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可克达拉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领导干部要制定符合实际的工作方针,就必须做仔细的调查,必须改变目无全牛的工作作风。

    B.我常常挤在人群中,静静地看着炫目的盐花盛放,那一朵朵尽情绽放的烟花美轮美奂,就像人们脸上收不回的幸福笑容,美丽动人,充满活力。

    C.虽然我们俩只是萍水相逢,但听她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之后,我却有了一见如故之感。

    D.李明已经是高三的学生了,还藕断丝连地和他两个初中同学在一起吃饭,尽管三个男孩儿都不在同一个班。

  • 2、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伐齐,大之:攻克,打败相如因持璧立:后退迁为太史令:复,又

    B.永和初,为河间相:出京任职恐前语:被揭发知我不降明:好像

    C.衡少善文:连缀,写作宦官惧其己:说坏话副有罪,当相:连坐治罪

    D.如惠语以单于:责备知奸党名姓:暗中虞常果张胜:延请

  • 3、下列对有关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所以,没有地位高低贵贱,没有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的地方。

    B.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译:考察邻国的政治,不如我的用心的。

    C.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译:大概我们所到达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尚且没有十一人,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精神境界。

  • 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单于愈益降之   均之二策

    B.故燕王欲结于君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C.以勇气闻于诸侯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D.不如因而厚遇之  君因我降

  • 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诗人与平常人相比,  

    ①他们的见解、体会与众不同  ②大约是在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境界

    ③他们繁复、瑰丽、文明   ④文明能使素朴的化成优雅

    ⑤瑰丽能使平淡的变成多彩   ⑥繁复能使简单的变为多姿,

    A.②①④⑤⑥③ B.①②⑥⑤④③

    C.②①③⑥⑤④ D.③④⑤⑥①②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1 月 3 日晚上,两位 90 后女主播在某平台直播手撕郭敬明和沈煜伦的书,双双称不读书也能赚大钱开跑车。在当晚的直播视频中,两个 90 后网红姑娘原本只是盘点近日收到的生日礼物,唯独对其中的书本不屑一顾,最后演变成为撕书直播,并表示读书没用,自己从来不读书,照样做老板开跑车,给自己打工的都是大学生。

    如今渐渐流传开的“读书无用论”,一是源于不少辛辛苦苦读书的年轻人,最后进入社 会取得的经济效益还不如不怎么读书的人多;二是源于读书多年,一朝进入社会,长大以后大部分知识内容都忘记了,读书又有何用呢?对于这个问题,有个外国网友的回答很有意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吃下了许多的食物,它们中的大多数对我来说已经消失并忘记了,但 我确定其中有一部分变成了我的骨血。我想,阅读也是一样的事情。”读书学知识,或许不能直接赚到钱,但是之所以还要学,不仅我们学,下一代还要学,是因为这些知识是正确的。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生活的世界很大,波澜壮阔、不可名状。所以,网红们读不读书真的不重要,“你”读不读书才重要。

    (选自《红网》)

    材料二:

    “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近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一句话一下子又成了网络 热点话题。话说得有些极端,但放在演讲的语境里,也并无不可,无非是劝说年轻人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要有胆量,不必唯学历是举。但舆论纷纷中,难免也有人把这番话进行歪解,有的甚至从而推演出了一个极端的结论:读书无用。读了几年大学,还不如中学毕业就去做生意的同学,人家都有车有房了,自己却什么都没有……的确,这些年来,大学教育的日益普及让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如果把“有用”等同于物质上的成功,老实说,想通过读书上大学来实现“挣大钱”的确没那么简单了。同时,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也给普通人创造了很多人生出彩的机会,即使没有大学学历,只要敢闯敢干,一路坚持下来也能有不小的斩获。但这是否说明,我们就不需要读书了? 其实,广义来说,读书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学会思考的长期持续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等同于换一个高等学历。读大学,不仅在于学习知识,作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储备“资本”;而且还有其更高的价值: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培养训练自我学习、教育并进步的能力。与其说大学教育教给学生的是具体专业的学科知识,不如说是一种可以受益终生的技能。读书的“有用”,就在于其丰富个人素质的“无用”之用。大学所带来的宏阔视野、丰盈见识以及价值观的塑造,其“回报”未必能用量化的金钱体现。读了大学,不代表马上就能实现“逆袭”,但不读大学或许更难华丽转身。它反馈于人的“好处”,未必能够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马上兑现,而常常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其中好处,需慢慢体会。

    当然,“读书无用论”的回潮也值得社会反思:我们的社会,通过知识获得上升通道的 道路是不是变得更狭窄了?但无论如何,在这个越来越需要通过知识来创新发展的时代,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对读书丧失信心。 

    (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贫困地区大有市场。让人惊诧的是,却有极个别的农村走出了成百上千名大学生,成为远近闻名的“高考名村”,除了薛屯村,媒体还报道过河南林州的梨 园村、河北邯郸的王桃园村、山东平度的庄子村……那么引出了一个问题,就是读书无用论 在农村到底有多大的市场?这些村子为何能够如此重视教育?有何经验可供其他地区借鉴?任何观念的形成,都有其内在逻辑。这些“高考名村”的村民并非毫无缘由地对教育“情有独钟”。除了贫穷、当地基层村组织格外重视教育等原因,有两点需要引起注意:一是, 这些“高考名村”在上世纪80 年代初就出过几个大学生,他们成为“知识改变命运”的鲜活案例,促使后人争相效仿;再者,就是尽管贫穷,但这些地区的村民并没有外出打工,而是过着简单的生活,全力供应孩子读书,并时常向他们灌输教育改变命运的思想。 要想彻底剔除读书无用论的土壤,需要教育部门在制度层面上,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布,诸如在高校自主招生、校长推介制、名校联合招考等教育改革举措中,向农村考生重点倾斜,从而疏通贫寒子弟向上层流动的通道。这些“高考名村”所取得的经验,也在警示我们,要重塑贫困阶层对教育的信仰,既要树立和宣传正面典型人物,也要重点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选自《中国青年报》)

    1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 某位名人认为读书无用,因为在他看来,对于年轻人来说,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胆量是很重要的,学历不如胆量。

    B. 外国网友对“读书有何用”这一问题的回答十分巧妙,运用类比的方法说明读过的一些书会变成我们的一部分。

    C. 网红们读不读书不重要,因为他们不需要读书就可以成功:我们读不读书很重要,因为我们如果不读书就没有出路。

    D. “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贫困地区很有市场,但有些农村却成为“高考名村”,因为这些地方上世纪 80 年代曾出过大学生。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用两个 90 后网红姑娘在直播中撕书并表示读书没有用的事件引出话题,对她们的行为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B. 材料二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话作为引子,引出话题“读书无用论”,论述后指出,在这个时代需要读书。

    C. 材料三以农村地区出现“高考名村”这一事件引出讨论,认为这些地区对教育“情有独钟”,有丰富的经验可供借鉴。

    D.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读书无用论”问题,都分析了“读书无用论”出现的原因,并强调了读书的有用性。

    3针对上述材料,谈谈应如何解决“读书无用论”的问题。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请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玉露凋伤枫树林,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4)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故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8)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_____________________,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9)蹑足行伍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冬夜读书

    陆游

    霜雪纷纷满鬓毛,凋年怀抱独萧骚。房栊夜悄孤灯暗,原野风悲万木号。

    病卧极知趋死近,老勤犹欲与书鏖。小儿可付巾箱业,未用逢人叹不遭。

    [注]①房栊:窗户、房舍。②巾箱:古时放置头巾或书卷等的小箱子。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中的“冬夜”点出创作时间,又暗合诗人的人生境况,其人生也步入“冬夜”,一语双关,意蕴丰富。

    B.首联写冬夜霜雷纷纷,此时诗人已白发斑斑,风烛残年之际回想曾经的人生抱负,不免有萧条凄凉之感。

    C.颔联“原野风悲万木号”与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一样,都立足空间角度写出了苍凉之感。

    D.颈联从时间角度入手,表明主人公是一位疾病缠身、时日无多的衰翁,这为整首诗蒙上了一层灰暗的色调。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境界?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文言文阅读

    罗生还镯

    罗一峰先生,名伦,以孝廉①赴会试。仆于途中拾一金镯。行已五日,先生忧旅费不给②,仆曰:“无虑也,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可质为费。”先生怒,欲亲赍③付还。仆叩首,且屈指曰:“往返必误场期,不可。”先生曰:“此必婢仆遗失,万一主人拷讯,因而致死,是谁之咎?吾宁不会试,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竟寻至其家,果系妇遗面盆,而婢误投于地者。主妇疑婢窃取,鞭笞流血,几次寻死。夫复疑妻有私,辱骂不休,妻亦愤怒投缳④,赖人解救。先生至,出镯与之,举家感激。急行至京,试期已届⑤矣,仓皇投卷,竟得中试,状元及第。

    (注)①孝廉:“举人”别称。②给:充足。③赍():以物送人。④届(jiè)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可为费

    (2)仆叩首;且指曰

    (3)寻至其家

    (4)鞭流血

    (5)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

    (6)家感激

    2翻译下列句子。 

    (1)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可质为费。

    (2)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

    (3)先生至,出镯与之,举家感激。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曾参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材料二:一则寓言说,每个人生而背负大木头前行。但总有人会觉得行路背负大木头太沉太辛苦,就不断将大木头削减至更短小,行路也更轻松。直到有一天,遇到了凭自身力量无法跨越的沟壑,那些一如既往背负大木头的人用大木头搭在沟壑上而有了桥,继续前行;而停在原地垂头丧气、追悔莫及的,正是之前那些不断削减大木头以致无法搭桥的人。

    读了上面两段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对负重和减重、前行和止步等有所辨析,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