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扬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将下列关联词语依次填入语段括号处,恰当的一项是( )

    真正的散文都饱含着诗意,犹如苹果饱含着汁液。汁液流淌,诗意芬芳。散文( )没有一点诗意,( )只能是粗劣地复制生活,( )缺乏灵动性,( )没有感召力。

    A.如果 就 既 也

    B.因为 所以 虽然 但

    C.即使 也 不但 而且

    D.如果 就 因为 所以

  •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副张胜相知 向来

    B. 伏尸百万,流血漂   盾牌

    C. 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自从

    D. 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推究

  • 3、下面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古人烛夜游    秉:持,拿。

    B.有以也        良:确实。

    C.天伦之乐事    天伦:万物天然的道理。

    D.羽觞而醉月    羽觞:酒器,形如鸟雀。

  • 4、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则何以哉? B.浴乎沂,风乎舞雩

    C.不吾知也 D.沛公安在?

  •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B.明日,子路行以告。

    C.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D.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晚唐时期怀古题材的篇什大量涌现。诗人们面对昔日繁华一时的古迹,或者那些历史上称雄一时的帝王陵寝,联想到唐王朝盛世不再,都不禁生发出无限的感慨。当然,中晚唐诗坛上之所以怀古诗发达,其深层的原因更在于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感受。当年歌舞喧天的繁华城阙,如今却荒草离离。诗人用自己的眼光、体验,来烛照历史的情境,使历史和现实沟通起来。在历史中映出现实,在现实中反观历史。

    诗的意境都是以时空形式存在,而诗中的时空,又未必是自然客观的,甚至也非纯然心理的,而是将现实时空、心理时空以意象化的方式绾合在一起的审美时空。“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陆机语),便是形容诗的时空张力。怀古诗在时空感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诗人多将现实和历史糅合在一起,两重时空并置叠映,使人们既能穿越于时间的隧道,在眼前呈现出当年的光影;又能感知于当下,创造出身临其境的实感。刘禹锡的《石头城》尤能体现此种双重时空特征,其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山、城、潮汐,既是眼前之景,也是旧时风物。当下的时空是眼前景,过去的时空隐含于其中,深邃的历史感寓含于诗境。

    时空并置只是一种分析模式,而如果要在审美上感受到这种张力,并且获得对于历史的感怀、对于当下的省思,必以意象或意境的直击心灵才能生发出强烈的审美效应。中晚唐的怀古诗,为了表现世事的沧桑陵替,往往以意象为焦点进行转换,绾合古今,使读者往来于古今之间。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通过“堂前燕”的流转,寓含人世之沧桑。朱雀桥,乌衣巷,在六朝时都是大士族的聚居之地,而今却成了寻常人家。“堂前燕”作为枢机,联结古今。如果说,怀古绝句多数是以一个意象来绾合古今,那么,律诗则是以若干意象来联结古今,构成了整体组合式的双重时空。

    时空的并置与绾合,通过意象的呈现而获得审美魅力,而诗人的观照方式也起着重要作用。韩林德先生曾说:“一个民族持何种观照世界的方式,是持直线式的‘焦点透视’,还是持曲线式的‘流观’,归根结底,受该民族的哲学思维和美学思维支配。”(《境生象外》)“流观”似乎是中国画的观照方式,其实诗中也多用之。从中晚唐的怀古诗来看,诗人往往从多个视点上来观照古今的迁替,通过几个不同的意象表现盛衰之感。中晚唐怀古诗中的时空是融为一体的,时间的纵深也就是空间的展开。怀古诗的审美魅力,可以从时空的向度上得以理解。

    (摘编自张晶《时间绾合的中晚唐怀古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凭吊古迹,遥想往昔的繁华,感叹眼前的衰败,寄托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因此创作了大量怀古诗。

    B.怀古诗往往将现实和历史叠加在一起,立足当下,观照历史,深邃的历史感与真切的现实感交织并存。

    C.怀古诗的作者往往借鉴中国画“流观”的表现方法,进行多角度观察,创造了丰富的意象或审美意境。

    D.怀古诗中的意象像联结古今的枢机,能够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使他们在时空转换中获得审美体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始终从“时空绾合”的角度论述怀古诗,分析这类诗歌在时空向度上的特点及审美效应营造模式。

    B.文章先分析怀古诗涌现原因,进而分析其时空交错特点及意象作用、观照方式,层次清晰,说理透彻。

    C.作者引用陆机和韩林德的话,佐证提出的概念或观点,极大增强了说服力,使文章内容变得丰富多彩。

    D.作者从现实、心理与审美三个时空的维度论述怀古诗的意象,说明阐明了三者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所举刘禹锡的两首怀古诗,从现实的时空写到历史的时空,具有以古喻今、借古讽今的寓意。

    B.作者认为绝句意象单一,绾合力强;律诗组合意象、绾合古今则显松散,多表现为两相对待的双重时空。

    C.诗人的观照方式对民族哲学、美学思维的建立和形成有重要作用,如同绘画一样构造了民族文化风格。

    D.作者赋予“绾合”一词以特定含义,即怀古诗对时空、古今的联结,这种联结造就了怀古诗的审美魅力。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愿意坚守清白,效仿先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古代圣人“_____”,尚且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_____”,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摹当地风俗画卷,赞美古老乡土文化的一联是“____________”。

  • 8、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包含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2)杜甫在《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空间、时间两个方面着笔,表达了诗人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无限悲愁情绪。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在讽喻唐朝统治者,如果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历史的覆辙。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密《陈情表》中用乌鸦反哺的典故写明人应尽孝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密《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作者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3)《项脊轩志》中,归有光描写项脊轩里充满书香之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2)《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反面说大鹏要高飞万里,必须借助强劲大风负载其巨大的翅膀。

    (3)《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动静结合,声色结合,描绘出晚霞之中一幅绝美的秋江暮色图,成为千古绝唱。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长恨歌》中唐玄宗失去杨玉环后见月伤心,闻铃断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湘夫人》中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________。”

    (3)鲍照《拟行路难》中安慰自己要认命,不要忧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姜夔《扬州慢》词序中“寒水自碧”一句与杜甫《蜀相》中的“________”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5)曹操《观沧海》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惠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佐证。

  • 12、(1)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深切表达了自己委屈心志,压抑情感,忍受耻辱的情状。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干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梅

    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注]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注]春威:初春的寒威,俗称“倒春寒”。

    诗中的“雁”对表现人物情感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初,为吏部侍郎,以母丧解,服除。为晋州刺史。睿宗立,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

    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曰:“臣闻‘古之君人,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椽发瓦呼嗟道路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不纳。复谏曰:“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先天元年,为侍中。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明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优诏赐衣一副。自是恩意尤渥,由黄门监改紫微令。与姚崇不协,除工部尚书,罢政事。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宋璟闻而叹曰:“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幽州都督,谥曰忠。

    (节选自《新唐书·魏知古传》)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椽发瓦/呼嗟道路

    B. 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椽发瓦/呼嗟道路

    C. 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椽发瓦/呼嗟道路

    D. 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椽发瓦/呼嗟道路

    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神龙是周朝武则天和唐中宗李显的年号。神龙元年二月太平公主等人发动政变,迎唐中宗复位,史称神龙政变。复国号唐,沿用武则天“神龙”年号。

    B. “服除”亦称“除丧”。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服丧期的长短。“期”为一周年,“大功”为九个月,“小功”为五个月。

    C. 秦汉时,宫门皆黄色,故号黄门。黄门侍郎因最初在黄门内供职而得名。黄门侍郎与小黄门、黄门令、黄门署长、中黄门冗从仆射一样,都是宦者。

    D. “赠幽州都督”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知古才能出众。考中进士后,先后两次编修国史,仕途顺利,多次升迁,历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吏部侍郎等官职。

    B. 魏知古耿直敢言。唐睿宗为公主修建道观,魏知古多次进谏,直言盛暑修观,劳民伤财,唐睿宗认为他言辞恳切,停止了修建道观。

    C. 魏知古忠君爱国。他秘密揭发窦怀贞等人的乱国阴谋,窦怀贞被杀,玄宗赐封二百户,五百段物,随后又增加一百户。

    D. 魏知古正直仁爱。他担任侍中期间,多次受到赏赐,恩意优渥。开元三年去世,宋璟赞其为正直仁爱的典范。朝廷赠其为幽州都督,谥号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

    (2)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9年12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977名18-35周岁的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57.0%的受访青年坦言自己容易待在“舒适区”,不想跳出来;65.2%的受访青年坦言自己爱拖延,总想着“明天再行动”。

    针对这种“容易待在‘舒适区’”现象,某论坛组织网民展开热烈讨论:有表示担忧的,有表示理解的,也有人认为不能妖魔化“容易待在‘舒适区’”现象。如果你也参加了这次讨论,你会怎样看待这种现象?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