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眉山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生物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洋葱根尖细胞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实验操作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在某些细胞中观察到染色体组型

    B.都需要 10%的盐酸处理使细胞相互分离

    C.部分小鼠骨髓细胞中同时存在核膜和一对中心粒

    D.部分洋葱根尖细胞的赤道面上形成了细胞板,将进一步发展成新的细胞壁

  • 2、如图是基因型为Rr且染色体正常的果蝇体内的一个细胞增殖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B.图示细胞发生的变异可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从而使后代出现三倍体

    C.图示细胞中染色体暂时加倍,而染色体组并没有随之加倍

    D.若图中1号染色体上有R基因,则A极的基因组成可能是RR或Rr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病毒在生命系统中不属于细胞层次但属于个体层次

    B.一株水稻的生命层次从简单到复杂依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个体

    C.细胞学说认为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及其细胞产物构成

    D.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体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 4、单克隆抗体在生物工程和临床医学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巨大的应用。下列有关单克隆抗体技术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冠病毒检测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盒需要根据新冠病毒内部的核酸研制

    B.将选择培养基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直接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

    C.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可筛选出能产生单—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D.“生物导弹”中的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的结合抗原并杀死癌细胞

  • 5、生物体内存在着一种新型免疫应答方式——训练免疫,即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在首次接触抗原刺激时会产生免疫记忆,当再次受到相同或不同抗原刺激时能产生更加强烈的免疫应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母乳喂养增强新生儿免疫力不属于训练免疫

    B.接种疫苗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属于训练免疫

    C.花粉、青霉素等引起的过敏反应属于训练免疫

    D.训练免疫利用机体的第三道防线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 6、据调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       

    A.演替速度变快,演替的方向未改变

    B.演替速度变慢,演替的方向未变

    C.演替速度未变,演替的方向改变

    D.演替速度未变,演替的方向未变

  • 7、“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于在荫蔽环境生长,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捕食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模式实现了对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B.放养鸭子的数量要与红萍生长量协调平衡

    C.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D.水稻和红萍垂直分层,提高了光能利用率

  • 8、地球是个大家庭,人类是个共同体,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人类要合作应对。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应由发展中国家完成

    B.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氟氯烃等化合物的大量排放

    C.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小

    D.“低碳经济”的发展将会导致生物圈的碳循环受到阻碍

  • 9、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目前已退耕还湿46万多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湿地生态系统可因地制宜建设成公园做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这是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体现

    B.随着退耕还湿的推进,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增加,这是由于生活在其中的生物发生了适应性变异更加适应环境的结果

    C.水府庙湿地公园中的刁子鱼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自身同化能量的一部分

    D.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农田生态系统,是由于湿地中生物的数量更多

  • 10、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群落丰富度调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某有翅、趋光性强的昆虫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

    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记名计算法常用于个体较小、种群数量较多的群落

    C.取样器取样法可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也可调查某种土壤小动物的种群密度

    D.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原因是土壤小动物的活动能力弱

  • 11、噬菌体在繁殖过程中所利用的原料是(       

    A.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B.自身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

    C.自身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D.自身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

  • 12、如图表示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某植物的氧气释放速率。该植物在2000 lx光照强度下,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mL)是(       

    A.12

    B.17

    C.18

    D.23

  • 13、如图为受寒冷刺激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人体内与激素分泌有关的结构,①②和③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激素②促进激素③分泌的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激素③通过作用于垂体a,进而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D.幼年时激素③分泌过少会导致成年后身体矮小、智力低下

  • 14、细胞核中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主要结构是

    A.核仁

    B.核基质

    C.核被膜

    D.核孔复合体

  • 15、草方格沙障是用干的麦草、稻草和芦苇等扎成方格形状固定于沙中,并在方格中播撒固沙植物的种子,用来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一种治沙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草方格能蓄积降水促进固沙植物的生长

    B.该过程改变了演替的速度但没有改变演替的方向

    C.微生物对草方格材料的分解改善了土壤的结构

    D.该方法可增加治理区域的物种丰富度

  • 16、双子叶植物种子萌发时,下胚轴的顶端会形成“顶端弯钩”结构(如图所示),相关研究表明该结构的形成原理与根的向地生长原理类似。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顶端弯钩”可以保护顶端分生组织以及子叶在幼苗出土时免受伤害

    B.幼苗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在重力作用下极性运输到下胚轴

    C.“弯钩”外侧生长素浓度低于内侧,细胞生长快,使得下胚轴向内弯曲

    D.生长素合成相关基因缺失的突变体幼苗出土时可能无法正常形成“顶端弯钩”

  • 17、下列物质中,参与人体内环境组成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钙离子③神经递质④尿素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 18、下图表示同一环境中物种A与物种B的数量变化关系,二者之间存在食物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种A、B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B.信息可在物种A、B之间双向传递

    C.物种A可能是植食性动物

    D.物种A、B的数量变化是相互影响的

  • 19、草菇喜温喜湿喜半阴,可在稻草和麦秸等农作物秸秆上栽培的一种食用真菌,某果园在果树下加入一个人工栽培的草菇种群,形成果树一草菇结构的立体农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果树一草菇立体农业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充分利用了空间和资源

    B.果树种群下微弱的光照、较高的空气湿度和较低的风速等特殊的环境条件有利于草菇的生长发育

    C.草菇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农作物秸秆作为其生长发育的碳源,栽培草菇剩下的基质,可为果树提供营养

    D.秸秆中的能量通过草菇能被人类间接利用,实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良性循环

  • 20、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农业实现了对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

    B.农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较低

    C.生态农业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

    D.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理论基础

  • 21、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防治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种群内个体的竞争

    B.套种、间种和轮种体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

    C.风能和潮汐能的开发技术不属于生态工程范畴

    D.“过腹还田”可使农作物秸秆得到多途径的利用

  • 22、下面为钠离子和钾离子进出人体神经细胞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膜的N侧上应该还分布有糖蛋白,以进行信息识别

    B.钠一钾泵催化ATP分解的原理是能增大ATP水解所需的活化能

    C.当神经细胞恢复静息电位时,K+通道打开,且钠一钾泵只对Na+开放

    D.钠一钾泵能运输K+、Na+,也能催化ATP水解,但并不能说明其无特异性

  • 23、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B.由于薇甘菊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属于数量特征

    C.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捕食,则会导致估算结果偏低

  • 24、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态工程是生态学与系统工程学的结合

    B.生态工程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C.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

    D.生态工程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非选择题 (共8题,共 40分)
  • 25、目前,应对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等传染病的最好办法仍然是接种疫苗。

    (1)若从病猪(病人)样本中分离到的病原体只能在__________内完成代谢和繁殖,则该病原体属于病毒。下图左下角所示的病菌属于__________(在“细菌”、“真菌”中选择),细菌和真菌在结构上的最主要区别是细菌细胞没有:__________

     

    (2)图是三种疫苗的制作原理示意图。

    a疫苗I的制作通常是对特定的病菌或病毒进行灭活或减毒处理,这一处理的关键是要保持病菌或病毒的__________

    A数量 B、毒力 C、侵染力 D、抗原结构

    b.在上图所示的疫苗制备过程中,通常需要用到限制酶的过程是__________。(填图中编号)

    c.激活免疫系统的是病菌或病毒的抗原结构,在疫苗Ⅱ和接种疫苗Ⅲ两种情况中,直接合成抗原的细胞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上图,DNA疫苗是直接将编码保护性抗原的基因,通过体外重组与质粒结合,直接肌肉注射,从而使动物(人)体获得免疫力。若将来研发出猪瘟病毒的DNA疫苗,接种疫苗的猪是否可以称为转基因猪?__________(是/否),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6、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为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ABDE共同构成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碳元素主要通过________(填上序号及名称)途径进入生物群落。其中过程表示________作用,大气中CO2的来源除了图中所示之外,还可来自于________

    (2)中丙和丁的关系是________。该食物网中,若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1×108kJ,能量传递效率按10%20%计算,则最高营养级至少能获得________kJ的能量。

    (3)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某种绿色植物的数量锐减,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数量发生了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________调节来实现的。

  • 27、科研工作者对草原进行了调查,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外来物种黄花刺茄侵入草原后,在短期内数量迅速增加.黄花刺茄的茎秆和果实上长满尖锐毛刺,毛刺对动物来说是一种______信息,能有效降低动物对黄花刺茄的取食欲望,这表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具有____功能.草原上的植被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对于缓解相邻地区的沙尘天气有一定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

    (2)通过调査放牧区与未放牧区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发现,放牧区小动物的丰富度明显低于未放牧区,线虫、蚯蚓主要以土壤中的腐殖质为食,这类生物的活动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_________

    (3)研究丙草原能量传递关系获得下列图解,图中字母A、B、C、D、E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字母a、b、c、d表示能量,数字表示生理过程或能量流动方向。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通过_________过程实现的(填数字序号)。食草动物排出的粪便中仍含有部分能量,这一部分能量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过程应是图示中的______箭头所示(填数字序号)。

  • 28、MseⅠ、PstⅠ、EcoRⅠ三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分别是GAAT↓TAATTCC↓TGCAGG↓AATTC,如图1、图2中箭头表示相关限制酶的酶切点。图3表示利用基因工程生产胰岛素的三种途径。图4表示改造哺乳动物遗传特性的三种途径。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要用如图1和图2中的质粒和外源DNA构建重组质粒,需要对质粒进行改造,构建新的限制酶切位点。在构建新的限制酶切位点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哪些工具酶___________________

    2)图3中催化过程①的DNA连接酶的作用是促使形成_________________,导入受体细胞B常用方法_______________,④过程也可以培养到______________,再从培养液中提取细胞代谢产物。

    3)图3中导入受体细胞C首先使用Ca2+处理使其吸收周围的DNA分子,之后将细胞C与图中M溶于缓冲液中,完成转化过程,其中用Ca2+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 29、已知豌豆子叶黄色(Y)对绿色(y)是显性,种子形状圆粒(R)对皱粒(r)是显性,植株高茎(D)对矮茎(d)是显性,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现有甲、乙、丙、丁四个品系的纯种豌豆,其基因型如下表所示。

    品系

    基因型

    YYRRDD

    yyRRDD

    YYrrDD

    YYRRdd

     

    1)若要利用子叶黄色与绿色这一对相对性状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可作为亲本的组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品系类型)。 

    2)甲和丁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亲本来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丙和丁杂交获得F1再自花受粉,后代中出现子叶黄色皱粒矮茎植株的概率是______,出现子叶绿色圆粒矮茎植株的概率是________

  • 30、深海中的火山口周围热泉喷出的海水温度超过300℃,富含硫化氢和硫酸盐,海水中发现大量的硫细菌,这些硫细菌通过氧化硫化物和还原二氧化碳来制造有机物,在热泉口周围还发现多种无脊椎动物,如大海蛤、蟹、管水母以及没有口也没有消化道的管居环节动物等。

    1)科研人员若要调查蟹的密度可采用_____________方法,而想调查深海火山口周围的生物群落,首先要调查群落的_____________

    2)硫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但深海热泉中硫细菌的数量能保持相对稳定,请从种群的数量特征的角度进行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热泉口的无脊椎动物能摄食硫细菌,这些动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

    4)流入深海热泉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5)若该生态系统中甲、乙、丙,构成食物关系如图:

    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则要使丙能量增加A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_kJ(用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 31、I.图1表示某植物固定和还原CO2的过程,图2是外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请据图回答:

    1)图1a过程叫______________,发生的场所________________。磷酸除了构成光合作用相关产物外,也参与构成叶绿体内______________和磷脂等成分。

    2)如果将某植物在缺乏镁元素的土壤中栽种,会直接影响图1中的物质____(填“A”、“B”、“C”)的生成。当图2的乙图中d点对应的光照强度突然降至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则图1中的物质A在短时间会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3)从图2中可以看出,甲图限制b 点光合速率的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

    II.光补偿点是指植物在一定光强范围内,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光饱和点是指植物在一定光强范围内,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已知植物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5℃。如表为25℃和一定CO2浓度等条件下三种植物幼苗的生理指标。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物种

    指标

    物种甲

    物种乙

    物种丙

    光补偿点(μmolm-2s-1

    140

    66

    37

    光饱和点(μmolm-2s-1

    1425

    1255

    976

     

    4)该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__和不同种植物幼苗。三种植物中最可能是阳生植物的是________

    5)在光强140μmolm-2s-1时,物种甲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___________个去路。温度升高到35℃,物种乙幼苗的光补偿点会变________(填“大”、“小”)。

  • 32、下图是某植物叶片净光合速率(Pn,以 CO2 吸收速率表示)与胞间 CO2 浓度(Ci) 的日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色素提取时,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_________;若要绘制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需以_________为纵坐标。

    (2)11:00 时,叶肉细胞产生 ATP的场所是_______;与 11:00 时相比,13:00 时叶绿体中合成三磷酸甘油酸的速率相对_________(较低、较高、相等));胞间 3 个 CO2 分子参与碳反应,再生为_________个核酮糖二磷酸。

    (3)叶片的 Pn 先后两次下降,主要限制因素分别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0
题数 3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