见喝酒误事。

    D.陆谦请林冲喝酒,是想骗他离家便于高衙内调戏林娘子;西门庆请何九叔喝酒,是要拉他下火坑;武松请邻居喝酒,是让他们见证斩杀潘金莲,可见喝酒是个“局”。

    E.《儒林外史》里娄家两公子、牛布衣等把酒论文,虞博士等人乘酒兴和诗,可见樽酒论文是古代文人的雅好。

  • 2、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送东阳马生序》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元末明初文学家。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渔家傲·秋思》是他的作品。

    C.《行路难(其一)》作者李白,字太白,唐代诗人。“行路难”为乐府古题。

    D.《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一》。讽,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 3、下列人物描述与人物称呼匹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刚刚进行了一次艰苦的旅行,十分疲倦,只想休息。我当时心里想的只是重返祖国,会晤亲友,回到我那座带植物园的住宅,欣赏那些被我视为珍宝的收藏品!但是,现在什么也无法阻止我了,我忘掉了一切,疲劳、亲友、收藏品。(《海底两万里》)

    ②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长又硬。挺挺身才变化多,声音响亮如钟磬。尖嘴吡牙弼马温,心高要做齐天圣。( 《西游记》)

    ③他出身窑工,从小受过一定的教育,但因受到有钱人家子弟的歧视,不久后辍学。他十一岁时就当学徒,做过十分艰苦的劳动,后来参加了国民党的军队,在学生的影响下,逐渐成长为共产党员。他打仗十年,八次受伤,但是仍然非常强壮。( 《红星照耀中国》)

    ④他站在脚地上,为这场面感动得忍不住鼻子一酸。 至亲至爱的家人,都把他看作全家人的靠山。刹那间,一种强悍的男性豪气在这个二十三岁青年的身上汹涌地鼓胀起来……(《平凡的世界》)

    A.①尼摩船长 ②六耳猕猴 ③彭德怀   ④孙少安

    B.①尼摩船长 ②孙悟空 ③彭德怀   ④孙少平

    C.①阿龙纳斯 ②孙悟空 ③徐海东   ④孙少安

    D.①阿龙纳斯 ②六耳猕猴 ③徐海东   ④孙少平

  • 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①此诗是作者求取功名无门,困居于灞上所作。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了一幅灞原上空风雨初定、大雁频飞的秋景图。

    B.颔联中“落叶”“寒灯”等词语反映了客居之人内心的凄苦。

    C.颈联表达了作者对在寂静“空园”中有“野僧邻”的高兴之情。

    D.尾联写了作者寄居此地多时,表达了无法“致此身”的苦闷。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出师表》选段,回答各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司语。

    (1)卑鄙:   (2)攘除: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3“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是指哪些事?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年少万兜鍪”。

    【2】“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2020年的春天,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众多医护工作者选择了坚守岗位。他们用自己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操守诠释了何为“最美逆行者”,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1)请你发一则朋友圈,表达对“最美逆行者”的敬意和感激。(要求:使用除排比外的一种修辞方法,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市政府要为医护工作者召开表彰会,请补全下面的语句,作为给他们的颁奖辞的一部分。

    你们是最美的逆行者,是你们用坚定的手印,表达着自己的担当与承诺;是你们用坚实的背影,诠释着生命的价值和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根据提示默写。

    (1)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词句中借写守边将士饮酒来表现他们因远离家乡和功业未立而生发的惆怅之情。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词人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那些无用的美好

    顾晓蕊

    明黄的灯光下,少女与长者对坐手谈,轻拈黑白棋子,以鹤的姿态优雅地飞落。这是女儿参与拍摄的电视短片中的镜头,看到这近乎唯美的画面,我不由叹道:“女孩子下棋真是件很美的事!”

    那年,女儿上初一,已有七年棋龄。她喜好围棋,每周六去棋院上课,我全程接送,风雨不误。棋院门前有棵老梨树,花开时一树梨花白。我会特意早到会儿,站在树下,隔着窗,聆听纹枰落子声。声音清越入耳,如风敲寒竹,如雨打蕉叶,那感觉甚是美妙。

    有一天,我从棋院接到女儿,两人说笑着往回走。走出不远,碰到位熟人,也来接儿子下课。寒暄几句后,他说起给儿子报了英语和奥数班的事。得知我女儿在学围棋,他一脸不解地问道:“下棋不就是玩嘛,有什么用?”

    隔了几天,又在路上遇见那位爸爸,朝儿子吼叫着什么,颇有风摇雨至的架势。果然,一巴掌抡过去,孩子的脸上留下几道红痕,疼得放声号哭。细听之后,才知是孩子英语没过关,被他怒声斥责。

    女儿如受惊的燕子,闪扑进我怀里,调皮地吐吐舌头,眼中闪过一丝恐惧。她许是庆幸,在报班这件事上,我不曾给她压力。亦确是如此,她起初觉得围棋好玩儿,后来痴迷上围棋,我便鼓励她对认准的事坚持下去,从中找到乐趣。

    学棋久了,女儿会跟我聊些心得,如落子无悔、逢危须弃、不得贪胜等。看似高深的生活哲理,尽在盈尺棋盘间。她还说打谱时能感受到,高手的对局像音乐,像书法,像绘画,变幻无定,美不可言。

    近年的围棋人机大战中,多位顶尖围棋高手被智能机器人挑翻落马,引发学棋是否还有意义的争论。我问女儿怎么看这件事,她说下棋享受的是过程,从不后悔学习围棋。

    从她的话语里,我知道女儿领悟到了黑白之道与围棋之美。这令我想起读过的一句话:“棋道即艺道,棋中自有你的个性,你的道路,凡人所有,无所不有。”除了围棋之外,女儿还喜欢古筝、书法、绘画,皆习练多年。我对她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有微小的坚持,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做到极致,也是一种成功。

    我认为孩子在上高中之前,只要形成良好的习惯,合理利用在校时间,对于学习就足够了。业余时间,不如多接受艺术熏染,以怡养性情,丰盈自己的内心。

    在风清月朗的夜晚,弹一首好听的筝曲,或是铺开纸墨,临几张颜体小楷,再或者即兴挥毫,画竹画梅画鸟画鱼。如此清雅美好的生活,本身就是一阕词、一幅画、一首歌。

    女儿还特别喜欢旅游,自她两岁多起,我每年都会带她到各地走走。

    我们去过椰风轻吹的海南岛,到过瓜果飘香的新疆,游历过古色古香的丽江,奔跑在北戴河的沙滩上……体味到路途的辛苦,也收获着简单的快乐。

    有同事劝道,带孩子跑那么远,费钱又费时,何况去了也白去,等小孩子长大后,留不下太多印象。

    我听了笑笑,却不认同他的想法。城市里的孩子,很少有机会亲近自然,这是很大的缺憾。女儿为此闹过不少笑话,比如她以为马铃薯长在树上,珊瑚是一种水草……

    在旅行中,女儿认识了许多新事物,学会了观察和思考,同时变得独立、坚强。

    记得那年她刚三岁,我带她去开封的清明上河园,进到园中,连续走了三四个小时,她有些疲累,我提出要抱她,她摆手说:“妈妈也累,咱们歇会再走吧!”

    她躺到长椅上睡了会儿,醒后坚持自己走。那天的出游,她愣是咬着牙走完了全程。

    她十三岁那年,我们去新疆的库姆塔格沙漠,连续翻越两座沙丘后,竟有些迷路了。骄阳火舌般灼烤着,这时带的水只剩小半壶,女儿嘴上干得起了泡,却把水壶递给我说:“妈妈,您留着喝吧!”

    我紧紧抱住她,眼泪哗地淌下来。后来,我们靠着带的一个指南针走出了沙漠。每每想起那个瞬间,我总会心头一暖,眼中泛起湿潮。

    《小窗幽记》中有言:“观山水亦如读书,随其见趣高下。”女儿从自然怀抱中、山眉水目间,学会推己及人,为他人着想。这使得她无论到哪里,都有着极好的人缘。

    女儿一向乐观自信、宽容平和,有一颗喜悦、宁静且充满爱的心。在这样的心态下,她勤学善思,并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上市重点高中。

    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很多娴雅的东西正逐渐被消解,被替代。然而,亲爱的孩子,永远记得别只顾低头赶路,偶尔让心灵慢一些,再慢一些。

    要知道,那些看似无用却美好的事物,和阳光、空气一样,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滋养。总有一天,它们会成为你内在气质的外化,是你面对生活的底气和勇气。

      (选自《幸福·阅读》2018年第2期,有删改)

    1文章重点记叙了哪些与女儿有关的“无用的美好”?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文章中叙述熟人给儿子报英语和奥数班等情节有什么作用?

    3从结构上分析“女儿还特别喜欢旅游,自她两岁多起,我每年都会带她到各地走走”在文中的作用。

    4文章的题目为“那些无用的美好”,既然是“无用的”,却又说是“美好”的,这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5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 10、

    在柏林

    (美)奥莱尔

    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瘦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划脚,不加思虑地笑起来。这个老头狠狠地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偷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妇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场上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致命的母爱

    刘墉

      敌兵冲进民宅,以枪口对准男主人的胸膛,命令女主人拿出仅存的食物,并占据了他们唯一的房间。

      夜深了,精疲力竭的敌兵纷纷睡去,月光洒进窗口,照在浑身泥沙、满脸倦容的敌兵身上。

      “都是人子啊!才十七八岁,还不全懂事呢!在家恐怕还要母亲提醒他多穿衣服的孩子,只为了别人争权夺利,被强迫远离家乡,多么可怜。”瑟缩在墙角的女主人突然想起自己离家的孩子,一股母爱和同情油然从心底升起,“夜里多冷,那孩子的军毯居然滑落了!”

      女主人缓缓站起,轻步走到敌兵身边,唯恐自己的脚步会惊醒那年轻人的故乡梦。

      “你的梦里或许正有着疼爱你的母亲呢!”女主人弯下身,拾起军毯为年轻人盖上。

      突然,那敌兵张开双眼,吃惊地浑身震动,如同野兽般怒吼,明晃晃的刺刀穿透了女主人的胸膛,滴血的刀尖在月色下闪着寒光。

      接着又一声枪响,冲过去援救的男主人,也倒在了血泊中。

    “这女人居然想暗算我!”年轻的敌兵喃喃地抽出刺刀,“妈啊!幸亏我被惊醒,也幸亏您在梦中保护,否则我就再也看不见您了!”

    1选文中两位母亲的不幸分别表现在哪里?根据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回答。

    2阅读下列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这个老头狠狠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句中为什么老头扫了一眼,车厢里就平静了?)______________

    (2)“你的梦里或许正有着疼爱你的母亲呢!”女主人弯下身,拾起军毯为年轻人盖上。

    (句子中加点处为什么对“敌兵”的称号变成了“年轻人”?)___________

    3小说结尾意蕴丰富,有人喜欢《在柏林》中“无声胜有声”的结尾,也有人欣赏《致命的母爱》年轻敌兵独白式的有声结尾。你认为哪个结尾更妙?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洞察世情的金庸

    郑培凯

    ①一提到金庸,那些想象世界的人物就鲜活地出现在我的眼前:光明磊落的郭靖、风流洒脱的令孤冲、义薄云天的萧峰、阴狠毒辣的欧阳锋……金庸的小说,提供了观察现世情态的一面镜子,令人读来,像是阅尽了千古众生相。

    ②与金庸的本尊查良镛先生相识,是我来了香港之后。最初的印象是他寡言慎行,与我长期印象中笔锋犀利的大侠迥然不同。来往渐多,开怀畅叙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他有点口拙,不像他小说对白那么词锋犀利。他不善于公开演讲,也很少在公众场合发表议论,这与他撰写报纸社论,评论天下大事,针砭时政的深刻与聪睿,形成了鲜明的反差。饶宗颐先生米寿之时,创价学会为他举办了“学艺双携”书画大展,特别邀请了查先生做开幕致辞。查先生个头不大,上台时虽然有些紧张,但是带着亲切的微笑,风度倒是儒雅。他一开口就说:“饶宗颐先生是我在香港最佩服的人。”说完之后,顿了一下,好像想起这句话使用了最高级的形容词,把饶先生捧成了香港至尊,有点不妥,接着补了一句:“我是说,他是我最佩服的人之一。”又顿了一下,大概觉得补充得也不妥,似乎贬低了饶公在他心目中的真正地位,再追加了一段说明:“香港有很多人,我都佩服。在不同领域都有了不起的人,都是我最佩服的。饶先生是在学术文化艺术领域,让我最佩服的人。”满场的来宾,都屏息听着查先生站在台上不断自我修正,显得十分尴尬。

    ③查先生拙于口头言辞,却是个思想锋利的人。他聪明绝顶,时常冒出一句你做梦也想不到的妙语,让人感到他不但学养过人,而且充满了非凡的想象谐趣。有一次朋友聚会,有位穿着时髦的女士,从台湾买了件鲜绿色的对襟棉袄,穿在身上,的确靓丽出众。她摆了几个美妙的pose,轻盈地转过身来,查先生突然莞尔一笑,说“后面可以加个‘勇’字”,使我几乎喷出饭来。不禁让我想到古代也有些才华盖世的文学家,善于著书,却拙于口辩。《史记》记载韩非:“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司马迁描写司马相如,则是“口吃而善著书”;《汉书》说扬雄,是“口吃不能剧谈……默而好深湛之思”。这些不世出的古人,应该与查先生都属“妙手著文章”的文人,与苏秦、张仪那样的纵横家大异其趣。认识了查先生之后,才了解,有的人真是天生的大巧若拙。

    ④我与查先生有同好,就是喜爱昆曲,也不只是爱好昆曲的高雅,更喜欢那种慢条斯理的悠游与闲适。每次邀约,他一定高高兴兴应约前来,而且经常是早到一个小时,安安静静,像小学生等着上课钟声一样,丝毫不嫌等待时间的漫长。有次问他为什么那么早就赶来?他回答说,塞车误戏,岂不失算?后来我问他,怎么喜欢上昆曲的?他说,小时候在海宁,家里上上下下都喜欢听戏,一家大小,到了晚上休闲,都唱昆曲,就像现代人在家里唱卡拉 OK那样,从小习惯了,就会牵动乡情,让他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岁月。

    ⑤查先生虽然退休,时间比较容易自由支配,但还是有偶尔无法前来看戏的时候。有一次我又邀他观赏昆曲,他犹犹豫像地告诉我,这次来不了,但要先请我吃饭,可否先给他一张戏单,让他过个干瘾。我便拿出素雅的笺纸,用工整的小楷抄了三天的剧目,还抄了饰演者名字,整整齐齐写了两三张纸,写得像从前的戏单那样。吃饭时我交给查先生,他仔细看了一遍,笑了笑,小心翼翼折成四折,放进上衣口袋里,说这次只好自己想象演出的情景了。

    ⑥查先生看戏的时候,十分安静,偶尔也会莞尔一笑。大多数时间,他都静静地欣赏,或许是心境已经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地步。看戏也如同观察世情,人世多少悲欢离合,多少喜怒哀乐,都在唱做之中,如水中月,如镜中花。

    1作者认为金庸是一个“洞察世情”的人,依据何在?

    2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第二段查先生致辞这件事。

    3文中两处写到查先生“莞尔一笑”,各有什么用意?

    4称呼的变化体现情感的不同,请揣摩作者在文中对主人公的称呼由“金庸”变为“查先生”所体现的不同情感。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村上春树说,年轻时有一天他坐在棒球场的看台上,一只球正在飞过来,突然间一个念头从天而降,他决心当一个小说家,这是他人生的决定性瞬间。我们相信作为一个个体,人生中也会有许多格外玄妙而与众不同的时刻,这样的时刻,我们有时会被一本书、一朵花、一个人、一件事甚至一个词击中,它会让我们从迷失中醒来,这就是唤醒的力量。

    请以“唤醒”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

    (2)除了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3)文章中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信息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卷面书写

    根据作文书写评定,要求卷面整洁,书写规范、工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