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乐山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衾拥覆 刀劈狼首

    B.当余之从师也 无鲜肥滋味

    C.欣悦 亲旧知如此

    D.足肤皲裂不知 鸣之不能通其意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项是( )

    A.云雀通宵达旦的啼唱,却从来不知疲倦

    B.面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我们绝不能袖手旁观

    C.父亲的言传身教让我在潜移默化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D.溶洞里的各种钟乳石千态万状,有的像卧虎,有的像白熊,无不惟妙惟肖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岩石的年龄为6500万年,因此可以追溯到恐龙灭绝的时代。

    B.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C.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

    D.听说阎王爷非常重男轻女,何满子穿上花红兜肚,男扮女装,阎王爷老眼昏花的看不真切,也就起不了勾魂索命的恶念。

  • 4、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

    B.所欲有甚生者 万钟我何加焉

    C.二者不可兼 所识穷乏者我与

    D.患有所不辟也 不为苟得也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上1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2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3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4,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1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2不暇:顾不上。3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4升平:太平。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

    (1)处江湖之远则忧君:________ (2)自数年之后: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与成语中加横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予尝古仁人之心 不甚解   B. 然则何时而耶   怏怏而

    C. 或请重法以禁 鸿鹄   D. 不暇廉耻耳   温知新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用重法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1)(甲)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忧乐观。

    (2)(已)文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已)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陇西行  唐·陈陶 凉州词  唐·王翰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凉州词》 一诗中,与“五千貂锦丧胡尘”一句表达相同意思的一句是

    2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对“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两句诗作赏析。

    3对这两首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两首诗的题材都和《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的题材相同。

    B. 《陇西行》一诗的前两句,表达了由赞叹而痛惜的情感,同时贯穿着一种誓死杀敌、奋不顾身的豪气。

    C. 《凉州词》的后两句,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了守边将士的豪放、开朗、兴奋和视死如归的勇气。

    D. 《凉州词》中“欲饮”二字,极写宴饮时欢快的场面,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默写与文常

    中国古代诗词,有许多以边塞军旅生活为题材的作品:有的描写了奇异的塞外风光,如唐朝__(人名)《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反映戍边生活的艰辛,如《木兰诗》中的“__,寒光照铁衣”;有的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如___(朝代)范仲淹《渔家傲》中的“______” ┅┅这些篇章不但在文学意义上非常宝贵,而且在历史意义上也极具价值。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古诗文积累填空。

    (1)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2)潮平两岸阔,

    (3)海内存知己

    (4) ,一览众山小。

    (5)大漠孤烟直,

    (6) ,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

    (7)   ,铜雀春深锁二乔。

    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文,完成

    驻守荒原

    西大滩加油站到了。这是离藏区最近的青海加油站,海拔4150米,周围都是无边无 垠的荒原。路过这里的司机,无论多晚,只要叫一声老韩,瘦小的男人就颠颠奔出,披着军 大衣,双手习惯性地拢在腰间。到了近前,老韩解开大衣钮扣,原来怀中藏着的是一只热水袋。寒潮一过境,加油站上就刮着吹哨子一般的寒风,气温很快跌到零下20度,加油枪就 容易被冻住,得用热水袋把它慢慢暖开。

    加完油,如果天色已经像墨汁一样浓黑,老韩会建议跑长途的货运司机在他家借住一 晚,次日早上喝过老韩媳妇做的面片汤再走,这样安全。

    因为地处荒凉的高原,老韩一家人的饭食十分简单,都是面片汤、馒头;长迗7个多 月的冬季只有洋葱、土豆和白菜这三样蔬菜,连3岁半的孙女也吃这样简陋的饭食。司机们 看了十分不忍。时间一长,有些司机就达成了moqi:在内地前往高原的途中,给老韩孙女 带点稀罕的蔬菜水果。最近,他们带过来的就有:三斤月牙般老扁豆,一个歪脖子大南瓜, 两个临潼大石榴,一嘟噜野柿子,还有三个硕大的葵盘。那葵盘是一个拉饮料去拉萨的司机从黄河河套路过时,吆喝呼唤了半天,好不容易唤出葵园的主人买的。每每收到那些东西, 老韩一家人都会高兴得像过节一样。

    老韩应聘到加油站工作前,4年中这里已经换了7拨主人一一条件太艰苦,工资待遇 低;因为海拔太高,就算是本地人,只要动作稍微快一点,太阳穴那里就像有一面小鼓在敲, 突突地抽痛。因此,不论是领导,还是经常光顾的老司机,都没曾想老韩一来,就已呆足八年。

    陕西人老韩如今已摸准了高原的脾气,他会叮嘱第一次跑这条线的司机:遇上啥事 您都别激动,那是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知道吗?您得德高望重地行走,老成持重地坐下。总 之,像老袓宗一样慢腾腾地悠着来就对了。万一有点高原反应,老韩赶紧吩咐媳妇给煮酸 菜面片汤,把家里人都舍不得吃的鸡脯肉下在汤里。喝完汤,额头上密密麻麻出一层细汗, 无休止敲打太阳穴的那面小鼓就停了。

    喝汤的人就说:老韩,你要是不在这里干了,我们还怪不习惯的。老韩很不能接 受这样的赞美,局促地搓手回答:一时半会离不开的,我舍不得儿子……”老韩的大儿子 落葬在离加油站只有一里地的戈壁上,那里有方圆十几里地唯一的一棵红柳树,早被高原上 的风吹成了贴地盆景的模样。儿子的去世是老韩心里永远的痛:加油站由旧址搬往新址前,同为加油站员工的儿子前去看守物资,暖气还没有装好,半夜冻得睡不着,不得不烧炭取暖, 就这样再也没有起来。

    老韩媳妇说,他以前从不抽烟,但现在,想儿子想得受不了时,他会带上烟,慢慢走 到红柳树下,在那里抽上一根。老韩媳妇偷偷清点过,儿子去世一年多,家里开的小卖部里, 香烟少了93根。

    每次,老韩走挺远的路去抽烟,小孙女都能感应到爷爷心里的难受,会寸步不离地跟着他。一老一小,缓缓走去的背影,让在加油站门口闲聊打趣的司机们都安静下来,近乎肃 穆地目送着他们。

    在远方,那棵孤独的红柳树悄然站立,茎秆在寒风中抖动,犹如火焰一般。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mò qì

    【2】段加横线词极具表现力,试作简要分析。

    【3】司机们都喜欢老韩,原因是:

    (1)     

    (2)   

    (3)

    【4】对文中有关红柳树的描写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方圆十几里地唯一恰同老韩一家是四周荒芜的加油站的孤独守护者。

    B.贴地盆景极言树的坚韧,就如同在恶劣环境中坚守八年的瘦小老韩。

    C.孤独的红柳树悄然站立意喻老韩的儿子虽己殉职,但灵魂依然屹立。

    D.犹如火焰一般象征着老韩热忱对待他人、甘于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5】段写老韩离不开加油站是因为舍不得儿子,这是否有损于人物形象?请写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灯下的女人

    龚妮纳

    昏黄的灯光下,母亲的身影一直烙在我的心上。

    小时候,家境并不富裕,常常可以看到母亲彻夜手工的场景。长大后,我才知道,母亲曾经是多么的辛劳。但是,我却从来没有在她那明媚的笑容中发现丝毫的哀怨。那是物质贫乏的七十年代,好强的父亲从村里租来了人家不愿耕种的田地,满腔热情地干了起来。当时,年轻漂亮的妈妈,白天除了照顾我们姐妹俩外,也下地帮老爸做点力所能及的农活。到了晚上,那是母亲的天下了。心灵手巧的她特别会持家,为了省点开支,她每晚都有干不完的活:织毛衣,缝鞋底,裁衣服等等。父亲的衬衫领子破了,她把领子拆下翻过来重新缝上,这样又可以穿它一年半栽。姐姐的衣服穿不着了,妈妈从不马虎地让我继续穿,她总是耐心地拆开来,小心地熨平,然后再用心地重新裁剪,把磨损的层面裁换到不易磨擦的部位。在母亲的巧手下,别人眼里看到的小女儿也是件件新衣服。最让我感动的,母亲常常从箱子里挑出自己的漂亮嫁衣,一件件地修改给姐姐穿。母亲自己穿的大部分是毛衣,因为毛衣可以拆了再织,可以循环使用。一般情况下,我们家的毛衣规律是先外套,再内衣,最后是背心。妈妈还喜欢创新,常在毛衣上绣上花朵或者订上几粒盘纽来做点缀,令村里人羡慕不已。

    八十年代初,社办厂活跃起来,我的母亲被首批录用。由于妈妈接受能力强,很快做上了检验员的岗位。当时,检验员人手缺,领导常常让妈妈把产品带回家检验。这:样可以赚点外快的美差,妈妈当然不会放弃。于是,常常可以看见灯下有个女人在检验产品,母亲柔美的影子静静地映在窗前。

    改革开放后,父亲不再甘心种田地了,他先半脱产跑供销,后来慢慢地,也接了些加工业务自己家里做。当时,老爸和老妈还顾虑重重,不敢一下子投入生产,更不敢放弃工人的职业去盲目创北。只是利用晚上时间,小量试作,慢慢量产。当时所谓的“量产”,大部分都是妈妈熬夜做出来的。接下来的几年,老爸根据加工业务的项目,选择了走五金加工的路子。发展到现在,虽然早已不用母亲熬夜赶活,但母亲还是难逃“灯下女人”的命。因为小厂办在妈妈家,老妈总得开门和关门。每当工人上夜班时,母亲还是没法闲下来,还是会帮着做些活。由于眼力不再好使,她就选择包装产品、整理工具、打扫卫生等活,然后和员工一起下班歇息……

    如今,我也做了灯下的女人。当白日的尘埃落定后,我会坐在灯下读一点书,会网览几篇佳作,也会静静地想一些事情。同样坐在灯下做个女人,我却不敢跟母亲相提并论,因为我远不及母亲那么朴实、那么伟大

    (选自《散文百家》2015年第3期)

    1选文写了灯下母亲的哪些故事?试简要概括。

    2文中母亲具有怎样的形象?试简要说明。

    3文章以“灯下的女人”为题有什么妙处?

    4文中有两条线索贯穿全文,指出并加以分析。

    5试简要说明第⑤段画线句子包含的作者的情感。

     

  • 11、阅读《底线》一文,回答各题。

      线

    ①一次,一位锁厂的老板说,他的买卖很兴旺,日进斗金。我问他何以如此发达,他答曰:“现在的人富了,有钱有物,自然要加锁买锁;再有,我的锁科技含量高,一般技术很难打开,而且,技术不断更新,所以,市场总在我手里。”

    ②我笑道:“我的一位好朋友说,世界上他最不喜欢的东西就是锁,因为,锁是对人不信任,是用来防人的。”

    ③锁厂老板眉毛一挑说:“不防人防谁?我赚的就是防人的钱。你以为,这个世上,真有夜不闭户的地万吗?”

    ④我说:“上世纪50年代真有。就是到了70年代,我住在一座楼房的顶楼,门上只有个挂钩,没锁。白天上班,把门一关钩一挂,也从来没被人偷过。”

    ⑤锁厂老板笑道:“那是什么时候,现在早没影儿了,不信你敞开门试试。”

    ⑥我笑了笑没再说,我信他的话。

    ⑦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和一个非物欲的时代,人的底线是不同的。社会的底线也在下降。在商业博弈中,谎话欺骗全成了“智慧”;在社会利益竞争中,损人利己成了普遍的、可以获利的现实;诚信有时候非但无从兑现,甚至成为一种商业的吆喝或陷阱。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中,人的底线也不知不觉在下降。

    ⑧可是这底线就像江河的水线,水要有一定高度,船才好行驶,人才好游泳。如果有一天降到了底儿,大家就一起陷在烂泥里。我们连自己是脏是净是谁也不知道了。

    ⑨所以,人总得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其实这底线原本是十分清楚的。比如人不能“见利忘义”“卖友求荣”“乘人之危”,不能“虐待父母”“以强凌弱”“恩将仇报”“落井投石”,还有“不义之财君莫取”“朋友妻不可欺”等等,这些古来世人皆知的底线,也是处世为人的标准,现在似乎已被全线突破了。

    ⑩底线无形地存在于两个地方。一在社会中,一在每个人心里。如果人们都降低自己的底线,那么社会的底线也一定下降。社会失去共同遵守的底钱,世道人伦一定败坏。如果人人守住底线,社会便拥有一条美丽的水准线——文明,因此说,守住底线,既为了成全社会,也是成全自已。

    ⑪然而,这两个底线又相互影响。关健是在碰到低于你的底线的人和事时,究竟是降低自己的底线,随波逐流,还是坚守自己,洁身自好?有人说在物欲和功利的社会里,这底线是脆弱的。其实,依我看,即使社会的底线很脆弱,人的底钱依旧可以像钢铁长城,任凭炮火虐,依旧牢不可破。

    ⑫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上的。一个人只有守住底线,才能获得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

    (选自《杂文选刊》,有改动)

    1选文①——⑤段举出锁厂老板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2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选文第⑧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品读全文,简述文章论证思路。

    5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守住底线”的理解。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请以“风景就在眼前”为题,写一篇作文,600字以上,文体不限(诗歌、剧本除外),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学校、班级、姓名。

    文题:风景就在眼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