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本溪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生物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图1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定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α表示);图2表示随着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变化导致胚芽鞘弯曲角度α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接触琼脂块一侧的胚芽鞘细胞的分裂速度加快,导致弯曲生长

    B.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为Ⅰ时,胚芽鞘向左侧弯曲

    C.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大于Ⅱ时,α值越来越大,胚芽鞘生长受到抑制

    D.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为0时,胚芽鞘还能生长,可能是胚芽鞘中含有生长素

  • 2、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  )

    A.基因突变

    B.表观遗传

    C.染色体变异

    D.基因重组

  • 3、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细胞和它生活的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

    B.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

    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主要场所

    D.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内液减少

  • 4、为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奉节无籽柑橘,研究者设计如下流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需在低渗环境中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

    B.可用离心操作实现②,再生细胞壁是其成功的标志

    C.过程③需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调控下进行

    D.三倍体植株因减数分裂异常可产生无籽柑橘

  • 5、如图表示某农业生态系统部分物质循环过程,该系统获得了鱼、猪、蚕和粮食的全面丰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丰收的主要原因是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增加

    B.蚕粪便喂鱼、鱼粉喂猪均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C.粪便、塘泥作为肥料又归田,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

    D.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弱

  • 6、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人做了一个实验:迅速将一只盲椿象杀死,尽管做得很干净无声,还是引起了其他盲椿象的逃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中引起其他象逃跑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起作用

    C.种间关系的调节和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D.信息传递引起的反馈调节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

  • 7、研究者发现日光照射实验动物皮肤后会使血液里的化学物质(UCA)含量大幅增加,且UCA可进入大脑神经细胞内并转化成谷氨酸。细胞内的谷氨酸在运动皮层以及海马区的神经末梢释放,并能激活相关的脑内神经环路,从而增强运动学习能力以及物体识别记忆能力。根据以上资料可推断出(  )

    A.谷氨酸不再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原料

    B.谷氨酸可作为一种参与神经调节的神经递质

    C.光照会使实验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

    D.UCA在细胞外液中转化成谷氨酸后参与神经调节

  • 8、如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可表示从森林火灾之后开始的演替

    B.即使时间允许,甲也不一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

    C.乙群落的演替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

    D.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物种丰富度相同

  • 9、下图表示同一环境中物种A与物种B的数量变化关系,二者之间存在食物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种A、B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B.信息可在物种A、B之间双向传递

    C.物种A可能是植食性动物

    D.物种A、B的数量变化是相互影响的

  • 10、生物学实验中常常遇到筛选问题,以下筛选不能够成功的是(       

    A.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筛选融合的原生质体

    B.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筛选特定的杂交瘤细胞

    C.含高浓度盐的培养基培养愈伤组织筛选耐盐突变体

    D.利用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 11、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农业实现了对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

    B.农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较低

    C.生态农业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

    D.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理论基础

  • 12、一场长达7个月的大火导致澳大利亚的凤头鹦鹉和食蜜鸟等一大批标志性物种以及大量珍贵植被正在消失。下列有关火灾对澳大利亚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不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火灾后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B.火灾导致澳大利亚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发生了改变

    C.火灾后随着次生演替的发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

    D.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可快速恢复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并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 13、201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美国的三位科学家,他们发现果蝇的昼夜节律与PER蛋白浓度的变化有关。下图示PER蛋白作用的部分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PER蛋白可反馈抑制per基因的转录

    B.permRNA的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

    C.PER蛋白与TIM蛋白结合后穿过核膜进入细胞核

    D.一个permRNA分子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相同肽链的合成

  • 14、下列关系中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

    A.同源染色体的一对等位基因之间

    B.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之间

    C.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之间

    D.不同类型细菌的基因之间

  • 15、医生给病人补液时输入的是质量分数0.9%的NaCl溶液或5%的葡萄糖溶液,输入药物时用质量分数0.9%的NaC1溶液或5%的葡萄糖溶液作为药物的溶剂,其主要目的是(  )

    A.维持人体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

    B.维持人体内环境pH值的稳定

    C.满足人体对Na+和Cl-的需要

    D.满足人体细胞代谢活动的需要

  • 16、已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表面具有多种蛋白,其中S蛋白能与人体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使其吸附并侵入细胞。人体对S蛋白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可与S蛋白结合,使病毒无法吸附到人体细胞表面而阻止感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体内可检测到病毒抗体但检测不到病毒核酸

    B.新冠病毒疫苗注射后有效的标志是能预防新冠病毒感染

    C.新冠灭活疫苗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灭活的病毒,其中含有S蛋白

    D.首次注射新冠灭活疫苗可使机体产生初次免疫应答,要增强免疫效果需再次接种

  • 17、双子叶植物种子萌发时,下胚轴的顶端会形成“顶端弯钩”结构(如图所示),相关研究表明该结构的形成原理与根的向地生长原理类似。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顶端弯钩”可以保护顶端分生组织以及子叶在幼苗出土时免受伤害

    B.幼苗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在重力作用下极性运输到下胚轴

    C.“弯钩”外侧生长素浓度低于内侧,细胞生长快,使得下胚轴向内弯曲

    D.生长素合成相关基因缺失的突变体幼苗出土时可能无法正常形成“顶端弯钩”

  • 18、生根粉是一种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下列有关探究生根粉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浸泡法或者沾蘸法处理插条时处理时间不同但深度相同

    B.取某浓度生根粉溶液2.5mL加入25mL无菌水中可稀释10倍

    C.利用数学模型分析生根粉溶液浓度对生根的数目的影响

    D.正式实验与预实验相比更能体现生根粉作用的两重性

  • 19、如图是基因型为Rr且染色体正常的果蝇体内的一个细胞增殖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B.图示细胞发生的变异可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从而使后代出现三倍体

    C.图示细胞中染色体暂时加倍,而染色体组并没有随之加倍

    D.若图中1号染色体上有R基因,则A极的基因组成可能是RR或Rr

  • 20、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防治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种群内个体的竞争

    B.套种、间种和轮种体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

    C.风能和潮汐能的开发技术不属于生态工程范畴

    D.“过腹还田”可使农作物秸秆得到多途径的利用

  • 21、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下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O~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

    B.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

    D.c~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增长

  • 22、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对某种生物而言,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B.所有生物都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C.基因突变只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某一阶段

    D.A基因突变成a基因,a基因也可能再突变回A基因

  • 23、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霉素通过促进丝氨酸转变成生长素、抑制生长素分解等途径促进植物生长

    B.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如NAA)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C.在成熟组织中合成的乙烯利可以促进果实成熟

    D.细胞分裂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 24、细胞核中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主要结构是

    A.核仁

    B.核基质

    C.核被膜

    D.核孔复合体

二、非选择题 (共8题,共 40分)
  • 25、下图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是生物大分子,图中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大分子以__________为骨架,它们的基本单位都被称为单体,其中X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它是_______________,Ⅰ在小麦种子中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

    2A表示的元素有__________;细胞中含有碱基ACT的核苷酸有___种。

    3)Ⅳ结构多样性的原因从P分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有P若干个,在合成含有3条链的Ⅳ的过程中共产生200个水分子,则P的数目为______个。

    4)染色质(体)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填字母),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6、纤维素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如下。请回答:

    (一)土壤取样(二)选择培养(三)梯度稀释(四)将样品涂布到鉴别培养基上(五)挑选菌落。

    1)土壤中某些微生物能分解纤维素,是因为它们能够产生_________________

    2)该流程中步骤(二)选择培养基的营养物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步骤(三)中稀释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步骤(四)采用的培养基从物理性质来看属于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为了检验培养基及培养皿灭菌是否合格,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

    4)步骤(四)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为了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应在培养基上加入指示剂是________________

  • 27、下面的系谱图表示了人类某种遗传病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遗传病的表现者。已知该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H,隐性基因h),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条件下,回答下列问题:

    1)据系谱图推测,该遗传病为 ________(填“隐性”或“显性”)性状。

    2)假设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依照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在第Ⅲ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_______________(填个体编号)。

    3)若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系谱图中一定是杂合子的个体是_____________(填个体编号),Ⅲ-2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Ⅲ-2与正常男性婚配,生出该遗传病表现者的概率是______

  • 28、为研究油茶叶片与果实关系对叶片光合作用及果实产量的影响,研究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油茶叶片在光反应中利用叶绿素和_______吸收光能, 并转变为_______中的化学能。碳反应中利用_______固定二氧化碳,最终生成三碳糖,其大部分运至叶绿体外,转变成_______,运输至果实积累。叶片为“源”,果实是“库”。

    (2)研究者对油茶植株进行了处理,处理及结果如图1所示。

    ①Ⅰ、Ⅱ、Ⅲ组结果表明,库源比(果与叶数目比)越______,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越低。

    ②研究者推测,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在叶片中积累会________光合作用速率,摘除部分叶片后,剩余叶片的光合产物运输和分配到果实中的比例______。为确定符合生产需求的最佳库源比,研究者还需要测定三组实验的________

  • 29、可利用酵母菌发酵来生产果酒,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生产中为了提高果汁的透明度和出汁率,可以加入______________。为了使酶能被利用且易于和产物分离,可采用_______________技术。

    2)用来培养酵母菌的培养基中的碳源一般是葡萄糖,葡萄糖进入酵母菌细胞后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用移液管吸取培养的酵母菌液时,需要用手指轻压移液管上的橡皮头,并吹吸三次,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利用酵母菌制作果酒的过程中,发酵液的pH________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可用固定化酵母细胞来酿酒,工业生产中,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是在严格的_______条件下进行的。

  • 30、糖尿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如下图所示①、②、③表示由三种机体免疫异常引起的糖尿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某类细胞是指________细胞,其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_________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2)图中②所示的患病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3)图中抗体Y3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____________

    4)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上述三种糖尿病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病。其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数字)。有一种青少年型(Ⅱ型)糖尿病,经检查发现,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但患者仍表现出尿糖症状,该病的病因最有可能类似于图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数字)。

    5)在正常的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分泌增多,会导致血糖浓度降低;降低的血糖浓度又反过来影响胰岛B细胞对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

    6)胰岛素的作用机理中,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7)已知下丘脑发出的神经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来调节血糖的含量,则血糖平衡调节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_

  • 31、下图显示了脑、脊髓及手臂上的神经位置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图甲中③处给予一适宜刺激,③处膜外的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若此时引起肌肉收缩,该过程是否属于反射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常情况下,该细胞静息电位为-70mv,动作电位峰值为30mv。若细胞外液中K+浓度降低,此时静息电位值将 __________ -70mv(填“大于”“等于”“小于”)。

    3 图甲所示的①、②、③、④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的四个可能位点。若刺激病人手指,病人手能动但却没有感觉,那么可能被阻断的位点是__________

    4)研究发现,某种镇静剂起镇静效果时(经过临床试验不破坏细胞结构),会使突触间隙多巴胺(一种兴奋性递质)含量升高,若注入大量多巴胺可解除该效果。请你推测,该镇静剂的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外一种镇静剂,可以使突触后膜_______Na+/K+/Cl-)内流,从而抑制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

  • 32、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婴儿”是通过将不孕夫妇的精子和卵细胞取出在试管中完成受精,并在试管中培养使其发育到一定时期,再将胚胎移入女性子宫内发育成的胎儿。“试管婴儿技术”不仅使一部分不能生育的男女重新获得了生育的机会,也为人类的优生优育开辟了新的途径。据此回答:

    1)在体外受精时,精子首先要进行_____________处理,卵细胞则要培养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才能与精子结合。

    2)“试管婴儿”的形成用到的生物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

    3)采用_____________技术,能得到“同卵双胞胎”。这种技术一般采用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此项操作时,要特别注意将_______________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的胚胎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4)试管婴儿技术作为现代生物技术,它和母亲正常怀孕、生产的过程的不同之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现在大多数人反对设计婴儿性别,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0
题数 3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