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眉山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人格就像人身上的“暗物质”,看不见、摸不着却有不可   的力量,譬如磁力之于磁体,是一呼百应的号召力、   的吸引力、   的感染力。

    A.忽视   潜移默化   凝心聚力 B.轻视   潜移默化   凝心聚力

    C.忽视   凝心聚力   潜移默化 D.轻视   凝心聚力   潜移默化

  • 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连有误的一项是()

    A. “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指的是儒教,佛教、道教;“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味书屋”中的“三味”指的是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

    B.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中国小说四大古典名著指的是《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

    C.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江城子·密州出猎》和《记承天寺夜游》都是他的作品。

    D. “说”表”记”铭”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但”序”书”则不是。

  • 3、下列句子,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据统计,俄国大约三分之一左右的年轻人亲临现场观看世界杯。

    B.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C.中美贸易战的停战,不但有利于中美经济稳步发展,而且有利于世界经济稳步回升。

    D.《中国诗词大会》通过选手的激烈比拼及嘉宾的精彩点评,唤起了国人心中对诗词的记忆和情怀,使观众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魅力。

  •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山水画的意境》的作者是李可染,江苏徐州人,画家,以山水画成就最高。

    B. 《无言之美》的作者是叶圣陶,安徽桐城人,美学家、翻译家。

    C. 《谈读书》的作者是弗朗西斯·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

    D. 《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作者是马南邨,福建闽侯人,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即墨:古地名,在今山东平度东南②毁:诽谤与后文“誉”意思相对③厚币:丰厚礼品。④饰诈:作假骗人。

    1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宫妇左右莫不王 偏爱

    B. 时时而进 间或,偶然

    C. 自子之即墨也 停留

    D. 之万家。 封赏,赏赐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与 “皆以美于徐公”中的“于”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此所谓战胜朝廷

    B. 曹操比袁绍

    C.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

    D. 所恶有甚死者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写齐王下令按上中下等次奖赏进谏的群臣吏民,从“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的反响来看,齐王之“蔽”得到了根本整治。

    B. 甲文写燕、赵、韩、魏皆朝于齐,作者以夸张之语收束全文,意在从正面突出邹忌的治国之才。

    C. 乙文从即墨大夫身上,我们明白了为人做事一定要刚正务实的道理。

    D. 乙文中齐威王的言行告诉我们,为政者应当明察公正,国家才能兴旺发达。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5用“/”为下面的句子标出停顿(标两处)。

    吾 使 人 视 阿 田野 不 辟 人 民 贫 馁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夜泊牛渚怀古

    〖唐〗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①西江:古称约自南京至今江西一段长江为西江,牛渚就在其中。②谢将军:即东晋谢尚。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听到孤贫的袁宏在运租船中吟咏史诗,非常赞赏,于是邀袁宏过船谈论,直到天明。

    阅读上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①请概括本诗首联包含的信息。

    ②该诗尾联中的“挂帆”与《行路难》中“直挂云帆济沧海”在表达的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微尘有爱,微尘无声;滴水之爱,汇聚成海。在开展“让世界充满爱”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你班上准备举办一次“向孤寡老人献爱心”的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拟写标语】请你为班上举办的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号召大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步骤】请把下面的活动步骤补充完整,要符合实际情况。

    A 商量如何帮助孤寡老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活动结束后写活动体会与感想。

    【仿写表达】请你按照例句,仿写句子。

    爱心是一块衔含在嘴里的奶糖,使久饮黄莲的人尝到生活的甘甜;爱心是一阵炎炎夏日的清风,使心急如焚的人感到无比的凉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建议】你认为怎样做才能让孤寡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请你向民政部门或社会写几条建议,至少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根据提示填空。

    (1)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2)   ,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3)________________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4)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5)刘禹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    

    (6)登斯楼也,则有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问题。

    “民信”比天大

    ①子贡问孔子怎样理政。孔子答;“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又问,如果要去掉一项,先去掉哪一项?孔子答;“去兵。”又问,再去一项呢?答曰:“去食。”可见,在孔子看来,“民信”比天大。所谓“民信”,即取信于民。可以说,只有取信于民,社会才能进步,国家才能发展。

    ②孟子提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中国共产党正是取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才缔造了共和国。无论古今,只要能获民心,便能得天下、治天下。相反,即便是高城深池,坚甲利兵,也不足恃。历史的常态就是这样;人心不摇,莺歌燕舞;人心不附,鸟散猿吟。

    ③欲民信之,先要“修己”。这里的修己,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让百姓信任的修己。这种修己,要习惯于晚上“过电影”:想想当天为百姓做了哪些事?还有哪些事没做好?第二天应该怎么干?也要习惯于听取“谔谔之音”。毕竟,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唐太宗即位时,曾下诏全国免征免调一年。但不到四个月,便下诏要征集16至18岁身强力壮的男子入伍。魏征得知后,两次抗旨,并谏言唐太宗:朝令暮改,怎能让百姓相信?魏征的“谔谔之音”,让李世民顿悟,下令停征。正因李世民此后纳谏修己,进而开创了史称“贞观之治”的盛世。

    ④欲民信之,还要“正己”。老百姓信谁,常常不是听他讲得多动听,而要看他做得是否能够服人。隋朝的赵轨,任齐州别驾时,看到别人家的桑葚落到自己家,他不是捡为己有,而是“遣人悉拾还其主”;做原州总管司马时,一次夜行,身边人的马不小心跑进农田,踏坏了老百姓的庄稼。他立即下马,等到天明、找到庄稼的主人,偿付了钱才离开。他的行为让老百姓深为叹服、信服。他被调离齐州时,父老乡亲挥泪说:“公清若水,请酌一杯水奉饯”;原州的百姓官吏更是对其由信而学,“莫不改操”。

    ⑤欲民信之,更要“后己”。人,皆有个人私事。但当了“官”,做了“公仆”,就须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凡事先人而后己。只有“先人”,才能得人,得心;只有“后己”,老百姓才会自动跟上来、聚过来。

    ⑥总而言之,只有为民着想者,才能使民信之,民服之,民从之。

    ⑦每名官员都要时时牢记“民信”比天大,处处践行“民信”比它大。只有取信于民,百姓才能拥护政府,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我们的国家才能发展。

    (注)谔谔:形容直话直说。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的?

    2选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③④⑤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4选文⑦段有什么作用?

    5A,B两项哪项更适合作⑤段的事实论据,并请说明理由。

    A曹刿不顾乡邻的劝阻,主动去见鲁庄公,与庄公共谋克齐大计。

    B贪官刘铁男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自己谋取利益,论为人所不齿的“阶下囚"。

  • 10、现代文阅读

    再也见不到父亲了!我羡慕那些父母尚在的同事,常常呆望和父亲一般年纪的老人……

    母亲病故时,父亲不到四十岁。怕我们姐弟受气,没有续弦。我记不得母亲的音容,懂事起就在父亲爱抚下,父亲也是母亲。抱我串门,背我看病;冬夜,屋破被薄,父亲搂着我入睡。父亲盼我长大,问我长大干什么?我说:我长大当官,挣老鼻子老鼻子钱,给爹打酒喝!父亲高兴地从头抚摩到我脚趾。父亲找不到固定的工作,我们常常挨饿,我们每天像小鸟等着父亲回家。遇到下雨,我站在门槛上,透过被雨淋坏的门纸看地上的雨泡,我一遍一遍念叨:老天爷,别下雨,包子馒头都给你。心里酸酸的,直到父亲湿淋淋回来。

    父亲说我孝顺,我自己也以为孝顺。

    我长大了,结了婚,有一双儿女。渐渐我和父亲没话说了,父亲把爱给了他的孙子孙女。春天缺菜,顿顿捧着咸菜酱碗,父亲就去钓鱼,有就揣张煎饼,没有就饿着,一钓就一天。看着孙子孙女围着鱼盆欢喜的样子,父亲就捋着胡须很开心。 

    有一年我得了中毒性痢疾,父亲焦急地坐在我身旁,这时,只有这时我忽然想起了童年。

    父亲在我家不多,加起来也就一年。这年父亲80岁,耳不聋眼不花,腰板很硬朗。闲着也闷人,不如挣个酒钱,于是在附近一家工厂打更。愈近年关,酒也喝得甚多,一日三顿,夜里还要喝几口。不久,父亲中风了。

    人老了就怕得这病。我连夜乘车买抢救药。也曾给上海一位医生去信,他用毛笔楷书回了信。他的母亲也得过脑血栓,经他穴位按摩,终于站立起来,87岁还能上街买菜。他告诉我要有信心,有耐心,有孝心。

    我试着给父亲按摩过几次,开头几天不断呻吟:疼死我了!”“疼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你喝那么多酒!父亲不再呻吟,不认识似的看我,然后转过头去。

    1985年暑假,我离开故乡,调到150公里外的林区。行前我去看望父亲。那天很热,满街西瓜,四角一斤。我在瓜摊前犹豫片刻,终于空着手进了哥家。父亲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话也说不清了,口舌起泡,嘴唇干裂。我给父亲喂水,父亲只呷了一小口,不喝了。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父亲!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

    半个月后,我像平常那样,备完课回到单身宿舍躺下了。耳中突然听到一声崇昌--,那声音、那语调分明是父亲!我激灵坐起,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一看表,刚好10点。第二天中午,我收到哥哥发的电报:父亲昨晚七点去世了!

    我赶回县城,跪在父亲灵前,我托起父亲瘫痪的左臂,把手贴在我的脸上……

    不少人都说我孝顺,我自己也以为孝顺。在父亲最需要的时候,我既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也没有从精神上赡养父亲,让他带着缺憾走了!

    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

    【1】作者说父亲也是母亲,第二段中哪些语句体现了这一点?

    【2】根据相应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1)这时,只有这时我忽然想起了童年。(剧中加横线只有在这里有什么表达效果?)

    (2)这是我最后一次见父亲!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这样代指什么内容?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第一段在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4】文中先后两次写到我自己也以为孝顺这句话,两处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5】父亲死后,我赶回县城,跪在父亲灵前,我托起父亲瘫痪的左臂,把手贴在我的脸上,请你仔细揣摩,写出作者此时的心理活动。(不少于60字)

     

  • 1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研学即研究性学习,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

    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它是一种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从自然科学、社会和生活实践中选择和确定主题,在动手做、做中学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集体性学习活动。

    (材料二)

    研学旅行收获圆环图

    (材料三)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研学旅行不是一般的旅游,要有课程的开发,特别是到了富有教育意义的革命传统基地和文化基地,要把革命的精神、文化的内涵讲出来,让学生受到教育。”回归到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很长一段时间里,广大中小学生只知埋头苦读,却不懂很多知识是需要体验和感受的。对中小学生而言,在狭小的教室里待太久,无论是思想还是视野都会受到局限,唯有走出去,才能重新唤起内心的大格局。

    虽然研学游起步很晚,但是它却是我国将来最具有影响力的事业。在研学游的发展之下,中国文化部与旅游部的完美联姻下,中国的旅游业将会更健康,让旅游不仅仅是一种经济下的产业,更是提高国民素质的一种途径。研学游不仅仅是一种旅游文化产业,更是一种关系到几代人乃至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虽然祖国的文化断层了几年,经济在清末也倒退了百年,但是未来的世界大国必定是中国。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研学旅行是一种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

    B.只有小部分学生在研学旅行中会认识新朋友,说明其存在一定的弊端。

    C.研学旅行并不仅仅是一般的旅游,还要在旅游中有课程的开发。

    D.虽然我国研学游起步很晚,但它却是我国将来最具有影响力的事业。

    2(材料二)是有关研学旅行有何收获的圆环图,请仔细读图,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3阅读(材料三),请简要概括研学旅行会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4小茗同学觉得研学旅行就是浪费大家的时间,真正的知识应该是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的,那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请以“你的美,其实我懂”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和人名;

    ④书写工整、规范。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