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成都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位阔别多年的老朋友意外地在异国他乡萍水相逢,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有多高兴了。

    B. 长沙市交警队招聘了许多交通协管员,在他们的协助下,交通拥堵的现象戛然而止

    C. 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D. 李红经常为孤寡老人做好事,她的事迹真是罄竹难书

     

  • 2、下面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必为平凡而义愤填膺,因为平凡也是一种美丽。

    B. 读书读到会心处,我们常常忍俊不禁地感叹:“太妙了!这正是我想说而说不出的话啊!”

    C. 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D. 温州面临东海,江河纵横,海产品栩栩如生

  • 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鼓作气,而衰(第二次)

    B. 吾妻之我者,私我也(美丽)

    C. 恢弘志士之气(发扬,扩展)

    D. 先帝之灵(祭告)

  • 4、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琐(xuè)   行(qián)   赃物   黄梁美梦

    B.戒(chéng) (tuì)   萧瑟     继往开来

    C.管(sù)    (huì)   震撼    容光焕发

    D.累(jī)    (mí)    劳碌    掉以轻心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乙)昔在贞观之初,侧身励行,谦以受物。盖闻善必改,时有小过,引纳忠规,每听直言,喜形颜色。故凡在忠烈,咸竭其辞。自顷年海内无虞,远夷慑服,志意盈满,事异厥初。高谈疾邪而喜闻顺旨之说空论忠谠而不悦逆耳之言。私嬖之径渐开,至公之道渐塞,往来行路,咸知之矣。邦之兴衰,实由斯道。为人上者,可不勉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卷五》)

    (注释)①顷年:近年。②无虞:没有忧患,太平无事。③厥初:当初。④谠(dǎng):正直。⑤私嬖(bì):私心贪欲。

    1下面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谈疾邪而喜/闻顺旨之说/空论忠谠而不悦/逆耳之言

    B. 高谈疾邪/而喜闻顺旨之说/空论忠谠/而不悦逆耳之言

    C. 高谈疾邪而喜/闻顺旨之说/空论忠谠/而不悦逆耳之言

    D. 高谈疾邪而喜闻/顺旨之说/空论忠谠而不悦/逆耳之言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此危急存亡之秋__________

    (2)以先帝遗德___________

    (3)竭其辞____________

    (4)志意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句子。

    (1)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2)为人上者,可不勉乎?

    4君主治国应该具备什么条件?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要分析。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课内阅读

    我爱这土地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

    2把“土地”“河流”“风”“黎明”等意象和它们相对应的象征意义连接起来。

        土地       满腔的悲愤

        河流       受蹂躏的国土

        风        光明的未来

        黎明       愤怒的反抗

    3怎样理解“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4对《我爱这土地》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辛酸和执著的爱。

    B. 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的是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美丽富饶的青海湖,浩瀚缥缈,波澜壮阔。她虽没有西湖的妩媚,东湖的清丽,也少有玄武湖的桨声,昆明湖的灯影,但青海湖的美是原始雄浑的、不事雕zhuó(   )的自然之美,她是大自然赐予青藏高原的瑰丽珍宝。置身湖畔,你会为她的美砰然心动,看,那一片片金灿灿的油菜花随风摇曳,那被神秘色彩所笼罩的美丽的大草原,还有那随处可见的耗牛饮水,羊群吃草,构成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画卷。

    站在碧蓝纯净的湖边,好想去拥抱这梦幻般的湖,好想让时间静止在这一刻,就让我沉浸其中,离开城市的浮华与喧嚣,使我的心灵得到释放与洗涤。美丽的青海湖啊,你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恩赐,我将牢牢把你的美丽铭刻在心灵深处。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雕zhuó______   ______   喧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成语是“____”,这个成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

    (3)文中“沉浸”的意思是____;“铭刻”的意思是____

    (4)请把文中的画线句变换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根据要求填空。

    (1)《十五从军征》中揭露汉代极度不合理的封建兵役制度的诗句是“_____,______”。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_____,_____”。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抒发词人千古兴亡之感及不尽愁绪与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词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坚持抗战的句子是“_____,_____”。点明该词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4)《过零丁洋》中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的诗句是 “_____,_____”。 

    (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气势雄伟,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都城由盛到衰,令人伤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父亲的秘密

    朱国平

    ①小林十几岁的时候,经常肚子疼。爸爸在县城工作,一个月半个月的,回家一次。通常,肚子疼了,妈妈就给他喝点姜茶,发一身汗,便会好些。

    ②这次,爸爸正好在家,小林的肚子又疼了。可这回喝了姜茶不仅没止住,而且,症状加重,并且疼的时候,伴随高温发热。爸爸用自行车将其驮到四五里外的公社卫生院,医生说,可能是阑尾炎,建议去县城的人民医院查治。

    ③爸爸本来第二天清早骑自行车去县城上班的,现在只好乘轮船,带小林一起走。一路上,小林呻吟不已。他斜躺在爸爸的怀里,爸爸不停地用手在他的腹部轻轻地来回抚摸。

    ④到县城时,已经快晚上八点了。爸爸把小林背到医院,挂了急诊。然后,医生开药,护士输点滴。这一夜,点滴未停,小林后来渐渐睡着,爸爸在小林躺着的狭床上坐了一夜。

    ⑤第二天上午,几位医生一通会诊,说是肠粘连性梗阻,通知准备手术。上午九点半,小林进了手术室。爸爸守在手术室外面,一直到12点半,小林才被推出手术室。主刀刘医生告诉爸爸,手术很好,一段有点问题的小肠,已被切掉。

    ⑥在医院住了八天,小林出院。爸爸妈妈和他一起乘轮船回到了乡下家里。这年,小林16岁。

    ⑦之后,小林肚子疼的病,还就基本上好了。爸爸每个星期天都要回家,经常给他带一些药,带一些吃的,辅导他做作业。每次临走时,爸爸总要叮嘱妈妈,上学之外,不要让小林做家务,要督促他注意休息,少吃多餐。

    ⑧小林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师范学校,毕业后,做了小学老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抽调到县卫生局做了秘书,后来做科长,再后来,到下属单位人民医院做了专职纪检书记。

    ⑨一次,小林和几个医生朋友聊起了他二十年前在这里做手术的事儿。负责外科的刘主任盯着他看了好几秒钟,问他:你爸是在五金公司的吧?小林点点头。刘主任说,小林当时的手术就是他做的,那是他参加工作后所做第一台手术。当时诊断以为是一般粘连性梗阻,切开来后,发现肠子有一段糜烂,知道可能有别的问题。把切下来的病灶标本带到南京做活检后,才知道小林患的是溃疡性结肠癌。小林爸爸听到这个情况后,坐在医生对面的椅子上,直发抖,镇静下来后,要求医生千万不要透露实情。刘主任说,他们安慰小林爸爸:病灶切除较好,以后注意观察,有情况及时就诊,没有问题的。刘主任说:“其实,对预后,当时我们心里也没底。”

    ⑩小林不敢相信。他既为刘主任所说的事儿吃惊,又为自己的幸运庆幸。但他无法理解,父亲,不,他和母亲为什么一直对他守口如瓶。

    ⑪这天晚上下班,小林去了母亲那里。父亲去世后,母亲舍不得离开,一直住在她和父亲一起住了几十年的那一套四十多平米的小套里。小林来时,母亲已吃好晚饭。他和母亲聊了两句闲话,直接问:“妈妈,我那年在医院肠子开刀,患的是什么病?”他看着母亲诧异的神情,把语气轻松些又问了一遍。当母亲告诉他是肠梗阻时,他确信,关于他的病情,是父亲一个人深藏心底的秘密了。

    ⑫可是,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小林想起自从生病之后,父亲对他格外的关爱和呵护,不厌其烦地对他的身体状况的询问。小林想起,父亲弥留之际,吃力地睁着眼睛,想要和他说什么,却说不出来,然后,艰难地伸出右手,抚摸坐在一边的小林的肚子——想到这些,小林的眼睛湿了。为了不增加他的心理负担,关于他的病情,爸爸连和妈妈都没有说过;天大的事儿一个人扛着,爸爸就是这样的性格。

    ⑬现在,我和小林都已先后退休。那次,我们聊起了各自现在的身体状况。小林现在的身体极好,略瘦,没有“三高”,体检时各项指标正常。当我对他表示羡慕的时候,他说:“可是,我得过癌症。”看着我疑惑的神情,他向我讲述了这个有关他父亲秘密的故事。

    (选自“中国作家网”2018年1月29日,有删改)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结合语境,揣摩句中加点词语所表现的人物心理。

    (1)小林爸爸听到这个情况后,坐在医生对面的椅子上,直发抖

    (2)然后,艰难地伸出右手,抚摸坐在一边的小林的肚子。

    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⑤段画线句子在文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主刀刘医生告诉爸爸,手术很好,一段有点问题的小肠,已被切掉。

    4小林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写出两点即可)

    5第⑬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6阅读本文之后,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在你成长的历程里,你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请联系实际,谈谈你所理解的父母的爱。

  • 10、阅读邱红丽的《专注的力量》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美国的一位生物学家曾经拍到一组精彩镜头——有一种麻雀大小的鸟儿扑扇着翅膀,刚刚落在沙地上准备觅食时,潜伏在沙地里的蛇猛地窜了出来。鸟儿便用自己的爪子,一下又一下地拍击着蛇的头部。由于力量有限,蛇依然攻击不止。鸟儿一边躲闪着蛇信,一边用爪子继续拍击着蛇的头部,其落点分毫不差。在鸟儿拍击了1000多次之后,蛇终于无力地瘫软在沙地上,再也动不起来了。鸟的力量的大小显而易见,生物学家唯一的解释就是,这种鸟儿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后,终于掌握了一套对付蛇的办法,那就是瞄准蛇头的一个点,长时间专注地去拍打。

    ②专注一点,不及其他,我们的古人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孔子带着学生去楚国,途经一片树林,看到一个驼背老头儿拿着竹竿粘知了,好像是从地上拾东西一样,一粘一个准儿。孔子问道:“您这么灵巧,一定有什么妙招吧?”驼背老头儿说:“我是有方法的。我用了五个月的时间练习捕蝉技术,如果在竹竿顶上放两个弹丸掉不下来,那么,去粘知了时,它逃脱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如果竹竿顶上放三个弹丸掉不下来,知了逃脱的机会只有十分之一;如果一连放下五个弹丸都掉不下来,粘知了就像拾取地上的东西一样容易了。我站在这里,有力而稳当,虽然天地广阔,万物复杂,但我看的、想的只有‘知了的翅膀’。如果因万物的变化而分散精力,那又怎能捕到知了呢?”

    ③现如今,屠呦呦就是滴水穿石的典型。55年里,除参加为期两年半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她几乎没有长时间离开过东直门附近的那座小楼;为了不影响研究,她把孩子交给母亲抚养,即便得了中毒性肝炎也还在充满乙醚气味的环境下工作;从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中提取,历经380多次鼠疟筛选,经历了190次失败,最终提取了关乎上百万生命的青蒿素。屠呦呦的事业轨迹,仿佛在提醒人们,无论是拉斯克奖,还是诺贝尔奖,都只是评价手段,最重要的是专注地做好专业的事。

    ④然而,不务正业的“专注”,“正业”不仅不会成功,反而贻害无穷。明熹宗朱由校不专心治国,痴迷木匠,技艺堪比巧匠,却误国害民。现实中亦有不少这样的人。有一所医院的骨科专家,自担任院长之后,便心有旁骛,热衷搞房地产,医院不断拓展地盘,扩大规模,而急诊、门诊的服务质量,不进反退,病人及家属怨声载道。院长关注点转移,下属也开始仿效——你不务正业,我亦不必专注于此。许多教训表明,在其位不谋其政,却将精力用于怎么升官、怎么发财、怎么享乐,终必误人误己。

    ⑤在当今社会想要取得一点成绩,也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因为绝大多数的人都浮躁、懒惰、拖延、没有方向、好逸恶劳,只要我比他们稍微专注一点、努力一点、用心一点、多学一点、多做一点,就已经走到很多人前面了。

    ⑥如果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聚焦聚焦再聚焦,专注专注再专注,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的豪迈, ,“将军赶路不追兔”的专注,把全部的心力都投入到一项事业中,一心一意干工作,全力以赴钻业务,心无旁骛创佳绩,那么,人生何愁不精彩辉煌?

    ⑦让沸腾的心静下来吧,专心于自己当下的选择。滴水穿石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至柔的水,却穿透了石头,这就是专注的力量。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6年第1期,有改动)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用美国生物学家拍摄鸟拍击蛇头的“镜头”作为开头,有什么作用?

    3有人认为删去第④段不影响文章的论述,你认为能删去吗?请简述你的理解。

    4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选出下面不能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

    A.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茅以升)

    B. 学贵专,不以泛滥为贤。(程颐)

    C. 逐鹿者不顾兔。(《淮南子》)

    D.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

    5请根据上下文,在第6段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6结合文章内容,再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专一”的理解。

     

  • 11、阅读《同舟共济  守望相助》,完成下面小题。

    同舟共济  守望相助

    ①总有一些不平凡的事件,标注着一个国家的记忆、熔铸于一个民族的精神。一场没有硝烟的特殊战斗,激发出中华民族携手战胜疫情的顽强斗志。亿万人民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筑起一道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铸就一座令人瞩目的精神丰碑。

    ②“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精神力量,来自亿万人民聚沙成塔的爱国之志,彰显了中华民族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家国情怀。人们不会忘记医务人员奋勇冲锋的“请战书”,不会忘记夜以继日建设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工人,不会忘记“只要有疫情,一直在”的志愿者,不会忘记默默奉献的平民英雄……面对疫情,人们激荡出“武汉必胜,湖北必胜,中国必胜”的铿锵旋律,迸发出“山河无恙,人间皆安”的家国情怀,这就是握指成拳的力量。

    ③丹心寸意,皆为有情;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疫情发生后,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英勇奋战,医务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人民解放军指战员闻令即动、勇挑重担,广大社区工作者不惧风雨、坚守一线,广大群众众志成城、踊跃参与,展现了令人震撼的行动能力和精神力量。我们看到:争分夺秒的救治,感天动地的驰援,爱心涌动的奉献,这场疫情激发出的精神力量,来自我们民族在艰难困苦面前勇于担当的光荣传统的传承。

    ④抗击疫情的斗争,让我们再次看到: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同舟共济、团结一心,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文化基因。也正是因为有这种众人拾柴、涓滴汇海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才让我们更加坚信,疫情防控阻击战一定能打赢!疫情逐渐散去,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歇。面对困难与挑战,我们有亿万人民携手同心,磨砺凝心聚力的意志,发扬同舟共济的精神,困难只会让我们更加团结,战胜困难只会让我们不断进步。

    ⑤正因如此,使得中国在这场全球抗疫“大考”中,经受住了考验。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负责人布鲁斯· 艾尔沃德早在赴中国考察时就说:“要有效防控速度至关重要,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那样行动迅速。”看到中国关闭湖北省外出通道,严格管控人员流动,布鲁斯称中国采取的防控措施史无前例。考察过程中,艾尔沃德大加赞扬,“疫情防控好比一场战役,而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包括领导力、宣传力以及与民众的沟通,中国有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

    ⑥“伏久者,飞必高”。我们民族不仅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而且一定会以“人心齐,泰山移”的精神伟力,在实现伟大梦想中书写更壮丽的篇章。

    (选自2020年3月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民族携手战胜疫情的顽强斗志,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特殊战斗中被激发出来。

    B.第③段引用“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表现中国人民同心协力、携手战斗的精神。

    C.中国在这场全球抗疫的“大考”中,经受住了考验 ,赢得了世卫组织的赞誉。

    D.文章先分点阐述,再总结全文,全面阐述了中华民族凝聚抗击疫情的精神力量。

    2阅读②~④段,简要概括中国人民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精神力量的来源。

    3第⑤段布鲁斯对中国抗疫表现的评价,包含几层意思?请简要概括。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依据语境,选择恰当的选项。(只填序号)

    经典名著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让我们过目不忘:赤壁之战中,东吴都督周瑜巧施连环计,令    (A黄盖B黄忠)诈降,火烧曹营;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武艺超群,因 (A醉打蒋门神B误入白虎堂)被刺配沧州;孙悟空神通广大,却因 (A大闹天宫B偷吃人参果)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下;在仙台学医的鲁迅,因受    (A询问裹脚B看电影)事件的影响,毅然决定弃医从文……一个个生动传神的故事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