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山崩地裂
B.震耳欲聋
C.人山人海
D.鸦雀无声
2、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她的歌声清脆悦耳,犹如天籁之音,人们亲切地叫她“百灵鸟”。
B.这两个歹徒看起来很凶悍,其实都是纸老虎。
C.面对周围发生的事情,我们应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不要别人说什么就附和什么,不要做“哈巴狗”。
D.妈妈是只不折不扣的铁公鸡,无论我买什么,她总是提出反对意见。
3、根据课文内容,下列对人物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继光——视死如归、为国捐躯
B.王葆——天真烂漫、富于幻想
C.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忠于职守
D.青铜——勇斗日寇、机智勇敢
4、下面这几个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分别是( )
(1)他的家境比较贫穷,不如其他同学家 。
(2)老师总是教育我们:遇到困难不要胆怯,要 地去面对。
(3)金龙没有拒绝我递给他的白衬衫,默默地 并穿在自己的身上。
(4)我总觉得有鹅的地方很危险,因此一看见鹅就找一个 的地方躲起来。
A.富裕 勇敢 拒绝 安全
B.富裕 勇敢 接受 安全
C.贫困 懦弱 接受 安全
D.贫困 勇敢 接受 安全
5、下列作家与作品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巴金——《记金华的双龙洞》 B.艾青——《绿》
C.丰子恺——《白鹅》 D.茅盾——《天窗》
6、下列诗人中,不属于古代诗人的一项是( )
A.刘禹锡 杜甫
B.韩愈 屈原
C.冰心 艾青
D.范仲淹 龚自珍
7、下列选项填在横线上最合适的是( )。
●“定点卫星的发射角计算需要绝对精确度,否则就会 。”
A.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B.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C.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D.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8、将下列句子中划线部分的内容换成一个成语
例:你要像雕塑那样,必须一点也不动。
你要像雕塑那样必须纹丝不动。
真是一条大河,河流的分支数也数不清。________
9、阅读,完成练习。
小鸟
朱自清
清早颤巍巍的太阳光里,两个小鸟结着伴,不住地上下飞跳。
他俩不知商量些什么,只是叽叽呱呱地乱叫。
细碎的叫声,夹着些微笑;
笑里充满了自由,他们却丝毫不觉。
他们仿佛在说:“我们活着便该跳该叫。
生命给的欢乐,谁也不会从我们手里夺掉。”
【1】你从“细碎的叫声,夹着些微笑;笑里充满了自由,他们却丝毫不觉。”中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通过对小鸟的描写,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开心阅读
竹子是( )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竹子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以编织竹器;竹沥可供药用;竹笋味 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竹子是( )的,它具有顽强不屈的品格。自古至今 它和松 梅被人类誉为 岁寒三友 历来竞 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塑,游人所向往。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萌芽了。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 刺破硬土,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酷暑它不怕,秋风吹不落。秋去冬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 不怕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作为我们每一个 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这篇短文的题目:《____ ____》
【2】在文中的( )里填上一对反义词,并且能和上下文意思相吻合。
【3】在文中的空白处里加上标点符号。
【4】选择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呼吸时,进出的气 ②消息 ③停止④休息⑤利息
“息息相关”的“息”意思是( )
“自强不息”的“息”意思是( )
【5】你认为文中都写了竹子的哪些优点?
【6】文章最后一句提到的“这种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
【7】这篇短文表面写了竹子,实际的目的是为了借歌颂竹子的品格,来歌颂什么?
11、阅读百草堂
一条透明的鱼
一个二年级的美国男孩非常喜欢他的叔叔,但是他的叔叔在日本工作。一天,男孩收到叔叔的一封来信,叔叔告诉男孩,在男孩生日的时候,要送始他一条来自日本的透明鱼。男孩骄傲做地向全班同学宣布了这个消息,并准被好一只精美的鱼缸,注满清水等待着。每天同学们都充满期望地询问着他。
终于有一天,男孩收到了叔叔的礼物一一一个纸做的精致而透明的鱼形灯笼。男孩失望地随手把它扔到了一个最深的角落里,然后,坐到鱼缸前望着…第二天,迎接他的是同样的问题“来了吗?那条日本的鱼?”男孩的声音有
点含糊“快了吧,我的生日就要到了。”回到家里,男孩又坐在鱼前,固执而专注地向里面望着。突然,他的眼睛亮了,脸上出了烂的笑客。“,我看到了,一条多么漂亮的鱼啊!”
接下来的第二天,男孩高兴地告诉同学们,是的,日本的鱼来了,那是一条透明的鱼,在他的鱼缸里,非常可爱,非常奇特……所有的孩子都羡慕极了,他们都说真想看看这条鱼。于是,老师问男孩,愿不愿意把鱼带到学校来,让大家也分享一下他的快乐?“当然!”男孩回答。
男孩小心地捧着鱼红走进教室,所有的孩子都了上去。然后,所有的孩子都将小脑袋转向这个男孩。“当然啦,你开始可能看不见,男孩告诉同学们,“这是一条透明的鱼,你必须用心去看,那样你オ能看到它。”过了一会儿,一个孩子发出欢呼,“看到了!它的嘴在一张一合。”“它的眼睛是圆圆的,还有金边哪!”“看,它的鳞多亮,看它游得多快呀!”…全班孩子陶醉在对透明鱼的欣赏中,由衷地赞叹着。
这时,老师微笑着说话了。她首先提醒大家,是不是该感谢鱼的主人,他让大家见到了这样一条透明美丽的鱼,然后她问孩子们,愿不愿意把他们所见到的鱼画出来?孩子们都很感谢作为鱼主人的小男孩,孩子们都很愿意画这条美丽的透明鱼…
最后,教师把所有孩子的画都贴到了墙上,画上的鱼异彩纷呈,千姿百态,老师说孩子们画得不错,孩子们认为还是鱼缸里的鱼更漂亮。老师说,是啊,是啊……
【1】按要求写词语。
(1)写近义词:
专注-----(______) 含糊-----(______)
(2)写反义词:
精美-----(______) 失望-----(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填序号)
叔叔送给男孩的生日礼物是( )。
A. 一条透明的鱼
B. 一幅画有鱼的画
C. 一个纸做的鱼形灯笼
【3】男孩和其他的孩子是( )到那条透明鱼的。
A. 用心看
B. 用眼睛看
C. 用手触摸
【4】根据短文,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男孩很骄做是因为_________。
(2)男孩的声音有些含糊是因为_____________。
(3)男孩的脸上漾起了笑容是因为____________。
【5】孩子们为什么能看到那条透明鱼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bā pá)土,还用钳子搬掉较(jiǎo jiào)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tā tà)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pū pù)开。
【1】用“√”画出文段中正确的音节。
【2】找出文中描写蟋蟀建造住宅的动作词: 、 、 、 、 。
【3】蟋蟀建造住宅的工具是: 、 、 、 。
【4】蟋蟀用如此柔弱的工具,建造出这么伟大的住宅,你有什么体会呢?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二)那是怎样的一种声音啊!
像春风拂面而过的声音吗?不,春风来了,倏忽又去了;下雪的声音却是黏着你的耳畔,和你亲近着。
像小鸟展翅飞逝的声音吗?不,鸟儿永远是急匆匆的;雪花旋转着舞姿翩翩而至,袅袅婷婷,你必然会听到那伴舞的音乐了。
当你面对满天的玉片银屑纷纷扬扬飘落的时候,当你面对披着明净雪色的山野的时候,你似乎就会听到了下雪的声音。
下雪的声音,好像有至亲好友窸窸窣窣地走来,伏在你的耳边窃窃 私语,告诉你一个欣喜的消息。
下雪的声音,好像慈爱母亲的呵护,她用柔暖的胸怀拥着你。
啊,下雪的声音,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
雪,滋润着大地鲜丽的色彩,隐蔽着满野的花花草草,一旦它融化了,一个绚丽的春天就来了。
下雪的声音,春天的序曲。
(1)仔细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从下雪的声音里听出了什么。
(2)在生活中,你有过“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的体验吗?说一说,写一写。
14、课外阅读。
古人盛赞钱塘潮
一年一度的钱塘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涌向浙江海宁,去看那千军万马般的波涛扑向岸边,去听那金鼓雷霆似的潮声震惊天地,这实在是人生一乐。
然而,真正能欣赏到这种壮观景象的人并不太多,因为钱塘江不像明媚的漓江,一年四季都向游人敞开迷人的胸怀;也不像美丽的西湖,无论阴晴雷雨都不乏动人之姿;再说偷闲前去,也未必恰巧能遇上最奇特、最令人惊叹的涨潮伟观。因此,无缘识得涨潮面目的游客,不妨领一下古人笔下的观潮、听潮的兴味。
钱塘潮的动人之处,在它的惊天动地、气魄雄伟。唐诗有云:“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明诗有云:“惊涛直上海门西,欲卷青冥(míng)裂金稽(jī)。”清诗人施愚山在《钱塘观潮》中形容得更妙:“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可见江潮有如春雷齐鸣,万浪攒(cuán)动,潮水卷起浪花,浪花追着浪头,漫天铺地,汹涌澎湃,横扫一切,大有气吞山河、包含日月之势。
【1】对本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得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这篇短文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
B.这篇短文写了观赏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C.这篇短文先写了钱塘江大潮举世闻名,然后写了要亲眼见到大潮的不易,最后重点写了古人笔下的钱塘江大潮。
D.这篇短文写了作者想去观赏钱塘潮但是没看到的遗憾。
【2】给文中划线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偷闲:________ A.偷偷的空闲。B.挤出空闲的时间。
②无缘:________ A.没有缘由。B.没有缘分。
【3】在第一自然段中,作者分别用“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词形容钱塘潮的波涛和声音;在第二自然段中,将钱塘江与________和________比较,突出了不是随时都能遇到最奇特、最令人惊叹的钱塘潮。
【4】第三自然段引用了三位不同朝代诗人的名句,请写出对应的诗句。
①侧重描写大潮宏伟气魄的是:惊涛直上海门西,欲卷青冥裂金稽。
②侧重描写钱塘江大潮声音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③既写大潮声威又写宏伟气魄的是:________,________。
【5】你见过钱塘江大潮吗?请结合本文以及我们学习的《观潮》一文,回忆或想象钱塘潮的盛况,用自己的话简单描写钱塘潮。
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仿照下面的句子,选一种情况写一组连续的动作(至少用上三个动词)。
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瞪着车厢,攀上了窗口。
小女孩学骑自行车 弟弟饿坏了 老师走进教室
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下面句子描写春天的方法,写一写热辣辣的夏天。
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
___________________
3. 照样子改写句子。
一只胖乎乎的小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
表弟蹦蹦跳跳地跑过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下面句子。
你看,刚刚新带上红领巾的小同学笑的多喜悦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带点的词语写句子。
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河水倒映在云朵里,显得更白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香山的秋天是令人向往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博物馆里陈列着三千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凤蝶儿抖去的水珠,在木叶间自在闲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面的一段话。
过去,我对语文学科不怎么感趣味。自从读了冰心奶奶的“再寄小读者”以后,我认识到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就下了苦功。如今,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有进步提高。我还要陆续努力,精易求精。
______
18、修改病句。
(1)刚上第一节课,老师就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好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那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被我感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我们看过很多神话和通话,里面的人物有的本领高强、爱憎分明,如哪吒、葫芦娃;有的机智聪明、惩恶扬善。如神笔马良;有的美丽纯洁,温柔善良,如白雪公主。你了解他们吗?你喜欢他们吗?你还喜欢那些人物呢?
如果有机会和他们中的某一位过上一天,你会选择谁?你们会一起去哪里?会做些什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你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