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文轩的《孤独之旅》高度赞扬了杜小康在生活上能吃苦,在精神上能耐住寂寞的顽强毅力,告诉少男少女们:人生需要在艰苦的条件中锤炼,需要在孤寂中磨炼,这样才能长大成人。
B.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精美的散文,所描写的景物充盈着生命的灵气。
C. 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写主人公于勒的人生遭遇和亲人的不同态度来评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价值观。
D. 李白的《行路难》和刘禹锡的《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都表现了诗人失意不失志的人生情怀。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杂然而前陈者(陈列,摆开) B.卒获有所闻(最终,终于)
C.然后能自强也(勉强) D.何苦而不平(愁苦,担心)
3、下列对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全诗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既写出诗人初次离家的新鲜、欣喜的体验又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不舍之情。
B.尾联“送”字用得妙,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故乡水因可怜诗人而不辞劳苦送行万里的深情。
C.颈联承接上联,变换视角,通过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来展现令人陶醉的江上美景。
D.颔联的“随”“入”二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和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不一会儿,阴云密布,竟然下起了冰
雹,天气的变化真是扑朔迷离啊!
B.她性格温和,待人诚恳,举止文雅,言语动听。虽然是初次接触,但我对她的好感油然而生。
C.河北柏乡汉牡丹园栽培的牡丹,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每至花期,园内的牡丹竞相绽放,彩缤纷的景象美不胜收。
D.今天的荧屏和银幕,并不缺少令人眼花缭乱的离奇情节,缺少的恰恰是能够观照自我的活生
生的生命个体。
5、[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只为傲气太胜,自满自足,遂不能有所成。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满之人。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又有当名士者,鄙科名为粪土,或好作诗古文,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①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自识者观之,彼其所造,曾无几何,亦足发一冷笑而已。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诸弟平日皆恂恂②退让,第③累年小试不售④,恐因愤激之久,致生骄惰之气,故特作书戒之。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幸甚幸甚!国藩手草。
(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①嚣嚣:喧哗,吵闹。这里指沸沸扬扬。②恂恂:恭谨温顺的样子。③第:只是 。④不售:考不中。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
(2)或好作诗古文(________)
(3)致生骄惰之气(_______)
【2】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鄙”字有以下义项:①周代地方行政区划,五百家为一鄙;②边疆,边远地区;③庸俗,鄙陋;④轻视,鄙视;⑤自谦之词。“鄙科名为粪土”中的“鄙”字,选用哪个义项才符合文意?请选出正确的义项,并说说理由。
【3】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
【4】翻译下面两个文言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
【5】所谓“见字如面”,就是“读这封信的内容就像是我当面跟你说话一样”。甲、乙两封书信“说话”的内容及写作目的有何不同?请简析。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习题
出塞作①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②, 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③时驱马, 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④朝⑤乘障, 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 汉家将赐⑥霍嫖姚。
(注)①背景:开元二十五年(737)三月,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败吐蕃,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宣慰,这诗就写在此时。②猎天骄:天骄,原为匈奴自称,这里借指唐朝时候的吐蕃;猎,打猎。③碛:读作qì,沙漠。④“护羌校尉”和“破虏将军”:都是汉代武官名,这里借指唐军将士。⑤朝:念zhāo ⑥霍嫖姚:即汉代曾做过嫖姚校尉的霍去病,这里借指崔希逸。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_)
A.第一联直接描写烽火连天的战争场面,渲染边关剑拔弩张之势。抒发了大唐守边将士不畏强敌,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精神。
B.第二联像两幅生动传神、极具典型意义的塞上风俗画,写出吐蕃猎手盘马弯弓、勇猛强悍的样子,粗豪雄放,也暗示边情的紧急,为下面的诗句作铺垫。
C.第三联具体描写唐军将士的军事行动,将唐军紧张调动,英勇作战,并取得胜利的情景写出来了。
D.第四联是说朝廷将把镶玉柄的剑、以角装饰的弓和带着珠勒口的骏马,赐给得胜的崔希逸,点出赏功慰军的题旨。
(2)这首诗反映当时的战斗情况写得很有特色,请结合诗的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字数在18字以内)
本报讯 花博园内凉风习习,四季馆前各色郁金香随风微微摆动,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引来不少市民拍照合影。4月25日至5月25日,在花博园举行“银川市第二届郁金香展”,此次展出以80万株郁金香为主,搭配展出四季海棠、龙翅海棠、天竺葵、二月花、羽扇豆等10万盆草花。
8、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
A.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乐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B.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9、现代文阅读
点亮灯泡就能上网
李青
①最近看电视新闻,演讲者是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无线通信的教授。讲台上摆着一张不大的桌子,桌子上放着一盏LED台灯,正对着台灯的桌面有一个小孔。教授一边说着话,一边打开了台灯,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他背后的屏幕上开始播放百花盛开的高清影片。为了打消观众的疑惑,他把右手放在灯下,阻断了光线,这时,屏幕上的画面马上停住。随后,他缩回了那只手,美丽的画面又继续播放了。
②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灯泡不仅能照明,还能传播数据!
③这位教授叫哈斯,他演示的是Li-Fi,即“光保真高速无线通信系统”,传播速度最高达224GB每秒,比标准的无线局域网Wi-Fi快100倍。
④Li-Fi主要由接收光信号的光探测器和能转换数据的信号处理单元组成,数据经过信号处理器进入LED灯泡后,能以眼睛觉察不到的速度飞快地在明暗之间变换,这种带有源信息的明暗光束进入光探测器后,经由信号处理器的处理和放大,再转换成电子信号,最后,这些电子信号再转换回二进制数据流,传到我们的用户界面。
⑤目前,我们主要靠无线局域网传播数据。全世界大约有140万个无线通信基站,拥有超过50亿的手机用户,每个月通过手机传送的数据量高达600TB。相当于15000部电影的信息量,而无线通信网络上承载的数据量还在不断增加。当然,它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大部分能源用于无线通信基站的制冷,无线电波谱资源日益紧缺,另外,因为无线电信号可以穿墙而过,所以很容易被拦截和监听。
⑥Li-Fi使用的可见光谱就要先进得多。哈斯发现,可见光谱比无线电波谱要宽10000倍,这意味着充足的光谱资源; 其次,灯泡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个角落,无需昂贵的安装和维护成本; 第三,可见光对人体没有什么伤害,传播也更安全,而且不会对飞机的飞行或者医院的仪器造成电磁干扰。除了飞机和医院,Li-Fi也很适合机场、体育场、购物中心等人群聚集的场所。
⑦哈斯已成立了pureLiFi公司。他的目标是,让每个照明设备都能实现充电和高速安全的通信,并且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环保。
(取材于《知识就是力量》2018年第1期)
【1】下列各项,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从哈斯教授的演讲现场谈起,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了说明对象。
B. 第③段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说明Li-Fi传播速度快的特点。
C. 第⑤段通过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让读者了解传统的无线局域网承载的数据之大。
D. 全文按照时间顺序来说明,让读者了解了从Wi-Fi到Li-Fi的数据传播过程。
【2】下列各项,关于“光保真高速无线通信系统”优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播速度快,每秒可传播224GB,比标准的无线局域网Wi-Fi快出100倍。
B. 传播数据多,每月传送的数据量高达600TB,相当于15000部电影的信息量。
C. 只要有灯泡,就可以利用光线传播数据,无需昂贵的安装和维护成本。
D. 传播更安全,对人体无害,也不会对飞机或者医院的仪器造成电磁干扰。
【3】下面的句子中,哪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
Li-Fi主要由接收光信号的光探测器和能转换数据的信号处理单元组成。
10、现代文阅读。
黑衣女和红衣女
①抗日战争胜利后,“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是所有寓居蜀中的人的心境。林风眠抛弃了所有行李,只带几十公斤未托被的画回到杭州。“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改变的何止是朱颜——旧居花园别墅已经变成日本人的兵营,院子中的花园变成日本人的马底;他那曾经震动世界的几幅巨幅油画,被日本人用来做养马的帐篷,此时只能看到一些碎布屑,其他都荡然无存了。
②他把妻子阿丽丝、女儿林蒂娜从上海接到杭州,无处栖身,只好住在岳王庙里。林风眠去上海接妻子和女儿回杭州时,有一位中文名字叫马国维的男子住在他的家中。马国维是犹太人,当时遭纳粹分子迫害,就逃到上海,以牙科医生的职业谋生,和阿丽丝有亲成关系。几年之后,马国维和林蒂娜结婚了。但是,林风眠很不喜欢马国维,并不赞成女儿和他结婚。待房子修好之后,他们全家搬入花园别墅旧居。花园别墅又恢复了昔日的幽雅,但别墅的主人已不是昔日风华正茂的最高美术学府的校长,而是一位孤独寂寞的画家。他仍超然尘外,埋头在他的创作中。
③林风眠的绘画道路,正是但丁的道路。他的个人画史,就是一部《神曲》。1929年,他画了一幅轰动世界的油画——《痛苦》。那时他不只画痛苦,也画地狱,画十字架上的耶稣。画家必须尝遍黑夜与创伤,才能把黑夜和痛苦搬到画面上。20年后,痛苦没有了,地狱、十字架没有了,成千上万个黑夜变成一片光明洁净。
④经过初期的邻毛、走兽、虫鱼,中期的山水风景,1944年开始进入人物画的林风眠,东归杭州后,更是勤奋不已。经过千百次的尝试,终于,第一张带有希腊风格的女像出现了。但是,他并不满意。希腊味有了,但不够浓厚,于是他继续画。他白天画,黑夜画,10张,100张,1000张……在画了几千张以后,他的“蓝衣女”“黑衣女”“绿衣女”以及“红衣女”相继出现了。这是一个现代奇迹,让我们又看到一个希腊,一个盛唐。这时,作家无名氏从重庆东归杭州,和林风眠做了邻居,经常出入林风眠的画室。他曾描述自己走进林风眠画室一—花园别墅时的心情:
⑤我几乎不相信我的眼睛。当这个乖督世界笼平着如此普遍的黑暗与骚乱时,这个画室却洋溢着巨大的光彩、宁静。一种极度灿烂的美拥抱我的视觉,我发现了一个我从未认识的世界。但我错了。这个世界应该是我认识的一—这正是明天的世界。这并不是画,而是生命本体的象征,明日信仰感觉的源泉。画家先知先觉地预言了另一个世界,下一个世纪——人类不再像今天这样自相残杀的世纪。
⑥后来,又有几次,作家默默走进画室,奇迹同样出现了。作家发现两个黑衣女从画里走出来。她们再忍不住画纸的关闭,要向他飞过来,扑过来。另一张睡着的黑衣女,也在挣扎、张臂,要坐起来,跋到画外。那幅杰作《红衣女》,简直以雷霆万钧的巨响包围着观者,一蓬红形形的大火,又热烈,又空灵。火是西方的,空灵是东方的。这是东西方美术最伟大的结合。画者第一次真正摆脱了水墨的束缚和压力,绝对自由地把心头最高灵感投射在画面上。
⑦林风眠的风格形成了,他艺术中的鲜明个性,使他成为中国绘画发展史上一个分水岭——中国画从此分为林风眠前的中国画和林风眠后的中国画。林风眼的水墨与色彩相融合的绘画形式,虽然不能说是中国画,它对中国画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一时还难断定,但它使中国画再也不会回到文人画的老路上去,可以说今后的中国不可能再有传统的文人画了。
(有删改)
【1】文章开头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出自唐代爱国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引用这句诗有什么作用?
【2】怎样理解第③段划线句的含义?
【3】文中为何插入一位无名氏作家的叙述内容?
【4】你从林风眠的身上感受到了哪些可贵的品质?请举例分析。
11、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楹联趣话
①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A】
②对联起源于汉文学形式中的对仗或偶句,可谓源远流长。比如《诗经·采薇》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尚书·大禹谟》中“满招损,谦受益”之句,皆属于工稳之对仗。到骈体文出现后,几乎通篇皆用偶句,对仗俯拾即是。比如唐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经典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对仗的千古绝唱。而对联,则是偶句与早在先秦时期便已形成的我国民间过年悬挂桃符的习俗相结合的产物。【B】
③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 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多有沿袭旧贯,将春联称为“桃符”。
④到明代,开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与当今所见的春联如出一辙。据《簪云楼杂话》载,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某年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微服出巡,逐门逐户观察欣赏,大得其乐。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之方式,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对形成春节贴春联的风俗功莫大焉。尔后,文人学士无不将题联作对视为雅事。清代,对联更是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直至当今,对联仍随处可见,表现出其强大的艺术生命力。【C】
⑤就应用类型而言,随着时光推移,早已不限于春联,还衍生出喜联、寿联、挽联、行业联、交际联、谐趣联和装饰联等多种形式。民国年间出版的《楹联集成》,将对联分成二十个类别,即庆贺、哀挽、学校、商业、会馆、祠庙、寺院、剧场、第宅、圆墅等。而按字数来分,又可分为短联、中联、长联。按联语来源来分,有集句联、集字联、摘句联、创作联。就表现形式而言,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珠对、集句对等。【D】
⑥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曰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特定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二曰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在实践中,对联创作所遵循的平仄规律,与律诗对仗基本相同,一般上下联的第一、三、五个字平仄不必严格相合,第二、四、六个字平仄要相合。三曰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曰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而又不能重复。
⑦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1】本文围绕“楹联”,第②~⑦段依次介绍的内容有:⑴ 对联的起源与发展;⑵对联的分类及标准;⑶__________;⑷__________。
【2】下列文字若要放回原文,放在【A】、【B】、【C】、【D】哪处最合适?请写出你的理由。
所谓桃符,即书写着传说中二位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之名号的两块桃木板,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续了千余年后,至五代时,人们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西蜀孟氏世家》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孟昶自题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3】下列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根据《诗经》推算,春联最早出现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B. 宋代贴春联已经相当普遍。
C. 对联的上联与下联必须相对,也就是虚对实、平对仄。
D. 对联强大的艺术生命力经久不衰。
【4】请指出下列对联各适合什么场合:①_______ ②_______
①身如西方菩萨;寿比南岳老人。
②白雪银枝辞旧岁;和风细雨兆丰年。
【5】学校校庆,有位同学创作了一副对联,请你根据本文第⑥段指出二处不足并修改。
洒下辛勤千滴汗;赢来桃李一苑春花。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长大后,你想成为谁?”这是斯坦福大学最火的“人生设计课”中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
你会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呢?请讲述你的人生见闻,分享你的思考感悟,写一篇600至 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