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对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从根本上看,它受到个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
②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能够表现一个人的内在品德。
③因此,人的性格存在着差异。同时,性格也受制于后天的生存环境,是人在后天的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
④然而,人的性格特征和形象特点又是相互包容的。在一定程度上,性格决定形象,形象凸显性格。
⑤与形象特点相比,性格更多地呈现出内在性、本质性、道德性等特征。
A. ②①⑤④③ B. ⑤②①③④ C. ②①③⑤④ D. ⑤②①④③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江城子·密州出猎》选自《东坡乐府笺》,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 《秋天的怀念》《我用残损的手掌》《苏州园林》《最后一课》的作者分别是史铁生、戴望舒、叶圣陶、都德。
C. 《孔乙己》《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都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朝花夕拾》。
D. 杨绛的《老王》字里行间充满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理解,体现了作者对社会不幸者、卑微者充满爱心的人道主义精神。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宋代进入全盛时期。按创作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B.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由西汉刘向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
C. 《曹刿论战》节选自《左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是法家经典之一。
D.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文艺形式,它包括散曲和杂剧。
4、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刿论战》选自《左传》,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它既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史书,又有很强的文学性,作者相传为孔子同时代的左丘明。
B.《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生活的一篇散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展现了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流露了鲁迅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
C.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D.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5、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围,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院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領。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热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日:“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构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上文作者是______朝著名文学家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以我酌油知之
【3】该文人物对话中多次出现“亦”字,对表现人物形象有重要作用:“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体现陈尧咨______的个性特点。“我亦无他,唯手熟尔。”体现卖油翁______的个性特点。
6、送韦城李少府
(作者)张九龄 (朝代)唐
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
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
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注)①青门,即长安东门,这里有灞桥,古人常送客至此,折柳赠别。②白马津,古渡,在今河南滑县。《史记 荆燕世家》有:“渡白马津如此地”。
【1】下列关于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这首送别诗,充满离愁别绪,悲酸中含不舍,只好借劝酒来表达此时内心的悲伤。
B. 首联两句点明了事件、人物、时间、地点,春天在西边驿亭送李少府赴任。
C. 颈联“别就青门路”,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归轩白马津”则交代了友人此行目的地。
D. 尾联中“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一句,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异曲同工。
E.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其语言清新简练,结构严谨,寄托深远的生活感慨,意味深长。
【2】王国维说:“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感情”。本诗颔联中的“物”如何“着我之感情”?请简析。
7、选做题:
(1)写出你最喜欢的一位作家和一部作品。
作家:________________;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你印象最深刻的两句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用“持之以恒”这个成语造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衣沾不足惜,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2) ,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3)吊影分为千里雁, 。(白居易《望月有感》)
(4) ,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6)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7)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8) 黔娄之妻有言:“ ,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9、阅读下面《水浒传》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卢俊义道:“小人其实走不动了,可怜见权歇一歇!”两个做公带入林子里,正是东方渐明,未有人行。薛霸道:“我两个起得早了,好生因倦;欲要就林子里睡一睡,只怕你走了。”卢俊义道:“小人插翅也飞不去!”薛霸道:“莫要著你道儿,且等老爷缚一缚!”腰间解上麻索来,兜住卢俊义肚皮去那松树上只一勒,反拽过脚来绑在树上。薛霸对董超道:“大哥,你去林子外立著;若有人来撞著;咳嗽为号。”董超道:“兄弟,放手快些个。”薛霸道:“你放心去看著外面。”说罢,起水火棍,看著卢员外道:“你休怪我两个:你家主管教我们路上结果你。便到沙门岛也是死,不如及早打发了!你到阴司地府不要怨我们。明年今日是你周年!”卢俊义听了,泪如雨下,低头受死。薛霸两只手起水火棍望著卢员外脑门上劈将下来。
②董超在外面,只听得一声扑地响,只道完事了,慌忙走入来看时,卢员外依旧缚在树上;薛霸倒仰卧在树下,水火棍撇在一边。董超道:“却又作怪!莫不使得力猛,倒吃一交?”用手扶时,那里扶得动,只见薛霸口里出血,心窝里露出三四寸长一枝小小箭杆,却待要叫,只见东北角树上,坐著一个人。听得叫声“著”!撇手响处,董超脖项上早中了一箭,两脚蹬空,扑地也倒了。那人托地从树上跳将下来,拔出解腕尖刀,割绳断索,劈碎盘头枷,就树边抱住卢员外放声大哭。卢俊义闪眼看时,认得是浪子燕青,叫道:“小乙!莫不是魂魄和你相见麽?”燕青道:“小乙直从留守司前跟定这厮两个到此。不想这厮果然来这林子里下手。如今被小乙两弩箭结果了,主人见麽?”卢俊义道:“虽然你强救了我性命,却射死了这两个公人。这罪越添得重,待走那里去的是?”燕青道:“当初都是宋公明苦了主人;今日不上梁山泊时,别无去处。”卢俊义道:“只是我杖疮发作,脚皮破损,点地不得!”燕青道:“事不宜迟,我背著主人去。”心慌手乱,便踢开两个死尸,带著弓,插了腰刀,执了水火棍,背著卢俊义,一直望东便走;十到十数里,早驮不动,见了个小小村店,入到里面,寻房住下;叫做饭来,权且充饥。两个暂时安歇这里。
【1】选文第①段中的“你家主管”指的是_________。董超、薛霸还曾押解过_________去沧州。
【2】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划线句子。
【3】卢俊义是因为什么被官府抓捕、押解沙门岛?
1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一)与虫共眠
刘亮程
我在草中睡着时,我的身体成了众多小虫子的温暖巢穴。那些形态各异的卑小动物,从我的袖口、领口和裤腿钻进去,在我身上爬来爬去,不时地咬两口,把它们的小肚子灌得红红鼓鼓的。吃饱玩够了,便找一个隐秘处酣然而睡。
我身体上发生的这些事我一点也不知道。
那天我翻了一下午地,又饿又累。本想在地头躺一会儿再往回走,地离村子还有好几里路,我干活时忘了留点回家的力气。时值夏季,田野上虫声、蛙声、谷物生长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像支巨大的催眠曲。我的头一挨地便酣然入睡,天啥时黑的我一点不知道,月亮升起又落下我一点没有觉察。醒来时已是另一个早晨,我的身边爬满各种颜色的虫子,它们已先我而醒忙它们的事了。这些勤快的小生命,在我身上留下许多又红又痒的小疙瘩,证明它们来过了。我想它们和我一样睡了美美的一觉。有几个小家伙,竟在我的裤子里呆舒服了,不愿出来。若不是搔痒得难受我不会脱了裤子捉它们出来。对这些小虫来说,我的身体是一片多么辽阔的田野,就像我此刻爬在大地的某个角落,大地却不会因搔痒和难受把我捉起来扔掉。大地是沉睡的,它多么宽容。在大地的怀抱中我比虫子大不了多少。我们知道世上有如此多的虫子,给它们一一起名,分科分类。而虫子知道我们吗?这些小虫知道世上有刘亮程这条大虫吗?有些虫朝生暮死,有些仅有几个月或几天的短暂生命,几乎来不及干什么便匆匆离去。没时间盖房子,创造文化和艺术。没时间为自己和别人去着想。生命简洁到只剩下快乐。我们这些聪明的大生命却在漫长岁月中寻找痛苦和烦恼。一个听烦市嚣的人,躺在田野上听听虫鸣该是多么幸福。大地的音乐会永无休止。而有谁知道这些永恒之音中的每个音符是多么仓促和短暂。
(有删改)
(二)虫子旁(节选)
朱赢椿
这个世界很小,小的足以被我们忽略、遗忘,但跟我们一样,虫子也有惊心动魄的生活。蚂蚁被一只落下的砸断了腰肢;烟管蜗牛想在夏日的午后美美的午觉,却未能如愿;而千足虫卡在路缝里,即使有一千条腿也无济于事…………
在虫子的世界,一个水洼就是一片海洋,一片叶子就是一顶阳伞,一个鹅卵石就是一座高屿,而一块路边的石板缝隙就可以成为一个尸横遍野的战场……它们从容执着,它们生生不息。它们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照见了自己和自己的生活。
“当我趴在地上看虫的时候,在我的头顶上,是否还有另一个更高的生命就像我看虫一样,悲悯的看着我。”
【1】按要求完成下面两个任务。
(1)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材料(二)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2)不同的眼光收获不同的风景,以下面给出的文字开头,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不少于100字。
刘程亮、朱赢椿以平等友爱、理性学习的眼光看待虫子的世界,我们应该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
读书莫忘做笔记
汤欢
(1)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读书时,左边是书,右边是笔记本。遇到好词佳句则随手摘抄,心有所感便顺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
(2)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顾颉刚先生一生治学,勤于做读书笔记,从1914年至1980年逝世,做笔记的习惯从未间断,60余年积累笔记近百册,共四五百万言。他所从事的古史研究需大量考据,做笔记是他治学研究、著书立说的基础,“为笔记既多,以之汇入论文,则论文充实矣;作文既多,以之灌于著作,则著作不朽矣。”此外,在他看来,相对于长篇大论的学术文章而言,笔记可长可短,有简洁之美,做笔记“可以自抒心得,亦可以记录人言;其态度可以严肃,亦可以诙谐,随意挥洒,有如行云流水,一任天机”,笔记实乃学术界的小品文。
(3)钱钟书读书也爱做笔记,从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坚持,单是外文笔记就达200多本、3.5万多页。据杨绛所言,他的笔记本“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其笔记不仅数量惊人,内容也广袤博杂,从精深博雅的经史子集,到通俗的小说院本、村谣俚语和笔记野史,古今中外,无所不容。把这些笔记前后参照、相互引证、融会贯通后,才有了如《管锥编》里那样汪洋恣肆、行走于东西之间游刃有余的文章。
(4)蔡元培晚年总结自己读书多年却“没什么成就”,原因之一是“不能勤笔”。“不能勤笔”即不能勤于做笔记。他说自己读书虽然只注意于他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这样的后果是不易检索,需要用的时候“几乎不容易寻到”。
(5)可见,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做笔记亦是一种值得吸取的方法。不管读书是为长见识,为陶冶性灵,还是只为娱乐消遣,遇到有趣、有启发、有感于心的文字则随手记之,这文字便会在我们内心加深一层印象;日久天长,这笔记本便成了我们平日读书精华之积累,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若干年后,当我们重温当年的笔记,看到自己熟悉的字迹时,或许还会回想起某时某地写下这笔记时的情形,内心一定无比自得与安宁。
(6)做笔记固然重要,但经常 温故笔记更重要。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只记笔记却不温习,一样容易遗忘,时常巩固方能加深记忆,需要用时才能信手拈来;此外,温故而知新,在翻阅读书笔记时,往往能够前后贯通,发现新的问题。钱锺书当年就常常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杨绛听。
(7)做笔记需要时间,如钱锺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大约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但当你将做笔记看成是读书的一部分,认识到做笔记的益处,便不会认为这时间白白浪费了。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唯独读书不能快,做笔记不能急躁。
(8)时代在进步,电子笔记的出现让笔记的记录、保存和使用更为便捷:键盘输入、复制粘贴可以代替手写,电脑和手机客户端皆能同步保存;此外,这种云笔记还带有关键词检索功能,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对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9)读书思考,随手记之,同时不忘时常温故,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无论这笔记是手抄笔记还是电子笔记,它都会成为我们好读书之人一笔宝贵的财富。
(《人民日报》2015年03月31日24 版)
【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2】从本文看,做读书笔记主要记什么?读书笔记有什么好处?
【3】“钱钟书当年就常常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杨绛听。”这句话在文中哪一段最合适?为什么?
【4】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是一项是 ( )
A.学者、作家都市时必须作笔记;对于普通人,笔记可做可不做。
B.时代在进步,作笔记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做电子笔记也是很好的。
C.现代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书报杂志也越来越多,因此,读书做笔记也 要越来越快。
D.自己做的笔记自己是做清楚的,不用温习也可以前后贯通,发现新问题。
12、本文运用了多种衬托手法。有动物间的衬托,如领队骑的马伟岸、飘逸、雄壮,飞翔的鹰在峡谷中与狂风猛烈搏击,过峡谷的牛恐惧得不肯再挪动半步、泪流发抖。有人物与人物的衬托,如“我”的战战兢兢与勇敢无畏的领队和汉子们构成反衬。有动物与人物的衬托,如“我”与牛的互相衬托。
请你运用衬托手法写一个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